張兆鳳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24-02
一、課堂導(dǎo)入中對比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以圖片、flash、影視片段等方式對比呈現(xiàn)中西文化差異,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營造教材中主題的文化背景。例如,教師可以先以Birthday Party為主題進行導(dǎo)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事先準備一些關(guān)于中、西生日聚會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對比觀看。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些影視片段中生日聚會時的場景,使他們直觀地、身臨其境地對比、體驗中西文化差異,并為接下來的單元教學做好鋪墊。
二、分組討論中發(fā)現(xiàn)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的智力獲得最好的發(fā)展。因此,教師的任務(wù)不僅僅是將學科結(jié)構(gòu)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精神。所以,在導(dǎo)入階段后,教師應(yīng)該設(shè)置一個分組討論階段,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頓悟其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幫助他們克服跨文化焦慮。分組時注意要以“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進行,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在小組中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實現(xiàn)自身應(yīng)有的價值。在觀看完中西生日聚會影視對比資料后,可以以“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irthday party in the videos?”為話題進行分組討論,自主發(fā)現(xiàn)。討論時間3分鐘,結(jié)果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討論結(jié)果交給老師,由教師一一宣讀。經(jīng)全班學生辯論、審議是否為文化差異后,判定發(fā)現(xiàn)不同點最多的小組獲勝。如此,將中西生日派對的差異一一找出,如歌曲不同、有無蛋糕、場景布置差異、是否吹蠟燭及燃放鞭炮等,從而通過對比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強烈的文化差異印記。
三、具體舉例中講解
該單元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了解發(fā)出、接受或拒絕邀請方面中西文化的差異,并學會用恰當?shù)挠⒄Z表達發(fā)出、接受或拒絕邀請。如果只靠教師去講解兩者其中的文化差異勢必會抽象、乏味,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可以自己編造給出一些中西發(fā)出、接受或拒絕邀請的例子,使學生一目了然。例如:
(中式邀請)
小張:老李,你看你幫了這么大的忙,我晚上請你吃飯!
老李:不用,不用,你太客氣了!
小張:真的啊,這不應(yīng)該的嗎!賞個臉吧,地方我都定好了,在XX飯店晚上六點。
老李:那恭敬不如從命了。讓你破費了,晚上見吧。
(西式邀請)
Jim: Hi, Jack.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aturday afternoon?
Jack: Id love to. Thank you!
Jim: What about you? Ellen.
Ellen: Oh, sorry. 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 then. 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白:中國人喜歡推辭,即便是想去也要拒絕一下,以示謙讓和禮貌;西方人則喜歡直來直去,不會客套,拒絕后也會給出適當理由,而且無論接不接受都會表示感謝。
四、課堂總結(jié)中升華
課堂總結(jié)的目的是溫故和知新,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得到延伸和升華。溫故:可以聯(lián)系七年級上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以“How do you come to my party?”為話題,讓學生溫習中西方出行方式、交通法則等方面的文化差異。知新:在學生學習過如何發(fā)出、接受和拒絕邀請之后,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聚會聊天時的文化交際知識:(1)稱謂。中文喜歡用王叔叔、劉教授等類似表達稱呼別人,而在英語表達習慣中,正式場合一般用“Mr./Mrs./Miss/Ms.+姓氏”或單獨稱呼其職位,其他時間則單獨稱其輩分或直呼其名。(2)招呼。漢語中見面會說“來了啊”、“吃了嗎”等招呼語,而在英語中,生人會出于禮貌盡量使用正式用語,如,hello、Nice to meet you等;熟人之間則較為隨和、口語化,用Hi、Hey、Whats going on等。(3)禁忌。西方人注重個人隱私,如身高、年齡、收入、婚姻、宗教信仰等話題最好不要談及。(4)感謝。在英語中,無論對來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幫助或好意,都會表示感謝。(5)稱贊。中國人在受到別人恭維或稱贊時會說“慚愧”、“過獎”、“哪里”、“言重”、“沒有”等以示謙虛;而西方人則會接受,如,“Really?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