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子
甘于失敗的人常被稱為慫人,而慫人有一個標志性特點——凡事都給自己找借口。其實在給自己找借口的時候,人自然就放棄了努力奮斗的機會。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無論遭遇什么,人都必須學會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當你為了自己的理想跟這個世界死磕到底的時候,那么最后的贏家一定是你!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一個人:成績一般,智商一般,家境一般,努力程度一般,人前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觀點,沒人的時候慨嘆誰都有負于他。好像打出生起爸媽就欠他一個身家,周遭欠他一種重視,老天欠他一個機遇,社會沒有為他重新建構出一種合他心意的規(guī)矩。
他跟你講述無數個“如果當初”,借以證明他現在的處境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并且有無數理由證明他對現狀多么不滿,他一定要改變。可是在你對著他說“心動不如行動啊”的時候,他又會像蔫茄子一樣,耷拉著腦袋說“現在還不是時候”。我把這樣的人歸結為慫人。
我的伙伴兒里有個叫大胖的,就是個標準慫男。他每次考試以后有個標準的慫姿:一巴掌拍到卷子上,嘴里發(fā)出一句慨嘆:“這題我會??!”一副“答卷子的那個人不是我”的捶胸頓足狀。
開始的時候,我們會安慰他,于是大胖就會打開話匣子:“我昨晚沒睡好啊,影響考試狀態(tài)”“你說老師是不是針對我,寫錯一步扣我全分”“家長會的時候貼考試成績,學校這么做不人道啊”“我媽對我的期望太高了,我壓力太大了”……無數次他絮絮叨叨的時候,我的心頭都有萬千個聲音在呼喊“一巴掌拍死他”,但是每一次我都壓住了火兒,從牙縫里擠出幾個字兒:“慫的??!”
大學的時候,大胖在一個自認為懷才不遇、憂傷惆悵的夜晚給我發(fā)信息:“你總說我慫,我哪兒慫?”我回:“把力不從心當借口,就叫慫?!?/p>
小六說:“大胖慫是因為他對自己不夠狠。”
當一個人太疼自己、太把自己當回事的時候,早晚會掉進自憐自艾的框框里。
你們在同一個課堂接受同樣的教育,你只看見校長的外甥被班主任頻頻提點,卻沒發(fā)現班主任看著一下躥升二十幾名的男生時,眼里也泛著愛的光芒;你們在同一個宿舍睡著同樣的床鋪,你只看見對床的兄弟戴著耳機“跟著音浪一起流動”,卻沒發(fā)現下鋪的小哥在戴著耳機聽英語且不會皺著眉頭抱怨有人打擾了自己;你們做同樣的卷子一樣等待發(fā)成績單,你只看見卷子上自己馬虎、大意做錯的題和應該會做的題,卻沒發(fā)現同桌默默地把錯題都整理到了一個本子上,并且在自習課的時候反復練習同樣類型的題……
我們在定義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把自己從這件事里拎出來,然后去評價應該怎樣,殊不知多數發(fā)生在你身上無論好壞的事兒,都是你自己招致的——你的性格、態(tài)度、行事作風,招致了現在的結果。
我們的抱怨,僅僅是因為不夠勇敢。不敢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肯正視自己的懦弱,沒有學會一往無前地披荊斬棘。在生命里,我們既不為別人的錯誤埋單,當然也不必靠借口贖身。我們只是調整此時的狀態(tài),一個人活成一個隊伍,毫不畏懼。就像大胖,終會在他找不到借口、退無可退的時候,吼出一句話——我要跟這個世界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