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因為在清朝和朝鮮的利益沖突,日本與俄國之間矛盾不斷。1904年2月10日,日俄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日本的背后有英國、美國的支持,而俄國則有法國與德國的助陣。日方軍事統(tǒng)帥為多謀善戰(zhàn)的大山巖元帥與東鄉(xiāng)平八郎海軍大將,俄軍軍事統(tǒng)帥為行政官僚出身的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與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日軍利用俄方準備不足,以突襲的方式首先擊敗了俄太平洋艦隊,奪取了制海權(quán),而后日陸軍在朝鮮和遼東半島同時登陸,集中優(yōu)勢兵力,將俄軍圍困在旅順、遼陽、奉天地區(qū)。
雙方爭奪的重點為旅順要塞。旅順守軍雖有4萬人,火炮600多門,戰(zhàn)艦38艘,但物資儲備不足,防御工事不堅固,守將斯捷塞爾指揮無能,導致旅順最終陷落。而海上方面隨著“對馬海戰(zhàn)”的落幕,沙俄波羅的海艦隊全軍覆沒,敗局已難以挽回。而日本雖然獲勝,但是國力損耗巨大,也無力再戰(zhàn)。于是雙方在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的斡旋下,于1905年9月在樸茨茅斯簽訂和約,正式停戰(zhàn),至此日本正式稱霸遠東。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清王朝雖然屬于中立國,但東北卻是日俄交戰(zhàn)的主要場所,戰(zhàn)爭給東北的百姓帶來了空前的浩劫。由此,很多愛國志士開始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從而促進了中國的革命運動,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