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辨析★
陸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周年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以下簡稱《中國加入議定書》),其中的第15條(a)項(ii)目規(guī)定(即人們通常稱作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的適用期將被終止。屆時,WTO成員能否按期放棄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第15條相關規(guī)定到期對我國的反傾銷應對會帶來什么影響,未來美歐等成員對我國的反傾銷策略會出現哪些變化等,這都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一)《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要義
在中國加入WTO談判中,美國和歐盟擔心中國出口產品會給本國產業(yè)帶來沖擊,堅持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提出在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可以采用“第三國替代”的方法計算生產成本,并且設定了15年的期限。這一規(guī)定的相關法律表述列在了《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
《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為“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規(guī)定了如何在決定補貼和傾銷的時候解決價格可比性問題。其中,第15條(a)項(ii)目明確,“如受調查的生產者不能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yè)在制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可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钡?5條(d)項明確,“無論如何,(a)項(ii)目的規(guī)定應在加入之日后15年終止。”
這里有必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即市場經濟地位與反傾銷調查的關系。在WTO法律體系中并沒有關于“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的統(tǒng)一定義和判斷標準。但在WTO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中,反傾銷調查程序與出口國是否為市場經濟體密切相關。有關對市場經濟體的認定標準,在這方面WTO給予各成員很大的自主權,具體標準主要體現在WTO成員的國內法中。目前在WTO162個成員中有17個成員有涉及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立法。這些成員在其對外貿易法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規(guī)定中,規(guī)定了對市場經濟國家的界定標準,規(guī)定了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產品實施特殊的調查方法。比如,美歐的國內法都對市場經濟國家明確了嚴格的認定標準,歐盟的《反傾銷條例》規(guī)定了五項標準①歐盟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五條標準是:(1)企業(yè)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對價格、成本和產出,包括主要原材料、技術和人工成本,產出,銷售和投資等方面做出決定,不受政府干預,其主要投入成本實質性反映市場價值;(2)企業(yè)要有一套用于所有場合的、按國際會計標準審計的財會帳簿;(3)原非市場經濟體制對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和財務狀況沒有造成重大扭曲,尤其是在資產折舊、其他勾銷、易貨貿易和償債支付等方面;(4)企業(yè)適用于破產法和財產法,以確保公司經營的法律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5)根據市場匯率執(zhí)行貨幣兌換。??梢?,所謂“市場經濟地位”不是一個泛化概念,不是指一國的經濟制度,指的是企業(y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銷售、制造的問題,其適用范圍非常具體,主要是用于貿易救濟領域。
(二)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實質及影響
《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成為中國加入WTO以來遭遇其他成員反傾銷調查的主要法律依據之一。依據第15條規(guī)定,在對中國企業(yè)反傾銷調查時,其他成員可以不遵守WTO反傾銷規(guī)則的一般原則,而是按照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定性來采用“替代國”價格對中國產品價格進行評估。即反傾銷發(fā)起國在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產品傾銷幅度的確定不以中國的實際成本數據為依據,而是可以援引“替代國”的數據進行評估。顯然,這種做法具有極強的懲罰性。另外,由于第15條對其他成員可能存在的濫用行為并無相關規(guī)定,這在客觀上鼓勵了其它成員運用第15條作為對中國產品實施貿易保護的借口。
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采取“替代國”的特定做法,這是美歐國家在WTO貿易救濟的普遍規(guī)則之外制造出的特有規(guī)則。對中國而言,這一做法的本質就是,在反傾銷調查程序中對中國產品采取歧視性做法,這明顯違背了WTO的非歧視原則。在國際貿易中,非市場經濟地位讓中國企業(yè)在反傾銷應訴中處于劣勢地位,遭受不公平的歧視性待遇。在確定產品的傾銷幅度時,由于反傾銷發(fā)起國在替代國的選擇上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中國產品極易被認定存在大幅傾銷并被征收不合理的高額反傾銷稅。加入WTO以來,非市場經濟地位使中國出口產品處于不公平競爭地位,嚴重影響了涉案企業(yè)出口,甚至影響到涉案行業(yè)的發(fā)展與就業(yè)。與此同時,反傾銷發(fā)起國的“替代國”做法也不時激化了中國與反傾銷發(fā)起國的貿易摩擦,對反傾銷發(fā)起國的下游產業(yè)和消費者帶來巨大成本。
(三)中國一直積極尋求市場經濟地位
加入WTO以來,中國曾開展外交攻勢,爭取和要求貿易伙伴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待遇。但這種努力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迄今有90多個國家承認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作為中國重要貿易伙伴的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印度等成員一直不予承認,而這些成員恰恰是對中國發(fā)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遲遲未能得到美歐等成員的承認,根本原因有兩點:第一,貿易保護。如果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會使中國企業(yè)在反傾銷應訴中更容易為自己辯護,也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中國企業(yè)征收反傾銷稅的水平。美歐認為,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給他們的企業(yè)帶來“災難性”后果。第二,政治工具。從國際貿易活動看,美歐是否承認一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程度及所處的發(fā)展階段,相比之下,他們與這些經濟體的雙邊關系能否滿足其政治意圖和政府的對外政策是更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一個技術問題,已是一個政治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它已成為美歐等國家對我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有效工具,其發(fā)展演變有著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因素。
(一)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爭論
隨著《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規(guī)定的15年期限的日益臨近,關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已在國內外學界引發(fā)討論和關注,美歐等經常對中國出口生產商提起貿易救濟調查的國家的態(tài)度和動向更備受矚目。中國能否爭取或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2016年后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持此觀點的認為,從技術上分析,第15條確實未直接表明2016年12月10日之后,WTO成員需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從文本上分析,第15條(a)項只有a(i)和a(ii)兩目,因此既然作為非市場經濟體特殊計算方法的a(ii)目到期終止了,就意味著2016年后中國將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有學者強調指出,第15條(a)項(ii)目的到期,就產生了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實際效果,因為在2016 年12月10日后《中國加入議定書》中已經不存在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法律基礎。
對上述觀點表示質疑的認為,2016年后并不意味著中國可以自動取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一觀點認為,第15條(d)項明確了(a)項終止的范圍是(a)項(ii)目,并未明確規(guī)定2016年12月10日之后(a)項前言和(i)目終止適用。換言之,第15條仍存在繼續(xù)適用的可能。所以,在2016年12月10日后,在美歐的國內法沒有進行修改情況下,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仍然從屬于它們國內相關部門的行政決定,而不是屆時中國就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些歐美的國際貿易法律師和研究者,從法律條文和事實兩個方面進行論證,認為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并非能自動終止。其觀點是,從法律條文的角度分析,第15條a(ii)目終止后,該條款序言以及a(i)目依然有效,條約有效解釋的原則要求剩余的條款得到解釋和適用,2016年后第15條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中仍然發(fā)揮作用。簡言之,2016年后只是第15條的某一款項終止,該條款中的其他款項并沒有過時,如果僅僅依照其中某一款項終止就宣稱“非市場經濟地位”自動到期,這不符合國際法的解釋原則。
也有觀點提出,2016年后中國非市場經濟待遇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當然對這一觀點也存在著異議和爭論。提出“舉證責任倒置”觀點的認為,第15條(d)項,不能起到消除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作用,其功能是導致舉證責任的轉移。具體而言,目前中國出口企業(yè)仍須舉證證明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如果不能證明則承擔不利結果,反傾銷調查國可采用特殊的方法計算正常價值。但在2016年后,中國出口企業(yè)的舉證責任轉移由進口國申請者承擔,即改為由申請調查方的企業(yè)來舉證。如果國外申請者有證據證明中國企業(yè)經營行為不符合其國內法規(guī)定的市場經濟標準,則調查機關可采用特殊方法計算正常價值。支持此觀點認為,盡管難以接受“舉證責任倒置”作為解決該爭議必要路徑的觀點,但它卻是一種合理的、可能被其他成員調查機關接受的一種解釋方法。反對“舉證責任倒置”觀點的認為,《中國加入議定書》中并未涉及到關于舉證責任的問題,因此關于第15條(d)項第二句的功能是導致舉證責任倒置的說法站不住腳。
由此看來,第15條條款本身頗具爭議性。各方之所以在2016年12月10日后中國能否得到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有不同觀點和見解,且存在鮮明分歧,也主要緣于對《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的不同認識和解讀,可以看做是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思考。因此,第15條規(guī)定適用期被終止后的事情并不那么簡單,存在著極大不確定性。
(二)美歐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態(tài)度
無疑,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美歐的立場或態(tài)度極為關鍵,也備受關注。當年,美歐堅定地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就是將其作為阻擋中國產品沖擊的一塊重要屏障,并且在后來的實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5年后的今天,隨著第15條過渡期安排到期日的臨近,美歐等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內部不同利益團體之間就是否應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爭論正愈演愈烈?;诮洕婕罢慰剂浚A計美歐都將不會輕易罷手,在第15條最終截止期限(2016年12月10日)之前,它們不會結束對中國“非市場經濟體”的歧視性待遇。
在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美國的態(tài)度始終強硬。美國國內一直有這樣的共識,認為中國的出口貿易不是公平展開競爭,堅定地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體”。針對近期的相關討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是否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展開研究不予評論,反而警告歐盟一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異于“單方面解除”歐洲對中國的貿易防御。有美國學者分析,鑒于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華反傾銷裁定缺乏依據,美國不會善意接受2016年條款的到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幾乎不會發(fā)生”,或者他們可能會承認中國的新地位,但會找到其他理由,繼續(xù)對中國進口給予歧視和打壓。美國學者提醒,這些做無疑會招致中國在WTO的訴訟和貿易報復,最終損害美國經濟和全球貿易體系的健康發(fā)展。
美國業(yè)界的聲音不一。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呼吁美國在2016年內在反傾銷案件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代表美國產業(yè)工人利益的美國勞工聯合會今年2月底發(fā)布評論,宣稱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加劇了美國貨物貿易赤字的擴大和產業(yè)工人的失業(yè),明確反對今年年底讓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還建議美國政府,如果歐盟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應重新考慮美歐間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TTIP)的談判進程。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競選各方出于政治目的,難以對中國做出有利的承諾,反而可能施加影響,這讓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可能性不大。從目前情形預計,美國極有可能繼續(xù)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程序中仍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實施不合理的歧視性待遇。
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態(tài)度雖與美國政府的不作為態(tài)度有所不同,但也顯得猶豫不決。在歐盟內部,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圍繞這一問題的立場存在明顯分化。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于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立場;荷蘭、比利時和英國可能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自去年5月,歐盟委員會開始就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尋求法律指導意見。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推遲了宣布是否決定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提案,表示要對是否應自2016年12月后在反傾銷調查中將中國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對待,以及第15條到期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其中包括歐盟反傾銷立法的影響,并收集利益相關方的相關評述意見。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還開辟了一個關于該議題的公眾在線咨詢。在公眾咨詢問卷的前言中,歐盟委員會指出,一旦中國加入WTO協(xié)定的相關條款到期,歐盟將只有三種方案:不改變現有法律;修改歐盟的反傾銷方法論,但不實施任何“額外的措施”;或者對反傾銷方法論進行修改以及實施一系列新措施來減緩可能的負面影響。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給出正式意見供成員國討論通過。若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則需要歐盟對基本規(guī)則(basic Regulation)做出一些更改,而這必須得到歐洲議會和28個成員國的共同同意才能生效。面對當前全球鋼鐵等行業(yè)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及正在加劇國際貿易緊張程度,歐盟多個產業(yè)集團,包括歐盟鋼鐵協(xié)會和歐盟太陽能板協(xié)會(ProSun)已經發(fā)聲,反對在貿易防御調查中把中國視為市場經濟國家。
加入WTO以來,在貿易救濟領域,美歐等國家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并依據《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適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價格”。第15條已經成為中國出口企業(yè)應對美歐等國家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法律障礙,同時成為美歐等成員限制中國出口的最有效手段。而隨著第15條適用期結束,將給中國相關行業(yè)和企業(yè)帶來實質性利好,出口企業(yè)將獲得公正待遇,可以通過價格優(yōu)勢贏得國外市場,穩(wěn)定出口預期,獲得相應的貿易利益。但從目前形勢看,第15條(a)項(ii)目在2016年12月10日終止后的實際情況會怎樣,尚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密切觀察。面對2016年后的新形勢,國內各方應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做好第15條到期后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銜接工作和適應工作,加強對美歐對我國反傾銷策略走向的研判,以有效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
(一)理性看待第15條終止期的到來,避免將問題復雜化
前面已經分析,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和《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問題是兩個概念,它們之間的聯系限于貿易救濟領域。無論是認為2016年后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還是不能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都不能偷換命題,偏離第15條的含義和范疇。在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并沒有哪個國際組織對一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給予認可。WTO規(guī)則并未要求其他成員在2016年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WTO成員也無義務自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無論美歐是否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都與我國的經濟體制沒有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不需要被別人承認。
第15條是關于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規(guī)定,是貿易救濟中的技術性問題,僅限于WTO其他成員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范圍,僅適用于對正常價值的裁定,是對價格可比性裁定中的國內價格和成本的特殊規(guī)則,不是毫無邊界的例外。根據第15條規(guī)定,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的做法必須于2016年12月10日終止。美歐等成員無論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屆時都要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采取必要措施,棄用“替代國”做法,避免引起新的貿易爭端。
我們主張理性對待第15條(a)項(ii)目適用期的終止,堅決反對任何曲解或拖延執(zhí)行第15條的行為。中國要理直氣壯地要求WTO成員切實遵守第15條(d)項的規(guī)定,結束在反傾銷調查中針對中國企業(yè)的替代國做法,讓中國企業(yè)從實質上享受國際貿易的共同規(guī)則。敦促美歐等成員遵守WTO規(guī)則,按期履行義務,盡快做出合規(guī)調整。要注意和避免各種情緒和鼓噪干擾問題解決的主流。
我們自己也不要將這個反傾銷調查程序中的技術性問題及其影響擴大化,更不需要把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作為國家的重要外交目標去努力,否則易成為一種“軟肋”,或節(jié)外生枝,被其他國家要挾或牽制來換取其他利益。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形勢復雜,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亦通過政治溝通、雙邊經貿渠道加強溝通和對話,尋求解決方法。必要時可采取進一步行動,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法律訴訟。
(二)堅決尋求獲得公正的貿易待遇,反對繼續(xù)采用替代國的做法
第15條中的非市場經濟條款是被設定了約束和限制條件的,即有效期為15年。那么,隨著第15條(a)項(ii)目在2016年12月10日到期,意味著在“確定反傾銷價格可比性”的法律適用問題上應由“特別法”轉向“一般法”,中國應該獲得與WTO其他成員一致的法律適用地位,即適用統(tǒng)一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而不應該繼續(xù)被特殊化。中國要明確,在未來中國出口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環(huán)境應與其他WTO成員無異,在規(guī)則適用上應具有普遍性,和其他成員共同遵循WTO普遍適用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
面對第15條適用期終止,中國的目標是尋求在WTO框架內獲得自身想要的結果,尋求2016年后面臨的外部貿易救濟規(guī)則環(huán)境能夠獲得實質性改善。具體地說,2016年后美歐等成員應終止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的“替代國”做法。在正常價值的認定上,中國出口產品應與其他WTO成員一樣被同樣對待,而不是使用替代國價格作為確定傾銷幅度的參照值。這有助于降低反傾銷措施對各自經濟的扭曲效果,既符合WTO原則,也有利于增強中國與其他貿易伙伴的關系。
與15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實際運行情況已有很大改變,中國經濟活動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美歐等國家要正視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改革變化。一方面,根據第15條,無論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歐等WTO成員在2016年后應終止采用替代國價格或成本來界定中國產品傾銷幅度的做法。另一方面,無論歐美態(tài)度如何,第15條所限定的15年期限賦予了中國獲得平等和公正的貿易待遇的權利,中國要堅決尋求獲得正常的國際貿易待遇,堅持要求在2016年后終止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的歧視性待遇。如果在2016年后,美歐等成員仍以第15條(特別法)為基礎,繼續(xù)對中國采取“替代國”成本的特殊計算方法,則法律依據不足,是嚴重違反WTO規(guī)則,中國可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起訴訟。
(三)加強對《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到期后形勢的研判
在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要清楚,第15條到期,并不意味著現階段我國出口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時面臨的問題會全部迎刃而解,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有所松懈,未來反對WTO其他成員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依然存在著難度和阻力。這是因為,第一,在普遍性規(guī)則適用過程中,因WTO貿易救濟規(guī)則的靈活性和模糊性,可能不會完全消除在事實上針對中國的不利情形,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當或錯誤解讀;第二,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些發(fā)達國家已在不斷強化貿易救濟調查執(zhí)法,以加大對國內產業(yè)保護力度,目前全球貿易救濟環(huán)境依然趨緊,中國積極改善自身貿易救濟規(guī)則環(huán)境的工作難度依存;第三,隨著第15條終止期臨近,發(fā)達國家也在謀劃對付中國的新策略。部分國家在陸續(xù)修訂未來對付中國的貿易救濟規(guī)則,或者正在貿易救濟實踐中尋求對現有WTO貿易救濟規(guī)則新的適用和解釋。
面對2016年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我們要認真研判和相應的頂層思考。要關注美歐在反傾銷規(guī)則及實際行動中可能的變化和動向,因其做法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影響力;關注2016年前后WTO成員對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認定的立法動態(tài);關注國際貿易中WTO成員對我國反傾銷調查中適用市場經濟條件標準的寬嚴程度;警惕2016年后一些成員轉而主要依靠反補貼的方式應對中國的貿易出口;有必要系統(tǒng)地探究第15條的合理解釋,關注WTO對該問題最新的司法裁判;預判2016年后可能面臨的貿易爭議,從WTO立法和司法、跨國訴訟等層面探討可能的應對路徑;等等。
(四)國內各方不能放松反傾銷應對工作
實際上,非市場經濟地位對反傾銷并不構成決定性影響。不能以為獲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的反傾銷問題就會有很大轉機;不能以為第15條規(guī)定的“替代國”做法到期,中國的反傾銷案就會減少。中國政府和企業(yè)仍要繼續(xù)做好反傾銷應對工作。
目前一個實質性問題是,2016年后美歐將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適用什么方法來計算中國產品的正常價值。從目前情況看,2016年后美歐等對華反傾銷方法仍存在變數。需要注意的是,未來替代國做法有可能在某種程度和范圍上的延續(xù),對我國出口繼續(xù)造成歧視。還有一種情形是,未來在對我國反傾銷的普遍性規(guī)則適用中,依然可能出現在事實上針對我國的不利情況或對普遍規(guī)則不當適用的情況,這都會對我國出口造成不公平。
作為貿易救濟措施的主要涉案方,中國要積極改善外部規(guī)則環(huán)境,最大限度維護出口企業(yè)的利益。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歧視性做法,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并善于運用相關規(guī)則進行交涉和制衡。若2016年后美歐等成員在對中國反傾銷新案或復審裁決中繼續(xù)適用替代國規(guī)則,我們可將問題提交WTO反傾銷措施委員會及其例會,或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進行規(guī)則博弈,尋求澄清和改進相關規(guī)則,監(jiān)督其他成員的不合理做法,爭取公平貿易環(huán)境。我們也可通過個案的應對,積極進行法律抗辯和交涉,限制和避免規(guī)則的濫用。
從企業(yè)角度看,有必要繼續(xù)提高規(guī)則意識和水平。在今后的反傾銷應對中,面對每一具體案件,中國企業(yè)自身還是應該積極舉證,主動證明其生產、制造和銷售活動符合市場經濟條件,而不是消極坐等。如果中國企業(yè)的證明力明顯強于發(fā)起調查方的證據,相信在具體的爭端中將處于有利地位。同樣重要的是,要加強行業(yè)協(xié)會的協(xié)調作用,加強對于出口行業(yè)競爭秩序管理。
(五)繼續(xù)推進市場化改革,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建立并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體制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成為自主經營的經濟實體。但與此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若以嚴格的標準審視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fā)育程度,我國的經濟體制與發(fā)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美歐等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對中國政府與市場相互關系的關注。他們仍認為,中國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資源配置呈現扭曲,一些國有企業(yè)依然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yōu)勢。我們自身有必要認真審視和客觀對待這些問題。在運用WTO規(guī)則進行必要的澄清和抗辯同時,仍需加快市場化發(fā)展和改革步伐,進一步梳理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
2016年3月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將“健全現代市場體系”作為獨立章節(jié)給予闡述,明確提出,加快形成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yè)壟斷,著力清除市場壁壘,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平等交換。未來減少政府對價格的干預已成為中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路徑,中國將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清理廢除妨礙統(tǒng)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guī)定和做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梢灶A期,五年后中國將進一步筑牢市場經濟體制。
責編:險峰
★本文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2015年度重大項目“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yōu)勢”(2015MZD038)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