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婧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來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它具有時間少、內容精、動態(tài)生成、開放性等特點。因此,優(yōu)秀的微課設計可以從“6+1”入手,“1”是指清晰、可行的教學目標,“6”是指與教學的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配套的微設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等內容。
一、讓教學目標更加清晰
在制定微課教學目標時,要根據(jù)這樣一個原則:“具體而微”。即制定的教學目標,能讓學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教師應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目標測量等。如制定《雷雨》(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一課的生字教學微課目標為:1.識記生字的字形,讀準生字的字音;2.讓生字回到詞語里,讀準詞語,并能用生詞造句;3.讓詞語回到句子里,理解詞語的運用,有感情地讀出句子的韻味;4.正確、端正地書寫生字、生詞。
二、分析與重組教學內容
在當前教育教學條件下,微課更多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達成教學目標的需求,微課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承擔課題引入、內容講述、過程演示、鞏固練習等不同的角色,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注重微課與現(xiàn)實課堂教學的整合。在微課設計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習主題的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對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合乎學科思維邏輯的內容體系的分析與重組,在注重把握教學結構的同時,更多地關注那些適合通過講授完成的教學內容,如介紹一位名人、講述一段故事、分析一個問題等,而對于那些需要學生適時互動的教學內容則不適合作為微課程的主要內容。在設計《三個兒子》(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這一課時,可以把課文內容、人物對話、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xiàn)、“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等內容進行微化處理,設計成微課,也可以以微課的形式展示“孝敬父母”這個主題。
三、提供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
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微課細化到了知識點和具體到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資源庫索引。制作一個好的微課課件,不僅需要對所教的教學內容熟悉,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
1.找準“動”點,激發(fā)學生興趣。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聲音、色彩、圖像、動畫等各種手段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利用其視聽、時空、動態(tài)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靜止、抽象的書面文字變?yōu)榛顫?、具體、有血有肉的直觀形象,學生通過認知體驗,產生情感,構建多元、多維、多角度的教學模式。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認字識詞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單純地出示生字生詞讓學生讀,則顯得非常單調乏味,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荷葉圓圓》(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出示課件,讓課文中的主人公青蛙邊蹦邊說:“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幾個詞語不認識,想請你幫幫我,行嗎?我會請你去聽聽池塘邊有哪些故事?!眲討B(tài)的畫面與有趣的問題相結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凸顯“說”點,培養(yǎng)復述能力。如教學《撈鐵牛》(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一課時,微課內容是組織學生有條理地復述撈鐵牛中的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老師精心設計了撈鐵牛過程的動畫課件,邊點擊“并船搭架”“船裝河沙”“潛水摸?!钡拳h(huán)節(jié),邊讓學生跟著動畫的演示來復述課文。通過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流利地復述課文,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切入“想”點,拓展學生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中人物的生活背景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遠,而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就能給學生添上一對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想象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落實“寫”點,提高語文素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寫”。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抓住“寫”點,讓學生進入自由運用的廣闊天地,體驗成功的喜悅,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坐井觀天》(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一課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可以在總結全文后出示一道小練筆題: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請你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情景編成一個小故事。并通過出示“美麗大世界”的動畫,讓學生結合畫面發(fā)揮想象,既提高教學的效率,又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讓課堂教學扎實有效。
四、把微練習落到實處
練習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基本途徑,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高質量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化理解,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因此,教師設計練習,要讓練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每個學生都愛上練習。
1.緊扣教學目標。微課課堂作業(yè)設計要緊扣微課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思考作業(yè)題背后的“含金量”,通過練習,或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或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或有助于學生把握關鍵性詞句的能力,或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或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綜合歸納能力的發(fā)展等。并讓學生明確自己通過練習所要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2.把握文本特點?!案咝дn堂”要想“高效”,必須功在課前。微課練習設計應建立在教師認真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只有深入、細致、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作業(yè)練習,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才有可能“效”在課中。
3.體現(xiàn)以生為本。語文微課練習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習得方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五、微反思為微課質量“保駕護航”
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yǎng)成反思習慣。微反思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做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讓教學實踐更加合理,更加優(yōu)化,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六、微點評打開學生“樂學之門”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評價應當誠懇、飽含真情,通過豐富的評價語言,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在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運用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讓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如學生讀完課文,教師可以這樣評價學生:“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佩服你讀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讓大家仔細聽聽!”“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薄澳隳畹帽壤蠋熯€要棒!”“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名播音員!”……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會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會不激動呢?在評價中,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剡\用體態(tài)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行之有效的體態(tài)語言能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在評價時感情的投入,能與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振,讓學生身心愉悅地參與到學習中。
七、微反饋與微課同在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之間的信息傳遞與反饋的控制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客觀存在和必然結果。有效的課堂反饋,能使教學處于最佳狀態(tài),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接收到來自學生的學習結果反饋信息后,一是對學生正確點應予以充分的肯定;二是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點,彌補不足點;三是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反饋內容,以達到反饋的有效性;四是必須注意啟發(fā)性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五是反饋要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教學《路旁的橡樹》(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理解課文中心思想這一片段,可以分為一讀、二說、三聽、四議、五寫、六講來教學。一讀是由學生課外閱讀;二說是由學生分角色朗讀;三聽、四議是由教師找出課文中關鍵性的句子讓學生聽,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環(huán)保道理;五寫是寫一則有關環(huán)保的宣傳標語;六講是教師進行講評。這樣教學,學生學得靈活,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