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欣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性質的定位充分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x地合自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體會,談一點認識。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時要倡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學生只有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樹立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在閱讀當中得到樂趣。
另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喜歡閱讀什么書籍,由他們的興趣決定,如果一味強調閱讀與學習有關的書籍,勢必扼殺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給孩子一片自由的藍天,他們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
《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新的界定,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讓學生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其形式則應該是老師帶領學生自己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而不在于對某一篇文章的具體問題是否清楚。閱讀文章時,閱讀文章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過程,因為在閱讀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課程標準》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lián)系閱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閱讀、交流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三、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 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使小閱讀教育向大閱讀教育方向發(fā)展。從閱讀內容來說,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小學生各方面都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成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四、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就是最經(jīng)常的、直接的語文實踐,是學生形成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以前,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
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在進行自主性閱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常說:“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體現(xiàn)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自主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個性化閱讀中講求興趣。正確運用興趣規(guī)律,能促使學生不斷增長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自我閱讀的快樂,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發(fā)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而閱讀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動力,只要社會、學校、老師、父母重視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會不斷提高,以至形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