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在袁世凱追思會上的講話

2016-12-23 08:31朱零
美文 2016年21期
關鍵詞:袁世凱朝鮮日本

朱零

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對袁世凱的生平有著廣泛興趣的海內外同行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本次會議的主辦方——袁世凱研究興趣小組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候。目前袁世凱研究興趣小組一些日常的事務性工作暫時由我負責。今天,有著共同興趣和研究方向的朋友們終于能聚集在一起,研討并共同分享因為袁世凱的各類話題而帶來的碰撞和快感。眾所周知,前些年袁世凱的研究工作一度停滯不前,這跟廣大的民眾對這位話題人物的誤解誤讀有著極大的關系,幾十年來,我們的媒體對于袁世凱的報道,基本上都是負面為主,動不動就冠以“竊國大盜”“賣國賊”之類的高大上帽子,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對于袁世凱的一生,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評價,這三天里,我們將有機會一起聆聽各位的高見。

今天的這個追思會,首先由我來向大家介紹我們興趣小組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以及我個人對于袁世凱的一些研究心得,下午以及明后兩天,來賓們將有充裕的時間對袁世凱的生平進行追思、暢談,并就一些涉及歷史事件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項研討,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袁世凱,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和那個歷史時期的真實面貌。

袁世凱研究興趣小組成立到今天,正好一年時間。興趣小組成立之初,我們幾個對于晚清和民國的人物頗感興趣的朋友經(jīng)常聚在一起,言談間漸漸發(fā)現(xiàn)盡管大家各自都有幾個重點的目標人物,但每次的話題總會交集在同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袁世凱。袁世凱的話題怎么也說不盡,我就建議,不如大家成立一個袁世凱的研究會吧,有資料共享,有研究心得也一起分享,于是就有人建議說,學學王小波的粉絲,把我們的這個小團隊叫作“袁世凱門下走狗”吧,我想了想覺得有點不妥,王小波是作家,只要喜歡他的作品,就能做他的粉絲,袁世凱是政治家,目前社會上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基本上還是貶,要是現(xiàn)在就自稱是他門下走狗,這個團體成立之初,就注定了曲折、失敗的命運。后來我琢磨了一個中性的名字,就是現(xiàn)在的“袁世凱研究興趣小組”,得到了一致通過。一年來,我們不但建立了自己的“袁世凱研究網(wǎng)站”,還出版了兩期會刊,開通了袁世凱研究興趣小組的官方博客、微博和微信,并通過微信朋友圈,向身邊的朋友大力推介我們的研究成果,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里追思袁世凱,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是為我們的未來負責。當我們打開歷史的畫卷,我希望我們的眼睛是沒有被蒙蔽的,是雪亮的,甚至,當我們看見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時,我們的眼睛,是濕潤的,我們的內心,是有波瀾的,有溫度的。

袁世凱于清咸豐九年八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元1859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南項城的袁寨。袁世凱出生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從淮南寄了一封信到家里,信中描述了自己已經(jīng)擊潰了捻軍,并攻下了捻軍的重要根據(jù)地臨淮,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讀信后大喜,并由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凱”,按照家族“保世克家,啟文紹武”的排行,命名為“世凱”。袁世凱的得名與戰(zhàn)爭連在了一起,這也昭示著他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戎馬倥傯的一生。

朋友們,以前我們談論袁世凱,往往只談他的小站練兵、創(chuàng)辦北洋系、當大總統(tǒng)、當皇帝,卻忽略了他的內心世界、他的童年、他的世界觀的形成,以及他的成長環(huán)境和個人的境遇,其實這些,才是我們今天要重點探討的話題。談袁世凱,我們一定要進入他的精神世界和內心世界。剛才我談到了袁世凱出生時,恰逢他的叔祖袁甲三來信對捻軍的戰(zhàn)爭取得了大捷,那么,我就從袁甲三開始,梳理一下袁世凱的家族是如何對他的成長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并促使他從一位懵懂的少年,成長為在中國近代史中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人物。

袁家是大家族,他的祖父輩有四兄弟,分別是袁樹三、袁甲三、袁鳳三和袁重三,袁世凱的祖父就是老大袁樹三。四兄弟當中,又數(shù)老二甲三的成就最大,袁世凱的這位二叔祖,是這個時期整個袁氏家族的頂梁柱,他1834年(道光十四年)中舉人,1835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軍機章京、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后來直至欽差大臣、漕運總督,在京城為官時,與曾國藩是哥兒們。1852年,即咸豐二年,曾國藩外放為江西主考,赴任途中,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便給時在京城的兒子曾紀澤寫信交代家事,要兒子處置家產,舉家回湖南老家奔喪守制。那年曾紀澤還不滿13歲,曾國藩在信中告訴兒子,要他找?guī)孜弧捌綍r皆有肝膽、待我甚厚”的長輩幫忙并籌措旅費,所列的名單中就有袁甲三。袁甲三與曾國藩同時于1834年中的舉人,所以兩個人還有同年之誼。袁甲三與李鴻章的關系也非同一般,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曾經(jīng)做過袁甲三的幕僚,幫助袁甲三鎮(zhèn)壓過捻軍的起義,李鴻章本人又與袁甲三為同僚。我這么一梳理,大家可能就會明白了,為什么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清廷于1895年決定編練新軍,督辦軍務處的那些大臣們一致奏保袁世凱為練兵大臣,說他為“世家弟子”的原因了。

袁世凱的父輩,有幾位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樹三育有兩子,老大保中,老二保慶,保中有六個兒子,即袁世凱兄弟,世凱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是庶出。老二保慶生了五個女兒,但是沒有兒子,后來就把袁世凱過繼為嗣子。甲三也有兩個有出息、并給袁世凱的一生以重大影響的兒子,分別是老大袁保恒和老二袁保齡。這幾位父輩給袁世凱的影響,我將詳細地向各位匯報。

袁世凱八歲的時候,他的嗣父保慶到山東候補,于是他第一次離開了家鄉(xiāng),隨嗣母牛氏前往濟南,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入私塾讀書,后來保慶調任江南鹽法道,他也就和嗣母一起,來到了揚州和南京。保慶在江南期間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除了察看河工、督辦鹽務,他還負責指揮江防水陸各軍。而這期間的袁世凱已顯露出不愛讀書的本性,他更喜歡的是騎馬、拳擊、下棋、賭博,甚至冶游青樓、打架斗毆。但是這么爽的日子并不長,在他15歲的時候,保慶操勞過度,染上霍亂,死在了南京的任上,時年49歲。這時的袁世凱尚未懂事,當他日后回憶起他的這位嗣父,真是感慨萬千,保慶去世前給袁世凱留下了一本語錄體的書,叫《自乂鎖言》,書里有許多的為官之道,讓他成年后受益匪淺:

官不負民,民斷不負官。為官者,不責己而責民,卻動曰百姓不好,是醉語耳!

“來清去明”四個字,做官之要訣也。人能“來清去明”則出處不茍,進退之間可以脫然爽潔,此身心無所污亦無所累。

“清”“勤”“慎”三字為做官要訣,缺一不可。

這些為官之道即使放在今天也能成為官場的準則,如果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周榮、徐才厚們,還有那些形形色色的干爹們,能提前看到這本《自乂鎖言》的話,也許就不會出事了,還是建議中央把這本小冊子找來,把內容翻成白話文,多印一些,發(fā)給政府部門的公務員讀一讀,看看袁世凱他爸是如何處理官民關系的。袁保慶的去世對少年袁世凱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聽聞袁保慶死訊后,他的生前故交、淮軍將領吳長慶前來幫忙料理后事,見到了故人之子,很是投緣,便把袁世凱認作了義子。這一認,對袁世凱的命運,冥冥中已產生了徹底的改變,這是后話。喪事辦完以后,袁世凱隨牛氏一起,扶父柩返回老家項城安葬。

這一年年末,長期跟隨左宗棠出兵西北的袁世凱的堂叔袁保恒回家探親,袁家家族雖大,但兄弟以及堂兄弟間的感情卻從無間斷過。保恒看到袁世凱等幾個子侄終日在家無所事事,怕他們荒廢了學業(yè),便決定讓世凱、世廉兩兄弟去北京的家學讀書,保恒這么做,一是為了拉扯、栽培子侄,二來也為安慰自己堂兄保慶的在天之靈。當時保恒自己在西北,北京的家學主要由他的弟弟保齡督課。袁世凱在北京家學的四年苦讀,以及叔父保齡的嚴格管束,是他人生歷程的真正起步。

說到這里我想插一句,袁世凱跟他叔父保恒的情況像極了我的侄子朱可平和我的情況。十一年前我也是回到了我的老家浙江臨海,看到我的侄子可平整日里不讀書,在一個小工廠里做些雜活,臉上沾滿了油膩,我想,一個十四五歲的小伙子,正是讀書的好時候,如果就這么一直打工下去,這輩子就算廢了。我跟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二哥一溝通,說一是沒錢讀書,二是兒子也不是一塊讀書的料,就由著他去吧,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我從小跟二哥一起長大,感情自是不錯,就問他愿不愿意讓他的兒子跟我去北京讀書,他說就怕兒子不想去,我就跟可平說,給你一個晚上的考慮時間,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想通了就跟我走,不愿去我也就沒辦法了。第二天一早可平就跟我來到了機場,小伙子很爭氣,來了北京以后,我安排他在北師大讀自考,一個初中沒讀完的人,五年下來,居然拿到了北師大的自考文憑,現(xiàn)在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北京辦事處做事,就目前的發(fā)展來看,還是屬于挺靠譜的小伙子。袁世凱20歲之前的經(jīng)歷都跟可平非常相似,但之后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時勢造英雄,54歲做了大總統(tǒng),57歲的時候做了皇帝。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出來我的侄子在60歲前后有當皇帝的苗頭,如果當上了我當然也挺高興的,我就是皇帝的叔父了,但愿我能活著看到那一天,如果沒有那個能耐,我也不遺憾,只是希望他平安度過一生,在我老了走不動的時候,辦點事還有人能夠使喚得動。

在北京讀書期間,袁世凱的生父袁保中也去世了,為了讓他認真學習備考,他的叔父保齡以他已經(jīng)過繼給保慶為借口,不允許他回家奔喪,只讓世廉一個人回去。年輕的袁世凱只好把悲痛埋在心里,每當夜深人靜時,因為懷念父親,天天哀慟泣血,并由此導致了咽喉潰爛??梢娚倌暝绖P的天性是多么的純孝和本真。

那時候的苦讀,就是為了科舉及第。想那袁家,原就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四兄弟,一個進士、三個舉人,他的父輩也不差,保恒中舉人、中進士、點翰林,保齡、保慶中舉人,保中取副貢。所以說,這時候袁世凱的叔父們,對他唯一考慮的出路還是參加科考,以期通過中舉來獲得一官半職。嗣父與生父接連去世,對一個少年的打擊之大肯定是難以估量的,但為了獲取功名,他的叔父肯定權衡了奔喪與科考的權重,才做出了這么殘忍的決定。

1876年秋天,袁世凱回河南參加丙子科鄉(xiāng)試,結果名落孫山??纪曛笠矝]閑著,得空把人生中的第一次婚給結了,娶妻于氏,也就是后來袁克定的母親?;楹笤绖P也沒有在家鄉(xiāng)多作停留,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北京。

按照袁世凱的性格,讀書對他來說確實是很頭疼的事兒。當年他隨嗣父保慶在南京上私塾時,就曾寫過一幅對聯(lián):“大澤龍方蟄 ,中原鹿正肥”,讓他的私塾老師大吃一驚。有一天他的老師一邊跟客人下圍棋,一邊讓他作一篇八股文,袁世凱靈機一動,以老師下棋為題,揮筆疾書:“道千乘之國,若著此局焉。夫著棋不厭詐也,治國亦不厭詐也。治國非為著棋乎?”保慶看后不無擔憂地說:“此子志向不小,茍不慎之,覆家滅門,也是可能的?!边€有一次,袁世凱的另一位老師王雁臣曾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為題,要他寫一篇八股文,袁世凱在文章中留下了這么一段廣為傳播的文字:“東西兩洋,歐亞兩洲,只手擎之不為重。吾將舉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猶將深入。堯舜假仁,湯武假義,此心薄之而不為;吾將強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闕下,有不從者,殺之無赦”。此外,他還寫過兩首詩也值得一提。一首叫《感事詩》:“眼前龍虎斗不了,殺氣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還有一首叫《懷古》:“我今獨上雨花臺,萬古英雄付劫灰;謂是孫策破劉處,相傳梅鍋屯兵來。大江滾滾東流去,寸心郁郁何時開;只等羽毛一豐滿,飛下九天拯鴻哀”。詩作本身的水平很是一般,但流露出的情緒,已隱隱讓人感到了一股豪氣與霸氣。這不是書生寫的詩,這樣的氣概與抱負,與曹操、項羽、劉邦、黃巢這樣的亂世梟雄寫的詩如出一轍。要知道,寫這幾首詩時,袁世凱才不過14歲。他回到北京后,曾經(jīng)跟兩位叔父提過不想讀書了,他覺得自己的興趣不在書本,況且自己已經(jīng)成家,而功名不就,又沒有收入來源來養(yǎng)活一家人,以此為由向叔父提出要回河南官場謀一個飯碗,但被叔父們拒絕了,那個年代,要想取得功名,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1877年,光緒三年,離袁世凱第一次落榜后剛過了一年,華北及中原地區(qū)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劫難——大旱災年。其中尤以河南最為嚴重。這一年的五月至八月,袁世凱的叔父袁保恒請假回籍安葬他的祖母郭夫人,這一路上看到的不是赤地千里,就是哀鴻遍野,這一幅幅慘絕人寰的人間景象,每時每刻都刺痛著袁保恒的心?;氐奖本┖螅:阍僖沧蛔×?,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促使他向朝廷請愿,他要回老家賑災,要回去拯救那千千萬萬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同胞。十一月下旬,清廷終于下詔將賑災不力的河南巡撫李慶翱革職,以東河總督李鶴年署理河南巡撫,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幫辦賑務,由京回籍主持賑災事宜。

朋友們,我最敬重袁保恒的一點,并不是他主動要求回籍賑災,而是他在賑災時居然帶上了袁世凱。大家想想,袁世凱的生父去世,他都沒有同意袁世凱回家奔喪,同樣,幾個月前自己回老家安葬祖母郭老太太時,也以袁世凱已經(jīng)是曾孫了,不用回去為由,讓他留在京城繼續(xù)苦讀,這在以孝名聞天下的袁家,是顯得多么的決絕和可貴?,F(xiàn)在卻在自己回家賑災的時候,卻帶上了袁世凱。難道賑災比科考還重要嗎?難道賑災比回家給父親奔喪還要重要嗎?我個人覺得,袁保恒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這一舉動,將讓袁世凱對整個社會、對人心、對苦難的認識,從書本直接轉到了現(xiàn)實社會,徹底改變了他的視野,袁世凱的社會責任感,在賑災結束以后,開始建立起來了。袁保恒在他內心埋下的,是憂國憂民的大境界,是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與追求。并且,以自身的行動和生命,給年僅19歲的袁世凱,做出了一個讀書人應有的榜樣??瓶己捅紗剩紝儆趥€人的,是小我,而賑災和幫扶天下百姓,是具有社會意義的,是大我。袁保恒的這一舉動,改變的不僅僅是袁世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也讓幾十年后的袁世凱,改變了整個晚清以及中國的命運和走向。

河南的這一場災難到底有多嚴重呢?在座的年紀大一點的老師們也許親身經(jīng)歷了、或者聽說過1942年的河南大災難,河南籍的作家劉震云曾經(jīng)在他的作品《一九四二》中描述過這場災難,后來還拍成了電影,1942年的這場災難距離1877年的大災才不到70年,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就是在這樣的不斷的天災人禍的反復中艱難地活了下來。袁世凱在給他的二姐的一封家信里是這么描述他的所見所聞的:“頃有人自澠池、洛陽等處來,言伊地人肉,賣廿八文一斤,孫殺其祖母而賣之,弟殺其兄而賣之,種種未聞之奇,不已而足”。這等弱肉強食,骨肉相殘,遍地都是人吃人的滅絕人性之事,讓袁世凱認識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卑劣和殘暴。自古以來,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第二年,即1878年,河南爆發(fā)了一場大瘟疫,死于這場瘟疫的人不計其數(shù),尸橫遍野。天災加上人禍,讓袁保恒也感到無力回天,他唯有在賑災過程中以身作則,廉潔奉公,在河南期間,他個人以及所帶的隨從、仆人等等的生活費和差旅費,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根本“不忍輕動賑款一錢”??吹綕M地的尸骨,袁保恒不僅立下了“蹈白刃所不敢避,豈以艱危阻耶”的決心,并向神明發(fā)誓說“倘保恒玩視賑務,有款不思力酬,有弊不思力革,神明懲之。若隨員及紳士等弗念民戚,畏避勞怨,神降之罰”。他對上天說,如果這場災難是天神降罪,躲不過去的話,我袁保恒愿以自己的卑賤之軀代替整個河南百姓受罰。

看到叔父保恒賑災如此盡心盡力,袁世凱的心中,真正開始有了“家國”“百姓”的概念,在寫給他二姐的同一封信里,袁世凱除了告訴她叔父保恒賑災的艱辛和不易之外,還跟他的二姐同樣表下了決心:“弟必盡此赤心,捐此腐軀,上以報國,下以報叔父而已”。大家看見了吧,一個年僅19歲的少年,從此立下了捐軀報國的偉大志向。

老天不長眼,袁保恒個人的力量一直都無法跟天災人禍抗衡,賑災期間,他每天都處于“為焦慮所迫,眠食具廢”的狀態(tài),終于在光緒四年,也就是1878年4月,因為勞累和疲憊,不幸染上了瘟疫,在河南省城開封的賑災公所里,因公殉職,享年52歲,保恒死時,距他離京回籍賑災,僅僅過去了五個月。

朋友們,所謂袁家的世代忠良,并不是一句空話。袁保恒殉職時,他的弟弟、袁世凱的另一位叔父袁保齡剛剛晉升為侍讀學士,欽命以知府即補。當他得知哥哥殉職后,馬上請假回老家料理哥哥的后事,同時直接向朝廷辭去了一切公職,并以一個鄉(xiāng)紳的個人名義,留在了瘟疫流行的老家,以完成兄長未竟的賑災事業(yè),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按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把公務員和級別全辭了,什么都不要了,抱定了繼承兄長遺志、為國捐軀的決心。袁保齡的舉動獲得了朝廷和社會的廣泛贊譽,通過他的努力,他的賑災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后來他官至道員,加三品銜。之后在李鴻章的手下,負責督修旅順的海防設施,表現(xiàn)得十分果敢和忠誠。

朋友們,袁世凱能在這樣兩位忠孝兩全的叔父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真是幸事。這期間,也正是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時期,如果沒有袁保恒從西北軍營回老家探親,并把他帶回京城讀書,晚清的歷史,應該是另一番景象吧。

從袁家的整個大家族來說,自袁保恒去世后,整個家族的主心骨就沒有了,此后家道逐漸中落,保齡雖然也顧家,但畢竟沒有保恒的實力大。此時的袁世凱只好待在老家,過起了一邊讀書,一邊苦等考試來臨的無聊日子。

可袁世凱畢竟是個閑不住的人。無聊之時,他居然找了幾個人前后成立了“麗澤山房”和“勿欺山房”兩個文社,文社里聚集了附近一些關心時事的讀書人,平時聚會的吃喝等花費全部由他負責籌集,這樣他就成了這撥人的召集人。不知袁世凱當時是怎么想的,一個不愛讀書的人,成立文社干嘛?這段時間并沒見他寫出什么像樣的作品和社論,倒是利用組織文社的機會,交了一個日后跟他肝膽相照的兄弟徐世昌,徐世昌伴隨了他自小站練兵以后的整個政治生涯,并成為他最忠實的革命戰(zhàn)友。

徐世昌祖籍天津,少年時代隨父親宦游河南,當年正淪落在懷寧縣署里做著塾師,在聽到袁世凱成立了文社以后,就專程前來拜訪,兩個人一見面,就談得及其投緣,許多話題都能聊到一塊。能想象當時的場景,兩人肯定是又摟脖子又搭肩,就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詩壇一樣,不管你走到哪兒,只要一提詩歌,只要談得投緣,立馬就能成為兄弟,如果有五花馬千金裘,即刻呼兒將出換美酒。后來徐世昌準備進京應試,盤纏不足,袁世凱毫不猶豫地湊了一百兩銀子給他,兩人的世紀友誼從此拉開了序幕。

1879年秋天,袁世凱第二次進考場,結果仍然落了榜。落榜后他顯得有點絕望,他倒不會想到自殘自殺等糊涂行徑,他只是把自己在房間里關了三天,想明白以后,一把火把以前寫過的所有詩詞文章全給燒了,并對著火堆自我安慰:“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

兩次不第,讓袁世凱對這科舉制度恨之入骨,他把這仇恨深埋在內心,但是當時,他還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改變現(xiàn)狀。

后來大家都知道了,1906年當他有發(fā)言權的時候,直接與張之洞一起上書朝廷,把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給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現(xiàn)在都在受益的考試科目和制度。如果沒有袁世凱,說不定我們現(xiàn)在每年的6月7號上午八點半,還在考場上搖頭晃腦地做著八股文呢。

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我剛才所說的,都是袁世凱二十歲之前所經(jīng)歷的事情,袁世凱58歲去世,那么我剛才說的他生命中的前二十年,應該是活得最真的二十年,也是他人性中,最善的二十年。接下來,因為時間關系,我將簡單地介紹一下他在朝鮮的十二年,以及甲午戰(zhàn)爭的緣起和這場戰(zhàn)爭與他的具體關系。

第二次落第以后,如何謀生的問題擺在了袁世凱的面前。作為家里唯一的一位男子漢,整個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他的肩頭。袁世凱從小過繼給叔叔保慶,保慶家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外加上嗣母及保慶后來納的小妾,袁世凱其實是在女人堆里長大的,這成長環(huán)境應該跟賈寶玉差不多。這時候袁世凱剛當上了父親,于氏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克定。

袁世凱想出去掙錢養(yǎng)家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正好在這時候,正在登州幫辦海防的慶軍統(tǒng)領,也就是他的干爹吳長慶給他來了一封信,“招其往學軍旅”??磥韰情L慶的心里一直惦念著故人之子。朋友們,吳長慶這樣的哥兒們可交啊,這是可以托孤的好兄弟。

袁世凱恨不得插上翅膀離開家鄉(xiāng),在家里面對著一群婦孺,每一天都是煎熬。此前他曾經(jīng)去過一趟上海謀生活,也沒有什么發(fā)展,要說收獲,倒是有一件事值得一說,他在上海一個人無聊之時,免不了又去逛窯子,認識了來自蘇州的妓女沈氏,兩人情投意合,話說這沈氏什么樣的男人沒見過?我們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力,她不但資助袁世凱銀兩,朋友們,這可是妓女倒貼啊。還鼓勵他早日離開妓院去謀求功名。送袁世凱離開上海之前,沈氏備酒送行,席間兩人山盟海誓,沈氏說,你走后我立刻自己出錢贖身,離開妓院,一心等你,只是希望你有了功名以后,記得還有一個我在這里等你,不要相負。袁世凱指天發(fā)誓:他日發(fā)達,定當回來接你共享榮華富貴。兩人淚灑而別。袁世凱說到做到,后來他到朝鮮后,派人把沈氏接到了朝鮮,一直當大夫人對待,這樣言而有信的男人,想沒有出息都難。不知現(xiàn)在的夜總會里,還有沒有沈氏這般有識見的妓女?也許是去夜總會的男人也大不如前了吧?看看民國以后,有幾位皇帝是泡過夜店的?現(xiàn)在,在夜店里消費的,不是暴發(fā)戶,就是小癟三,還有就是幾個小白臉和門口狐假虎威的保安了。

袁世凱從家里出發(fā),前往山東投奔吳長慶的路上,也有兩件事值得一說。一是袁世凱先到了天津,因為他的叔父袁保齡此時正在天津協(xié)助李鴻章辦海防,先去叔父處,報告自己的行程。旅途中無意間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阮忠樞,一路上兩個人同行同宿,很是投機,袁世凱將自己的家世及目前的打算告訴了阮忠樞,阮忠樞也告訴袁世凱,自己是進京赴考,到了天津地界,兩人互留地址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別,分別之時阮忠樞又拿出一些散碎銀兩給袁世凱,把年輕的袁世凱感動得不行,從此在心里就把阮忠樞給記住了。

到了叔父家,保齡見到他后,看見小伙子確實長大了,懂事了,很是欣慰,也從自己并不寬裕的家里,拿出四十兩銀子,給袁世凱做川資。這四十兩銀子,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于袁世凱來說,那可謂是雪中送炭,袁世凱心中那個溫暖啊,血濃于水,人間的親情,畢竟是不一樣的。以至于八年之后,當袁保齡死于旅順任上時,袁世凱在致二姐的信中,還提到了這件事:“此一事終身不敢忘,所謂在情不在財也?!?/p>

袁世凱離開天津投奔吳長慶,是光緒六年,即1880年,這一年袁世凱就算是正式開始了軍旅生涯,開始了他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了?!肚迨犯濉氛f吳長慶“好讀書,愛士,時稱儒將”。儒將吳長慶在袁世凱剛來的時候,并沒有把袁世凱培養(yǎng)成將軍的打算,還是想讓他多讀書,將來通過考試來博取功名。所以就讓他跟自己的兒子一起,跟隨當時的大秀才張謇學做文章。袁世凱本想著去軍營當兵,馳騁疆場,馬踏飛燕,豈不知吳長慶還是要他通過讀書來求功名,讓他在最初的日子里過得很是郁悶。他與老師張謇之間,相處得也不是太和諧,一個使勁教,一個不愛學,我們都能想象得到兩人之間的別扭。后來袁世凱實在不愿讀書了,找機會跟張謇交了心:“我家中有田可耕,此來不是為謀糊口。我以為中國現(xiàn)在受列強壓迫,法蘭西侵略安南,擾及我南洋沿海,指顧之間,戰(zhàn)事將起,假如對法失敗,則列強或將群瓜分。我當初因吳公膺海防重鎮(zhèn),需才必多,正是大丈夫報國之秋,不料到此之后,見吳公溫雅如書生,并無請纓赴敵之意,諒我亦不甘久居矣”。言語中有了打退堂鼓之意。又一日有機會與吳長慶長談,袁世凱就把埋在心中的想法徹底地告訴了自己的義父:“我不喜歡讀書,我喜歡軍事。并不是我敢于違背您老人家的命令,而是因為如今處在一個競爭的世界當中,必須要學習可以戰(zhàn)勝萬人的計謀不可,難道僅靠讀書就能建立功名嗎?比如大人您,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又哪里是讀書的功勞呢?如果您不嫌棄我,我甘愿為您做個馬前卒?!?/p>

朋友們,這個袁世凱,年僅20歲出頭,就不僅有了識見,口才也非常了得,一席話說得吳長慶頻頻點頭。于是吳長慶找機會給他安了個幫辦營務委員的職務,讓他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

轉眼就到了1882年,也就是壬午年。這一年我們的鄰居朝鮮發(fā)生了一次兵變,史稱“壬午兵變”。這里我簡單交代幾句朝鮮的事兒。以前中國號稱天朝,屬國眾多,到了明清以后,主要的朝貢國只剩下安南也就是現(xiàn)在的越南以及朝鮮了,當時安南已經(jīng)被法國盯上,杜拉斯的小說《情人》改編的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說的就是法國女人在越南和她的中國情人之間的故事。而朝鮮也一直被日本、俄國、荷蘭、美國等國家虎視眈眈。要說朝鮮與中國的朝貢關系,最早要追溯到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宰相管仲略施小計,給點小恩小惠,周邊的小國就紛紛前來朝貢,其中就有朝鮮。1388年(洪武21年),高麗與明朝邊境起了紛爭,高麗王想造反,高麗國大將李成桂發(fā)生兵變,自立為王,派人前來跟朱元璋請命,說是要子子孫孫臣服于中國,給中國上貢,并備選了兩個國號,請朱元璋賜國名,朱元璋選了“朝鮮”,并對這個國名做了簡要說明:“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李成桂奉明朝為上國,自稱“事大”,之后,凡是親中國的朝鮮派系,稱為“事大派”,后來到了清朝,以金玉均、樸永孝等為首的親日本的派系,稱為“開化派”或“親日派”。

朝鮮壬午事變的根源,其實就是事大派和開化派的斗爭,說到底,是大清朝和日本兩國政府間的爭端。清朝一直以朝鮮的宗主國自居,凡事不分大小都要插一手,朝鮮基本上沒有自主權,一舉一動都要向李鴻章匯報。日本在明治之后,國力日趨強盛,目光漸漸瞄向了朝鮮,慢慢地就要求朝鮮改革開放,締結條約,進而要吞并朝鮮。從地緣政治上說,朝鮮不管是對于中國還是日本,都相當?shù)闹匾?,任何一方掌控了朝鮮半島,對另一方的安全都足以構成致命的威脅。從歷史上來講,朝鮮的國際地位要么是由中國的國力決定的,要么就是由中日間的競爭決定的。所以中日雙方都有著“若失朝鮮,則實失我唇,而我齒必寒”的思想??磥怼按酵鳊X寒”這個成語,在中日政府之間,有著高度的共識。

日本一直在行動,一直在滲透,一直在努力地推開朝鮮的大門。而朝鮮,也有人在大門里接應。1875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了《江華島條約》,第一條就承認了朝鮮的獨立,并享有與日本國平等的權利。朝鮮開化派依托王妃閔氏的實力,逐漸強大起來,并聘用日本人教練新軍。朝鮮大王李熙的父親大院君李罡應是事大派,一直想要清除開化派的實力。1882年7月,正好碰上朝鮮的軍隊合并,閔妃集團答應給駐守漢城的朝鮮舊軍發(fā)放拖欠一年的餉米,實際上不但只發(fā)了一個月的,糧食里還摻了不少石子和糠粕,士兵們被激怒了,23日,兵變驟起,大院君趁機利用這次兵變,把閔妃集團聘請的日籍教練給殺了,日本的使館也遭到圍攻與焚燒,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也差點被殺。同時閔氏集團的不少親信也都被清除掉了,消息傳到李鴻章那里時,李鴻章正在老家為母親守孝,但他馬上授權張樹生發(fā)出了如下軍令:“政府著統(tǒng)領北洋水師記名提督丁汝昌帶軍艦三艘、駐扎登州幫辦山東防務之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帶淮軍六營,前往朝鮮平亂”。

袁世凱的歷史就此翻開,自1882年跟隨吳長慶赴朝鮮平亂,直到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前回國,袁世凱在朝鮮前后12年。這12年,正是中日關系最為復雜,也是斗爭最為激烈的時期,兩國都把朝鮮作為博弈的戰(zhàn)場,年輕氣盛的袁世凱極力維護著大清朝宗主國的面子和利益,對于日本對朝鮮的不斷吞噬和侵占,事事針鋒相對,盡心盡力。后來有些學者和歷史研究者形容當時的形勢是“袁世凱一人敵日本一國”,我們現(xiàn)在再去看那段歷史,可不就是這樣的么。

袁世凱有當兵的天賦,在壬午兵變的平亂中,首次表現(xiàn)出了英勇善戰(zhàn)的領袖氣質,叛亂平息后,朝鮮國王設宴款待諸將士,并對袁世凱進行了特別的禮遇。朝廷方面也發(fā)來了嘉獎,袁世凱因“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晉官通知發(fā)分省補用,賞戴花翎。后來朝鮮國王專門派使者向清廷致謝,并要求清政府派出教習,幫助朝鮮訓練新式軍隊,這事便落到袁世凱頭上了。于是袁世凱便“草創(chuàng)章制,編選壯丁”,選1000人,分左右營,進行操法訓練,武器裝備由清朝供給。朝鮮國王檢閱后非常滿意,稱贊袁世凱訓練有方,又決定在江華沁軍營中再選500人編為“鎮(zhèn)撫營”,仍由袁世凱訓練。朋友們,袁世凱這次在朝鮮訓練韓軍的重要性雖然比不上他日后的小站練兵,但朝鮮給了他一個證明自己有帶兵練兵能力的機會,從另一方面看,當時清廷在朝鮮的實力,相比于日本是有著明顯的壓倒性優(yōu)勢的。

袁世凱在朝鮮的12年,怎么來用幾句簡略的話可以說明白呢?這么著吧,我這里打個比方,一個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其中村東頭有幾家挨著,他們分別是中國、朝鮮、日本和俄國,中國是大戶,因為家底比較厚,特別受尊重,慢慢地就有了當村長的作風,雖然沒經(jīng)過選舉,但過著過著,鄰居們也就默認了。其中中國和朝鮮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祖上的關系一直很好,有時偶爾有一些小別扭,但不影響雙方的根本關系。早前朝鮮與中國的關系相當于養(yǎng)子與繼母的關系,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先想著給隔壁的繼母送點過去,繼母反過來也會表示友好,給點小恩小惠,如果碰上隔壁鄰居調皮搗蛋,欺負朝鮮了,繼母就會義不容辭地站出來,為自己的孩子撐個腰、嚇唬嚇唬隔壁小孩什么的。因為村子一直沒有搬遷,所以鄰居還是那些鄰居,鄰里關系基本就一直這么維持著,所以,朝鮮從戰(zhàn)國時代起,一直到晚清的慈禧光緒,就這么以比中國晚一輩的身份在村子里存在著。日本呢,以前也給中國上貢,據(jù)史書記載,漢朝時日本給劉秀的貢品是“生口”,也就是大活人,奴隸。到了唐朝,日本人都以到鄰居家學習為榮,經(jīng)常派人來串門,見了有好東西,就默默地往心里記,回家后沒日沒夜地模仿,并創(chuàng)新,也是到了慈禧光緒年間,日本人漸漸地對中國不服氣了,覺得隔壁這鄰居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心里便滋生出老子也要當村長的念頭來。因為老看見朝鮮把好東西往中國這邊送送,日本越想越不服氣,想那中國,有什么了不起的,再一看那朝鮮,氣就不打一處來,有好東西,為什么不給我?便一直在找機會去朝鮮家占便宜。

在農村,要想打架欺負人,家里必須有幾個壯勞力不可,在十九世紀末,中國能夠為家里出頭露面的,是李鴻章,日本他們家,是伊藤博文,朝鮮基本沒有,因為都習慣依靠中國了,但凡家里有點大情小事,就往繼母家里跑。1882年壬午事變后,李鴻章就沒讓袁世凱回來,直接住在朝鮮了,這相當于朝鮮本來自己家,有些矛盾家長就能夠解決,這下不行了,什么事都要通過袁世凱,時間長了,不但家長有些不愿意,就是家庭成員,也開始反感了,你們想想,家里突然住進一個陌生人,說是不走了,而且還不斷地指手畫腳,連家里買個牙膏牙刷、油鹽醬醋的,他都要管,還必須服管,不服不行,不服管就嚇唬你,經(jīng)常在飯桌上舉起筷子要敲你腦袋。袁世凱這飛揚跋扈的樣子,一家老少全都得看他臉色,這誰受得了啊。不管是家長,還是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袁世凱有時候的表現(xiàn),確實是太過分了。于是家里就有幾個小孩偷偷往日本人家里跑,去訴苦,喊冤,說自己要被姓袁的逼瘋了。小日本多聰明啊,就攛掇這幾個小孩,不行就到我們家來吧,我們幫你,俄國人也發(fā)現(xiàn)了朝鮮人不愿意袁世凱住他們家,也悄悄地勾引朝鮮人,說不行我們幫助你們把姓袁的趕走吧?于是幾家人七嘴八舌地就把朝鮮當家的給說暈了,今天覺得日本人不錯,明兒覺得俄國人不錯。這時候還有搗亂的,村子西頭還住著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等一些鄰居,雖然它們距離東邊有點遠,但他們有堅船利炮,這幾家人屬于是哪兒有便宜就往哪兒去,一家人占了便宜,其他家也必須一起占,所謂利益均沾。東邊的幾家人磕磕碰碰好多年,相互間都在搞各種各樣的小動作,各種挑撥離間,各種釜底抽薪,雖然日本和俄國表面上是在幫朝鮮把袁世凱趕走,暗地里,都想著自己接替袁世凱住進朝鮮他們家里。當時朝鮮的家長是李熙,妻管嚴,家里都是他媳婦閔氏說了算,一家人還分成好幾個派別,這閔氏一撥是開化派,親日本,李熙的父親大院君李罡應和閔氏的侄子他們幾個人屬事大派,親中國,家里矛盾也挺大。再加上袁世凱以太上皇自居,一味地打壓朝鮮一家老少,日本人的機會眼看著就來了。

1884年是甲申年,10月,朝鮮在京城的郵政總局大廈落成,當局準備慶祝一下。親日派的首領金玉均、樸永孝等預謀趁機發(fā)動政變,并私下與日本的竹添公使密謀。當天宴會開始后,金玉均、樸永孝等黨羽聚眾起義,殺死了事大派的首領,六大臣也同時被殺,朝鮮京城一片混亂。親日派挾持了朝鮮國王,并迫使他召請日本軍隊進宮保衛(wèi)。袁世凱得知事態(tài)以后,當機立斷,親自帶兵攻入皇宮,首先擊斃了幾十名朝鮮守軍,然后又與日軍交戰(zhàn),一舉擊潰日軍,竹添公使倉皇逃跑。當年日本記者佐藤鐵治郎在記錄這一歷史事件時,這樣描述:“甲申之變,韓京大亂,韓王恐怖,照會我竹添公使保護。袁世凱聞變,遂率兵往襲王宮,以我公使在宮內,乃致書我公使,書甫入,我公使未暇拆閱而袁軍已先鳴槍。時韓兵守宮門,我兵駐內院,清兵入門,先擊斃韓兵數(shù)十人,繼與我兵相接,清眾我寡,勢不敵,我公使勢甚?!薄:髞碇裉硖映鐾鯇m,到了仁川。

這一次甲申政變清軍從出兵的決定,到軍事的部署與攻擊,以及到事變結束后殘局的收拾,全是袁世凱一個人做的決定,這也是中日第一次在朝鮮戰(zhàn)場正面交火。袁世凱在這次行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果敢和謀略,不但受到了朝鮮王室的尊重,也受到了朝鮮百姓的擁戴。事件過后,日本甚至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袁世凱當日之謀,實有令人可驚可畏者,使清政府與李鴻章能明斷敏速,出師圖韓,一躍而登,真令我日軍無從措手……袁之外交,誠有剽悍之手腕哉?!?/p>

這一年袁世凱25歲。這一仗打得不僅令他在日本名聲大震,而且也獲得了李鴻章的大力賞識,此后,袁世凱的平步青云,跟他這一次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關系。機會來臨的時候,就看你抓不抓得住,袁世凱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他抓住了。我們現(xiàn)在25歲的年輕人,有的剛踏上工作的崗位不久,還在給領導端茶倒水,有的還在學校讀書,等待就業(yè)機會,有的在家啃老,有的在工廠里打工,還有很多人在送快遞。而袁世凱已經(jīng)“能號召中國駐防各營,并策動朝鮮左右兩營勤王,在軍事上,甚至在外交上作詳盡周密的部署,發(fā)號施令,統(tǒng)御中韓聯(lián)軍,擊潰日軍,摧毀政變集團的勢力,拯救韓王,恢復李熙政權,同時維持漢城的治安”了。

甲申政變發(fā)生之前,清廷和李鴻章對朝鮮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政策,讓列強互相牽制,并不想與日本發(fā)生正面碰撞。但日本一直想奪取朝鮮,進而吞并中國的野心從沒有改變,他們也在等待時機。甲申政變之后,雖然有袁世凱的迅捷反應和英勇果敢,但李鴻章并不想把事態(tài)擴大,于是在天津與日本簽訂了《天津條約》。《天津條約》的核心內容是朝鮮實際上變成了中日共同的保護國,中日兩國共同撤出在朝鮮的部隊,今后有一方要在朝鮮部署部隊,必須要通知另一方。這一條其實為幾年后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埋下了禍患。

朋友們,我剛才談到的,是袁世凱到朝鮮后遇到的兩起政變,以及他處理政變的能力和魄力。接下來我簡單交代一下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緣起。

自甲申政變之后,袁世凱在朝鮮變得驕傲起來,他覺得自己立了大功,待人處事也就越發(fā)的傲慢和專橫。畢竟才25歲的年輕人,但他的這些態(tài)度引起了各國駐朝大使以及朝鮮本國官員的不滿,他們在這一時期對袁世凱的評價多是“自大妄為”“盛氣凌人”等等。但我個人認為,袁世凱在朝鮮驕蠻的態(tài)度,其實是在竭力維護清朝在朝鮮“上國”的地位。因為這個時候,不但日本對朝鮮虎視眈眈,就是俄國,也在暗中與朝鮮醞釀“俄韓密約”,還有英國等也在窺視朝鮮,列強們都不愿看到中國在朝鮮獨大,紛紛提出了“共同保護朝鮮”的主張。這時候,袁世凱必須保持強勢的態(tài)度,以展示大清是朝鮮“唯一宗主國”的地位,好在李鴻章是懂袁世凱的,對各國提出的各種抗議都含糊待之,讓袁世凱在朝鮮有自己發(fā)揮的空間,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和場所。甲申政變之后,李鴻章成了袁世凱的頂頭上司,李鴻章曾多次在慈禧和光緒帝面前夸獎過袁世凱,說他“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李鴻章對袁世凱真是呵護有加,待如親生兒子??梢赃@么說,李鴻章是袁世凱生命中除吳長慶之外的第二個貴人。

幾年下來,袁世凱操縱朝鮮政壇的結果,確實讓中國在朝鮮的宗主權地位得到了強化,俄國雖然有侵占朝鮮的野心,但經(jīng)袁世凱的一通攪和,“俄朝密約”最終宣告失敗,英國也因為在與俄國的抗衡中,退出了朝鮮,法國和德國,雖然也與朝鮮簽訂了幾份相關的條約,但都是在袁世凱的掌控下進行的,是可控的。袁世凱還對韓王李熙進行了洗腦,向他提出了“朝鮮大局論”,分析了朝鮮的實際情況,重點論證了朝鮮依附中國的六大好處和背棄中國的四大害處。嚴正地告誡朝鮮國王:“朝鮮本屬中國,今欲去而之他,是唯孺子自離其父母,而求他人之顧復也”。袁世凱對李熙使用邊恐嚇邊安撫政策,遂“使朝鮮逐漸終止了除中國以外的任何外交往來,局勢漸趨穩(wěn)定”。

但最讓人操心的還是日本,甲申政變之后,日本覺得大清還有一點點軍力,不愿正面跟大清發(fā)生糾紛,表面上是讓中國在朝鮮占了便宜,暗地里,日本卻在拼命發(fā)展國力,擴充軍備,以謀有朝一日,與大清決一死戰(zhàn),奪取朝鮮,進而霸占中國。

其實早在1887年,日本陸軍參謀部第二局局長小川又次陸軍中佐就起草了《清國征討策案》,在這份文件里,他列舉了旅順半島、浙江舟山群島、澎湖列島、臺灣全島等六個戰(zhàn)略要沖,并準備通過戰(zhàn)爭把這些要沖“劃歸日本版圖”,日本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但大清自己還蒙在鼓里,還在朝鮮以宗主國自居。自從袁世凱駐扎朝鮮以后,確實也全力以赴,他對朝鮮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舉凡“電政、郵船、造幣、借款等權利,思一網(wǎng)打盡”。其他如漁業(yè)、礦山、海關、外交等等一切政治經(jīng)濟貿易活動,袁世凱都盡量掌控在自己手里。日本在朝鮮的勢力越來越弱,日本一直都想在朝鮮取得電報電話線的架設工程,被袁世凱給否了,最后由中國的郵電局承辦,日本想在朝鮮取得采礦權,也受到了袁世凱的干預,在漁業(yè)生產方面,袁世凱也竭力反對日本的海上作業(yè),在袁世凱駐扎朝鮮期間,日本人的許多要求都沒有實現(xiàn),還有些是打了折扣,所以說,日本人把袁世凱恨之入骨。日本人對袁世凱的不滿和仇恨,實質上是日本對中國在朝鮮宗主權地位的不滿,他們把中國視為對外擴張的絆腳石,朝鮮僅僅是一顆棋子,朝鮮的根本問題,就是中日關系問題。實事求是地說,年少氣盛的袁世凱除了在日本人面前表現(xiàn)得盛氣凌人,就是把李熙君臣,逼得也有點過分。人都是要面子的,袁世凱一點面子都不給,究其原因,還是太年輕氣盛了。他甚至準備要給朝鮮另立國王,讓大院君攝政,還想過直接吞并朝鮮,讓朝鮮作為大清的一個行省,以上這些都讓李熙對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怨恨和恐懼,好在李鴻章沒有同意他的計劃,李鴻章不想在朝鮮惹更多的麻煩,但有時候,不是你不想惹麻煩,麻煩就不來,該來的,終究會來的。

甲申政變后,朝鮮的親日派首領金玉均、樸永孝逃亡日本,繼續(xù)從事親日活動。袁世凱和朝鮮當局一直都在謀劃著把這幾個人引渡回朝鮮處理,但日本當局不同意。權東壽、洪鐘宇、金泰元等幾位朝鮮人就打著“處理甲申漏網(wǎng)逆賊”的旗號,一直想辦法暗殺金玉均和樸永孝。1894年2月,幾個人兵分兩路,洪鐘宇等人把金玉均誘騙到了上海,并在美租界的日本旅館刺殺了他,袁世凱得知消息以后,就給李鴻章發(fā)去電報,要李鴻章設法保護洪鐘宇。洪鐘宇出了美租界以后,清朝就把金玉均的尸體和洪鐘宇一起交給了朝鮮,讓他們自己處理,朝鮮的處理方式是把金玉均的尸體給車裂了,并給洪鐘宇升了官。另一路權東壽等人在日本對樸永孝進行暗殺,不但沒有成功,還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極大反響和憤怒。這兩件事把日本民眾的情緒引向了一個極端,日本的輿論也對中國大加指責,再加上軍國主義者及一些好戰(zhàn)分子的火上澆油,他們在東京組織了游行和集會,要求政府對清宣戰(zhàn),占領朝鮮,這個時候,中、日、韓三國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走到了臨界點。日本通過幾年的臥薪嘗膽,國力大為昌盛,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來年,對日本的勢力進行了極大的打擊和壓制,日本人心中一直處于不滿的狀態(tài),一直在尋找機會恢復往日的優(yōu)越地位,部隊也已做好了戰(zhàn)爭前的一切準備,就等政府下令開戰(zhàn)了。

日本人在等時機。很快,這樣的機會就來了。

1894年5月1日,朝鮮的東學黨發(fā)生起義,他們到處捕殺貪官污吏,開倉救濟災民,打出了“滅盡權貴”“濟世安民”的旗號,起義隊伍很快就發(fā)展成了幾萬人,并遍及全羅、忠清、慶尚三道。朝鮮政府自己無力平定起義,而且事態(tài)也越來越嚴重,于是就請求袁世凱給李鴻章發(fā)電報,讓大清發(fā)兵來朝鮮幫助鎮(zhèn)壓平定。袁世凱對于朝鮮政府主動要求援助,當然非常高興,馬上給李鴻章發(fā)電報稱:“其內亂不能自了,求華代戡,自為上國體面,未便固卻?!绮辉?,他國人必有樂為之者,將置華于何地,自為必不可卻之舉?!?/p>

朋友們,前面我交代過了,甲申政變以后,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在天津簽訂了一個《天津條約》,有一條就是如果一方要派兵進駐朝鮮,必須要通知另一方。李鴻章當時是猶豫的,怕的就是日本趁機也出兵朝鮮,這樣,局勢就太混亂了。但年輕氣盛的袁世凱顯然誤判了形勢,在朝鮮待的時間長了,內心里,估計是瞧不起日本的,根本沒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他跟李鴻章說:“老大,出兵吧,日本必無他意”。而日本人也在袁世凱面前玩起了兩面派,一邊派人跟袁世凱打包票,說朝鮮這么亂,你們趕快派兵進來吧,不用擔心我們,我們即使去人,也只是派幾個當兵的到朝鮮保護一下我們使館的工作人員,并無意參與朝鮮的任何軍事行動。另一方面,日本就等著中國出兵,自朝鮮東學黨起義后,日本就一直關注著朝鮮的局勢,他們認為這次內亂是日本在朝鮮恢復勢力的最好時機。日本人覺得,報仇雪恨的機會終于到來了。

李鴻章本來還在猶豫,出不出兵,尚在兩可之間,但在袁世凱的極力慫恿之下,清政府終于在6月4日派直隸總督葉志超和太原鎮(zhèn)總兵聶志成率領淮、練軍1500名,另由丁汝昌選調“濟遠”“揚威”兩艦,駛赴仁川掩護。6月6號,按照早前的《天津條約》約定,中方通知日方自己已出兵朝鮮。日方等的就是這一句話,說了聲知道了,既然你們已出兵,我們也要出兵。其實早在6月2號日本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部隊,日本第一批部隊約800人第一時間奔赴朝鮮,直奔首都而去,而且后續(xù)大部隊源源不斷地在仁川登陸,向首都漢城挺近,幾天時間人數(shù)就達到了8000余人。這時的日軍在數(shù)量上大大超過了清軍,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袁世凱一看傻眼了,當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接二連三地給李鴻章發(fā)電報,要求增援,而這時的李鴻章還沒有做好跟日本決戰(zhàn)的準備,還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朝鮮問題,于是他不停地通過俄、英、美、德等國進行外交斡旋,但大家都不給力,也不想摻和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軍事戰(zhàn)爭,日本人一看這事兒沒人管,更加的放肆了,后來日本的大鳥公使拒絕了各國的調停,并向朝鮮政府提出了“朝鮮內政改革案”,露出了侵占朝鮮的本來面目,這個“朝鮮內政改革案”囊括了政治、教民、立法、理財、勸農、獎商等各個方面。李鴻章的外交努力宣告破滅以后,袁世凱在朝鮮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他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在朝鮮不可能扭轉局面,而且自身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脅,于是在6月29日,給李鴻章連發(fā)三封電報,要求回國,李不同意,叫他“略忍耐”“勿怯退”。7月14日,袁世凱急火攻心,徹底病倒,日本人的大炮已經(jīng)對準袁世凱的公署,手下的幕僚全嚇跑了,連柴米油鹽都已斷絕,16日,袁世凱給李鴻章發(fā)的電報已經(jīng)是聲淚俱下了:“凱等在漢,日圍月余,視華仇甚。賴有二三員勉可辦公,今均逃。凱病如此,唯有死,然死何益于國事,痛絕。至能否邀恩拯救,或準赴義平待輪,乞速示?!闭f自己已經(jīng)生病,且再留在朝鮮,也無意義了,并且物色好了一個接班人,叫唐紹儀。18日晚,李鴻章考慮到中日決裂在即,終于回電同意袁世凱撤回并由唐紹儀代理朝鮮事務。不巧的是,這封電報被日本人截獲了,他們就派人準備在半路上暗殺袁世凱。唐紹儀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跑到英國駐朝使館找到朱爾典公使求助。當天半夜,袁世凱改裝易服,從使館后門出逃,唐紹儀持雙刀雙槍,乘雙馬,護送袁世凱到江邊,登上朱爾典準備好的英國軍艦,軍艦剛離開十多分鐘,日本人就趕到了碼頭,最終只好望船興嘆,從此后袁世凱與唐紹儀的友誼也更加牢固,唐紹儀一直追隨袁世凱,最后官至民國大總統(tǒng),這是后話。21日,袁世凱到達天津,向李鴻章匯報朝鮮事務,并聲明中國已不是日本對手,建議撤兵至鴨綠江,放棄朝鮮。23日,日本軍隊沖進朝鮮王宮,扣押閔妃,扶植大院君攝政,并由大院君“授權”日本驅逐中國軍隊,25日,日本海軍在朝鮮灣將中國運兵船“高升號”擊沉,950名中國官兵陣亡,8月1日,中國政府對日宣戰(zhàn),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1894年為農歷甲午年,史稱甲午戰(zhàn)爭。

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甲午戰(zhàn)爭的過程我就不多說了。接下來,我想說說袁世凱在朝鮮期間的一些家長里短的瑣事,也許正是這些家長里短,才更顯袁世凱的性情,俗話說,歷史都是隱藏在細節(jié)里的,那么,要全面認識袁世凱,我們便不得不從他的一些瑣碎的言行、巧妙且得當?shù)奶幨路绞缴希瑏砑毤毧疾焖[秘的內心世界。

猜你喜歡
袁世凱朝鮮日本
探尋日本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等候袁世凱
袁世凱五姨太一語成讖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日本神社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韓要求朝鮮為泄洪道歉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三门峡市| 梅州市| 怀远县| 克什克腾旗| 五台县| 五常市| 蒲江县| 天祝| 泗洪县| 淳安县| 于都县| 天气| 东乌珠穆沁旗| 盐津县| 淳化县| 定西市| 若羌县| 潼南县| 南召县| 奉化市| 库车县| 盐城市| 宽甸| 筠连县| 泰兴市| 贵定县| 淅川县| 承德县| 米易县| 屏边| 石楼县| 文登市| 洛川县| 东乡| 安多县| 晋州市| 乌审旗| 河北省| 台东市| 临沧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