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一部官定的“正史”,它的名稱是按不同朝代史書增多而遞增到二十四史訂名的。原先由《三史》、《十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一史》,逐漸發(fā)展到清代乾隆四十年才確定為《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卷帙浩繁,共計3249卷,約4000萬字,整個編寫過程長達(dá)1900多年。
《二十四史》并非僅是二十四個朝代的史書,有的書的內(nèi)容互相交叉。如西漢前期的歷史,既載于《史記》,也見于《漢書》,有的是兩部書同記一個朝代或一個時期的史實(shí),如《舊唐書》和《新唐書》、《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但無論交叉還是同記一個時期的史實(shí),都不是簡單的重復(fù),而是各有特點(diǎn)。
整部《二十四史》,可分私修和官修兩類。私修的史書有《史記》、《漢書》、《后漢書》等,都有署名作者;官修,一般由“宰臣”監(jiān)修,組織文人編撰。書成后,由領(lǐng)銜官位最高者署名。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罢贰边@個名稱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dāng)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tǒng)”史書的地位。
(摘自《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