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曳
流光如同荒野蔓草,無涯而寂靜地生長。人世間的憂愁恍如錦繡織帛,褪去繁麗,在春秋里典藏,再也不見鮮艷。而他此生恰如織錦,在盛世里燃成余燼,沒有悲壯,卻意蘊深長。
乾隆十四年,黃仲則出生于高淳學(xué)署。黃家雖然門楣不顯,但也是書香門第??上觳患倌?,他四歲時父親便辭世。年幼的他并不知滿堂素白能夠鋪陳多少綿延的哀傷,亦不知沉重的靈柩意味著什么。他看著人來人往,空氣里都涌動著淚光,小小的仲則心底也覺著難過,但喪父于他更多的是一種缺失和遺憾。
此后識文斷字、誦詩背書自然不可落下,由母親屠氏悉心教導(dǎo)。后來回到祖籍常州,依舊日日伏案習(xí)字,臨窗學(xué)文。不久祖父離世,次年祖母亡故。正是初諳世事的年紀(jì),又是久伴身側(cè)的血親,少年心底的惆悵與憂傷不知告與何人。只是斯人已逝,光陰不可逆轉(zhuǎn),仲則將緬懷與哀慟化作求學(xué)的堅持,用挑燈夜讀安撫自己也告慰親人。
幾年后的郡試中,黃仲則拔得頭籌,又得到常州知府的青眼。春風(fēng)得意的少年只覺天地浩蕩,盛世山河可以給他無限可能。次年,他于江陰參加院試,又補博士弟子員。這個開端太過順?biāo)炱教?,全然不見人生的荊棘。
黃仲則18歲那年與洪亮吉結(jié)為摯友。兩人相識于微,洪亮吉幼時寄寓仲則外祖父家,隔溪而居。年幼時的嬉戲追逐,年少時的同窗情誼,于時光里沉淀醞釀,他始終記得有個年紀(jì)相仿的少年在他落寞之時施以援手。洪亮吉于仲則,不僅是維系一生的友人,亦是寫詩的契機。
仲則喜歡上詩文的因由始于洪亮吉。那日洪亮吉攜漢樂府刻本前來拜訪,仲則偶一翻看便不愿釋卷,沉浸于其中的婉轉(zhuǎn)深沉,字里行間皆是喜愛。年少時的歡喜總是不必掩飾,他與洪亮吉相約效仿樂府,每日研墨鋪紙,擬作數(shù)篇。許是多年的書香熏陶,仲則甫一試筆,便有驚艷之句。
年少時仲則的詩句多慷慨激昂,豪情滿懷。他曾寫過一首《少年行》:“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xiāng)。太白高高天五尺,寶刀明月共輝光?!币鈿饬柙?,灑脫豪邁。此時的仲則一如初淬成的寶劍,鋒芒畢露,有指點山河的激揚氣魄,有家國天下的雄心壯志。他還未經(jīng)世事洗磨、人情冷暖,所以想起征伐,心底沒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涼,也不知深庭院落多少女子思念成疾。
可少年終究是少年,況且才華出眾,怎會沒有少女傾心于他。他的《秋夜曲》有種天然的年少輕愁?!扒锷钜估湔l相憐?知君此時眠未眠?!鼻镆骨謇?,滿目皆是寂寥,獨身難挨的時光傾瀉得那樣慢。心底苦澀如同蓮子,愁思恍若春蠶吐絲,這份相思此生不盡,仲則心里的這段少年情事使他不能釋懷。
他心底住著的女子是何人,我們不得而知。仲則把她藏得太深,我們讀得到那份情,卻看不到那個人。只是無論是歌姬婢女,抑或是青梅竹馬的表妹,他們終究有緣無分。不久后,黃仲則奉母親之命迎娶趙氏為妻,往昔情事一朝擱淺。也是這年,仲則與洪亮吉在龍城書院聽名儒邵齊燾講學(xué)。邵齊燾對仲則傾囊相授,又待他極好,情同父子。自幼便缺失父愛的仲則從邵齊燾身上彌補了些許遺憾,如此恩師是他一生不忘的幸運。
這位大儒學(xué)識淵博、氣質(zhì)超拔,文章堪稱天下典范。仲則一帆風(fēng)順的路途和小有聲名令他有些恃才傲物,邵齊燾對這樣一位學(xué)生卻是足夠盡心。他寫下勸學(xué)詩贈予仲則,用文字與之悉心交談,沒有生硬的說教,只有溫和的勸勉。他欣賞仲則的才華,并給予他細(xì)致的關(guān)注和理解。
邵齊燾的辭世是仲則不愿提及的傷痛。黃仲則為他書下的悼亡詩極多,哀思如江潮澎湃,在筆墨間傾瀉,直抵內(nèi)心的蒼茫?!叭暾l與共心喪”,恩師舊物在指尖摩挲,卻已沒有往日溫度,沒有故人氣息??v然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份傷痛化作淚水,才是隨了自然。
人世的涼薄這里只是初見端倪,他過去的順?biāo)旌蛯淼牧实?,將他人生的沉浮悲歡一并完滿。屢試不第成了黃仲則黯然的根由,為求生計,他不得不四方奔波。所幸他的文才得高官看重,以幕賓之名聊以維系溫飽。
他心里始終有一種情緒涌動,浪跡天涯,遠(yuǎn)走他鄉(xiāng)。杭州、徽州、湘楚,他游歷過許多地方,見過不同的山水,也遇到不同的人。他曾于途中得遇舊識,伍三是他的同鄉(xiāng),亦是年少便志趣相投的友人。他鄉(xiāng)逢故知,交談亦誠摯,兩人清茶薄酒,相對而坐。他們談及大江南北的風(fēng)物,亦懷念舊時的青春歲月。高堂明鏡的抱負(fù)似乎遙遠(yuǎn)了,不如相互約定,著書為文,縱然柴扉蓬門也無不可。
年歲漸長,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也日趨沉穩(wěn)。人情的清乏與世事的遷徙都超乎想象,曾以為觸手可及的功名原來并不屬于自己。大概只有煙火人間的經(jīng)歷才能讓人蛻變,他的詩意變得蒼涼,不是強說閑愁,卻是真實的惆悵。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他真的累了,倦了。白首為功名,付諸學(xué)問的光景流水逝去,可事到如今依然貧窮潦倒、困苦失意。若天生庸碌也認(rèn)了命,但少年便顯露的聲名、鴻儒的稱贊、遠(yuǎn)揚的詩才,折損著黃仲則的心。
明珠蒙塵、劍在匣中,和仲則是一樣的境遇。這個盛世沒有給他建功立業(yè)的可能,他沒能成為那個想要的自己。33歲他才被任命為縣丞,初入仕途,但官道卑微,35歲那年疾病潦倒的他便與人間永訣。他該是恨的,卻不知是該恨蒼天造化還是盛世乾坤。
黃仲則客死他鄉(xiāng),送他回故里的是洪亮吉。終身之交,莫過于此。
這一生,他將錦瑟流年譜成了一曲秋聲,相思如水,回首三生。這一生,他將春光遲暮收斂埋在竹下,月色澄明,良辰孤往。
清平樂
昵稱:行走的書生
真實姓名:黃仲則
所處時代:康乾盛世
出生地點:長江之南、太湖之濱
標(biāo)簽:詩壇奇葩、孤獨癥患者
好友:你猜(傲嬌臉)
偶像:李太白
個性簽名:你不認(rèn)識我沒關(guān)系,我祖上是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