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偉 梅雙雙
摘要:在分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fā)展及高校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式下,動物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后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未來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本論文在總結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動物生物學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學生的綜合科研能力。
關鍵詞:動物生物學;理論教學;改革;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120-02
動物生物學是生物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廣,包括動物形態(tài)、動物分類、動物生理、動物胚胎以及動物生態(tài)等方面的知識。動物生物學課程學習效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以后專業(yè)課程的進一步學習,而且很有可能成為畢業(yè)后從事動物相關領域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的絆腳石。隨著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以及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微觀學科的快速發(fā)展,動物生物學這一宏觀學科逐漸被淡化,課時也被相應的壓縮,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少,給該學科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阻力。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對動物生物學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利用有限的經費進行學科建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1]。在綜合性大學教學培養(yǎng)計劃中,動物生物學課程通常由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外實習三部分內容組成,理論教學是實驗教學和課外實習的基礎,本論文將對動物生物學理論教學部分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一、動物生物學理論教學內容的調整
動物生物學理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動物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動物的結構組成和功能以及動物由低等向高等進化的一般規(guī)律。動物生物學包含的內容很多,主要涉及8個無脊椎動物門、2個中間過渡門類和脊椎動物亞門的6個綱[2]。如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如此大量的知識、信息,又不會使學生出現(xiàn)精神疲憊的情況,有必要對我們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卣{整。
1.突出動物生物學概念的重要性。動物生物學概念是反映動物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和生命活動本質的思維形式,是動物生物學教學內容大廈的基石。因此,突出概念的重要性,探討其概念的劃分類型和講授方法,對于提升動物生物學課程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生物學概念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遍性概念,另一類是特殊性概念,普遍性概念和特殊性概念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3]。普遍性概念反映動物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性知識,例如口器就是一個普遍性概念,以咀嚼式口器為代表,其他虹吸式、舔吸式、嚼吸式和刺吸式則為特殊性概念,還有卵生和胎生是普遍性概念,而卵胎生是特殊性概念,等等。在概念講述的過程中,重點講述普遍性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利用普遍性、規(guī)律性知識去解決千差萬別的特殊性問題,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點闡述動物進化的基本規(guī)律。動物界包含120多萬種動物物種,動物生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和豐富的科學體系,但動物生物學并非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傳統(tǒng)的動物生物學教學內容以大量描述具體代表動物純形態(tài)為主,內容松散,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精神疲憊的現(xiàn)象,學習效果很差。鑒于此,動物生物學理論內容應以動物系統(tǒng)進化為有機聯(lián)系的線索,從單細胞動物到多細胞動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地論述各門類代表動物的具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生長發(fā)育和行為習性等。精簡過細的純形態(tài)描述內容,重點闡述在進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要特征。例如,兩側對稱體型、中胚層的出現(xiàn)、真體腔的出現(xiàn)、鰓裂、脊索、羊膜卵等。突出動物的發(fā)生與演化、結構與功能、機體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統(tǒng)一的生物學觀點。
3.引入動物科學領域的重大發(fā)現(xiàn)。動物生物學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形成的體系很早,主要描述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缺乏新鮮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失去對動物生物學學習的興趣。當前,分子生物學技術突飛猛進,許多有趣的動物生命現(xiàn)象從分子水平得到了很好的解釋[4]。因此,動物生物學內容應與目前或最近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特定動物門類的認識、理解。例如在介紹原生動物瘧原蟲的時候,可以與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相聯(lián)系,使學生對原生動物的結構、機能以及生活史產生更深的印象。在介紹腔腸動物的過程中,引入綠色熒光蛋白GFP是從維多利亞水母中克隆得到的,并因此有3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闡述GFP蛋白發(fā)現(xiàn)過程的曲折性,使學生認識到動物的表型和基因是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起的。另外,講授假體腔動物門類時,介紹秀麗隱桿線蟲作為模式生物,首次發(fā)現(xiàn)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并因此有2位科學家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yī)學獎。同時,我們還應該指出很多有趣的動物生命現(xiàn)象,例如長壽不死的燈塔水母,以及同樣是鳥類,鴿子喝水不抬頭,雞喝一口水抬一次頭,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動物界的奧妙之處,培養(yǎng)學生未來的科研興趣。
二、動物生物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被高校教師廣泛使用于動物生物學教學。多媒體教學有其無法替代的優(yōu)越性,以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獲得豐富而直觀的信息。但多媒體教學高密度、大容量、快節(jié)奏,容易使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產生視覺疲勞。在動物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其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應進行以下調整。
1.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的有機結合。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發(fā)生規(guī)律是動物生物學講授的重點內容。動物生物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學科,而不是靜止孤立的。動物的結構往往非常復雜,用一張幻燈片呈現(xiàn)動物復雜的結構,容易使學生產生懵懵懂懂的感覺,不能夠讓其從動態(tài)、演化、形成的角度去準確理解和把握;然而,多個幻燈片的切換給學生一種模糊混亂的印象,顧此失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結合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在黑板上利用畫圖的形式給學生講述動物結構的發(fā)生形成過程,從邏輯推理的角度使學生掌握動物結構的組成部分,避免出現(xiàn)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例如,在介紹羊膜卵的結構時,利用板書充分展示羊膜腔、羊膜、尿囊膜、卵黃囊、絨毛膜以及胚外體腔的形成過程,給學生一個動態(tài)、完整、清晰的羊膜卵輪廓和印象。因此,在動物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和現(xiàn)代的多媒體教學各有優(yōu)勢,二者相輔相成,不可缺少。
2.動物模型的合理使用。動物界的演化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尤其是高等動物機體,具有器官、系統(tǒng)復雜性以及具體結構抽象性特征,因此在動物生物學教學中,使用動物模型以及器官模型,使學生對動物的整體組成和具體的結構有更為形象、深刻的理解。目前,市面上幾乎可以獲得從單細胞動物到復雜的哺乳動物所有門類代表動物的動物整體結構模型以及具體的器官模型,因此多媒體、板書教學結合動物模型的使用勢必會提高動物生物學的教學質量。
三、動物生物學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動物生物學理論課考核方面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時成績,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因期末考試內容大多是平時上課所講述的內容,記憶性東西比較多,學生在期末進行突擊復習,考試過后,留在學生記憶里的東西很少,這并不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在幾年的動物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對該比例進行有所調整,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學生的出勤和平時作業(yè)情況。有的同學平時慣于逃課,這樣我們每次上課的時候都應該點他的名字,給予其一定的壓力。平時作業(yè)應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動物生物學理論課上的內容,留下一定的疑問,讓同學課下回答;另一部分作業(yè)是和當前動物領域新的報道相結合。通過網(wǎng)絡查找,同學們課下總結最近發(fā)生或發(fā)現(xiàn)的動物領域的奇特、有趣的現(xiàn)象、行為等。通過這些動物的表型,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表型與基因、形態(tài)與機能、整體與局部、個體與群體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的。
參考文獻:
[1]吾瑪爾·阿布力孜,馬合木提·哈力克.動物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44-46.
[2]許崇任,程紅.動物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253.
[3]李雙安,王鳳鳴,李鐵剛.高等農業(yè)院校動物學教學改進的初步構想[J].河北大學學報,1996,(16):90-92.
[4]李靜,宋昭彬,劉紹龍,張修月.動物生物學教學應注重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J].四川動物,2011,(30):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