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森
(三)無效合同
無效合同是相對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雖然已經(jīng)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在內容和形式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因而被確認為無效的情形。
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含義,不僅包括合同訂立過程應符合法律規(guī)定,而且包括已經(jīng)成立的合同應當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生效要件。凡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要件的合同,不能產(chǎn)生合同的法律效力,從而屬于無效合同。
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guī)定,無效合同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訂立合同主體不合格。(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但有例外: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當然有效;(2)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3)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該合同無效。
2.訂立合同內容不合法。(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合同;(2)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3)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三人利益的合同;(4)以合法形掩蓋非法目的合同;(5)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chǎn)的合同,無效。但有兩例外:事后經(jīng)權利人追認的,有效;事后取得處分權的,有效。(6)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3.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即意思表示有瑕疵,如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屬于無效合同。
那么,合同被認定無效之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我國《合同法》第58條和第59條規(guī)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chǎn)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p>
也就是說,合同被認定為無效之后,根據(jù)不同情況,當事人分別承擔返還財產(chǎn)、折價補償、賠償損失的民事法律后果,以及可能的非民法上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