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元
(福建省尤溪縣聯(lián)合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福建尤溪365102)
?
特種稻閩紫香1號在聯(lián)合梯田種植表現(xiàn)及高產栽培技術
吳正元
(福建省尤溪縣聯(lián)合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福建尤溪365102)
摘 要:閩紫香1號是由福建省農業(yè)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廣紫”為母本、“漳浦野生稻”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而成的秈型香糯黑米。2015年三明市尤溪縣引進在聯(lián)合梯田作中稻綠色栽培,表現(xiàn)株葉形態(tài)好,分蘗力強,穗大粒多,高產抗病,營養(yǎng)豐富等特點。并總結了閩紫香1號作中稻綠色栽培的高產技術。
關鍵詞:特種稻;閩紫香1號;特征特性;綠色;栽培技術
聯(lián)合梯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聯(lián)合鄉(xiāng),界于北緯26°17′~26°24′,東經118°08′~118°17′,海拔110~900 m,高低垂直落差達700 m左右,水田面積1 331.5 hm2。系首批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海西之美十佳景點之一,福建省最美梯田,福建省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近年來,隨著外出人員務工增加,聯(lián)合梯田存在日益萎縮現(xiàn)象。為防止拋荒,改變原有的種植方式,提高梯田產出值迫在眉捷。2015年聯(lián)合鄉(xiāng)農技站從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引進秈型香糯黑米閩紫香1號,在海拔500~600 m的梯田作中稻綠色栽培,面積0.667 hm2,均表現(xiàn)株葉形態(tài)好,分蘗力強,穗大粒多,高產抗病等特點,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其主要品種特性及綠色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2015年引進閩紫香1號在聯(lián)合梯田核心區(qū)東邊村蔡光華等3農戶進行綠色高產栽培,面積0.667 hm2。3戶每667m2產量分別為405.4 kg、398.6 kg、411.2 kg,平均產量405.1 kg,比對照當?shù)貍鹘y(tǒng)常規(guī)稻黑米增產62%。
2.1農藝性狀
閩紫香1號平均株高133.4 cm,生長勢整齊,莖稈粗壯,葉片寬大挺直,分蘗力較強,每667m2有效穗14.75萬,平均穗長25.8 cm,實粒數(shù)106.5粒,千粒重28 g,谷粒中長型。
2.2生育期
2015年在尤溪縣聯(lián)合鄉(xiāng)東邊村農戶蔡光華種植,5月12日播種,6月18日插秧,9月12日齊穗,10月20日成熟,全生育期為162 d,比當?shù)貍鹘y(tǒng)黑米長5 d。
2.3抗逆性
2015年11月20日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稻瘟病抗菌株率綜合評價為54.17%,抗性表現(xiàn)為中感稻瘟病,中感細條病,中感稻飛虱,感稻曲病。
2.4糙米品質
特種稻閩紫香1號糙米長度為5.79 cm,糙米長寬比值為2.25,屬于中長粒型,胚乳透明,胚長2.12 mm,糙米外觀呈紫黑色,有直條紋,厚度較薄,放入口中細嚼,可品嘗到有甜味。米飯冷而不硬,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12.96%,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須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3~5倍的鐵、磷、硒等礦物質,是一個集高產、優(yōu)質為一身的黑米品種。
3.1種植地選擇
根據(jù)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編制的《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種植地選擇在海拔500~600 m內的聯(lián)合梯田核心區(qū)東邊村,其梯田水土保持良好,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生物多樣性高,遠離污染源,具有較強保水保肥和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產地環(huán)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的相關規(guī)定。
3.2適時早播,培育壯秧
根據(jù)聯(lián)合梯田地理氣候條件及閩紫香1號的品種生育特性,播種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秧田選擇在排灌便利,避風向陽,鹽堿輕,雜草少,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塊。秧田基肥每平方米用優(yōu)質腐熟過篩農家肥10~15 kg。采取濕潤育秧,稀播種培育適齡壯秧。每667m2本田,準備秧床10~12 m2。每667m2大田用種量1.0 kg,每667m2秧田播種量20~22 kg。播種前,將選好的稻種用3%的石灰水,溫度控制在10~15℃,浸種7~10 h,在浸種期間不要攪拌種子,浸好的種子再用清水沖洗2~3遍后直接播種。秧床消毒用3.5%多抗霉素2 000倍液2~5 mL/m2消毒,可減輕秧苗綿腐病、立枯病、疫霉病和苗瘟的發(fā)生。為了防止營養(yǎng)缺乏癥狀的出現(xiàn),苗齡3~4葉時,每100m2可用水稻生物肥2.5 kg均勻撒施進行追肥。秧齡35 d左右,5.5~6.5葉齡及時移栽,移栽前7~10 d視氣候狀況揭去薄膜進行全天煉苗,移栽前2~3 d下午16:00左右,用生物菌液200倍液均勻噴霧,壯秧、促發(fā)新根,確保移栽不緩秧。
3.3合理密植,確?;久?/p>
閩紫香1號株型較為緊湊,可合理密植,采取20 cm×22 cm的插植規(guī)格,叢插2粒谷,每667m2插1.5萬~1.6萬叢,保證基本苗數(shù),為培育高產、穩(wěn)產的群體結構搭好苗架。插秧時做到薄水淺插、均勻插植,促進秧苗低節(jié)位分蘗早生快發(fā)。
3.4科學施肥
根據(jù)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土壤有效成分檢驗報告(含N 270 mg/kg、P2O517.7 mg/kg、K2O 60 mg/ kg、有機質30.1 g/kg、pH 5.5)和精制有機肥有效成分檢驗報告(N 2.5%、P2O51.5%、K2O 2%、有機質50%),聯(lián)合梯田綠色高產栽培應采取“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早施穗肥”的方法。其具體施肥方法為:基肥每667m2施精制有機肥100 kg,分蘗肥每667m2施精制有機肥50 kg,穗肥每667m2施精制有機肥50 kg。全生育期合計施純N 5 kg、P2O53 kg、K2O 4 kg(N、P2O5、K2O比例為1∶0.6∶0.8),其中基肥占50%,分蘗肥占25%,穗肥占25%。
3.5節(jié)水灌溉,科學用水
閩紫香1號植株偏高,栽培上要重視抗倒伏技術措施,大田水分管理主要采用兩保兩控方式。兩保即插秧期—分蘗期保持淺水,孕穗期—抽穗期(8月中旬到9月初)保持較深水層。兩控即分蘗高峰期—幼穗分化期(7月下旬到8月初)落干曬田5 ~7 d,控制無效分蘗;齊穗后控制灌水,干濕結合,促進灌漿,防止倒伏,成熟前5~7 d斷水,便于收割。
3.6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3.6.1主要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苗床立枯病、猝倒病,大田期控制稻瘟病、紋枯病。在栽培中施用腐熟好的糞肥,控制過多的施肥量,施氮量較少的一般不得病。紋枯病防控采用打撈菌核深埋控制發(fā)生。稻瘟病防控是在播種前用3%石灰水浸種可將種子帶的病菌殺死。
3.6.2主要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是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蟲。在農業(yè)防治上,倡導健身栽培,增強抗病蟲能力。在物理防治上,根據(jù)害蟲趨光性特點,每公頃田安裝一盞太陽能殺蟲燈來誘殺稻縱卷葉螟和螟蟲成蟲,降低害蟲的產卵量。在生物防治上,大力推廣稻田養(yǎng)鴨,每667m2養(yǎng)小鴨10只左右,以鴨治蟲;同時,可以保護稻田害蟲的天敵如青蛙、蜘蛛等。在化學防治上,根據(jù)當?shù)剞r業(yè)部門的病蟲測報情況并及時深入田間觀察,采用治水田保大田,不達到防治指標的不打藥。在稻縱卷葉螟和螟蟲低齡期,每667m2用蘇云菌桿菌100億活孢芽/μl懸乳劑200~400 mL或18%殺蟲雙水劑250 g或1.8%阿維菌素50~70 mL噴霧。在稻飛虱發(fā)生盛期,每667m2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30 g或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 g噴霧,安全間隔期為20 d。
3.6.3雜草防除 雜草基數(shù)低的田塊以農業(yè)措施除草為主,不用化學藥劑滅草;適當延晚翻地,精細耙田防除已萌發(fā)雜草;插后深水護苗,控制雜草生長,人工拔除剩余雜草或每667m2養(yǎng)小鴨10只左右除草。雜草基數(shù)高的田塊以藥劑滅草為主,在水稻移栽后5~7 d雜草萌發(fā)期采用毒土法,每667m2用賽龍(53%苯噻酰卞可濕性粉劑)70 g拌細沙20 kg均勻撒施,建立3~5 cm的淺水層,施藥后保水5~7 d。
參考文獻
[1]盧禮斌,蔣家煥,何琴,等.特種稻“閩紫香1號”新種質功能成份分析[J].福建稻麥科技,2005,23(4): 49-51.
[2]劉俊波,劉艷,王玉春,等. 淺談綠色水稻標準化栽培技術[J]. 科技致富向導,2013(5): 291.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Mingzhixiang 1 in Terraced Field of Lianhe Town
WU Zheng-yua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tation of Lianhe Town, Youxi, Fujian 365102)
Abstract:Mingzhixiang 1, derived from the CMS line Gangzhi A and the restorer line Zhangpu wild rice, was developed by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ingzhixiang 1 was introduced and planted in Youxi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5, which showe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high and stable yield.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ingzhixiang 1.
Key words:special rice; Mingzhixiang 1; characteristics; gree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作者簡介:吳正元(1976-),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
收稿日期:2016-02-20
中圖分類號:S511.0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9799(2016)01-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