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建
【摘要】電學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點內容,部分教師忽略了電學知識的特點,一味注重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操作體驗,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本文對電學知識中常見的錯誤進行分析,并提出通過電學實驗、實踐活動、鞏固練習等策略,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 電學教學 分析
【中圖分類號】G 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54-01
縱觀歷屆中考物理試題,電學占據(jù)舉足輕位的地位,但由于教師重結論灌輸輕過程體驗,重視機械訓練輕實踐活動,導致學生不能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難以把握其本質。學生往往困囿于書本,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概念、定律、公式產生混淆,導致在考試中頻頻失分。針對電學教學低效的現(xiàn)象,我們物理教師應對此進行剖析,尋找有效的切入點,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成效。
一、初中物理常見的錯誤原因分析
1.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學生舊有的錯誤觀念影響對周圍世界各種現(xiàn)象的感知,給學生造成“先入為主”的心理傾向,妨礙了正確概念的建立,如“雷雨天可以在大樹下避雨”。學生還會片面地理解概念,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2.已有知識的負遷移造成錯誤。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給學生帶來大量的感性認識,也是物理概念形成的基礎,但日常經(jīng)驗常對物理概念產生負遷移的作用,干擾了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
3.錯誤地使用公式中的數(shù)學關系取代物理意義。物理量可以用公式來表達,但學生習慣于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常從數(shù)學公式的表面意義去分析、看待問題,忽視其本質,導致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認識。
二、物理電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1.借助電學實驗提高教學效果。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師不能困囿于書本,而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協(xié)作學習完成實驗操作,提高教學效果。(1)學生分組實驗。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地操作基本儀器,測定物質的某些特性和物理量,以驗證規(guī)律。通過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抽象、概括的基礎上,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活躍其思維,提高其問題意識。在分組實驗中,學生要明確實驗名稱、目的和內容,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正確設計實驗步驟,知道需要哪些實驗器材,能做好實驗記錄,處理好實驗數(shù)據(jù)。如在使用“滑動變阻器”時,要了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通過觀察了解其銘牌上數(shù)據(jù)的物理意義,學會常規(guī)接法和特殊接法。(2)演示實驗。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些實驗由物理教師完成,讓學生在觀察現(xiàn)象、思考問題、歸納結論中獲得知識、開啟思維。
2.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電學教學效果。教師要將電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1)形式多樣。物理實踐活動不受教材、時間、空間、參與人數(shù)的限制,其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實驗內容豐富,可以通過電能表測家用電路消耗的電能,自己組裝直流電動機,測定用電器的電阻,形式也不拘一格,既也可以在家庭中,也可以通過實驗室內競賽的方式。(2)以書為本。部分教師設計的實驗遠離書本、遠離生活,學生受知識結構、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制約,研究往往浮于表面。物理實踐活動要源于教材,從教材了出發(fā)設計實驗,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研究才能得以深入。
3.通過鞏固練習提高電學教學效果。知識的習得光靠講解、實驗還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練習鞏固的學知識,在分析出錯原因中形成解題規(guī)律,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1)學會辨析串并聯(lián)電路。教師要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辨析是串聯(lián)電路還是并聯(lián)電路,觀察從正極出發(fā)回到負極是否只有一條路徑,各種用電器之間是否能獨立工作。如小明家的衛(wèi)生間按如圖所示安裝了照明燈和換氣扇,它們( )
A.只能同時工作,而不能各種獨立工作。
B.只能各自獨立工作,而不能同時工作
C.工作時兩端的電壓一定相等
D.工作是通過的電流一定相等
學生根據(jù)用電器并列連接、電流有兩條路徑、支路開關只能控制本支路用電器、用電器工作相互之間不影響的特點,確定本電路為并聯(lián)電路,因而容易分析出答案。
(2)分清單位。電功的常用單位是千瓦時,而國際單位為焦耳,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題意選擇不同的單位進行計算,如1千瓦時的電能能供“220V50W”的燈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時?此題應按1kw﹒h/0.05kw=20h,按國際單位來算,1kw﹒h=3.6×106J,不但計算量比較大,還容易出錯。
(3)巧選公式。電學的公式較多,如果選擇合適的公式進行計算,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并聯(lián)電路各支路的電壓相等,要選用W=UIt=U2/Rt,而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相等,計算電功時可以選擇W=UIt=I2Rt,計算時往往省時省力。
4.豐富作業(yè)形式提高電學教學效果。作業(yè)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鞏固知識,培養(yǎng)實踐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避免形式單一的作業(yè)形式,可以采用手工小制作、家庭小實驗、社會實踐活動、撰寫科學小論文等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實踐技能。
總之,物理電學教學要改變機械灌輸?shù)慕虒W現(xiàn)狀,留有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實驗操作、實踐活動、鞏固練習等提高開啟思維的閘門,增強應用意識,解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