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朱明澤
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以中國古代的摔跤文學為研究對象,以中國古代摔跤史為邏輯線索,通過梳理中國古代摔跤的文化內(nèi)涵與文化空間,闡述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題及意義,探討其當代價值。認為中國古代摔跤文學具有三方面當代價值:促進當代體育文明發(fā)展,拓展當代人文教育視野,是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體育文學 角力 摔跤文學 文明自覺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9—0092—05
1 引言
以體育運動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古代詩詞曲賦中彰顯出的生命力,不止于展示人的活力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目標[1],更是表達了體育文明化的理性與人類內(nèi)在的文明自覺[2]。見諸古代文學作品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勝枚舉,摔跤即其中之一。上古奇書《山海經(jīng)》記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3],南朝《述異記》言“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三三兩兩頭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4]——起初作為戰(zhàn)爭手段的蚩尤氏角抵之技歷經(jīng)幾千年沿革與交融的文明進程,期間出現(xiàn)的角抵、角力、相搏、手搏、相撲、布庫、撩跤等眾多名目不僅活躍在歷代社會生活中,于軍事、政治舞臺亦時時閃耀,發(fā)展至今即為中國式摔跤。中國古代詩詞曲賦不乏對摔跤的詠嘆與生動刻畫,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晉·陸機《文賦》),鑒于摔跤運動綺麗恢弘的歷史、有關詩賦的綺靡瀏亮,故以古代摔跤九個歷史階段、借古代九部關于摔跤的文學作品回味中國摔跤史,以期發(fā)現(xiàn)古代摔跤文學的當代價值。
2 古代摔跤的文化內(nèi)涵與文化空間
2.1 古代摔跤的文化內(nèi)涵
孔子有言:“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北宋楊時注:“文質(zhì)不可以相勝,然質(zhì)之勝文,猶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勝而至于滅質(zhì),則其本亡矣。雖有文,將安施乎?然則與其史也,寧野?!盵5]孔子之言在于調(diào)和文明進步中的文明與野蠻;楊時之意也是推崇文明與野蠻的相合,但突出了“野蠻”的地位——拋卻野蠻,何以文明?因此有毛澤東“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論斷?!秴问洗呵铩酚涊d“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6],《淮南子》說“孔子智過長弘,勇服于孟賁,足躡狡兔,力拓城關”[7],孔子拓關之力若非天賦,即為后天養(yǎng)成,總之是其“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的寫照與師范。宋代調(diào)露子作《角力記》述旨:“天生萬物,含血啼息者,無有喜怒之性,六情未始有從教而得者,本乎天然。且如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以禮飲,始乎治,常卒乎亂。故相搏者,始嬉戲,常卒乎怒擊,是知喜極則怒生。競力角技則非喜非怒,此角力是兩徒搏也。夫角力者,宣勇氣、量巧智也。然以決勝負,騁矯捷,使觀之者遠怯懦、成壯夫,以勇快也。使之能斗敵,至敢死之教勇,則無勇不至。斯亦兵陣之權輿,爭競之萌漸。”[8]調(diào)露子認為競力角技是在相應禮制下進行的活動,角力是一個宣示勇氣、考察技巧、測量智慧、馳展矯捷身姿的理性過程,并非橫生喜怒之情而相搏廝打?!督橇τ洝ば颉芬谩墩撜Z·述而》“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來剖析角力活動正屬“以禮教人、以常德治人”的范疇;倘若參與或觀看角力,亦可教人孰淳素、去浮華、遠怯懦、成壯夫。至此,古代角力的文化內(nèi)涵即“德”與“禮”的教化、“智”與“力”的考量。
2.2 古代摔跤的文化空間
武備與祭祀是先秦歷代頭等大事,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之說。西周時期“三時務農(nóng),一時講武”,[9]一年當中1/4的時間舉國講武,并有講武之禮——《禮記·月令》記:“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盵10]可見西周講武之禮主要內(nèi)容之一即角力。此外,由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言論匯編而成的《管子》論及軍隊選士,也提倡:“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盵11]凡此各類記載足以說明,角力于中國先民是何等熟悉之事物,角力活動承載著國家大事,也事關個人安危。角力有時也關乎政權穩(wěn)定,《清史稿·圣祖本紀》載:“(皇)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wèi)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wèi)等掊而系之。于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12]這便是康熙智擒鰲拜的典故,清王朝自此設立專事培養(yǎng)布庫(摔跤手)的“善撲營”之制,有詩為證:布靴寬袖夜方歸,善撲營中個個肥。燕頷虎頭當自笑,但能相搏不能飛(清·得碩亭《京都竹枝詞》)。[13]152歷時二百余年的善撲營于清末民初解散編制,進入民間,發(fā)展為北京跤、天津跤、保定跤等各具特色的摔跤流派。所以,中國古代摔跤文化的存在空間,即軍事、政治、社會,以及詩詞曲賦等文學作品。
3 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與意義
3.1 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中國古代的詩詞曲賦等文學作品不乏對摔跤的詠嘆與生動刻畫,因此而產(chǎn)生的以摔跤運動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即摔跤文學。摔跤文學貫穿于中國摔跤運動的每一個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僅真實地記錄了古代有關摔跤的文化活動,在反映古人精神面貌、古代社會風俗上也極具生動細致。以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作為中國古代摔跤九個歷史階段[13],本文甄選了九首詩賦加以說明中國古代摔跤運動各歷史階段的特征,旨在結合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闡述其創(chuàng)作主題。
3.1.1秦、漢時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西京賦》【東漢】張衡“臨迥望之廣場,程角抵之妙戲。烏獲扛鼎,都盧尋橦。沖狹燕濯,胸突铦鋒。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秦并天下、統(tǒng)一六國之后,隨著銷鋒鑄鐻、戰(zhàn)法改變而將“講武之禮罷為角抵”,角抵不僅因此成為訓練軍士的主要方法[14],同時也成為盛行秦朝的宮廷武戲,如“(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yōu)俳之觀,李斯不得見”[15]。秦滅漢興,角抵更為盛行,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漢武帝于長安舉辦角抵大賽[16],有“三百里內(nèi)皆來觀”的盛況。張衡《西京賦》記載的長安城里“角抵”“扛鼎”“沖狹”“走索”等各類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表面是在描寫繁榮的文化活動,實則憂心于當時宮廷和民間的奢靡浮華之風。果然東漢末年群雄并起、三國鼎立。
3.1.2魏晉南北朝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西征賦》【西晉】潘岳“致邛蒟其奚難,惟余欲而是恣。縱逸游于角抵,絡甲乙以珠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摔跤一方面繼承了秦漢以來的角抵傳統(tǒng),另一方面接受了來自西域的摔跤風格,當時民間已廣泛稱“角抵”為“相撲”。[13]16-17晉時,郡縣之間偶有摔跤聯(lián)歡活動,而期間比賽結果的勝負對地方民眾和官員的面子亦構成挑戰(zhàn);晉武帝司馬炎置民生于不顧而奢侈享樂,潘岳《西征賦》“縱逸游于角抵,絡甲乙以珠翠”正是借古批判晉武帝“忍生民之減半,勤東岳以虛美”。而南北朝時期的摔跤則不然,期間西域胡人常往長安、洛陽角力獻技,皇帝身邊的“角抵隊”因此不再只有護衛(wèi)之責,還要與來訪胡人切磋競技、施展外交職能。
3.1.3隋、唐時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長安清明》【唐】韋莊“早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彼濉⑻茣r代的相撲不僅盛行于國內(nèi),其影響亦遠及國外,可謂中國摔跤史的極盛時代[13]27,日本與高句麗的相撲即受隋唐相撲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16]。隋唐時代有“民間相撲”與“官相撲”,[13]27-36就民間相撲來說,各大城市每逢正月十五舉辦相撲大會,常常鑼鼓喧天、夜如白晝,車馬擠塞而致男女不辨、盜竊得時。就官相撲來說,隋代官相撲從北齊、北周繼承而來,相撲力士歸太常管轄,由太常督促時時練習、以備朝會表演;唐代官相撲與軍隊關系密切,唐初高祖武德年間設立教坊署,玄宗時將教坊署擴為左、右教坊,均設立相撲棚專門管理和訓練相撲力士。隋唐時代的相撲既為全民喜愛、又為官方提倡,所以相撲力士身份特殊、地位較高,正如晚唐詩人韋莊《長安清明》詩中記錄清明賜火典禮之后,天子近臣點視相撲力士、賞賜錢財,而引發(fā)了詩人對盛唐的懷念之情。
3.1.4五代十國時期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題墻上畫相撲者》【五代】謝建“愚漢勾卻白漢項,白人捉卻愚人骹。如人莫辨輸贏者,只待墻隤始一交?!蔽宕畤?07年-960年)時期政權更迭頻繁、軍人執(zhí)掌天下,中原地區(qū)民不聊生,而南方地區(qū)因割據(jù)之勢卻較為安定,又有唐末投奔南方的相撲力士訓練新銳,南方吳越、南唐、吳、蜀各國轉(zhuǎn)而成為相撲盛行之地。當時吳和南唐有名的相撲力士多喜好讀書參禪,其中就有謝建“性略知書,多口述詞章,粗有可觀”,[13]42-44《題墻上畫相撲者》詩即為吳地相撲力士謝建所作。
3.1.5宋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夢粱錄·角抵》【宋】吳自牧“虎賁三百總威獰,急飐旗催疊鼓聲。疑是嘯風吟雨處,怒龍彪虎角虧盈。”詩中所寫是在宋朝御宴上“三百虎賁兵角力決虧盈”的盛況,詩的作者用一種夸張的鏡像手法使當朝“角抵盛況”穿越千年與“牧野之戰(zhàn)”形成一個對比(《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與受戰(zhàn)于牧野”),既寫實,也意興闌珊,猶如夢境一般。這是由于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政權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摔跤再次進入繁榮時期而使觀者產(chǎn)生了如夢如幻的感覺。宋代依舊稱摔跤為相撲,民間也有稱“爭交”的;既有“官相撲”,也有民間“瓦市相撲”,瓦市相撲類型豐富,比如“套子跤”“露臺爭交”“女子相撲”“小兒相撲”“喬相撲(假人相撲)”,[13]53-58更有一批著名的相撲力士[17]188,以及摔跤組織“角抵社”[17]75。
3.1.6遼、金時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出塞》【北宋】王安石“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逼醯ぷ褰⒌倪|朝(907年-1125年)與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年-1234年)均盛行摔跤活動,稱為“拔里速戲”。遼、金的“拔里速戲”承自匈奴、柔然,自成一體不同于中原漢地的相撲、角抵,北宋張舜民《畫墁錄》記“北虜待南使,樂列三百余人,舞者更無回旋;角抵以倒地為負,兩人相持終日,欲倒而不可得”。[18]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王安石伴送遼國使臣回國而至宋遼邊塞的涿州[19],觀看契丹小孩舞蹈時見燕地漢民哭泣而心生悲傷,遂作《出塞》詩表達悲情;此時距宋遼“澶淵之盟”(1004年)已有50多年,倘若當時王安石在涿州觀看契丹“拔里速戲”,亦或有此悲情而無不可。
3.1.7元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上京詩》【元】王沂“黃須年少羽林郎,官錦纏腰角抵裝。得雋每蒙天一笑,歸來騶從亦輝光?!彬T射、摔跤向為歷代蒙古各部人民所擅長,蒙古摔跤同樣從匈奴、鮮卑等北方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繼承而來,其摔法與漢地相撲、角抵不同,類似西方自由式摔跤。自元太祖成吉思汗起,摔跤即作為元朝軍陣訓練、戰(zhàn)時應用、平時娛樂的常見項目。[13]86-90優(yōu)秀的摔跤手在蒙元朝中可以享有較高地位和豐厚待遇,正如元代史學家王沂《上京詩》描寫某位皇家禁軍的年輕軍官摔跤得勝、接受天子恩賜,歸來時車馬侍從隨行左右、無比光彩。
3.1.8明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詠角抵詩》【明】李開先“爭雄誰擅場,技力兩相當。鼓震雷聲遠,旗翻日影長。錦標如得奪,奇雋可為償。示弱原非弱,好強必遇強?!泵鞒癁榱藦U除元代的風俗習慣,包括蒙古摔跤在內(nèi)的許多元代運動項目被不予提倡,加之宋代相撲在元代已被同化或淘汰,因此摔跤在明代進入中衰時期,大不如拳術盛行,但是宮廷、軍隊和民間仍有角抵。[13]107-109明代宮廷角抵從永樂年間至南明始終作為皇帝的娛樂項目之一,由錦衣衛(wèi)掌管,如永樂年間中書舍人王紱《元夕賜宴觀燈應制》記載“錦隊喧時呈角抵,翠華臨處奏蕭韶”[20];軍隊同樣以角抵作為訓練方式,明朝后期文學家、戲曲作家李開先《詠角抵詩》所寫即為軍隊中的一場角抵錦標賽,有唐宋遺制的莊嚴,卻扯鼓奪旗、分外激烈;明代的民間角抵則多與拳術糅合,對拳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jīng)捷要篇》所選三十二拳式中的“沉香勢”“下插勢”“伏虎勢”“獸頭勢”“雀地龍”“絞靠跌”“順鸞肘”即以摔法見長。3.1.9清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題
《行圍即景·相撲》【清】趙翼“黃幄高張傳布庫,數(shù)十白衣白于鷺……不持寸鐵以手搏,手如鋼煅足鐵鑄……注目審視睫不交,握拳作力筋盡露……明修暗度詭道攻,聲東擊西多方誤……翻身側入若擗鷂,拗肩急避似脫兔……忽然得間乘便利,拉肋摧胸倏已仆?!盵21]清代稱摔跤手為“布庫”,并且非常重視“演布庫”,因其先祖女真族建立清王朝之前在東北建立的“后金”政權曾大力提倡“布庫戲”以提升軍隊作戰(zhàn)能力,目的不在娛樂,而是以備戰(zhàn)陣之用,所以清朝統(tǒng)治者遵循先祖舊制、特別重視摔跤,滿漢士卒皆令習演布庫。[13]121-125此外,康熙皇帝以布庫鏟除鰲拜使布庫立下大功,因此在康熙八年(1669年),宮廷侍衛(wèi)機構“善撲處”擴建為京城左、右兩翼“善撲營”專門培養(yǎng)護衛(wèi)宮廷與競技演武的布庫[22],并以近臣統(tǒng)領。在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執(zhí)政時期,皇帝每年與蒙古王公在熱河舉辦“木蘭秋狝”狩獵大典,也稱“木蘭行圍”,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即“塞宴四事”——什榜(蒙古音樂)、詐馬(賽馬)、教駣(馴馬)、布庫,目的在于促進滿蒙文化認同、軍事結盟與政治互信。[23]清代探花趙翼《行圍即景·相撲》描寫的正是乾隆時期一次“木蘭秋狝”大典中數(shù)十布庫出場表演精湛摔跤技藝的情景。
3.2 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意義
根據(jù)前文剖析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創(chuàng)作主題,發(fā)現(xiàn)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意象并非單純的摔跤運動,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還來自于對社會民生、時事政治、軍事問題、歷史熱點的思考。因此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目的或創(chuàng)作意義更多在于“借物抒情”,其次表現(xiàn)為創(chuàng)作者對摔跤運動的“文明自覺”。
3.2.1借形達意 借物抒情
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不是停留于對摔跤活動的簡單描寫,而是要傳達一種暗示、一種感受;既有自然的真實,也有內(nèi)心的真實,其創(chuàng)作最終是要表達內(nèi)在精神感受[24]。面對摔跤,創(chuàng)作者們運用敘議、想象、渲染、借古、對比、虛實等手法對摔跤物象進行刻畫,其旨趣正在于借形達意、借物抒情。因此古代的摔跤文學是創(chuàng)作者基于理性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的融合而進行的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
3.2.2知物之明 文明自覺
彭樹智教授在其《兩齋文明自覺論隨筆》中概括了文明自覺論的“知明五句言”:自知之明,知物之明,知人之明,交往自覺,全球文明。[25]文明自覺是以文明交往自覺活動為主線的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理論與實踐活動、是對文明交往活動的總結與升華,其核心是人的思想文化自覺。[26]在文明自覺論視域下,中國古代摔跤文學的創(chuàng)作即可視為建立在“知物之明”基礎上的“文明自覺”,因為古代的摔跤活動已經(jīng)步入了“文明交往自覺活動”的行列。
4 古代摔跤文學的當代價值
4.1 促進當代體育文明發(fā)展
從古代對“身體暴力”的感性默認,到近代對“身體暴力”的規(guī)訓克制,再到現(xiàn)代對“身體暴力”的理性拒斥,體育運動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走出了一道文明演進的雋永之路,同時也反映了人類社會不斷趨向文明的理性抉擇。[27]體育的本質(zhì)是文明化的游戲[28],中國古代的摔跤文學是對“摔跤”這一“文明交往活動”的總結與升華,凝聚著創(chuàng)作者們對社會的夙愿與憧憬,因此,挖掘并弘揚古代摔跤文學以及其它體育文學的內(nèi)涵,將為我國體育文明的當代發(fā)展助一臂之力。
4.2拓展當代人文教育視野
人文教育往往通過人文學科,如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等來加以實施,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性化的“育人”“樹人”教育。通過文學實施人文教育具有獨到的優(yōu)越性與全面性——文學教育必然地包含著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歷史、藝術、心理等內(nèi)容,在提升道德、增進智慧、培養(yǎng)審美、完善品格、加強修養(yǎng)等方面占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29]中國古代的摔跤文學是創(chuàng)作者基于理性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的融合而進行的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人文教育引入古代摔跤文學以及其它體育文學,將拓展當代人文教育的視野。
4.3 是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如何用中國概念講好中國故事,事關我國文化建設與國際輿論秩序重構的百年大計。[30]文學創(chuàng)作本能地可以擔綱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因為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講故事的,天然地賦有把故事講好、講精彩的美學機制與藝術要素[31]。每一部體育文學作品的背后都蘊藏著一個故事,中國古代的摔跤文學貫穿于中國古代摔跤運動的每一個歷史發(fā)展階段,植入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價值理念與社會萬象,挖掘其被覆蓋與遮蔽的中國概念,即可使其成為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5 結語
中國古代摔跤的文化內(nèi)涵在于“德”與“禮”的教化、“智”與“力”的考量,其文化空間是軍事、政治、社會以及詩詞曲賦等文學作品。古代的摔跤文學是創(chuàng)作者基于理性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的融合而進行的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是創(chuàng)作者以“知物之明”對“摔跤”這一“文明交往活動”進行“文明自覺”的總結與升華,每一部摔跤文學作品的背后都蘊藏著一個文明抉擇的故事。古代的摔跤文學以及其它體育文學具備促進體育文明發(fā)展、擴展人文教育視野的當代價值,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王 維.關于體育文學的內(nèi)涵探析[J].語文建設,2014(35):75-76.
[2]劉桂海.體育,如何而來:一個文明史觀的考察[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01):32-40+45.
[3][漢]劉 向,劉 歆???山海經(jīng):圖文本[M].趙 機,其 宗選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01):343.
[4]互動百科.蚩尤戲[EB/OL].[2015-04-28].http:// www.baike.com/wiki/蚩尤戲.
[5][宋]朱 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01):86.
[6]李春玲譯注.呂氏春秋·慎大[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2):119.
[7]陳廣忠譯注.淮南子·主術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01):147-179.
[8]翁世勛.《角力記》校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09):23-28.
[9]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周語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4):21.
[10]楊天宇.禮記譯注·月令[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07):210.
[11]《管子》注釋組.管子選注·七法[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9):118.
[12][清]趙爾巽.清史稿·圣祖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7(12):177.
[13]金啟孮,凱 和.中國摔跤史:摔跤的源流與演變[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14]李國安.我國古代摔跤運動發(fā)展史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05):36-38.
[15][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M].[宋]裴 骃集釋[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06(03):1991.
[16]李建輝.中國式摔跤的傳承與發(fā)展——訪《中國摔跤史》作者愛新覺羅·凱和[J].中國民族,2008(05):24-27.
[17][宋]周 密.武林舊事:插圖本[M].李小龍,趙 銳評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18]金啟孮.中國式摔跤源出契丹、蒙古考[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Z2):221-245.
[19]趙 克.王安石“使遼”及“使遼詩”考辨[J].北方論叢,2001(02):107-112.
[20]石 開.滿族摔跤:為中國式摔跤奠定基礎[N].中國民族報,2008-08-09.
[21]趙永銑,巴 圖.那達慕文化的由來與流傳[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98(05):71-76.
[22]王曉東.清代國家摔跤組織“善撲營”考略[J].體育學刊,2015(02):110-114.
[23]郝延省.“塞宴四事”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代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26-30.
[24]李文軍.借形達意 借物抒情——關于風景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J].美術觀察,2006(12):84-85.
[25]呂海軍.從“知明五句言”理解文明自覺論——讀《兩齋文明自覺論隨筆》[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183-185.
[26]蔣 真.“文明自覺論”高層論壇學術會議綜述[J].世界歷史,2014(04):151-154.
[27]程衛(wèi)波,劉正潭,于 軍.體育運動的文明演進——一個“身體暴力”的社會學視角[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01):24-27.
[28]陳冬亮.體育的本質(zhì)是文明化的游戲[J].湖北體育科技,2015(06):477-479.
[29]陳小波,易思平.文學經(jīng)典的人文教育之效用[J].教育評論,2006(06):64-67.
[30]蘇長和.用中國概念講好中國故事[J].人民論壇,2012(S1):5.
[31]艾 斐.講好中國故事與文學語境選擇[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5(04):31-33.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bout Wrestling
Wang Kun Zhu Mingze(College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oes an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bout wrestling, through prob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space of ancient wrestling, expounds the writing background, subjects and meanings,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The study finds that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bout wrestling has three aspects of modern value: promoting modern sports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expand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field of vision, being the power of good Chinese story.
Keywords: Sports Literature Wrestling Literature about wrestling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