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蘭
(通化師范學院非遺傳承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松子貢品探微
趙春蘭
(通化師范學院非遺傳承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國內(nèi)外貢品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對貢品的個案研究則很少。從唐朝到清朝,松子一直是一種重要的貢品。松子之所以成為貢品的原因:一是受到原始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思想觀念的影響;二是藩屬國穩(wěn)定和宗主國政治關(guān)系的需要。在不同歷史階段,松子貢品的性質(zhì)不同。從唐朝到明朝,古代朝鮮和國內(nèi)的靺鞨、女真獻給中原王朝的松子是朝貢品,清朝打牲烏拉采捕繳納的松子是土貢品,松子貢品經(jīng)歷了由朝貢品到土貢品的發(fā)展歷程。松子作為貢品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松子貢品為穩(wěn)定藩屬國和宗主國的政治關(guān)系起到重要作用;二、朝貢松子促進了松子民間貿(mào)易的發(fā)展;三、渤海國朝貢道具有“絲綢之路”的性質(zhì);四、松子貢品的發(fā)展史折射了長白山區(qū)世居民族采集習俗的發(fā)展史;五、松子朝貢品發(fā)展史映射了古代朝鮮土貢發(fā)展的歷史;六、松子貢品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松子;貢品;新羅;渤海國;高麗
松子是松樹的種子,國內(nèi)可以食用的松子主要有紅松子、華松子和云南松子等。從史料記載看,只有紅松子載入中國古代貢品的史冊,從唐朝到清朝,紅松子在中國古代貢賦史上一直是一種重要貢品,本文所說的松子是作為貢品的紅松子。紅松“在中國分布于黑龍江小興安嶺和吉林長白山,也分布于俄羅斯、朝鮮、日本的部分地區(qū)”[1]。國內(nèi)外的朝貢研究成果頗為豐富,但對貢品的個案研究還少有人關(guān)注。筆者擬對松子成為貢品的原因,以及松子貢品的發(fā)展概況、松子作為貢品的意義展開探討。研究松子貢品,是以一斑窺全豹,可以讓我們從總體上了解中國古代長白山土特產(chǎn)的朝貢和土貢概況,對促進東北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松子作為方物朝貢始于唐朝,但在唐朝之前,世居長白山區(qū)的肅慎族系先民已經(jīng)同中原王朝建立了朝貢關(guān)系,為什么到了唐朝松子才成為貢品?首先是受到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思想觀念的影響;其次是藩屬國穩(wěn)定和宗主國政治關(guān)系的需要。
松子“味甘美,大溫,無毒。主諸風,溫腸胃,久食輕身,延年,不老”[2]。在神仙信仰盛行的漢魏六朝時期,松子的功效迎合了方士們宣揚長生不死的神仙學理論的需要,已經(jīng)成為服食成仙的首選植物果實。成書于漢朝的《列仙傳》記載了赤須子、偓佺、伏生、犢子、毛女等眾位男女仙家吃松子長生不死或成仙的傳說。例如偓佺是槐山中采藥的人,愛吃松子,遍身長毛,長達數(shù)寸,兩眼變成方形,能疾步如飛追逐奔馬。他拿松子贈給堯帝,可堯帝沒功夫服食它。當時的人們凡是吃了這種松子的,都活到二三百歲[3]。
漢魏六朝時期,松子還沒有引起高層統(tǒng)治者的關(guān)注,只是作為神仙學理論家宣揚長生不死之術(shù)的工具,頻繁出現(xiàn)在眾位仙家的神話傳說中。晉朝道教思想家葛洪也曾親自撰寫趙瞿吃松子長生不老的故事來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趙瞿者,字子榮,上黨人也。得癩病,重,垂死。或告其家云:“當及生棄之,若死于家,則世世子孫相蛀耳?!奔胰藶樽饕荒昙Z,送置山中,恐虎狼害之,從外以木寨之。瞿悲傷自恨,晝夜啼泣。如此百余日,夜中,忽見石室前有三人,問瞿何人。瞿度深山窮林之中,非人所行之處,必是神靈。乃自陳乞,叩頭哀求……神人乃以松子、松柏脂各五升賜之,告瞿曰:“此不但愈病,當長生耳。服半可愈,愈即勿廢?!宾姆幢M,病愈,身體強健乃歸家,家人謂是鬼。具說其由,乃喜。遂更服之二年,顏色轉(zhuǎn)少,肌膚光澤,走如飛鳥?!脑谌碎g三百余年,常如童子顏色,入山不知所之[4]。
故事的大意是趙瞿得了很重的癩病,生命垂危,家人擔心受到傳染把他置之深山荒野,任其自生自滅,但趙瞿得到神靈救助,服食松子和松柏脂不但身體痊愈,而且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唐朝時期統(tǒng)治者奉道教教主老子為宗祖,崇尚道教,對道教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道教除去粗俗濃厚的迷信色彩而建立起精細完備的理論體系,發(fā)展到高峰。成熟以后的道教以道家哲學思想為核心,不再以修仙長生為要,但服食煉丹求得長生不老并沒有在人們的觀念中消失。唐代帝王尋求長生不老的思想觀念仍然濃厚,太宗晚年服用中天竺方士煉制的“延年之藥”使病情加重而死,年僅50歲;憲宗40來歲就遍找長生不老的偏方,由于服用丹藥中毒,數(shù)月不能上朝;唐穆宗即位后重蹈覆轍,服用丹藥,30歲就中毒而死;武宗服丹藥后,毒熱難忍,脾氣變得喜怒無常,臨死前連續(xù)10天不能說話,死時年僅30多歲;唐宣宗因服用仙丹中毒太深,背上長出了膿瘡,最后,宣宗帶著金丹之毒氣踏上了黃泉路。松子可以食藥兩用,和丹藥相比對身體沒有傷害性,唐人對服食松子可以長生不老仍然篤信不疑。民間流傳著神仙吃松仁的配方,“神仙餌松實方:十月采松實,過時即落難收,去大皮,搗如膏。每服如雞子大,日三服。如服及一百日,輕身;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絕谷。久服升仙”[5]。脫離了肉體凡胎的神仙也要繼續(xù)服用松仁仙方以保持仙風道骨,服食松子羽化升仙的思想觀念體現(xiàn)了在醫(yī)療技術(shù)落后的時代,人們希望能夠健康長壽的愿望。
松子在唐朝成為貢品,除了受到原始道教思想的影響,還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guān)。唐朝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強大的國家。由于對外關(guān)系開明,對華夷一視同仁,令諸蕃降服。渤海國看到“世人貴遠賤近,輕易重難,此幫產(chǎn)物,每為各國所珍視,遂把松子作為方物朝貢”[6]。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二月,渤海國王遣使裴璆貢人參、松子、昆布、黃明、細布、貂鼠皮……”[7]。渤海國地處偏僻的東北,距離唐朝的都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朝貢使者“涉霜露,冒風濤死者接踵,其志彌厲,往往去以十數(shù),返僅一二”,但朝貢“為其國命脈之所在,苑枯之所系。故合眾力以赴之,蹈百死而不辭歟”[6]。
由于松子自身的獨特功效,加之朝貢外交的需要,從唐朝直至明朝,古代朝鮮和國內(nèi)的靺鞨、女真始終把松子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貢品獻給我“天朝上國”,以示臣服。滿清建立政權(quán)后,成立打牲烏拉府專門采捕長白山特產(chǎn),包括松子。在不同歷史階段,松子貢品性質(zhì)不同。唐朝到明朝,古代朝鮮和靺鞨、女真進獻的松子是朝貢品,清朝打牲烏拉府組織牲丁采捕繳納的松子是土貢品,松子貢品經(jīng)歷了由朝貢品到土貢品的發(fā)展歷程,現(xiàn)在我們分階段探討松子貢品的發(fā)展概況。
(一)松子朝貢的發(fā)展概況
松子朝貢始于唐朝,宋朝到元朝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明朝是松子朝貢的高峰時期,在不同歷史時期松子朝貢的情況又存在差異。
1.唐宋時期
渤海國向唐王朝朝貢松子開啟了國內(nèi)松子作為貢品的歷史。渤海國由粟末靺鞨首領(lǐng)大祚榮于唐圣歷元年(698年)建立,最初稱震國。711年,大祚榮派人到唐王朝朝貢方物,積極主動地發(fā)展同唐王朝的親密關(guān)系。唐開元元年(713年),唐王朝冊封大祚榮為“左驍衛(wèi)員外大將軍、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統(tǒng)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8],從此震國改稱渤海國。大祚榮每年派遣使臣入唐朝貢,大祚榮之后的歷代國王都得到了唐王朝的冊封,都頻繁地派遣使臣向唐王朝朝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渤海國先后向唐朝及中原政權(quán)朝貢達140余次[9]。遺憾的是所貢方物缺少詳細的記載,無法統(tǒng)計松子的朝貢次數(shù)和數(shù)量。
把松子作為貢品向唐王朝朝貢的,除了渤海國之外,還有朝鮮半島的新羅。中國與朝鮮半島山水相依,都盛產(chǎn)紅松子。“三韓萬里半天松,萬丈蓬萊東復東。珠玉鏈成千歲實,冰霜吹落九秋風?!保?0]紅松在朝鮮半島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咸鏡山脈、狼林山脈、蓋馬高原、妙香山脈、摩天嶺山脈、北大峰山脈等山地,南部零散分布于雪岳山、龍門山、華岳山、雄岳山、日月山、大白山、八公山、俗離山、加智山、德裕山、智異山等亞高山地帶[11]。
新羅在503年建立政權(quán),668年統(tǒng)一朝鮮半島,“中朝朝貢制度正式確立于唐朝和新羅”[12]。唐朝藥學家蕭炳曰:“(松子)一叢五葉如釵,道家服食絕粒,子如巴豆,新羅往往進之?!保?3]唐人把來自新羅的松子稱作新羅松子,新羅使者除了把松子獻給唐朝廷之外,還把松子用來銷售盈利。新羅使者把松子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玉角香、重堂棗、御家長龍牙子。玉角香等級最高,使者最為珍視[14]。唐人對新羅松子非??粗?,新羅使者和唐朝的高層官員往來時,常常把新羅松子作為高級禮品[15]。新羅和唐朝頻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使得新羅松子在市面上經(jīng)常見到。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松,凡言兩粒、五粒,粒當言鬣,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財如椀。甲子年結(jié)實,味與新羅、南詔者不別?!保?6]另外,劉恂《嶺表錄異》亦曰:“偏核桃出卑占國,肉不堪食。胡人多收其核,遺漢宮,以稱珍異。其形薄而尖頭,偏如雀嘴。破之,食其桃仁,味酷似新羅松子。”[17]唐人頻繁地把和松子同類或相近的堅果與新羅松子做嗅覺上的比較,可見唐人對紅松子的認知是始于新羅松子,而不是渤海國松子,新羅朝貢松子應(yīng)該早于渤海國。
渤海國在926年被遼滅亡后,原渤海國統(tǒng)治下的靺鞨部落成為女真族的主源。遼初,女真人勢單力孤,還沒有形成女真族,熟女真“所產(chǎn)人參、松子、豬苓等物,并系契丹樞密院所營,赍以金、帛、布、黃蠟、天南星、人參、白附子、松子、蜜等諸物,入貢北番(遼)”[18]。從天顯二年(927年)到天顯十二年(937年),女真進貢達14次。女真人不但向遼朝貢松子,也向強盛時期的北宋朝貢松子。金建立政權(quán)之初與北宋修好之時,松子是覲見禮品之一。例如重合二年(1118年),“女真發(fā)渤海人一名李善慶、熟女真一名小散多、生女真一名渤達,共三人,赍國書并北珠、生金、貂革、人參、松子為贄。同馬政等,俾來朝覲還禮。以十二月二日至登州,遣詣京師?!保?9]
宋朝在接受女真的松子貢品的同時,也接受高麗的松子貢品。徐兢出使高麗描述了他所見到的松子生長和食用情況:“(高麗)廣、揚、永三州多大松。松有二種,惟五葉者乃結(jié)實。羅州道亦有之,不若三州之富。方其始生,謂之松房,狀如木瓜,青潤致密。致得霜乃拆,其實始成,而房乃作紫色。國俗,雖果肴羹亦用之?!保?0]松子作為貢品主要是在宋神宗時期兩國重新互通貢使以后。如元豐三年(1080年)正月,高麗國王王徽為感謝宋神宗遣醫(yī)官攜藥治病,戶部尚書柳洪、禮部侍郎樸寅亮等百余人來宋謝賜,貢生中布二千匹、人參一千斤……松子二千二百斤、香油二百二十斤、鞍轡二部等[21]。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曾描述高麗松子在中國深受人們喜愛的景象,“酒邊腷膞牙車響,座上須臾漆櫑空。新果新嘗正新暑,繡衣使者念山翁”[10]。
由于遼金在北方阻斷了宋朝和高麗之間的陸路交通,因此,高麗和宋朝之間的朝貢貿(mào)易通道主要是海路。高麗朝貢的路線有兩條,“泛海而至明州(今寧波),則由二浙溯汴至都下(今開封),謂之南路?;蛑撩苤荩瑒t由京東陸行至京師,謂之東路”[22]。朝貢松子主要是走南路,高麗貢使多沿海岸南下,渡海至宋朝明州,然后順運河入汴河至開封。南宋定都杭州后,則由明州直達杭州。
2.明朝時期
唐朝時期開創(chuàng)的朝貢松子的傳統(tǒng)到了明朝時期發(fā)展到高峰。明朝的統(tǒng)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觀念最甚,對松子也最為看重,朝貢政策也最為優(yōu)惠。朝鮮認識到他們可以從中獲得極大的利益,朝貢態(tài)度非常積極,朝貢非常頻繁,這一時期松子的朝貢量最大。但這一時期除了朝鮮謝恩和慶賀朝貢松子之外,還存在明朝使者出使朝鮮勒索松子的情況,如(朝鮮)太宗五年(1406年)七月,黃儼、韓帖木兒、楊寧、奇原出使朝鮮,橫征暴斂,太宗被迫“贈黃儼苧麻布一百三十五匹、石燈盞三十事、席子十五張、松子三石、駿馬三匹……無所不具。其余使臣以此而降,儼始大喜”[23]。(朝鮮)端宗大王三年(1455年)閏九月,明使者金宥、金興等賫敕封詔諭冕服出使朝鮮,“宥等言欲得海青及長廣龍鳳席、細麻布、干松菌、沉松菌、松子進獻,請須預(yù)備”[23]。
元、明兩朝,高麗、朝鮮既要滿足供奉的需要,又要滿足貪婪使臣的勒索,賦稅繁重,如“(高麗)忠惠王后四年(1343年)十一月,江陵道獻山稅松子三千石”[21]。《世宗莊獻大王實錄地理志》148冊記載慶尚道征收土貢品松子遍及9個郡縣。繁重的賦稅使民眾苦不堪言,元朝嫁到高麗的“齊國大長公主曾以松子、人參送江南獲厚利后,分遣宦官求之,雖不產(chǎn)之地無不征納,民甚苦之”[21]。
明朝政府除了接受李氏朝鮮朝貢的松子,還從女真所處的老營地“歲收人參、松子”[24]。女真定期向中央政府繳納貢賦,持明朝政府頒發(fā)的敕書或印信,從指定的貢道入貢,經(jīng)過檢查進入京城后,住在專門為朝貢設(shè)置的會同館。明朝時期商品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女真入貢之時往往帶著大量的物產(chǎn),進貢以后,把剩余的物品在京城街市銷售。由于進京朝貢可以獲得較大的經(jīng)濟利益,所以女真人對于進京朝貢十分積極,不僅朝貢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且次數(shù)也越來越頻繁。例如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除多次派人進京朝貢外,他還曾在永樂二年至宣德八年7次親自入京進貢。努爾哈赤也屢次遣派屬下大臣進京叩拜,他自己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至三十九年(1611年)8次親自入京朝貢。其弟速兒哈赤亦曾在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二十五年(1597年)、三十六年(1608年)3次入京朝拜明帝。女真族“借貢興販,以規(guī)厚利”。
(二)松子土貢的發(fā)展概況
清朝時期,松子在朝貢貿(mào)易中消失。昔日向他人朝貢松子的女真人建立后金政權(quán)后,建立專門的采捕機構(gòu)采集松子為自己所用,無需再從朝鮮“進口”松子,松子貢品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由朝貢品變?yōu)橥霖暺?。松子土貢時期始于1613年努爾哈赤設(shè)立打牲烏拉府,終于清朝統(tǒng)治結(jié)束。
“窩集林中各種松,中生果者亦稀逢。大云遙望鋪一色,寶塔近瞻涌幾重。”[25]清朝的滿族統(tǒng)治者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長白山紅松子有著特殊的感情。早在1613年,努爾哈赤就在他占領(lǐng)的烏拉部落設(shè)立打牲機構(gòu),采辦包括松子在內(nèi)的長白山土特產(chǎn)。滿清入關(guān)前,盛京內(nèi)務(wù)府所屬的牛錄每年秋季也派丁采集松子,“每年交松子信斗九石,松塔一千個”。由于盛京采貢山場相距甚遠,康熙二十四年(1865年),“盛京采捕松子裁撤,統(tǒng)歸烏拉采取,共二十五珠軒,每珠軒交松子六信斗,松塔四十個,共交松子十五石,松塔一千個”[26]。
采集松子貢品的任務(wù)除了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承擔,在乾隆五年(1740年),清政府又設(shè)立打牲烏拉協(xié)領(lǐng)衙門,輔助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采集松子。采集人員包括原來的采蜜丁和新采蜜丁,還有納音河遣出的牲丁,共二百人,后來又增到四百五十人。“歷年過了白露節(jié),打牲烏拉上三旗共出派驍騎校三員,委官三員,領(lǐng)催三名,珠軒頭目和鋪副十八名,打牲丁四百五十名。烏拉協(xié)領(lǐng)衙門派丁一百五十名,協(xié)助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采集松子,其兵丁由打牲官員統(tǒng)一指揮。共派官丁627人,分為三莫音(隊),由將軍衙門給每隊發(fā)一份過關(guān)憑證,往赴拉林、拉法、冷風口等處采集松子?!保?6]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每年采集的松子分兩次運送給內(nèi)務(wù)府,九月份運送的松子貢品主要用來祭祀,必須在十月一日前由驛站送達,十月份運送的松子主要用于日常食用。從吉林的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把松子貢品運送到京城,路途遙遠,非常不易。最初是用專用的驲車運輸,運送的時候,把松子裝進麻簾布袋和箱囤,負責押送松子貢品的通常有驍騎校一員,委官一員,珠軒頭目、鋪副五名。用驲車裝載運輸,每車定例六百斛。當清末有了火車以后,改由火車運輸,但火車腳價銀兩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二十五日的《打牲烏拉翼領(lǐng)為呈進貢品需用火車腳價銀兩的咨文》,提及本次所用的銀元是446元3角3分[27]。
掩藏在歷史塵埃下樸實無華的小小松子,承載了千余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在上古時期醫(yī)學水平落后的情況下,我們的先祖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科學地揭示松子的功效,受道家原始宗教思想影響,松子的作用在民間被夸大渲染,廣為傳播。到了國強民富的唐朝,藩屬國不遠萬里克服重重困難,虔誠地獻上這種“能夠成仙”的植物種子以表忠心。唐朝以降,松子貢品不但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乃至對人們?nèi)粘I畹挠绊懀眠h而又深刻!
(一)松子貢品為穩(wěn)定藩屬國和宗主國的政治關(guān)系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和東北藩屬國(包括古朝鮮)的政治關(guān)系非常密切,他們主動承認中國王朝的宗主國地位,且“事大以誠”,中國中央政權(quán)對藩屬國進行冊封賞賜,并給予政治、軍事等支持。中朝朝貢歷史最悠久,朝鮮是最后一個和中國解除朝貢關(guān)系的國家,松子等貢品為維護穩(wěn)定的政治關(guān)系起到重要作用。
(二)朝貢松子促進了松子民間貿(mào)易的發(fā)展
朝貢“一則輸本邦之貨,以應(yīng)外人之求;一則輦外邦之貨以濟國人之用”[6]。古代朝鮮、靺鞨、女真朝貢松子開啟了松子經(jīng)濟貿(mào)易的先河。朝貢使者獻上松子等方物,中央政府回饋以豐厚的賞賜,而且允許使者在當?shù)爻鍪鬯鶖y帶的多余方物。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使得朝貢使團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攜帶的方物也不斷增多,以至于后來出現(xiàn)了商人冒充使者的現(xiàn)象。如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正月,渤海國使者37人,十一月又有人來,十二月又來59人,元和十年(815年)七月渤海使者達101人[7]。使團規(guī)模如此龐大,這當中就可能有混入的商人。從事松子銷售的朝貢使者與冒充使者的商人就是松子民間貿(mào)易的先驅(qū),官方的松子貿(mào)易行為為松子的民間貿(mào)易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從唐朝到明朝,松子貿(mào)易都是經(jīng)歷了由朝貢貿(mào)易到民間貿(mào)易的發(fā)展歷程。新羅在長安經(jīng)營松子貿(mào)易的不但有使者、商人,還有留學生,留學生常常把銷售松子賺來的錢用作學費和生活費。明末女真更是通過朝貢和民間的松子及其他土特產(chǎn)貿(mào)易發(fā)展壯大,建立了后金政權(quán)。
(三)渤海國朝貢道具有“絲綢之路”的性質(zhì)
渤海國的朝貢道從國都上京龍泉府龍州(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經(jīng)中京顯德府顯州(今吉林省和龍市),再行至西京鴨綠府神州(今吉林省臨江市),順鴨綠江經(jīng)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入海,至登州(今山東省蓬萊市),再沿陸路西行直達大唐都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在登州唐朝廷設(shè)渤海館接待往來于渤海的使者和商人。它向東北可以延伸至濱海地區(qū)、朝鮮半島及日本,是北方的“絲綢之路”。渤海國的物產(chǎn)正是經(jīng)由朝貢道源源不斷地運往長安,得以互市貿(mào)易。
宋代的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曰“松子多海東來,今關(guān)右亦有,但細小味薄也”[13]?!昂|”就是指渤海國舊地。渤海國的疆域全盛時期,以吉林為中心,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東岸,韃靼海峽沿岸與庫頁島相望,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nèi)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咸興附近。設(shè)五京十五府,62個州,130余縣,是當時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的封建強國,從而獲得了“海東盛國”的稱譽,所以中原人民把產(chǎn)于渤海國的松子稱為“海東來的松子”。“關(guān)右”是地區(qū)名,“古人以西為右,亦稱關(guān)西,漢唐時泛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保?8]“關(guān)右”的松子就是華松子?!昂|來的松子”比“關(guān)右松子”碩大味美,民間貿(mào)易頗為繁榮。
(四)松子貢品的發(fā)展史折射了長白山區(qū)世居民族采集習俗的發(fā)展史
長白山區(qū)世居的滿族先民長期依賴于采集狩獵經(jīng)濟,松子貢品形成與發(fā)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松子采集習俗的發(fā)展。唐朝時期松子成為貢品,意味著松子采集習俗在此時已經(jīng)形成,歷朝歷代松子貢品的綿延不絕,始終伴隨著松子采集習俗的持續(xù)發(fā)展,明末女真大量朝貢松子的時期也正是松子采集習俗的興盛期??梢哉f,松子貢品的發(fā)展史也是長白山區(qū)世居民族采集勞動的發(fā)展史,也是松子采集習俗的發(fā)展史。
(五)松子朝貢品發(fā)展史映射了古代朝鮮土貢發(fā)展的歷史
靺鞨、女真與古代朝鮮朝貢松子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中國中央政府只是賜予他們封號而不干涉政治,與土貢不同?!巴霖暭醋舛愐?,漢唐以來任土所貢,無代無之,著之令。”[29]靺鞨、女真朝貢的松子為自己所采,無需以租稅的形式征收,沒有土貢性質(zhì)。古代朝鮮農(nóng)業(yè)文明發(fā)達,朝貢的松子先是通過租稅的形式征收上來,松子在國內(nèi)是土貢品,用來獻給中國中央政府的則是朝貢品,所以古代朝鮮的松子朝貢品發(fā)展史與國內(nèi)的土貢品發(fā)展史軌跡相一致。
(六)松子貢品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松子的朝貢貿(mào)易及由此而發(fā)展的民間貿(mào)易促進了松子的消費。唐朝時期,松子已經(jīng)廣泛地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唐人已經(jīng)開始制作松子酒。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有“釀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30],就描述了唐人用松子釀酒,先把松子洗凈漉干的情景。人們不但用松子造酒,還把它制成茶飲料,“茗爐盡日燒松子,書案經(jīng)時剝瓦花”[30]。人們不只是把松子用于飲食,還把它用作娛樂工具。唐人詩有“城頭擊鼓傳花枝,席上摶拳握松子”[31]的描寫,詩句描述的這種游戲叫猜枚,飲酒之時任取席上的松子等小果品或黑白棋子,握于手中,供人猜單雙、顏色、數(shù)目,凡三猜以決勝負,負者罰飲。
滿清把長白山視為發(fā)祥地,清朝宮廷的日常生活更是離不開松子。清朝的歷代皇帝早晚膳有食用松子的慣例。注重養(yǎng)生的乾隆皇帝把梅花、佛手和松仁利用雪水烹制,發(fā)明了“三清茶”?!懊坊ㄉ谎鹗窒闱覞?。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保?2]乾隆經(jīng)常還在重華宮舉辦“三清茶”宴,以加深君臣感情。
[1]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撰委員會.中國百科大辭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2206.
[2] 李珣.海藥本草[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89.
[3] 王叔岷.列仙傳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7:11.
[4] 李昉.太平廣記(卷10)[M].北京:中華書局,1961:71.
[5] 王懷隱,陳昭遇.太平圣惠方(卷94)[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58:459.
[6] 金毓黼.渤海國志長編·食貨志[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24.
[7] 王若欽.冊府元龜(卷972)[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1421,11417.
[8] 劉昫.舊唐書·卷199·渤海靺鞨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360.
[9] 吳文銜.黑龍江古代簡史[M].哈爾濱:北方文物雜志社出版,1987:95.
[10] 傅璇琮.全宋詩(42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6340.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yè)部.全國森林資源統(tǒng)計(1984—1988)[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9:9-55.
[12] 付百臣.中朝歷代朝貢制度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9.
[13] 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1828, 1917.
[14] 陶榖.叢書集成初編·清異錄[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 170.
[15] 厲荃.事物異名錄[M].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 480.
[16] 段成式.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81:172.
[17] 劉恂.嶺表錄異[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18.
[18]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22)[M].北京:中華書局,2014:237.
[19] 傅朗云.金史輯佚[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259.
[20] 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卷23)[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47.
[21] 鄭麟趾.高麗史(卷2)[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6:225,1693,1846.
[22] 蘇軾.東坡奏議·乞禁商旅外國狀[M].明成化吉州刻.繆荃孫批校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分館編,2004:494.
[23] 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M].北京:中華書局,1980:219,482.
[24] 彭孫貽.山中聞見錄[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114.
[25] 王季平.長白山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388.
[26] 趙云生.打牲烏拉志典全書·打牲烏拉地方鄉(xiāng)土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85,87.
[27] 吉林省檔案館,吉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吉林貢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119.
[28]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さ乩矸謨裕跰].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101.
[29] 馬端臨.文獻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 5.
[30] 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2042,7081.
[31] 翟顥.通俗編·俳優(yōu)猜拳[M].北京:中華書局,1959:703.
[32] 慶桂.國朝宮史續(xù)編[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327.
(責任編輯 何曉琦)
A Prelim inary Study on Pine Nuts as Tribute
ZHAO Chun-l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nghua Normal College,Jilin,134002,P.R.China)
There are plentiful researches about tribute 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but specific case study on tribute is few.Pine nuts had been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tributes from Tang to Qing Dynasty in China.The reasons that pine nuts became tribute were as:firstly,people were influenced by aboriginal Taoism of pursuing young and living forever;secondly,it was the need of maintaining the stabl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endencies and suzerain.The feature of pine nuts as tribute in each historic stage was different.During Tang and Ming Dynasty,the pine nuts to Central Plains Dynasties by ancient Korea,Mohe and Jurchen were the imperial tribute.During Qing Dynasty,the pine nuts contributed by Dasheng Wula were the native tribute.Pine nuts as tribute had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the imperial to the native one.Pine nuts served as tribute implied the significances:first,pine nuts as tribute played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l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endencies and suzerain;second,pine nuts as imperial tribut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trade of pine nuts;third,the Bohai Tribute Road played a similar role as the Silk Road did;fourth,the history of pine nuts as tribute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natives collecting habits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area;fifth,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ine nuts as imperial tribute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native tribute system in ancient Korea;sixth,the pine nuts as tribute enriched people's daily life.
pine nuts;tribute;Silla;Bohai Kingdom;Korea
K332
A
1671-6116(2016)-03-0007-06
10.13931/j.cnki.bjfuss.2015115
2015-11-20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長白山松子采集習俗研究”(2013B321)。
趙春蘭,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東北歷史文化。Email:chunlan1016@163.com 地址:134002吉林省通化市育才路950號通化師范學院非遺傳承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