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琪+王重力
摘 要 以“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觀察實驗”為例,詳細記述了微信微課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的軟件,從素材的獲得到微信平臺的構建,再到利用微信平臺創(chuàng)造出簡短的微信微課,筆者以自身經歷為例,記錄制作出簡潔的微信微課的過程。
關鍵詞 微信 微課制作 微信微課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文件編號: 1003 - 7586(2016)11 - 0054 - 03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全過程,現(xiàn)已漸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學習工具。隨著互聯(lián)網和APP應用終端的結合,一些應用軟件以飛快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其中,以微信為例的通信軟件,已經成為手機應用軟件迅猛發(fā)展的代表。微信與微課的有效結合,使得移動學習成為人們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微信微課能夠明確指導學生學習,針對重難點具有突破性,使學生在無教師環(huán)境下依然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1 基于微信的微課制作方法
微課的制作比較簡單,微課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三種:幻燈片講解法(PPT法)、屏幕錄制法和設備錄像法。筆者以“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觀察實驗”為例,主要講解的是設備錄像法。設備錄像法是指教師利用數(shù)碼相機或者手機錄制2~10 min的視頻。
筆者對此次實驗做出了部分改進。教材中要求將用水沾濕了的棉絮包裹小魚的軀干部,但小魚在顯微鏡下極不穩(wěn)定,魚身晃動會導致目鏡沾濕,既損害實驗器材,又拖慢實驗進度。用塑封袋裝小魚,在袋內加少量水供小魚呼吸,擠出袋內多余空氣,將袋扣封好,放到顯微鏡下觀察。這樣既不會沾濕目鏡,又不會使小魚受到傷害,同時可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關愛的情感。
1.1 拍攝前的素材準備
筆者選取的微課主題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二節(jié)“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進行正式的微課錄制前需準備小魚、顯微鏡等材料,錄制血液在微靜脈、微動脈和毛細血管中的流動情況。
把顯微鏡下錄制好的血液流動情況剪輯成片段,以供后面微課的錄制之用。
1.2 微課的制作
筆者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所選用的是“會聲會色”軟件。它可將DV、手機等所拍攝的視頻制作成VCD、DVD等數(shù)字光盤,或是MP4高清視頻,對于初學者來說較為方便。
1.2.1 素材的剪切
由于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觀察實驗的學習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顯微鏡下分辨出微動脈、微靜脈和毛細血管,因此,在素材剪切過程中應注意選擇血管內血液流動清晰且易觀察的影像。
將所錄制的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視頻拖至“會聲會色”的視頻軌中,選擇播放視頻鍵左側的“素材”按鈕,播放視頻;選擇所需要的視頻片段,用剪刀形狀的分割素材按鈕剪切所需的視頻作為后續(xù)視頻制作的素材。將剪切好的視頻導出成視頻文件,放在一個固定的文件夾中,以備后續(xù)之用。
1.2.2 添加視頻標題
觀察小魚尾鰭的實驗共需觀察三個內容: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在講解每個內容之前,應添加相對應的標題。選中標題欄,從標題里選擇一類標題的出現(xiàn)方式(圖1),雙擊“預覽窗口”,在預覽窗口中即可打出相應的標題。標題停留的時間、字體的大小和顏色等可根據(jù)制作者的需求在“編輯框”中完成(圖2)。
1.2.3 整合各個素材
這一過程較為簡單,制作視頻前所準備的材料和各個標題根據(jù)制作的講課順序依次放置在視頻軌上。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如果需要反復播放一段視頻,可將這段視頻復制,然后直接單擊所要插入的時間軌即可。
(2) 時間軸上方有“撤銷”按鈕,制作視頻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失誤,可以單擊此按鈕撤銷返回至上一步。
(3) 預覽窗口下的播放按鈕左側,有“項目”和“素材”兩種按鈕,單擊“項目”按鈕播放的為整個視頻文件,單擊“素材”按鈕播放的僅是一個剪切的短小素材。
1.2.4 添加聲頻
在視頻剪輯完畢后,先預覽整個項目,如果無誤,則添加聲頻,對整個視頻的內容加以講解。添加聲頻前,先把時間幀拖至對應的時間軌處,單擊“錄制/捕獲選項”,彈出如圖3所示的界面,單擊“畫外音”后,再單擊“開始”即可錄制講解的聲頻了。聲頻添加完畢后,在“聲音軌”中單擊即為結束。
1.2.5 添加字幕
添加字幕主要是在時間軌中的“標題軌”,圖4所示,選中“標題軌”后,雙擊預覽窗口,即可添加字幕。制作者根據(jù)聲頻中的內容,選定相應的時間幀,在預覽窗口中可以添加對應的字幕,然后,在右側的“編輯框”(圖5)中選擇字體、大小和字幕所持續(xù)的時間,時間的長度依據(jù)聲頻中話語時間的長短決定。
1.2.6 標注重點
因筆者選取的是“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時常常靜脈、動脈、毛細血管在同一鏡頭中,學習者往往無法分辨。制作者要在視頻制作過程中予以標注。
首先定格畫面,在畫面中選擇要標注的區(qū)域,在工具欄中單擊選擇“繪圖創(chuàng)建器”,在彈出的“繪圖創(chuàng)建器(動畫模式)”(圖6)界面中選擇畫筆、顏色等,單擊“開始錄制”,在確定的區(qū)域內做出圓圈等的標記。通過單擊“播放選中的畫廊條目”按鈕來查看動畫效果,也可以通過“刪除選擇的畫廊條目”按鈕、“更改選擇的畫廊區(qū)間”按鈕來進行更改。最后,單擊“確定”,即可將所選擇的畫廊條目應用到Video Studio中。
1.2.7 創(chuàng)建視頻文件
待所有內容無誤后,即可創(chuàng)建視頻文件。單擊“分享”按鈕,在它的分享欄中單擊“創(chuàng)建視頻文件”即可創(chuàng)建DV、HDV、DVD、FLV、MEGP-4等多種格式的視頻文件,最后將創(chuàng)建的微課保存在電腦或移動存儲器中。
1.3 將微課上傳至網絡
將完整的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筆者選擇的是優(yōu)酷網站。首先,在電腦上下載優(yōu)酷客戶端,在優(yōu)酷網頁內登錄,筆者以合作網站賬號(新浪微博)進行登錄后,選擇“上傳視頻”,待視頻成功上傳后,通過客戶端的審核,即可在優(yōu)酷網站內通過搜索找到上傳的微課。
1.4 將網絡中的微課發(fā)到朋友圈中
用手機瀏覽器打開想要分享鏈接的網頁,長按網頁最上方的地址輸入框,出現(xiàn)網址后復制此網址。在微信朋友圈長按“相機圖標”,打開文本輸入,粘貼第一步復制的網址,然后選擇“私密”(僅自己可見)按發(fā)布。在“我的相冊”里面找到剛剛發(fā)布的網址,點擊這個網址就能在微信朋友圈里面打開這個網頁。打開進入網頁后,點擊網頁右上方的圖標“分享到朋友圈”,寫上此刻發(fā)布者的心情或感受,然后點擊“發(fā)布”,就把手機瀏覽器的微課網址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以一個鏈接的形式發(fā)送出去了。
1.5 在微信上創(chuàng)建公眾平臺
利用網絡索引微信公眾平臺官網,在網站內點擊“立即注冊”,根據(jù)網站內的提示,填寫相應的表格,填好表格后,即可申請賬號主體為“個體”的微信公眾平臺。進入到已申請的微信平臺中,在左側的管理欄中找到“素材管理”,點擊進入,單擊“+新建圖文消息”,在右側的“多媒體”欄中找到“視頻”欄,單擊后即可用兩種方法添加視頻——從本地中添加視頻文件或者利用視頻網址添加視頻文件。在這里注意,利用視頻網址添加視頻文件僅支持騰訊視頻。添加好視頻文件后,在網站內添加標題、作者、正文、封面和摘要,單擊右下的“保存并群發(fā)”,且“群發(fā)”,即可發(fā)布出去。關注此訂閱號的讀者均可利用微信學習本微課內容。
2 總結
微信微課在實際運用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
① 微信微課便于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微信微課能夠具體指導學生觀察標注物。以筆者制作的“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觀察實驗”為例,在微信微課中,通過視頻內對微動脈、微靜脈等的標注,能夠指導學生觀察,避免造成觀察時無對象的盲目性。因此微信微課成為重復概念描述的新的手段。
② 指導學生觀察時語言具體,位置準確。視頻情境下的語言指示明確,對學生的觀察和實驗操作指導有更明確的指導,即使在無教師情況下也可引導學生對觀察目標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學生通過微課視頻觀察毛細血管內血液流動時,視頻中的講解對學生理解概念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③ 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翻轉課堂的實施。手機攜帶方便,學生可以利用一切空余時間進行學習,而且“枕上”“馬上”這些時間對于學生的思維鍛煉和概念形成有特殊的效果。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過程中都有具有方向性的指導。
當前需要對微課的制作過程與方法等細節(jié)性問題展開討論。在微課建設的逐步完善下,微課會進一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微信微課也會受到更多師生的青睞。
參考文獻:
[1] 張坤.淺議微課制作步驟與方法[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2):207-209.
[2] 彭玉秋,呂爽,汪翠翠.基于手機終端移動學習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0):13-15.
[3] 仇萌,張士東,任玲玲.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平臺[J].中小學電教,2015(5):15-16.
[4] 鄒建梅.以微信為入口的移動學習環(huán)境[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