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晨,在協(xié)和醫(yī)院送別楊絳先生。先生容顏安詳、平和,一條藍(lán)白小花相間的長款絲巾熨帖地交疊于頸下,漾出清新的暖意,讓人覺得她確已遠(yuǎn)行,是回家了,從“客?!狈祷厮母C兒里的家。
2014年夏末秋初,《楊絳全集》九卷本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268萬字,涵蓋散文、小說、戲劇、文論、譯著等諸多領(lǐng)域,創(chuàng)作歷程跨越八十余年。其時,楊絳先生剛剛安靜地度過103歲生日。
這套讓人欣喜的《楊絳全集》,大氣,典雅,厚重,嚴(yán)謹(jǐn),是熱愛楊絳的出版人對先生生日最莊重的祝福,也是跨東西兩種文明之上的楊絳先生,以百余歲之不倦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心,獻給讀者的寶貴禮物?,F(xiàn)在是2016年的7月,我把《楊絳全集》再次擺放案頭開始慢讀,我愿意用這樣的方式紀(jì)念這樣一位前輩。這閱讀是有聲的,紙上的句子傳出楊絳先生的聲音,慢且清晰,和楊絳先生近十年的交往不斷浮上眼前。
一
作為敬且愛她的讀者之一,近些年我有機會十余次拜訪楊絳先生,收獲的是靈性與精神上的奢侈。而楊絳先生不曾拒我,一邊印證了我持續(xù)的不懂事,一邊體現(xiàn)著先生對晚輩后生的無私體恤。后讀楊絳先生在其生平與創(chuàng)作大事記中寫下“初識鐵凝,頗相投”,略安。
2007年1月29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楊絳先生見面。在三里河南沙溝先生家中,保姆開門后,楊絳親自迎至客廳門口。她身穿圓領(lǐng)黑毛衣,銹紅薄羽絨背心,藏藍(lán)色西褲,腳上是一塵不染的黑皮鞋。她一頭銀發(fā)整齊地攏在耳后,皮膚是近于透明的細(xì)膩、潔凈,實在不像近百歲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鮮氣,笑著看著我。我有點拿不準(zhǔn)地說:我該怎么稱呼您呢?楊絳先生?楊絳奶奶?楊絳媽媽……只聽楊絳先生略帶頑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楊絳姐姐?”
我自然不敢,但那份放松的歡悅已在心中,我和楊絳先生一同笑起來,“笑得很樂”——這是楊絳先生在散文里喜歡用的一個句子。
那一晚,楊絳先生的樸素客廳給我留下難忘印象。未經(jīng)裝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墻壁,靠窗一張寬大的舊書桌,桌上堆滿了文稿、信函、辭典。沿墻兩只罩著米色卡其布套的舊沙發(fā),通??腿藭蛔屧谶@沙發(fā)上,楊絳則坐上旁邊一只更舊的軟椅。我仰頭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燈的地方有幾枚手印很是醒目。楊絳先生告訴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歲時她還經(jīng)常將兩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雜技似的蹬到上面換燈管。那些手印就是換燈管時手扶天花板留下的。楊絳說,她是家里的修理工,并不像從前有些人認(rèn)為的,是“涂脂抹粉的人”,“至今我連陪嫁都沒有呢”。楊絳先生笑談。后來我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描述過那幾枚黑手印,楊絳先生讀了那篇文章說:“鐵凝,你只有一個地方講得不對,那不是黑手印,是白手印?!蔽亿s緊仰頭再看,果然是白手印啊。歲月已為天花板蒙上一層薄灰,手印嵌上去便成白的了。而我卻想當(dāng)然地認(rèn)定人在勞動時留下的手印必是黑的,盡管在那晚,我明明仰望過客廳的天花板。
我喜歡聽楊絳先生說話,思路清晰,語氣沉穩(wěn)。雖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邊上”,但情感和視野從未離開現(xiàn)實。她讀《美國國家地理》,也看電視劇《還珠格格》,知道前兩年走俏日本的熊人玩偶“蒙奇奇”,還會告訴我保姆小吳從河南老家?guī)Ыo她的五谷雜糧,這些新鮮糧食,保證著楊絳飲食的健康。跟隨錢家近二十年的小吳,悉心照料楊絳先生如家人,來自鄉(xiāng)村的這位健康、勤勉的中年女性,家里有人在小企業(yè)就職,有人在南方打工,亦有人在大學(xué)讀書,常有各種社會情狀自然而然傳遞到楊絳這里。我跟楊絳先生開玩笑說,您才是接“地氣”呢,這地氣就來自小吳。楊絳先生指著小吳說:“在她面前我很乖?!毙莿t說:“奶奶(小吳對楊絳先生的稱呼)有時候也不乖,讀書經(jīng)常超時,我說也不聽?!背擞袝r讀書超時,楊絳先生起居十分規(guī)律,無論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錢鍾書先生所教的“八段錦”,直至春天生病前,彎腰雙手可輕松觸地。我想起楊絳告訴我錢先生教她八段錦時的語氣,極輕柔,好像錢先生就站在身后,督促她每日清晨的健身。那更是一種從未間斷的想念,是愛的宗教。楊絳晚年的不幸際遇,喪女之痛和喪夫之痛,在《我們仨》里,有隱忍而克制的敘述,偶爾一個情感濃烈的句子跳出,無不令人深感鈍痛。她寫看到愛女將不久于人世時的心情,“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送別阿圓時,“我心上蓋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摧垮楊絳,她還要“打掃現(xiàn)場”,從“我們仨”的失散到最后相聚,楊絳先生獨自一人又明澄勇敢、神清氣定地走過近二十年。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也是一個愛的奇跡。
我還好奇過楊絳先生為什么總戴著一塊圓形大表盤的手表,顯然這不是裝飾。我猜測,那是她多年的習(xí)慣吧,讓時間離自己近一些,或說把時間帶在身邊,隨時提醒自己一天里要做的事。在《我們仨》中楊絳寫下這樣的話:“在舊社會我們是賣掉生命求生存,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比缃裨诩抑写髦直淼陌贇q楊絳,讓我看到了雖從容卻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者風(fēng)范。而小吳告訴我的,楊絳先生雖由她照顧,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獨自完成,又讓我感慨:楊絳先生的生命是這樣清爽而有尊嚴(yán)。
二
有時候我怕楊絳先生戴助聽器時間長了不舒服,也會和先生“筆談”。我從茶幾上拿過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說的話寫在上面。這樣的小本子是楊絳用訂書機訂成,用的是寫過字的紙,為節(jié)約,反面再用。我在這簡陋的小本子上寫字,想著,當(dāng)錢鍾書、楊絳把一生積攢的版稅千萬余元捐給清華大學(xué)的學(xué)子們,是那樣地毫不吝嗇。我還想到作為文學(xué)大家、翻譯大家的楊絳先生,當(dāng)怎樣地珍惜生命時光,靠了怎樣超乎常人的毅力,才有了如此豐厚的著述。為翻譯《堂吉訶德》,她47歲開始自學(xué)西班牙語,伴隨著各種運動,72萬字,用去整整二十年。1978年6月15日,楊絳參加了鄧小平為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舉行的國宴,鄧小平將《堂吉訶德》中譯本作為國禮贈送給貴賓,并把譯者楊絳介紹給國王和王后。楊絳先生說,那天她無意中還聽到兩位西班牙女賓對她的小聲議論,她們說“她穿得像個女工”?!八齻兛赡苡X得我聽不見吧,我呢,聽見了。其實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齊的藍(lán)毛料衣服的?!睏罱{說。
經(jīng)歷了太多風(fēng)雨的楊絳,坦然領(lǐng)受這樣的評價,如同她常說的“我們做群眾最省事”,如同她反復(fù)說的,她是一個零。她成功地穿著“隱身衣”做大學(xué)問,看世相人生,哪怕將自己隱成一名普通女工。在做學(xué)問的同時,她也像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中國女性一樣,操持家務(wù),織毛衣燒飯,她常穿的一件海藍(lán)色元寶針織法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織成的。我曾夸贊那毛衣針法的均勻平展,楊絳臉上立刻浮現(xiàn)出天真的得意之色。
2011年7月15日,楊絳先生百歲生日前,我和作協(xié)黨組書記李冰前去拜望,談及她的青年時代,我記得楊絳講起和胡適的見面。胡適因稱自己是楊絳父親的學(xué)生,曾經(jīng)去楊家在蘇州的寓所拜訪。父親的朋友來,楊絳從不出來,出來看到的都是背影??箲?zhàn)勝利后在上海,楊絳最好的朋友陳衡哲跟她說,胡適很想看看你。楊絳說我也想看看他。后來在陳衡哲家里見了面,幾個朋友坐在那兒吃雞肉包子,雞肉包子是楊絳帶去的。我問楊絳先生,雞肉包子是您做的嗎?楊絳先生說:“不是我做的。一個有名的店賣,如果多買還要排隊。我總是拿塊大毛巾包一籠荷葉墊底的包子回來,大家吃完在毛巾上擦擦手。”講起往事,楊絳對細(xì)節(jié)的記憶十分驚人。在她眼中,胡適口才好,頗善交際。由胡適講到“五四”,楊絳先生說:“我們大家講‘五四運動,當(dāng)時在現(xiàn)場的,現(xiàn)在活著的恐怕只有我一個了,我那時候才8歲。那天我坐著家里的包車上學(xué),在大街上讀著游行的學(xué)生們寫在小旗子上的口號‘戀愛自由,勞工神圣,抵制日貨,堅持到底!我當(dāng)時不認(rèn)識‘戀字,把‘戀愛自由讀成‘變愛自由。學(xué)生們都客氣,不來干涉我。”楊絳先生還記得,那時北京的泥土路邊沒有陰溝,都是陽溝,下雨時溝里積滿水,不下雨時溝里滾著干樹葉什么的,也常見駱駝跪臥在路邊等待裝卸貨。汽車稀少,講究些的人出行坐騾車。她感慨那個時代那一代作家?!敖裉欤沂撬^最老的作家了,又是老一代作家里最年輕的?!蹦敲茨贻p一代中最老的作家是誰呢?——我發(fā)現(xiàn)當(dāng)我們想到一個人時,楊絳先生想的是一代人。
三
楊絳先生有時候也會以過來人的幽默調(diào)侃老年人,一次她問我人老了最突出的標(biāo)志是什么,接著自己總結(jié)說:“人老了就是該鼓的地方都癟了,該癟的地方都鼓了。”說得在場的人大笑起來,楊絳先生也笑——笑得很樂。在生命的暮年,楊絳仍然葆有著對生活的體貼,對他人的細(xì)心同情,對人所給予的善意的珍視。有幾年的冬天我去看她時,見客廳地上總立著一棵二十公分高的小小的圣誕樹,若是晚上,圣誕樹上那些豆大的小彩燈便會亮起來,閃爍著并不耀眼的光。我問起這棵小精靈般的圣誕樹,楊絳先生告訴我,那是有一年她在協(xié)和醫(yī)院住院,正逢圣誕節(jié),護士們特意送到她病房的禮物,出院時她就把這棵小樹帶回了家。楊絳先生是看重這樹的,才會每年冬天都要把它搬出來點亮,她更看重的是協(xié)和醫(yī)院護士們的美好情誼。
在楊絳先生家里我們拍過一些照片,一次我把拍好的照片洗印出來請人給楊絳送上,先生收到照片后還特別寫信致謝。信紙末端有一滴綠豆大的斑痕,楊絳在那斑痕旁邊注明:“這是小吳不小心滴上的醬油,不是我滴的?!币痪湓挼莱隽藯罱{先生和小吳的融洽關(guān)系,也讓我體會到一代大家對信函書寫的講究。這古典的、即將失傳的講究里洋溢著結(jié)實的人間滋味。
有一年春節(jié)我去楊絳先生家拜年,臨別時,楊絳先生說要送我一樣?xùn)|西,然后起身走進她的小書房——那是走廊盡頭一個陰面房間,楊絳先生曾領(lǐng)我去過。當(dāng)時她告訴我,她曾多年在這個房間寫作。書桌一頭臨著靠北的窗戶,冬天,從窗縫擠進來的冷風(fēng)吹在她伏案的左臂上,當(dāng)時不知不覺,但經(jīng)年如此,左臂關(guān)節(jié)常常疼痛,后才搬到向陽的客廳工作。我正想著北京冬天北風(fēng)的“賊冷”,楊絳先生腳步輕快地返回客廳,手里拿著一只鴿灰色工字紋織錦做面的考究紙盒。她把盒子放在我眼前的茶幾上,說:“這不是新東西,是件舊物,也許你用得著?!苯又挛也唤邮芩频闹钢凶舆吔且粔K泛黃的印跡說:“你看,真是件舊物,雨水淋過呢?!蔽掖蜷_紙盒,原來里面盛著一只造型簡約、做工極為精美的長方形黑檀木盒,木質(zhì)如緞似玉、天然紋理深沉大氣,盒蓋中央鏤刻出銅錢薄厚的兩眼小孔,一塊扎著細(xì)密明線的小牛皮穿孔而過,和攏后凸起在盒蓋上,成為這蓋子的手柄。我小心捏住這牛皮手柄掀起盒蓋,見盒內(nèi)由洋紅色瓦楞紙做襯,整齊地排列著五支黑色鉛筆。三棱形純黑筆桿的握筆處凸起著幾排防滑的細(xì)密小圓點,筆桿尾部有Faber-Castell的著名標(biāo)志,是德國輝柏嘉品牌。輝柏嘉是歐洲最古老的工業(yè)企業(yè)之一,1761年生產(chǎn)出世界上第一支鉛筆,二百五十多年來始終倡導(dǎo)無毒環(huán)保。我接受了這樣的禮物,這樣一只特別的鉛筆盒,沒有對楊絳先生說過“謝謝”,覺得僅一聲“謝謝”也許反而太過輕浮。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將這鉛筆盒仔細(xì)端詳,在散發(fā)著幽遠(yuǎn)暗香的黑檀木盒底上,一方略顯陳舊的銀色卡片,印有對這只盒子的繁體字介紹。這是原產(chǎn)于印尼蘇拉威西島的頂級黑檀木,以純手工做法完成。這工匠認(rèn)為,千百年來唯一能覺醒生活的,僅是一種簡單卻獨特的味道。讓樸拙取代繁復(fù),自由帶走束縛,透過人與木的對話,讓一切回歸自然。我琢磨木盒上那枚小牛皮手柄,它那仿佛“包漿”似的油潤,有一種長久被人手撫摩的可喜的溫軟,必是主人的身邊愛物。它和楊絳先生那間朝北的小書房,本是一體的吧。時間再往前推,它又和楊絳在不同“場景”的家里共度過多少時光?
我把五支鉛筆從黑檀木盒中取出排列在書桌上,這是五支削好的、從未使用過的輝柏嘉鉛筆。我無以判斷生產(chǎn)它的年代,但它古典而內(nèi)斂的氣質(zhì)和通身的靜謐遙遠(yuǎn)滋味,讓我相信,它們的年齡應(yīng)在一個甲子之上。這無疑是楊絳先生最喜歡的鉛筆,她才會用貴重的黑檀木盒裝了它們贈予我。也許在楊絳看來,再珍貴的黑檀,也比不過最好用的筆吧,雖然它們只是幾支鉛筆。我愈加感受到楊絳先生這饋贈的深情厚誼,她的別致典雅,她無言的期待和祝福,如深諳世間冷暖的明智長者,或是可以暢敘閨中喜憂的“楊絳姐姐”?
四
2013年夏天,年逾百歲的楊絳經(jīng)歷了一場因私人書信被拍賣而引發(fā)的官司。楊絳先生決定依法維權(quán)并公開發(fā)表了聲明。她在聲明中說:“近來傳出某公司很快要拍賣錢鍾書和我及錢瑗私人信件一事,媒體和朋友很關(guān)心,紛紛詢問,我以為有必要表明態(tài)度,現(xiàn)鄭重聲明如下……”楊絳先生談到此事讓她很受傷害,極為震驚。她表示對此堅決反對,希望有關(guān)人士和拍賣公司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權(quán)利,否則她會親自走向法庭,維護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權(quán)利。
得知這一消息,我驚訝和欽佩楊絳先生以百歲之軀毅然維權(quán)的決心,又十分擔(dān)心她的身體。記得我趕去楊絳先生家時,看見她面色稍顯憔悴,但講到維權(quán)事,敘述有力,神情倔強,一掃平日之淡然。我忽然不敬地想到,若錢先生在世,怕都不見得有這樣一份果敢,也才更加具體地領(lǐng)略到錢先生每遇生活難處為什么只要聽見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不要緊,我會洗”便踏實、安心。
我在楊絳家了解到事情全過程,我站在楊絳先生一邊。當(dāng)年5月30日,我接受了《文匯報》記者關(guān)于錢鍾書楊絳私人書信被拍賣一事的采訪。我同意《文匯報》載一些法學(xué)家的看法:這一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quán)。我認(rèn)為,私人間的通信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礎(chǔ)上的,利用別人的信任,為了一己之私,公開和出售別人的隱私,有悖于社會公德與人們的文化良知。在當(dāng)事人堅決反對的情況下,如還執(zhí)意要這樣做,是對當(dāng)事人更深的傷害。
楊絳先生的憤怒維權(quán),得到社會眾多方面的關(guān)注與支持,曾同我一道拜訪過楊絳的李冰同志傾力相助,中國作家協(xié)會權(quán)保會也同有關(guān)方面積極溝通。經(jīng)多方共同努力,持續(xù)將近一年的案件,終以法院判決楊絳勝訴而告一段落。
就此,我也感受到這位瘦小的老人胸中的硬氣,她對著作權(quán)、隱私權(quán),對丈夫、親人和家庭義無反顧的捍衛(wèi)。她的超然從容為她抵擋了學(xué)問著述之外的嘈雜,她的不妥協(xié)、不原諒則把她還原為一個常人而不是超人。身著隱身衣并非躲閃與逃避,也不是將自己低到塵埃里去。真正的隱身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氣的,在人所不見的地方,以遠(yuǎn)離虛名浮利的堅韌意志,定心明察,讓靈性和思想的傲骨開出憂世且向善的花。
五
一次楊絳先生問到我的個人生活,說什么時候想要見見我先生。2013年春節(jié)前,我和先生同去楊絳先生家拜年。楊絳仔細(xì)端詳著我的先生,扭頭笑盈盈地對我說了夸獎逗趣他的話,那慈愛的神情,就像我的娘家人一樣。我們聊了一些家事,還講到我們的女兒。楊絳先生囑咐說:“下次來,送給我一張你們的全家福吧,照片背面要寫上字呢?!?/p>
2014年4月,我和先生再次拜訪了楊絳。楊絳先生在生平與創(chuàng)作大事記中記錄了這次見面:“下午鐵凝、華生同志來,說說笑笑,很高興?!蹦谴_是一次輕松快樂的見面,楊絳先生維權(quán)勝訴后身心放松的平靜心緒感染著我們,閑聊中只有凡俗的家常氣。這些年,越是和楊絳先生見面,就越是感受到她身上的家常氣。柴米油鹽和學(xué)問著述從未在她這里成為對立。楊絳對親人和家庭孜孜不倦的愛和護衛(wèi),則處處洋溢著她教養(yǎng)不凡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這樣的情趣和智慧,在某種意義上以并不低于學(xué)問本身的魅力,伴她渡過難關(guān),清明而無乖戾,寧靜而不萎靡。我們遵囑送給楊絳先生一張全家福照片,她看著照片上的女兒,叫著孩子的名字,好像孩子已經(jīng)站在她的眼前。
我和我的先生不忍更多打擾楊絳,更不曾想到讓孩子前去打擾。但我在今年春節(jié)前給楊絳先生拜年時(這也是我和楊絳最后一次在三里河家中見面),剛剛坐在她的身邊,面容已顯出疲憊、形態(tài)也顯出虛弱的楊絳先生,開口便先問起了我們的孩子。她清楚、準(zhǔn)確地叫著女兒的名字說:“豆豆好嗎?”這讓我意外而又感動。事隔一年多之后,她還記得一個未曾見面的孩子。我相信,105歲的楊絳,她愛的是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這愛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愛女的不幸離世而枯萎。她說過,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會心上流淚。她的心上“蓋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她的眼光越過我們,祝福的是一個新世紀(jì)里更新的一代。我不愿相信,這是一位真正走到人生邊上的世紀(jì)老人,對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最后一聲問候。
讀《楊絳全集》,楊絳寫她和錢先生淪陷上海期間,“飽經(jīng)憂患,也見到世態(tài)炎涼。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dāng)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xì)細(xì)品嘗。這種滋味值得品嘗,因為憂患孕育智慧”。在寫到那段時間有人曾許給錢鍾書一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的什么職位,被錢先生立即辭謝?!拔覇栨R書:‘聯(lián)合國的職位為什么不要?他說:‘那是胡蘿卜!當(dāng)時我不懂‘胡蘿卜與‘大棒相連。壓根兒不吃‘胡蘿卜,就不受‘大棒驅(qū)使?!彼龑懺诋?dāng)時的上海,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的氣氛中,“我們并不惶惶然”?!拔覀?nèi)缫优?,不是無路可走??墒且粋€人在緊要關(guān)頭,決定他何去何從的,也許總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我們并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p>
讀《楊絳全集》,我想起楊絳80歲生日時夏衍先生所贈親筆短詩:“無官無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識,獨鑄偉詞?!逼浜螅瑮罱{在96歲開始討論哲學(xué),自問靈魂去向,深思生死邊緣的價值;98歲續(xù)寫《洗澡》,成文《洗澡之后》。于是,《楊絳全集》便呈現(xiàn)出一種開放的、且讀且新的氣質(zhì)。
我珍視和楊絳先生的每一次見面,也許是因為我每每看到這個時代里一些年輕人精致的俗相,一些已不年輕的人精致的俗相,甚至我自身偶爾冒出的精致的俗相,以及一些不由分說的尖刻和缺乏寬容、理性的暴戾之社會情緒,正需要經(jīng)由這樣的先行者,這樣的學(xué)養(yǎng)、見識、不泯的良知去沖刷和洗滌。
一個不斷崛起、日益被世界矚目的民族,她的風(fēng)骨、情懷與人文生態(tài),仍然需要一代隱于人海的文化大家的長久滋養(yǎng)。我們的下一代,更下一代,當(dāng)永懷赤子之心,真誠生活,才配得上這些秉持著智慧之燭、光照后輩的先賢們的問候和祝福。
在楊絳先生105歲誕辰日之際,我寫下以上文字,以表達(dá)對先生深切的懷念。
2016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