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從1977年恢復(fù)高考制度以后,人們開始有了公平競爭的機(jī)會,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一家人命運的故事屢屢上演,改革開放以后,一個可以包容多元文化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展現(xiàn)在世界舞臺,高考已經(jīng)不再是唯一一個鯉魚可跳的龍門,高考之外一樣精彩,打拼的道路上一樣可以碰撞出人生的“硬道理”。本文通過作者的描寫,展現(xiàn)給人們眼前同樣明亮的兩種可能的人生,非常美妙,非常美好。
關(guān)鍵詞:高考 桃花源 追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17-01
凌晨四點的黎明,感受著熱帶夏季風(fēng)難得的涼氣,它穿透一層層的外套讓我禁不住打了個冷顫。它同北方的冷風(fēng)相比多了一點潮濕,呼吸時會聞到異鄉(xiāng)的味道。
一行人上了租來的小包,趕路。比起晚上月光下的道路,此時沒有路燈也沒有日光的路顯得更加的昏暗,氣氛也更加的清冷。但想著目的地,心里似是有顆高升的太陽,充滿熱量。在朦朧之中,遠(yuǎn)處的山嶺異常的凸顯,連綿不絕的山丘連在一起似是臥鯨的潛伏,與天色相對,嶙峋深暗的山脊勾勒出顏色帶的反差。我驚羨于這種高低起伏的地勢,在郊區(qū)里穿行,有走得完的小鎮(zhèn),卻有走不完的山丘,像是被困在如來佛的五指山中。
順著前面迂回的路,我覺得我就要看到夢中的桃花源了。逃出書山學(xué)海,逃入瀘沽湖畔。逃出一段現(xiàn)實,逃入一場歷練。
乘著用一根木頭做的豬槽船,伴著劃船摩梭人的歌聲,尋覓在瀘沽湖上。這里四面環(huán)山,阻隔了與外界的往來,十分閉塞。柔靜的水陷在環(huán)山中,成為天然的吊床,吊床里面臥著幾葉扁舟,扁舟上蓋著橫貫波水的一層霧氣。待到游至湖心,東方既白,日光撥開煙雨霧氣,我在瀘沽湖看到了最柔美的太陽的誕生,不是熾熱,是初生的青春活力,不是耀眼,卻讓人無法轉(zhuǎn)移視線,不是狂躁,而是美麗的自信。我的心被融化到燦爛的陽光里,被吸引到粼粼的水紋里。
劃船的摩梭人是個皮膚黝黑鼻梁高挺嘴唇厚實的男生。巧的是他和我同歲,生日只比早了兩個月,但我們絕不是同齡人的模樣。勞動的日積月累,粗糙了他的臉頰,磨礪了他的眼神,健壯了他的臂膀。他注視這瀘沽湖水時的眼神里凝著膠狀的霧氣,映著湖里的水性楊花。看起來已經(jīng)是個成熟男人的模樣。
他坐在船上劃著,墊著一塊羊毛墊,是他的祖母在他成人禮上送他的成人禮。母系社會里祖母是一家之長,所以對于這塊墊子他十分的愛惜,墊子又臟又舊,但他時不時還會撫摸它。在羊毛墊上放著他的手機(jī),在返程中他用手機(jī)放著音樂,偶爾也有些流行歌或英文歌,他伴隨著節(jié)奏單手劃船,是個不羈的少年。
“你也上高中了吧”他問。他普通話并不十分標(biāo)準(zhǔn),帶著摩梭人的口音“嗯,應(yīng)該一樣”我答。“我們這里跟你們肯定不一樣,上學(xué)事多,找事的,打架的?!薄罢沂??打架?那的確不一樣。”他自言自語“瀘沽湖的水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那樣清澈了”我低頭看,幾十米深的湖水看起來好像能觸底,湖底紋路,來往游魚,水性楊花相疊而置。這對于我來說,還是令人震撼的清澈。我問“那你以后還會在這里么”“嗯…怎么說也要出去看看吧”
記得高中入校時,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個表,大家在理想的大學(xué)那欄填寫的都是些赫赫有名的高校。有的人向往沿海三角洲燈火輝煌的繁華都市,有的人立志報效祖國而望向威嚴(yán)軍校,有的人憧憬不加約束自由放縱的大學(xué)生活。說起來都是要出去看看。沒有人在起點時就抑制想要向外飛的夢想,沒有人打算在高考后去一個窮鄉(xiāng)僻壤。心中震動的是顆因夢想而每次跳動都充滿力量的心臟。
在瀘沽湖,我的桃花源里,我能夠拋之腦后的是高考的規(guī)則,能逃出的作業(yè)堆壓的任務(wù)。但我總是有忘不了的也逃不出的,它與我如影隨形,甩不掉扔不了,因為,它扎根在我的心里。那是我在桃花源外,在高考之外一直堅守的東西,我的夢想,我的理想,我的想要踏遍山河的足,我的想要見遍所有日光的眼。
為了它,每個人都在尋找,但尋找的路別人不會幫我們踩好。我們需要鋪設(shè)的地磚,需要連接的水泥,需要親自試地面的高矮。高考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節(jié),它是一塊最大最高的地磚,沒有它,固然不會造成多大損失,但有了它,便可以抵上普通的幾十塊地磚。我們不是困在高考籠子里的蚍蜉,而應(yīng)是把高考包含在內(nèi)的大樹。高考之外,你還剩些什么?高考之外,還有很多精彩。度過高考,追逐的腳步也不會停止。在高考之外,我還有永恒的追尋。
在瀘沽湖的追夢到了尾聲,晚上有集結(jié)了十里八鄉(xiāng)的篝火晚會,巧的是,我又遇見了那個劃船少年。篝火是圍的一個巨大的臺子,入鄉(xiāng)隨俗,他帶著我圍著火同大家一起跳起了舞。那火焰十分的猛,沖到了天上去。我抬頭注視著這里,紅耳笑顏,卻忘記相互應(yīng)答,于此時邂逅,終是無終無乏。看到摩梭少年眼睛里注視迸濺的火光,噴發(fā)的希望,也映著我眼睛里夢想發(fā)的光。仲夏夜舞畢,追夢之路起。
參考文獻(xiàn)
[1]陶淵明.《桃花源記》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1課
作者簡介:陳炅鈺,女,(1999.1-),漢族,籍貫:河南省濮陽市,學(xué)歷:高中 本科。
指導(dǎo)老師:郭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