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嫻
【教材解析】
《臥薪嘗膽》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越王勾踐兵敗不餒,臥薪嘗膽,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驕傲自大,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的故事。課文著重表現(xiàn)越王勵志圖強的精神,蘊含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多種方式的閱讀,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有感情地講述成語故事。
3.懂得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能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領悟故事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引入新課
1. 出示詞語:兵敗會稽、受盡屈辱、臥薪嘗膽、轉弱為強。用上這些詞語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2.越國為什么能在二十年后滅了吳國,實現(xiàn)其轉弱為強的目標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一探究竟。
【設計意圖】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對文本把握的程度,對課堂、學生的駕馭能力。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這篇課文故事脈絡清晰,文字淺顯易懂,易于理解,但是要想領悟故事蘊含的哲理則需要老師的指導。如果在新課的開始引導學生從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的關系入手,從故事的結果入手,對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就會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品詞析句,逐步理解
(一)理解“兵敗求和”的深意
瀏覽第2自然段:越國兵敗會稽之后,勾踐做了什么決定?
(1) 勾踐和夫差曾是敵對雙方,現(xiàn)在成了什么關系?依據(jù)是什么?
(2)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樣的人才是“奴仆” 。
( 寫“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師側身站著,低頭,俯身,雙手前伸交叉在胸前)這是什么人?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見了男人就要這樣,做出一副溫順的樣子。(再寫“奴”字的象形文字)盡管女人已經(jīng)很聽話,很溫順了,男人們還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這樣的女人就是“奴”。這個字就是“奴仆”的“奴”。( 寫“仆”字的象形文字 )這是一個側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頭上戴了一個“羊”的標志,表示這是一個戰(zhàn)俘或罪犯。他的屁股后邊還要插上幾根“尾毛”,然后讓他走在大街上。如果是你,會覺得怎么樣?
【設計意圖】要把語文課上成一種文化,讓它具有文化的內(nèi)涵。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說,這并不僅僅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而是要給學生一個印象:語文是富有趣味的,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此處解釋“奴仆”二字,從象形字的結構出發(fā),讓學生想象勾踐夫婦過的生活,真是“豬狗不如”,從而讓他們透過教材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讓課堂展現(xiàn)濃濃的文化味。
(3)帶著對“奴仆”的理解來讀讀句子。
(4)勾踐真的愿意去給吳王當奴仆嗎?你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讀出勾踐的委曲求全以及內(nèi)心痛苦的抉擇。
【設計意圖】此處的教學,把著眼點放在教會學生閱讀、理解和思考上,這就是在教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和思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二)感受“忍辱負重”的艱辛
出示句子: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粗布衣,住進了石頭房,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
(出示“舂米推磨”的圖片,感受其艱辛)
(1) 想象比較:勾踐夫婦在越國穿的是__________,在吳國穿的是__________;在越國住的是_________,在吳國住的是____________;在越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教學,先讓學生完成填空,然后分別從“粗布衣、石頭房、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講解,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越王所受到的屈辱,從而讓學生領悟到越王報仇雪恨的決心早已深藏在心,為下文的報仇埋下伏筆,突出了勵志的結果。
(2) 勾踐夫婦在吳國還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嗎?
(補充故事:甚至有一次,國王生病了, 醫(yī)生要驗大便,國王竟讓人來嘗,而這個人就是忍辱負重的勾踐)
【設計意圖】在文中讓學生感受越王的“忍辱”,此處借助課外資料,闡釋越王所受的恥辱,再次突出越王的“忍辱”,暗含“有志者事竟成”的意味,這些都是對文章精神的進一步體現(xiàn)。
(3)勾踐在吳國受到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屈辱,更是人格上的侮辱??!這些屈辱說不完,道不盡,但勾踐夫婦卻一一承受下來,這就叫——忍辱負重(板書)。(用朗讀感受)
(4)引讀過渡 。
他們在吳國(引讀)——整整干了三年 。(連讀三遍)
但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勾踐夫婦硬是堅持下來了,這就叫——堅持不懈(板書)。
【設計意圖】閱讀是個性化的,但不是讓學生隨意地去讀。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示,首先得讓他們充分地感受,沒有感受和體驗,就談不上個性化。所以本段教學就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想象勾踐所受之苦,并推及自己,讓學生的情感得以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關鍵字詞對人物描寫的作用。
(三)體會“臥薪嘗膽”的內(nèi)涵
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
(1)從哪個詞語能看出他報仇的決心之大呢?能換種說法嗎?
(2)還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進一步說明他每分每秒都想著報仇?
(3)創(chuàng)設情景:“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勾踐坐在柴草上,嘗著苦膽,他想:我不會忘了 ,一定要 ?!?/p>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情感的鋪墊,學生對勾踐回國后表現(xiàn)的理解自然不成問題,但到底他會如何做,僅憑書中的描寫不能充分體現(xiàn)他“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立志報仇雪恨的決心,所以應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甚至變換角色,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延伸文本的無限可能。
三、由表及里,情感提升
(1) 勾踐整整三年的忍辱負重,每天臥薪嘗膽后的發(fā)憤圖強,還有那長達二十年的堅持不懈,都讓越國最終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
(2)故事學到這里,大家對“臥薪嘗膽”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難道它僅僅指的是越王勾踐睡柴草嘗苦膽嗎? 誰能說說文字深層的含義?
(3)勾踐需要臥薪嘗膽,在當今社會,我們要不要臥薪嘗膽?
【設計意圖】這里對“臥薪嘗膽”的理解,沒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的主題進一步得到了深化。要努力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發(fā)現(xiàn)。
四、拓展談話,課外延伸
1.這個故事激勵了無數(shù)的人奮發(fā)進取。
2.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
3.指導學生生動形象地講述“臥薪嘗膽”的故事。
作者簡介:江蘇省宜興市桃溪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