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張留
精神突圍路漫漫
——讀蘇童《黃雀記》有感
※ 馬張留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惫防滋乇簧畹睦Ь潮频剿澜牵l(fā)了關(guān)于生與死的思考。身心合一,還是行尸走肉?這更是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今日社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市場經(jīng)濟時代,正如狄更斯的《雙城記》開篇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彼鼡渌访噪x,錯綜復雜,往往會使人們的認識陷入迷途。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日益豐富,而人的身心和諧卻未能與之同行。焦慮、抑郁、人格分裂等現(xiàn)象愈演愈烈,解決身心和諧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蘇童的《黃雀記》,聚焦這個時代,描繪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人們的各種思潮和行動,引發(fā)讀者對人的生存環(huán)境進行反思,關(guān)注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與精神危機,倡導人們重新自我定位,回歸精神原點。小說的主線圍繞保潤、柳生、小仙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展開,從本然之愛出發(fā),以悲劇蒼涼收尾。這三位有個共同特征,那就是身心分離。在欲望和誘惑面前,他們都“把魂弄丟了”,始于善良,終于瘋狂,于是就有了甘受懲罰、自我懺悔、找“魂”等后續(xù)行動。
仙女是被一對無法生育的半路夫妻撿回家,收養(yǎng)在精神病醫(yī)院一隅的“邊緣人”,缺少父母關(guān)愛,缺乏文化素養(yǎng)?!翱蓱z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由于童年時期的缺失,自己先丟了魂,其丟魂的表現(xiàn)為盲目自大、極度自我、極其浮躁。故事起因源于她的刁蠻、任性和貪婪。故事是這樣的:職校生保潤在醫(yī)院照料祖父,被15歲的仙女吸引了,但他顏值不高,魅力不夠,仙女對他不感興趣。保潤請仙女看電影、溜旱冰,她接受了,還將他從家里偷來的80元錢押金據(jù)為己有,用于購買她夢寐以求的隨身聽。保潤多次向她索要無果。柳生從中調(diào)解,仙女到達醫(yī)院的水塔里,保潤將她縛住,揚長而去,柳生趁機奸污了仙女。東窗事發(fā)后,柳生的父母用盡手段,力保兒子平安,仙女一口咬定被保潤強奸,保潤蒙冤入獄10年,落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仙女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中無法超脫,金錢、權(quán)勢、性與愛,種種欲望將其淹沒。她四處漂泊,粘到哪個“倒霉蛋”身上,誰就遭殃。馬戲團馴馬師瞿鷹自殺,柳生新婚之夜被保潤捅死,跟她都有千絲萬縷的瓜葛。冷漠、自私、殘忍,讓她不被人尊重,最后她被淹在河水里,倉皇逃竄,人人喊打,還是腹中的胎兒救了她。她真得找“魂”了,畢竟人只有懂得自尊、自愛,然后才會愛滿則溢,關(guān)愛他人。
柳生是個名副其實的流氓。他容貌出眾,內(nèi)心丑惡,流氓習氣浸淫在血液里,透入在骨髓中。他貪婪成性,看到好東西就要掠奪,表面裝得很慷慨,言談皆是仁義道德。他一味的受利益驅(qū)使,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做出傷天害理之事。但他不死纏爛打,不使用“下三濫”手段,甚至在小事情上講原則、守信譽。比如,他答應保潤牽線搭橋,果真兩次替保潤約到仙女。保潤服刑時,他定期照料保潤的祖父。他幫仙女向矍鷹討要30萬元債款,也是中規(guī)中矩,點到為止。
保潤的憨直,將他扔進無邊的苦海,也讓讀者感覺疼痛。四肢發(fā)達的他,沒有思想,沒有背景,只會聽憑風里帶來霧花水月,緣里帶來五六七八。他在悲催的世界里傻逼地活著,沒有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不知道一輩子該如何生活。仙女的出現(xiàn),讓他對愛情充滿了憧憬。他在仙女的窗外窺視,空間距離多么接近,兩人卻像隔了九重天一樣的遙遠,他多想和她好好的噓寒問暖,可是她丟給他的只有冰冷的話語。保潤第一次約會以失敗告終,還被扣留80元錢,他每天依舊不知所措,習慣了將煩惱自己扛,人人看見他活動自由自在,可是他的苦澀,他的無力感,有誰關(guān)心?
保潤從牢里出來,不跟柳生計較,也許在獨處時,他想明白了,既然自己遇到流氓,輸與贏又有何不同!無奈的現(xiàn)實,把人的心眼磨得更亮,使人明白什么才值得堅持。他在醫(yī)院里做護工,繼續(xù)堅持他的坦蕩和憨厚。他的左臂刺有“君子”二字,應該不是出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為他的右臂刺有“報仇”字樣。當保潤獲知柳生穿他亡父的短褲時,他便不再沉默,憤怒地殺死了總欺負人的柳生,正應了那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在沒有信仰的時代里,人們隨波逐流,精神空虛,變得失魂落魄,羸弱不堪。保潤、小仙女、柳生就像三只“兔子”,他們不停地折騰,以為自己會捕獲什么,卻發(fā)現(xiàn)弄丟了自己的魂,試圖找回,但已無頭緒。
保潤的祖父,貫穿小說的始終,他先是精神失常,繼而老年癡呆,最后神秘消失。小說開始寫祖父看到兒子的懦弱、兒媳婦的霸道、孫子的冷漠,他要尋根,要找“魂”,要找到祖先的兩根尸骨,向祖先叩首。于是,他挖鄰居家的冬青樹。怪異的舉動,使得他被不負責任地送進井亭醫(yī)院。但井亭醫(yī)院可以收容人,卻不能夠拯救人。祖父活得夠久,彰顯的不是其韌性和毅力,而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為了活得更久點,他不再找“魂”,以至見到繩索,甘愿受綁。
號角已經(jīng)吹響,戰(zhàn)火熊熊獵獵,其中暗藏著一個古老民族隱約的強健思想。但小說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人們目前缺失什么,需要關(guān)切什么。何謂“魂”?祖父應該最接近正確答案,但他是孤獨的,所有人都拒絕了解他的癥狀,沒有人愿意幫助他克服當前的疾病,走向真正的療愈。從這個角度看,讀者不難理解:小說中為啥沒有樹立一個正面形象?例如,描繪一個青年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經(jīng)過跌宕起伏后勇立潮頭的非凡經(jīng)歷。
作者帶有更多的東方式直覺,用詩性與靈動的語言,在宏大框架下鋪展故事情節(jié),自然地引發(fā)讀者深思,梳理歷史,尤其是思想史,我們該繼承什么,發(fā)展什么,為今天的中華民族“找魂”。硬實力上來了,軟實力也要跟上,今日之中國要看到縱向的質(zhì)的向度,才能更有效地轉(zhuǎn)型升級。我們需要找回祖先身上曾有的高貴品質(zhì):自信、誠信、友愛、敢擔當、埋頭苦干,等等。放下傳統(tǒng),就意味著我們固有的關(guān)注意義世界的心性修養(yǎng)逐漸丟失。
精神突圍,路漫漫而修遠!
馬張留,江蘇泰興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文章散見《散文選刊》《雜文選刊》《散文百家》《文苑》《海外文摘》等刊物。出版有文集《高原驕陽》《浮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