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
我的母親與老和山
王忠明
母親離開我們,轉(zhuǎn)眼就是第五個年頭了。
今年“五一”回杭期間,我重上“老”透著“和”順氣質(zhì)的老和山,沿著晚年母親的登山路尋覓她的蹤跡,思念之情不絕如縷,禁不住心底不斷發(fā)問:“一掬慈容何處尋?”
1999年2月,將父母親從住了近三十年的沈塘橋浙建宿舍接出來,遷至相距老和山北入口不過二三百米的古蕩新居,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二哥中星車禍遇難。
我家兄妹六人。我排行老三,相差二哥九歲,下面有兩個弟弟(老四小明和老五忠潮)、一個妹妹(老六玉英),均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大哥中華很早應(yīng)征當兵,直至1976年才退伍回杭,期間我們很少見到他。二哥本是杭州第四中學(xué)一名品學(xué)兼優(yōu)、很有前途的高中生,后因父親1964年在一次施工事故中觸電而臥病不起、需長年就診,本不寬裕的家庭生計更顯拮據(jù),為分擔父母的壓力,二哥毅然輟學(xué),拜師干上了泥瓦匠。由于二哥勤敏肯干、好學(xué)上進,又為人謙和、較有文化涵養(yǎng),沒過多久,單位里就培養(yǎng)他做財會工作,直至成為高級會計師和企業(yè)高管之一。
在父親重病纏身、無力持家的艱難時節(jié),正是二哥的挺身而出、不惜犧牲學(xué)業(yè),才使母親得到扶助,勉強將這個家撐持下去??梢哉f,我們這幾個當時還是“小伢兒”的弟弟妹妹無不得到過這位好兄長的全力關(guān)照與愛護。我清楚地記得,我十周歲生日那天晚上,二哥專門從工地趕回,帶我到勞動路上的一家面館,“奢侈”地掏了兩角錢,請我吃了一碗大肉面,很解饞??!那碗面香溢可口,“邊際效益”極高,至今我仍覺得是珍饈佳肴無法替代的。讀高中時,二哥每月悄悄地擠出三元錢,供我買書報用;我到蕭山下鄉(xiāng)務(wù)農(nóng),也是他幫我解決了往返的交通工具問題——為我買了一輛當時很難買到的鳳凰牌自行車;后來到杭州大學(xué)中文系讀書,我平生所戴的第一塊手表,也是他給我買的,他叮囑我一定要珍惜時間、抓緊學(xué)習(xí)……
對于這樣一位甘為全家老少作出莫大貢獻與犧牲的抱德懷仁之人,我們無不敬重。而在母親心目中,二哥作為“頂梁柱”的突出位置和分量,是其他子女任何一人都不可相提并論、不可替代的??鬃釉谐鼍有奚眇B(yǎng)性有六條根本準則,其中第一條便是“立身有義矣,以孝為本”(立身要合乎仁義,而孝為根本)。確實,人間親情莫貴于共克時艱的相依為命與盡孝盡仁。還有誰能比母親更明白二哥過早負重負累、幫助她把我們這幾個弟弟妹妹拉扯長大的艱辛不易,以及由此郁積在她心底的無奈與歉疚呢?還有誰能比母親更切身地感受到二哥多年來為她分擔種種困難、煩惱與痛苦時的不離不棄和無怨無悔呢?也還有誰能比母親在聽到二哥遭遇車禍、才五十五歲便英年早逝后更痛心疾首,久久陷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哀痛中不能自拔呢?
我永遠忘不了,1998年12月20日傍晚發(fā)自母親內(nèi)心的那聲凄厲無比的哭喊!當天下午,二哥經(jīng)搶救無效而亡,我和大哥、五弟懷著沉痛的心情從醫(yī)院返回。早已坐立不安又一直盼有“好消息”飛來的母親,一見我們兄弟仨神色不對,再加上說話支支吾吾答非所問,馬上便敏感到了什么。最不情愿發(fā)生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老人家根本無法自抑,“哇”的一聲就哭喊了出來,頓時淚飛如雨,一頭倒在我的肩上。那是我前所未聞的哭喊!哭聲如天崩地裂,亦如江潮決堤騰空奔涌,令人震驚。若不在場,誰都難以想象一位早已被“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壓迫得連行走都很緩慢的老年婦女,從病弱的軀體里還能爆發(fā)出如此巨大的奪人心魄的聲量。這是悲天搶地敢泣鬼神的哭喊!這是撕心裂肺可撼山河的哭喊!然而,即使至此,我們慈愛的親娘還寧愿不信二哥溘然已逝,還心存僥幸,猛然間還問:“你們摸了阿哥的胸口沒有?還熱不熱?”當確知二哥生還無望后,她又失聲哭喊著二哥的名字,并連連發(fā)問“怎么辦呢”、“怎么辦呢”……任我們兄弟仨如何攙扶、撫慰,都停不下來,成串的淚水涌流不止,其狀至哀至悲,在場的家人和鄰居無不動容,連一直患病臥于床上的父親也顫顫巍巍硬撐起身子走過來,流著老淚泣聲勸慰,他實在不忍見終生相濡以沫的恩愛老伴如此痛心、如此傷感、如此絕望、如此令人心碎??!
那聲哭喊,那聲即使在家境最艱難之時我們也不曾聽到過的哭喊,我堅信,已走向天堂之門的二哥該是能夠聽見的!古人云,“喪紀有禮矣,以哀為本”,“哀之以驗其仁”,“仁人見可哀者,則不忍之也”……從母親無盡的哀傷中,親愛的哥哥,您一定感知到了那珍貴無比、深厚無比的仁徳!您和母親,是最經(jīng)典的“仁仁相通”與“心心相印”。哥哥,您還能折返回來,用您素有的大孝之心,繼續(xù)為沉浸在“老年喪子”劇痛中的母親守望相助嗎?!
那聲哭喊,那聲有著巨大沖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哭喊,我還堅信,只能來自母愛。只有純粹而偉大的母愛,才能將失子之痛與育子(孕子)之勞、護子之勇、嬉子之歡、望子之切以及期待、祈福等最豐富、最完備的人間情愫串在一起、綜合在一起、凝結(jié)在一起,匯作那難以阻遏的哭喊亡靈(不,生靈!)的人格力量!每當想起那聲哭喊,我都深深感到,母愛是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神圣情懷。“授精忠兮有如岳母,傳孝悌兮烏雛反哺”,正是那聲哭喊,鎖定了我從此未敢在母親面前再提及二哥,唯恐一不小心觸碰到深埋在母親心底永遠揮之不去的那隱痛;也正是那聲哭喊,堅定了我與妹妹合力加快實現(xiàn)搬家計劃的想法,以緩解或轉(zhuǎn)換已逾八旬的老母親及家人睹物思人、傷感壓抑的環(huán)境氛圍……
母親一直有早睡早起的習(xí)慣。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也起得越來越早了,經(jīng)常凌晨四五點鐘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干這干那了。她一開始接近老和山,只是提個水桶到山腳下去接點山泉回家飲用。后來,發(fā)現(xiàn)有不少早起鍛煉的老年人都沿著山路在那里爬山,反正時間寬裕嘛,就試著跟了他們幾回。起初只能走一小段山路,后來走走歇歇,一段一段地往上加,幾天堅持下來,竟登頂成功了。這,大大增強了母親的自信,也改善了她的日常生活節(jié)律。從此,老和山幾乎每天清晨都會迎來她這樣一位高齡的登山人。母親多次跟我們說,她是“噶許多爬山的人當中年齡最大的”。她還提到,有個老頭兒,看上去年紀蠻大的,一問,跟她同歲,再一問,比她小兩個月,“那你還得叫我阿姐哩!”那份自豪、爽朗,溢于言表!
孔夫子有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所謂仁者樂山,是比喻仁愛者通常像山那樣平穩(wěn)寬厚,不易為外在事物所動搖。母親的“樂山”情結(jié),可追溯到老家東陽上村鄉(xiāng)雙溪村。東陽地處浙江中部,丘陵起伏,峰巒疊嶂,為多山地區(qū)。在我幼小的記憶中,我家那幾間簡陋住房就是靠山而建、坐北朝南的,南面視野所及也是山,真可謂“開門見山”。而與小伙伴們上山追逐“躲貓貓”,或采野果,或入山澗捉小魚……均為吾之童趣畫面。母親生性平和,處事安穩(wěn),習(xí)慣于為他人著想,也很少與人賭氣爭強,應(yīng)當說,這與她從小生長(生活)在山區(qū)是多有契合的。母親的為人處世,不無山之黙然、山之泰然、山之安然……
據(jù)大哥回憶,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跟著母親干家務(wù)活、干農(nóng)活。有時凌晨三四點鐘就得起來幫母親磨豆腐,然后再趕早沿著崎嶇山路、挑擔到集市上賣,很辛苦,但掙不了幾個錢。這真如民諺所道:“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贝蟾缯f,母親一輩子含辛茹苦,是全家人中吃苦最多的。而母親呢?老跟我們說起,“大阿哥小時候最受苦。”母親對大哥、二哥和其他子女的任何付出,都銘記在心、念念不忘,心疼有之,愛惜有之,其情感根底上維系的就一個大寫的字:“仁”。
從“仁”字出發(fā),母親常常虧待自己。在手頭最緊最困難的那幾個年份,我多次看見母親因沒法給我們這一堆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吃飽飯、保證營養(yǎng)而背過身去擦眼淚。她為了讓我們多吃一口,有時不得不餓著自己。當然,若有客人來臨,就顧不得我們太多了,僅有的那點飯菜肯定得先照顧來客?!皩幙商澊约海膊荒芴澊齽e人”,母親常這樣教育我們。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這四個“50后”、“60后”都長大成人、自食其力,家境開始好轉(zhuǎn),而母親似乎連口氣也沒喘定,就緊接著關(guān)注或操持上了我們四人相繼而來的婚戀大事以及孫子輩們的出生與照看。比如,1981年我在京結(jié)婚時的家具,便大多從杭州家中做好后運來;1982年小多多出生時,也是母親專程從杭州趕來照看至九個月,后又抱回杭州一直帶到三歲才回京上托兒所的。
母親一心為他人著想,一心為孩子們著想,像老和山半山腰那座供人歇息的四方亭一樣,默默承受著風吹日曬、雨淋雪壓,卻很少顧惜自己。她從不向子孫們伸手索要,也從不評功擺好,只有仁愛及其奉獻,具有“施人之惠,不記于心”的優(yōu)良品德。每次全家吃團圓飯,她總在廚房里外忙個不停,還提醒小字輩(孫子輩)們“哪個菜喜歡吃,就多吃一點”。她最希望看見大家和和融融、團聚在一起,而她自己呢?一般都不上桌與大家一同進餐,總是最后一個吃,而且匆匆吃幾口就了事的。母親,我們敬愛的母親,向來忍辱負重、節(jié)衣縮食,似已習(xí)慣于“虧待”自己了!
從“仁”字出發(fā),母親很樂意輸出快樂。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文革”肇始,西湖區(qū)管理一時失序,學(xué)校又停課。當時我家住在清波門(清波街68號),離西湖很近,我和四弟便隨同街坊里的一些小伙伴,每天午后背扛網(wǎng)斗腰系魚簍,沿著西湖去抓扒“鯧條兒”(一種小湖魚),抓到后或洗凈曬干自家食用,或隨手賣掉貼補家用。一天晚上,二哥下班后到湖邊來看我和四弟?;璋档穆窡粝拢l(fā)現(xiàn)湖畔水草中窸窸作響,一網(wǎng)斗下去,竟捕到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大草魚,足有十多斤重。這在家境最為窘迫之時,著實是一種喜出望外。我們?nèi)缤⑿蹌P旋,隨二哥將魚送回家里。而第二天,忙活了半天的母親,則將燒好的香噴噴的魚塊,一碗一碗地分送到了幾個鄰居家里,臉上是當時難得一見的笑容,說“大家嘗嘗,大家嘗嘗……”
還有一次,我?guī)Р≌埱蟮奖m山上探望看護浙建倉庫的父親,不經(jīng)意間打著了兩只野兔。母親將兔肉烹制好后,也惦著送一些給鄰居們共享。戰(zhàn)國末年的呂不韋曾說過,“論人必以六戚四隱”(辨人識人必須依照六戚四隱)?!傲荨笔侵父?、母、兄、弟、妻、子,“四隱”是指交友、故舊、邑里、門廊,所謂“邑里”就是鄰里。古代先賢直接將鄰里關(guān)系是否和睦用作衡量一個人仁德高下的尺度之一,很有見地。吾母無愧矣!
從“仁”字出發(fā),母親很有包容心。她珍惜我們這個大家庭,關(guān)愛其中的每個成員,是“仁者莫大于愛人”(孔子語)這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者。母親非常尊重孩子們的人生選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四兄妹相繼成人,下鄉(xiāng)的下鄉(xiāng),務(wù)工的務(wù)工,升學(xué)的升學(xué),當兵的當兵……母親都順其自然,很少干預(yù)。這一方面與平頭百姓家沒權(quán)沒錢沒得“任性”有關(guān),另一方面主要是母親隨遇而安知天命,比較達觀。
一個大戶人家,十來口人乃至二十多口人熙來攘往一起生活,怎會沒有些疙疙瘩瘩、磕磕碰碰?而母親的不同尋常正在于,她沒啥文化,卻能做到“不知書”而“達禮”、寬和包容、動靜等觀。兒女們陸續(xù)婚嫁立戶后,誰家鬧點別扭,勿論何人脾氣好壞行事對錯,她概不摻和,不言閑語,只勸讓不勸爭,只勸合不勸分;后又有孫子孫女們成家,她也從不說哪個孫媳婦以及孫女婿不好。也許是深知做女人難,母親從未與五個兒媳婦紅過臉,不僅婆媳關(guān)系從未緊張過,還能讓那幾個離了婚的兒媳婦及孫媳婦都念她的好,這其實都是她平時很有包容心的結(jié)果,也是她積幾十年坎坷人生經(jīng)驗“看透了人間聚散”使然。我夫人王軍就很有體會,她說回杭州那么多趟,從未聽媽媽說誰不好,只聽說要大家多幫幫誰。至于妹妹,她成婚并生得一女后,始終沒有單獨過上三口之家的小家庭生活,躬親于年邁的父母身邊盡孝女之心。本是獨女,照例應(yīng)多點嬌慣,但她為照顧父母、照顧這個大家庭,不惜付出,不厭其煩,將母親的許多優(yōu)良品質(zhì)像 “傳真”、“克隆”、“復(fù)印”般移植到了自己身上,操心操勞,多有擔當。對此,母親一直感慨系之,故格外寵愛唯一的外孫女穎穎,朝夕相處,自然祖孫感情深篤。后來,女婿因性格不合而離異,母親也不怪罪他,只道是“可惜了,可惜了”。從此,便更著想于女兒的再婚之事,以及外孫女快快健康成長。如今,懂事的穎穎已與陽光青年葛劍榜成婚生子,身體也在名醫(yī)張筱鳳的精心治療下有望好轉(zhuǎn)。她老帶著小囡寶陪侍外公左右??蓯鄣男∴飳氁咽翘灰娋蜆?、見不著就惦記不已的“開心果”。母親九泉有知,一定會為此笑得合不攏嘴……
母親當然不是今人傳頌的那種“高大上”的道德模范。她做人做事甘愿付出、有責任感,只是憑著良知、出自本能,說不上什么崇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唯其如此,方顯得更加樸實、真實和可敬。美國大詩人惠特曼說過,“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么,而要問問什么會令你滿足,并且為之做點什么吧!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正是你為之付出的?!奔偃缙仗煜掠懈嗟娜四茉谔煨?、本真層面上呈現(xiàn)出仁愛、仁善、仁和、仁厚……呈現(xiàn)出盛德高風,那么,這個世界就一定會厚道得多、安寧得多、和諧得多!
母親當然并非毫無常人所有的抱怨或懊惱。有時,壓力太大、實在無法忍受了,她也會沖著父親念叨幾句“吃煞你的苦頭”之類,而深知其苦、其累、其難的父親通常也不過淡淡一笑或輕輕地嘟噥一聲“念得好嘞”便算“回敬”了事。很重要的是,無論何時何地,母親都不會隨便遷怒于我們這幾個孩子,她是不折不扣的慈母、良母。而且,隨著年邁以及生活逐步改善,母親顯得越來越慈祥寬厚、平心靜氣。尤其是入住古蕩新居后,母親加入了登山族,心態(tài)進一步調(diào)整優(yōu)化,變得更和藹可親、寬宏大度。我想,老人家日復(fù)一日在清晨的沉靜中上下行走,那老和山的敦厚、溫良、舒展、柔和以及滿坡充滿生機的花木……在無數(shù)次零距離的親近中怎會不觸動她那聰穎的內(nèi)心世界,使之悟有所得、堪獲升華呢?“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睆哪赣H的為人處世,我深切地體會到,識大字者應(yīng)當識大體,但不識大字者未必不識大體。母親,作為極普通的一位勞動婦女,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天大的道理說不出幾條,但為何全家人都不約而同地愿意圍在她身邊?為何她去世之后,也還深深地懷念她,每年都要去墓地祭拜。甚至,連母親患腦梗住院,原本為鄰床病人做護工的小楊,也執(zhí)意要在母親出院時跟隨她到家,盡心服侍,不辭辛苦,與父母及全家人融為一體呢?我想,這主要取決于她老人家有老和山那樣可讓萬物競生的包容之仁、“寬則得眾”之仁,以及由此帶出來的醇厚家風。老子云,“仁者民之所懷也”(仁厚的人,均被人們心懷敬慕)。此語用之吾母,恰如其分!
《恒齋文集·勤訓(xùn)》中說過:“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币饧粗\劃人生的道理,沒有比“勤”更值得崇尚的了。我們的母親,為人妻,為人母,何以都一一夠格、稱職甚至出彩?除了“仁”字當頭,還在于以“勤”為本。勤勞,是伴隨母親終老一生的本色,也是她能與命運抗爭的立身之本??恐趧?,母親經(jīng)年累月地養(yǎng)育我們成長;靠著勤勞,母親攜扶全家老小櫛風沐雨苦盡甜來;也靠著勤勞,母親贏得了長壽老人年逾九旬的那份光榮與莊嚴??追蜃釉疲骸叭收邏??!痹噯?,可否再補一句“勤者壽”?
母親出生貧寒。四歲時,外公外婆不得已將她過繼給一位道士收養(yǎng)。母親出嫁早、生育也早,十九歲那年就生了大哥。據(jù)說在二哥和我中間,還早夭了兩三個孩子。甭說養(yǎng)育,僅從懷胎、分娩而言,即可知母親有多勞苦!然而,我們家之所以能從一窮二白走出來、歷經(jīng)磨難而不敗,發(fā)展至今已四世同堂、人丁興旺,很大程度上應(yīng)歸功于母親持家之勤。從我們記事之日起,母親鐫刻在我們心里的就一直是那種起早貪黑、宵旰憂勞、勤拾家務(wù)的勞動婦女形象。從洗衣做飯到縫縫補補,她手腳勤快麻利,無所不做,似也無所不會,反過來又加劇了“能者多勞”。多少個深夜,我們一覺醒來,還看見母親坐在昏暗的燈光下,為我們納鞋、織毛衣……為緩解家境之困,母親在操勞家務(wù)之余,還想方設(shè)法找些零活、雜活來干,比如拆洗舊手套上的棉線,繞成一球一球的或一扎一扎的去換錢;又如到萬松嶺山腳下的石料場做碎石工。此活很耗體力,要把就地開采出來的大石頭按建材標準敲成小碎塊,收工時集中上秤論斤計價。誰要比別人掙得多,誰就必須比別人敲得勤,幾小時干下來,母親常累得連走路回家的力氣都沒了。有時我和四弟將她上午出門前粗粗準備的飯菜熱好了給她送去,烈日當頭燒灼,仍見她舉著榔頭捶石不止。我們在現(xiàn)場看得心酸,忍不住也幫著敲些石頭,但母親不讓我們多敲,生怕我們砸傷了小手,而她自己則早已敲得滿手都是血泡、老繭了。
勤勞,讓母親多受了累、多吃了苦,同時也讓母親收獲到了家人的敬重,收獲到了命運的轉(zhuǎn)機。這完全符合人生哲學(xué)中的予取平衡論,以及經(jīng)濟學(xué)中的投入產(chǎn)出原理,也恰如南懷瑾老先生所言,“做事情能夠勤勞,一念萬年,無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棄努力,最后一定是成功的?!蹦赣H終生勤勞,而1968年可謂是其登峰造極的階段。那年,母親已滿五十歲,按現(xiàn)代女性的職場規(guī)則,已屆準備退休的年齡了,而她卻報名到浙建一處“磨石子”車間當上了家屬工。從此,她從家庭婦女的狹小空間走出來,躋身于工人階級的行列,大大打開了自己的視野,實現(xiàn)了身份、角色上的“轉(zhuǎn)型升級”。這一方面是母親仍為全家生活的入不敷出所迫,另一方面更是母親的勤勞習(xí)性所致。母親暈車,上下班從不乘車,每天要在清波街與曙光路之間步行一個來回,路程約有十多公里。她風里來雨里去,風雨無阻,一走就走了整整十年,直至六十歲退休。要不是腿勤腳勤,她怎么走得完這一段職業(yè)生涯?母親的堅忍,母親的聰慧,母親的胸襟……都在這十年中錘煉得爐火純青,并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此后三十多年的人生質(zhì)量及身體狀況等。這就是勤勞給予母親的豐厚回饋,子孫們深受影響和感染,可以說大多得其真?zhèn)鳎蚯趭^讀書,或勤謹從業(yè),或勤儉持家,或勤勉習(xí)藝,或勤于健身……“勤”之一字,蔚然成風。
比如四弟,文化程度不高,但勤能補拙,他硬是靠手勤腳勤,加上勤于動腦、粗中有細,將三口之家屋里屋外打理得井井有條,很有模樣。去年有一次回杭,我在他家住了一夜,不僅感到家里的整潔干凈,而且嗅到了書香氣——除了弟媳陸怡是杭州越劇團的資深化妝師、頗有文化品位外,還在于他數(shù)年如一日辛勤接送女兒天怡上學(xué)以及練習(xí)書法,成效顯著。勞動改造世界,勞動也改造家庭。縱令今人對勞動價值有較多的物質(zhì)化崇尚,然而,勞動,或曰勤勞,終究是值得謳歌、肯定的。次日(8月21日),我上“王氏家族微信群”,禁不住發(fā)表了如下感想:“昨晚在弟弟小明家住了一夜,感覺很舒適,分享了勤勞持家的成果。勤勞,或勤奮、勤儉,是我們王家祖?zhèn)鞯牧⑸碇?。靠著它,我們在艱難歲月存活下來;今天,生活改善了,也要靠它,才配享幸福生活的光顧。否則,很可能還會‘返貧’。第三代、第四代應(yīng)比一比誰更勤!再聰明的人,也必須以勤為本,不然,荒廢而已。”
又如王濟,作為第三代“九兄妹”中年齡最小的男孩子,已初顯后來居上的勢頭。他勤學(xué)好問,不僅功課好,而且多才多藝,成長得非常健康。顯然,他從長輩們那里耳濡目染,已從小懂得“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這些一輩子管用的硬道理了。
如果說十年家屬工是母親勤勞一生的巔峰之作,那么,七年登山史則是母親一生勤勞的華麗樂章。登山,對于母親而言,不再是一種勞動,然而卻同樣必須據(jù)“勤”而為。母親與老和山有緣,亦因她是一位永遠閑不住的勤快人。不難想象,任何一個怠惰者,怎么可能在耄耋之年選擇登山?也不難想象,假如不長年堅持這種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體育鍛煉,早已患有高血壓等疾病的母親怎么可能長壽幾近百歲?老和山雖然算不上險峻,海拔不過156米,但終究登高行難,且不無陡坡,像母親這把年紀的老人是不可能如履平地的了。然而,母親勤于進出老和山、勤于上下老和山,喜歡在上下進出時有越來越多的登山友向她這位滿頭銀發(fā)的老人問早問安,或投來贊許、敬羨的目光。這讓她平添了充實、喜悅和自信,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一天清晨,雨后的山路有點打滑,母親不慎跌倒,從臺階上往下滾了幾步。近旁的登山友們趕緊跑過去扶助,都擔心她會不會骨折、受傷??墒牵€沒等他們?nèi)シ鏊?,她自己已一骨碌從坡地上爬起來了,拍拍身上的小土粒,繼續(xù)上行,直至做完雷打不動的“晨練功課”。后來,她打趣地說,“這次真當叫‘爬’山的嘞!”
我遠在北京,獲悉母親開始晨練登山,非常贊同。因為,一來可加快緩解二哥遽然離世對母親產(chǎn)生的沉重打擊與夢魘困擾,改善心境;二來可祛病扶正,強身健體;三來可豐富老年生活,延年益壽。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從中體悟到了母親對生命的摯愛、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以及不服老的精神。于是,從那時起,我內(nèi)心深處又產(chǎn)生了一個強烈愿望,即一定要讓父母大人雙雙突破九十大關(guān),長壽是硬道理。我逐漸加大了“常回家看看”的頻率,利用公差、講學(xué)等各種機會不時“意外地”出現(xiàn)在父母身旁,有時還陪母親一同爬老和山,以此支持老人家多一點快樂、多一點欣喜、多一點生活之美……
老和山,無雄奇之觀,但有秀麗之美。一般游人到杭,很少“游山玩水”通吃,而是“玩水”者多、“游山”者少——沉醉于西湖美景,殊不知杭州是典型的“湖光山色”之城,周圍有群山簇擁,其“山色”絲毫不遜于“湖光”。我們小時候常去臨近的城隍山(吳山)、保俶山、孤山這些名勝之地玩;老和山偏離鬧市區(qū),我們不僅從未去過,甚至都沒聽說過,直至搬遷至古蕩,才關(guān)注起它。這也說明老和山確實與母親很有緣!而老和山在歷史文化沉淀方面雖有不及,但隨著城市的擴大和交通的改善,其地理位置越來越具有 “比較優(yōu)勢”了。特別是2002年啟動“全民健康運動”后,它那適中的規(guī)模體量和上佳的空氣質(zhì)量,為越來越多的登山鍛煉者青睞。老和山尤以結(jié)構(gòu)“造型”引人入勝,其高度、坡度、植被等均顯得均衡,一年四季都透著自然、野趣之美,因此,其知名度與美譽度與日俱增。正如有副名聯(lián)所贊,“攬西湖接西溪西山堪縱目,逢勝日偕勝友勝景足開懷”。
我多次行走在老和山的石徑小路上。晨光熹微,常有初陽升起的七彩朝暉透過山林的樹葉間隙灑落下來,各種蟲鳴鳥叫匯成意趣橫生的交響,耳目所及,一派盎然生機。我很樂意陪母親登山,因為很樂意感受母親的登山風采。途中,不斷見到一些迎面而來或從后面快速超上來的登山友向母親打招呼,有叫“王奶奶”的,有叫“王師母”的,也有叫“王大媽”的,還有叫“大姐”的,母親一一應(yīng)著,不亦樂乎。遇到更熟悉一點的,她也會停下來多寒暄幾句,并且指指身邊的我特意說,“喏,我兒子,北京回來的?!贝藭r的母親,神情非常放松,笑意漾在臉上,能想象她內(nèi)心是很有些成就感的。我注意到,母親的語氣中特別強調(diào)“北京”二字,因為她很喜歡北京,喜歡北京的壯美……
母親生前曾赴北京三次。一次,就是小多多出生的1982年。那一次,她沒去太多地方,只到過天安門廣場、北海公園等。她終日擠在木樨地那間11.5平米的狹小屋子里,照看滿月后的小孫子。原國家計委的這幢29號樓,位于西長安街北側(cè),臨窗便能看到街上車流滾滾……這給母親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回杭后經(jīng)常對家人及熟人說,“北京好!冬天有暖氣,一點也不凍手腳。馬路么,嘎寬的,真當爽氣!”
那一年,母親已六十二歲,剛退休不久,本當好好歇一歇的,但還是不遠千里,向妹妹和二哥等家人交待好照料父親等具體事務(wù)(家務(wù))后,專程來京為我們分擔育兒之憂之勞。整整九個多月,她幾乎晝夜勞瘁,晚上常和衣躺下也不過幾小時。對此,我一直愧疚不安,總想請她再來北京好好住上一段時間,以作彌補。沒想到,一拖就是十年多,直至1993年10月才成行。母親很少出遠門,但對北京情有獨鐘,來了還想來。為此,我和五弟又于2005年請她三赴京城,隨行的還有父親和四弟、妹妹及天怡?!版i鑰北門天設(shè)險,壯哉峻嶺走長龍”,她登臨八達嶺長城,眼見其巍峨逶迤,很為長城內(nèi)外的壯麗景觀著迷;游覽香山、天壇、頤和園等名勝古跡,也極有興致,嘖嘖贊嘆“嘎大的”、“嘎好看的”……北京,終究是首都,皇家氣象較之于煙雨江南,其雄奇瑰麗無與倫比,很讓母親流連忘返。母親目不識丁,但識天地之趣,因為在她的心靈世界里,有美的存在,有對美的向往,更因為她本身就有美的底色、美的底氣、美的底蘊。
母親的愛美之心,即使在家境最為困難之時,也沒有消逝。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因老家修水庫而受淹,我們舉家移民到了杭州。沒過幾年,妹妹出生,連同我們年齡相近的三個男孩,是典型的“育子成行”;緊接著,父親患病不起,真叫“屋漏偏遭連天雨”,使家境久久陷入不堪重負、朝不保夕之困。我的高中同學(xué)至今都還記得,開學(xué)那天,我穿的衣褲還是東陽土布做的。好在母親心靈手巧,竭力將有限的生存資源用足用透,并想方設(shè)法打理到極致,真可謂“手澤所經(jīng),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能讓人感覺到貧瘠的生活并非一定等同于美的泯滅。比如,沒錢買酒給父親喝,她就自己學(xué)著用糯米釀酒,酒香四溢,紅紅的酒糟還用來做菜吃;沒錢買成衣給我們穿,她就扯來低廉的布匹親手裁制。平時,我們都穿舊不穿新,而且得互相拼著穿、換著穿,破損了還要打上補丁繼續(xù)穿,可一到過新年,母親就“慷慨”地拿出她一針一線做好后攢著的新衣新鞋給我們穿上,以不輸鄰家子弟;大米不夠吃,母親就把南瓜粥、番薯粥等熬得香香的,還會烹制很多面點,比如菜包子、雪菜面、麥糊燒、麥疙瘩等等,這使我后來到北京工作,在大米限量供應(yīng)的頭幾年,吃當?shù)孛媸硾]覺得有任何一點不習(xí)慣。我和王軍經(jīng)常憶及母親當年的“廚藝”,尤其是那道豆皮包,用清水泡軟的豆腐皮,將事先燒熟拌好的豆芽菜、香干絲、鮮筍絲以及少量肉絲卷成圓柱形,每個約半根筷子長,在平鍋上放點油兩面一烤,壓成扁扁長長的包子,略帶焦黃,色香味俱佳,是絕對的美食。在北京,我們自己曾試著做過幾次,但怎么也達不到母親那般水平!這讓我們體會到,美,著實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很難仿效!
母親大半輩子與清苦相守,貧困使她久久不得開心顏,印象中多為容重言謹、常鎖眉頭。其實,我們的母親是很美的,尤其是在笑容綻放之時!看看那張2005年在紫竹院公園被王軍抓拍下來的彩照吧,就會深知何為“夕陽紅”之美、“黃昏頌”之美!臨湖的石條凳上,父母相依而坐。父親右手拄著拐杖,正伸出左手攏著母親的蒼蒼銀發(fā);而母親穿著鮮艷的紅T恤,身體略微前傾,笑容滿面,絕對是一種美滋滋的沉醉感。一輩子能恩愛至此,實在絢麗無比,讓我聯(lián)想到了老和山!可以說,母親一生中,遷居古蕩這七年多時光,是她最放松、最安樂、最享受的一個階段。其中,顯然離不開老和山的恩賜與支持。
記得有一年四五月份,一天清晨我隨母親上山。走著走著,母親覺得身上發(fā)熱,便脫下外套,攔腰一系,那感覺好時尚?。±虾蜕酱夷赣H真的不薄,“拾級上青石階梯迎峰頂,入山來翠綠山色自然成”,好像要喚回老人家早年在故鄉(xiāng)山村的矯健身姿和青春之美!老和山在山腰間有一段平緩小路,似是有意識讓游人到此可喘口氣、定定神。有意思的是,路旁豎著一棵大樹,其枝干橫生,平時母親路過時經(jīng)常雙腳一踮,兩只手往枝干上一搭,剛好能讓整個身體懸著。那天,母親很有興致,像是示范似地,讓我看她懸了好幾次,每次懸?guī)酌腌?,好自在、好自如喲!母親朗聲說道,“嘎套拉拉筋骨、松松筋骨,木佬佬舒服嘞!”她邊走邊說,猛抬頭看見不遠處有杜鵑盛開,便上去折了一枝。母親一路領(lǐng)頭走著,一直手持那枝鮮花,始終沒有丟棄。那紅艷艷的花朵,映著她那一頭白發(fā)以及舒展坦然的面容,在我看來,完全是一種美的匹配!白居易曾賦詩贊美杜鵑云“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多少年過去,母親“閑折一枝”杜鵑花的情景一直令我難忘。在那一刻,母親想到些什么?當姑娘時的窈窕、妙齡青春的活力以及一切美好記憶的涌動?……或許,僅僅就是對美的一種最直接的本能反應(yīng)?
我從來都認為,我們的母親是最美的,不僅僅心靈美,而且容貌美、身材美……母親拍照少,抱著子女拍照更少,至今留下的便是抱著剛滿周歲的我在杭州照相館里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母親身著舊式的大襟衣裳,像是新置的,一頭飄逸的秀發(fā)半披肩,其發(fā)型絲毫不遜于當代靚女,五官清秀端莊,面容俏麗白凈,天庭飽滿,眼神中不掩幾分嬌媚,笑容流淌在微啟的嘴角邊,雙手輕輕托著我站在她的膝蓋上,一起面對鏡頭……我無數(shù)次端詳這幅照片,端詳照片中的母親,端詳我美麗母親的容顏神態(tài),內(nèi)心常會涌起對我外公外婆的無限敬佩——他們何來如此自信,竟毫不遮掩地給自己的女兒直接取名為“胡嫦娥”?而我們的母親著實也不負期許,成就了“美哉人間一嫦娥”!
前不久,我回杭看望九十八歲高齡的父親。早餐時分,我取來這幅照片,擦拭著蒙在鏡框上的少許浮塵,問家父道,“我媽拍這張照片時多少年紀?”父親端詳片刻后說,“大概廿多歲吧。”我算了一下說,“應(yīng)該三十五歲左右了?!备赣H微微瞇上眼又看了一番,說:“你媽蠻好看的噢!”過了一會兒,我便聽到他一聲長嘆;再過了一會兒,我見他從餐桌邊緩緩起身,低俯著頭回臥室去了……
2006年8月30日,對于我們?nèi)襾碚f,這是個極其黑暗的日子:母親突發(fā)腦梗塞,半身不遂,失語……
仁愛的母親,莫非病魔真的想奪走您施愛的權(quán)力?
勤勞的母親,莫非病魔真的想捆住您習(xí)于操勞的身心?
美麗的母親,莫非病魔真的想毀去您那“人間嫦娥”之美?
多少次,我趕回杭州,請名醫(yī),求良藥……然而,都讓我痛悟“回天乏力”!每次一進家門,躺著或坐在床上的母親遠遠就能看見我、認出我,忙著伸出左手招呼我。我們的母親,即使重病在身,也依然聰慧之極、仁愛之極!等我走近,她總是緊緊握住我的手不放,嘴里咿哩哇啦地道出一大串。她已經(jīng)說不清楚任何一個單詞了,然而,我和我們?nèi)胰硕寄苈犌宄胝f什么、她在說什么。她一定還是像往常那樣說,“回來啦!嘎許多路,你辛苦噢!”言語間,慈愛的溫度一點也不減。她一定還會問王軍身體怎么樣、多多好不好等等,我都應(yīng)著、猜著,對著她那滿含期待的雙眼不斷地重復(fù)一個意思:“都好的”、“您放心好嘞”……
我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一回家就先搬個木板凳讓母親坐好,給她揉揉肩、按按頭、拍拍背、捏捏手……哪怕只是短暫的舒服或愜意,她都覺得勝過任何問診求醫(yī);
我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恭請母親重赴京城,至少得去看看新建的“鳥蛋”(天安門廣場西側(cè)的國家大劇院)、“鳥巢”(奧運村旁邊的國家體育場)等大型現(xiàn)代建筑;
我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能在某個清晨陪侍母親登臨老和山,在這座插有“西湖文化景觀遺產(chǎn)界柱”的山巒之巔,“俯瞰明珠碧水藍天乾坤蕩漾,遙向初陽旭日東升胸懷寬廣”……
老和山,你和順依舊、青翠依舊、美妙依舊,曾經(jīng)人世茫茫之滄桑,是否還刻有一位八旬老婦留下的生命歲痕?是否感受到她老人家對你有多依戀?在母親病發(fā)后沒幾天,妹妹推著輪椅送她去針灸,我陪著一起從小胡同拐出來,一抬眼便正對著老和山。母親觸景生情,又說不出話來,一下子淚如泉涌、泣不成聲。此時的母親已完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內(nèi)心的糾結(jié)了,她多么舍不得放棄與老和山的親近??!她絕對不甘心與老和山的這段緣分就眼睜睜地被殘忍的病癥所絞殺、所斷送!她似乎在哭求天助,哭訴著生命的脆弱,哭訴著人生中一切美好之事物為何都如此短暫……然而,母親,我們的母親,再也哭不回她登臨老和山的那般健朗風姿、那般“閑折一枝持在手”的深情與灑脫……哀惻動人又一哭!素魄籠煙的老和山,你該如何接納并擔當我母親——一位高齡登山人對你的熱忱與難舍呢?!
為了從根本上避開母親與老和山的照面,以免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刺激與傷害,2007年8月16日,全家從古蕩遷居到了錢江南岸。從此,老和山在母親的視覺中徹底消失了、別離了,她在幽靜的錢江灣花園小區(qū)度過她生命里程中的最后三年。在這幾年里,失語的母親是用心語與我們對話的,因而也更凸顯并更讓我們?nèi)セ匚端谑дZ前曾經(jīng)說過的一些話。比如,她對王軍早就說過:“一天三頓飯,要管牢”,多實在?。∷龑ξ艺f的最后一句話是:“你自己身體要注意,各方面都要注意!”她是送我出家門的時候說的——那天,我回杭匆匆探望,道別時,母親一如以前,右肩倚著門框,向我擺著左手,一直目送我下樓……
2010年9月24日中午,我們的母親,燃盡了生命之火的最后一截燈芯,享年九十二歲。老人家安詳?shù)氐乖诿妹脩牙?,身上無一處潰傷,無痛而終。
9月26日上午,秋雨瀝瀝。母親安葬在杭州南山公墓,長眠青山蒼松間。
始于山而終于山。
一掬慈容山中尋!
(責任編輯:錢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