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紅
摘 要:目前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各種優(yōu)勢資源都會優(yōu)先教育部門分配,然而對中等職業(yè)院校的重視程度卻相去甚遠。不但對中職院校的主要文化科目管理松弛,也沒有過多關注音樂教育,讓中職院校的音樂教育進入了緩慢的發(fā)展時期。相關教育部門也應該對這種現象有所關注,讓普通中等職業(yè)學校在音樂教育上加大教學管理力度,并從多個方面去分析中職院校在音樂教育上存在的問題,讓問題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這樣更有利于音樂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中職教育 音樂教育 興趣教學
很多學校沒有深入了解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音樂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高級體現,是表達人類情感的工具,在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教學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隨著社會的變化,創(chuàng)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發(fā)展的最高表現,創(chuàng)造性能力不僅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表現在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所以提高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切實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是我們應該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一、主要問題
1.學生參與度不高
目前中職音樂教學的模式有些僵化的趨勢,就是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體脫節(jié),學校和老師只教自己覺得學生應該學的,學生只學自己能接受的,必然導致教學實效性差。很多教材不系統,編排和內容的選擇都缺乏科學性、實用性,不光是學生,連老師在教的時候面對學生的不感興趣都會感到力不從心。
2.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缺乏有效的結合
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設定一定要根據受用者主體進行分析,如果不能了解這個時代的特點和現代學生的個性特點,就不能進行有效教學。一味地講理論、講專業(yè)知識,如果學生參與度高還好,但實際證明,學生對這些內容并不感興趣,對音樂的理解也變得片面化了。我們要改變這種思想方法,教學內容不妨加入一些現實的元素,讓學生們感覺教學內容離他們很近,沒有面對天書般的無力感。
二、提高實效性的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我們所說的情境教學是指針對于學生的專注度,希望通過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的語言環(huán)境等的改變,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進來,對他們的身心產生積極地影響。首先,要求老師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教案的設計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能全部都是官話、空話,一定要具體到自己的學生,針對每個班的不同特點甚至每個同學的個性,做好相應的教學策略。目的是在老師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感到輕松和愉快,愿意深入了解,就會很自然地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在以往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過于刻板,在教學中教師也習慣于運用那種刻板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經常采用那種一言堂式的教學,很少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在這樣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的實施中,缺乏充滿吸引力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缺乏參與的興趣。久而久之,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會感到厭倦,這對于相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樣的教學局面,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情境,以良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還可以通過情境問題設置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興趣會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教學的效率也會因此而提升。
2.要重視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個方法是從孔子時代就注重和強調的教學方法,從古至今,我們的教育都在強調教學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言而概。這就要求老師要切實走到“群眾”中去,在課堂上、在課下,都要注意了解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F在的學生大多都喜歡唱歌,很多也都能唱上兩句,有的天生條件很好,樂感很強,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類型??墒怯械膶W生只是停留在喜歡的階段,還不能掌握音樂,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專業(yè)的指導,真正讓他們了解音樂,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發(fā)現自己,提升自己。在以往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采用那種一刀切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缺乏應有的了解,這種無差別的教學看似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其實不然,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接受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學習基礎比較好、音樂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能夠輕松掌握的學習內容,對于那些音樂素質并不高的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會非常困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因材施教,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音樂接受能力來選擇,要以差別化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3.學生主體
教師要明白,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的目的也是讓學生能學到知識、陶冶情操。所以一切教學的手段和實施都應該時刻記住要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看他們真正喜歡什么,愿意接受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以此為參考,結合我國中職教育的相關規(guī)定和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不要灌輸式地要求學生去學習自己和學校布置的任務,要充分利用音樂教學的靈活性,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要適時地創(chuàng)新。音樂應該是學生們最喜歡、最期待的科目之一,音樂老師也應該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之一,應該深入到學生之間,跟他們做朋友,教學是一個多方面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有的時候只關注教學內容本身或許不能達到預想的目標,一些細節(jié)因素和輔助因素其實才是至關重要的。
結束語
我們應該努力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研究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不活躍、教學內容枯燥的缺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熏陶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歡快、積極、活潑的環(huán)境中了解音樂、學習音樂,從而進一步提高中職學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欣賞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發(fā)現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