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云,姚仁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七醫(yī)院輸血科,江蘇徐州 221004)
?
·經(jīng)驗交流·
駐徐州部隊2005~2014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jié)果分析
陳娜云,姚仁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七醫(yī)院輸血科,江蘇徐州 221004)
目的 調(diào)查2005~2014年駐徐州部隊29 565人次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的情況。方法 對29 565人次無償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1/2和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5項指標的檢驗結(jié)果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29 565人次獻血者中檢測陽性380人(1.29%),其中ALT陽性213人(0.72%),HBsAg陽性44人(0.15%),抗-HCV陽性110人(0.37%),抗-TP陽性13人(0.04%),未檢出HIV陽性者。從動態(tài)觀察看,2005~2014年ALT、HBsAg具有逐年下降趨勢,抗-HCV具有上升趨勢。結(jié)論 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陽性的最主要原因為ALT異常,其次為抗-HCV異常。建議在新兵入伍前增加抗-HCV檢測。
供血者; 血液化學分析; 駐徐州部隊
為了解部隊無償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1/2和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5項指標檢查結(jié)果及血液報廢的主要原因,作者對2005~2014年在本院獻血軍人的血清檢測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29 565人,年齡18~55歲,體檢合格。
1.2 檢測方法 嚴格按照衛(wèi)計委《血站管理辦法》及試劑廠家說明書操作,常規(guī)采集血液及時分離血清,ALT初檢采用賴氏法,試劑為四川邁克有限公司產(chǎn)品,復檢采用速率法,試劑為北京世紀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HBsAg、抗-HCV、抗-HIV1/2和抗-TP檢測采用ELISA法,初檢試劑為上??迫A公司產(chǎn)品,復檢試劑為北京萬泰公司產(chǎn)品,均為批批檢合格試劑。
1.3 陽性結(jié)果判定標準 初、復檢中單項檢測陽性者即視為不合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SOP)要求設定灰區(qū)范圍,落在灰區(qū)范圍內(nèi)的標本進行雙孔復檢,如復檢結(jié)果仍在灰區(qū)范圍內(nèi)即判斷為陽性,相應血液作報廢處理。抗-HIV1/2初、復檢可疑者送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艾滋病監(jiān)測中心確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學分析。2 結(jié) 果
29 565人中檢測陽性380人(1.29%),其中ALT 陽性213人(0.72%),HBsAg陽性44人(0.15%),抗-HCV陽性110人(0.37%),抗-TP陽性13人(0.04%),未檢出HIV陽性者,見表1。
表1 2005~2014年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5項檢測結(jié)果[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檢測陽性率為1.29%,與駐閩部隊(1.70%)[1]、駐豫部隊(1.78%)[2]相近,遠低于蕪湖市(8.61%)[3]、重慶市(6.81%)[4]、南京市(4.22%)[5]、張家港市(2.56%)[6]和溫州市(2.53%)[7],表明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血液傳染性檢測指標陽性率明顯低于國內(nèi)其他地方無償獻血者,主要原因是由于部隊官兵在入伍前經(jīng)過了HBsAg、TP和HIV等項目的檢測,另外部隊官兵體質(zhì)強健,接觸社會相對較少,屬于低危人群。本組HBsAg陽性率(0.15%)明顯低于成都市(1.67%)[8]、蕪湖市(1.27%)[3]、重慶市(1.10%)[4]和溫州市(0.51%)[7],TP陽性率為0.04%,也低于重慶市(1.08%)[4]、成都市(0.93%)[8]、蕪湖市(0.83%)[3]和溫州市(0.66%)[7],但HCV陽性率為0.37%,低于成都市(0.93%)[8]、重慶市(0.51%)[4],高于蕪湖市(0.32%)[3]和溫州市(0.27%)[7],與其他地方獻血者陽性率差別不大,這與軍人入伍前沒有進行抗-HCV檢測有關(guān)。從表1可見,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5項檢測陽性率由高至低排序為ALT、抗-HCV、HBsAg、抗-TP、抗-HIV1/2,與付軍等[2]報道的駐豫部隊檢測結(jié)果一致。
駐徐州部隊獻血者血液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是獻血者ALT升高,可能與部隊官兵獻血前進行過高強度的軍事訓練、站崗熬夜、感冒、服用藥物或早餐食用煎炸含油量較大的食物等有關(guān)。從表1可見,ALT陽性率有降低趨勢,可能與獻血前的宣傳教育有關(guān)。本院血液科每次到部隊采血的前幾天會下發(fā)無償獻血知識宣傳冊至部隊,讓獻血者了解獻血前、獻血中和獻血后注意事項并與部隊有關(guān)部門溝通,盡量不安排獻血者在獻血前長時間劇烈運動,動員那些站崗熬夜、服用藥物等身體欠佳的戰(zhàn)士放棄獻血。
駐徐州部隊獻血者血液不合格的第二主要原因是獻血者抗-HCV陽性,且具有上升趨勢,這可能與HCV抗原的復雜多樣、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及陽性判定標準有關(guān)。為確保血液質(zhì)量及從輸用安全考慮,初、復檢中如有可疑情況,即再用兩種試劑分別雙孔復做,復做結(jié)果一陰一陽或有在灰區(qū)范圍內(nèi)的標本均視為該血液為不合格,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血液不必要的報廢,所以采用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高的核酸檢測方法如核酸擴增和微流芯片檢測法[9]能提高HCV檢出率和縮短檢測“窗口期”,以保證結(jié)果的準確性,減少假陽性造成的血源浪費。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HCV陽性率超過HBsAg陽性率并有逐年增加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在入伍前增加抗-HCV檢測,以防止HCV感染者進入部隊。
從表1也可見,HBsAg陽性率具有逐年下降趨勢。這可能與部隊入伍前和入伍后均要經(jīng)過嚴格血清學檢查,還可能與血清學檢測的靈敏度的提高及國家開展乙型肝炎疫苗的廣泛接種有關(guān)。因此認真做好部隊人員乙型肝炎的預防工作,尤其是加強對易感人群的保護,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如實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是預防乙型肝炎傳播的重要措施。
梅毒是危害較嚴重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病原體是TP。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其傳染方式有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先天性是從母體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造成胎兒后期發(fā)育缺陷,后天性主要是通過性接觸、輸血等傳染。本研究檢測的陽性結(jié)果多是通過后天性傳染的,應因勢利導,加強對年輕戰(zhàn)士性傳播疾病的預防教育,將梅毒拒之軍營外。
HIV在全世界特別是在發(fā)展中國家迅速蔓延。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駐徐州部隊未發(fā)現(xiàn)HIV感染者,低于駐豫部隊(0.004%)[2]和駐閩部隊(0.09%)[1]。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中含有大量HIV,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雖然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HIV感染者,但不能放松警惕,應加強預防HIV的宣傳教育,增強部隊官兵自我保護能力。
綜上所述,駐徐州部隊無償獻血者中血液傳染性指標明顯低于其他地方獻血者,但仍有少數(shù)人患有血液傳播性疾病,應不斷提高傳染病的檢測水平,避免經(jīng)輸血途徑傳播疾病,保障用血安全。為避免血液報廢和耗材浪費,對傳染病標志物檢測不合格的獻血者應當及時通知其今后不要參加無償獻血并做好隨診。建議對入伍前人員增加抗-HCV檢測項目。
[1]邱龍翔,徐衛(wèi)平,林福地,等.2000-2007年駐閩部隊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jié)果分析[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9,11(1):58-60.
[2]付軍,孫振威,李路路,等.2001-2012年駐豫部隊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jié)果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4,32(3):206-208.
[3]陳秀蘭,潘安杰,陳孔陶,等.2010-2012年某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jié)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3):306-308.
[4]程穎,李維,程燃.重慶市2008-2012年無償獻血者HBsAg,ALT及抗HIV、抗HCV、抗TP抗體檢測結(jié)果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0):1297-1298.
[5]張振燕.2003年至2012年某地區(qū)無償獻血情況的統(tǒng)計與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9):336-338.
[6]夏云峰.2007-2012年張家港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jié)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1):168-170.
[7]朱紫苗.溫州地區(qū)2007-2012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標檢測結(jié)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71-73.
[8]季茂勝,高美君,趙欣,等.成都市136531名無償獻血者血液標本檢測結(jié)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3):265-266.
[9]姚仁南,姚根宏,欒建鳳,等.核酸擴增及微流芯片技術(shù)在獻血者HCV篩查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4):1540-1542.
南京軍區(qū)醫(yī)學科技創(chuàng)新重點課題資助項目(14ZD17)?!?/p>
E-mail:chennayun158@163.com。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2.059
B
1673-4130(2016)02-0269-03
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