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
“古來圣賢皆寂寞”,這句充滿哲思意味的名言,是誰說的呢?李白。除了他這位縱觀古今之廣闊視野的詩仙之外,別人是難以捕捉到的。
細細琢磨,此言極是。
一般說來,寂寞乃人生常態(tài)。當然,寂寞有深淺之分,因人而異。那些野心者、利欲小人,那些無明之徒,寂寞程度相對要淺,甚至無。他們因為心中有“事”,顧不得去寂寞。以我的人生經(jīng)驗和觀察來看,寂寞屬于善良和誠實之人。心懷自律和操守德行者,尤甚。因為,寂寞是一種醒腦劑,它時刻來提醒你,要遠離誘惑。誘惑,是一張魔幻之網(wǎng),一不小心,就會變作網(wǎng)中之物。越是明理之人,越是會有深度寂寞。唐代詩人杜甫,就曾經(jīng)感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p>
對于寂寞,歷來議論甚多。有人說:“孤獨是一種狀態(tài),寂寞是一種心境。”又有人說:“孤獨是水池中,只有一條魚:而寂寞是水池中,什么也沒有。”又有人說:“孤獨是在很多人的地方,身邊卻沒有人陪伴:而寂寞是在很多人陪伴的時候,也只能獨自沉默。”上述都是經(jīng)驗之談,是生活經(jīng)歷之總結。其中必有,嘗盡了甜酸苦辣之后的悟性與智慧在。我曾經(jīng)讀過一本小冊子,是一位所謂心理問題專家,大談怎樣去戰(zhàn)勝寂寞、治療寂寞的。而且,他把寂寞歸屬于心理疾病的范疇。說,這是一種軟弱和智性淺薄的內(nèi)在表現(xiàn)。在我看來,這位老兄壓根就沒弄懂,什么叫作——寂寞。假如一個人,心無智慧和良知,哪里會有寂寞?沒有先天下之憂的抱負,哪里會有寂寞?寂寞,是清醒者的專利。所以李白才感嘆:“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首句里,他說的是,人世間的普遍現(xiàn)象,圣者賢者皆是寂寞的。次句,是帶有反諷意味的感嘆,我覺得沒有什么消沉的意思在里面。而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寂寞,是因為,惜春春去:“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而現(xiàn)代人,南京大學教授韓儒林先生,曾寫一副對聯(lián):“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彼?guī)勸人們,即使守十年寒窗寂寞,去苦坐冷板凳,也要完善其文章,不說一句空話。從這些智者的闡述來看,他們甘愿去守寂寞,不是緣于懦弱、無知或病態(tài),而是出于一種人生節(jié)操——擔當。更不是什么心臟虛弱的問題。他們的心臟,健康得很,無須備用什么救心丸。倒是那些在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中混日子的人,心臟最易出事。因為,他們總是置身于寂寞的另一頭——狂熱和享樂里。
漫漫歷史告訴我們,往往:寂寞者,事竟成。假如清人曹雪芹,不去守長長的寂寞歲月,一部巨著——紅樓夢,就難以問世:假如那些科學家,不去守寂寞長夜的苦思冥想,電燈不會照亮大地、衛(wèi)星不會升入高天、稻谷畝產(chǎn)達不到千斤計。假如那些衛(wèi)士,不去守寂寞邊關,就沒有國家的安寧和昌隆、沒有黎民百姓一整夜一整夜的安穩(wěn)覺。這樣看來,寂寞又是一副看不見的浩然骨骼,在撐持天下之軀。
然而,寂寞畢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艱辛和付出。寂寞者,難免會有苦悶和無奈的時候,甚至會陷入被排擠、誹謗、誣陷和下石的困境。甚或為之去殉情殉國,像楚國三間大夫——屈原。像詩仙李白,到老來竟身處“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無助之境。也像詩人柳宗元,所撐持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凜然傲骨和寂寞情態(tài)。
某些好為人師者,想出很多法子,教人們?nèi)绾稳[脫寂寞。譬如:去唱歌跳舞、下棋打麻將、到朋友那里談心敘舊、撫琴吹簫、垂釣放風箏,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這些消解寂寞的辦法,對真正深層寂寞之人而言,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那么,有無較好的方法呢?我曾請教一位山寺高僧。他說,有啊有啊,你若心有太深的寂寞,想排解一些出去,何不走向大山大野呢?他問我,你說人的屬性是什么?我答——自然之子。他說,這就對了,這就像嬰兒,一回到母親的懷里,便安然入睡一樣,是一個道理啊。
的確,大自然乃人類靈魂與軀體唯一的搖籃。人,生于大自然,也歸于大自然。高尚的人在生前,沒有一個是不寂寞的。因為,在這個混沌的人世間,寂寞也是一盞燈,小小的一盞燈。除了需要照亮自己的內(nèi)心而外,也要去照亮濁世的角角落落。這便是,寂寞存在的辯證意義。
智者,甘于寂寞,是因為不愿被濁流濺身,不愿消失在淫欲的暮色里。然而,甘心寂寞,不等于心中就沒有苦。那么,想排解一些寂寞在心外,就如高僧所說——可以走向大山大野。大山大野的存在,就是崇高與雄立的存在。寂寞,是內(nèi)心里的一塊空余之地。常聽到人們說,不知是怎么回事,心里總是空空的。那,就是——寂寞。寂寞,其實也是憂思、沉湎、獨步的代名詞。心有空余,是需要填充的。那么,拿什么來填充好呢?首選應該是——蒼茫野氣。那些,野性的云與嵐氣:那些,野性的高樹與矮草:那些,野性的山花與蜂蝶:那些,空中盤旋的蒼鷹和高巖上的鴉舍,都會使你的濁目,即刻清明而達觀起來:使你的內(nèi)心,即刻感到充沛而溫暖。因為,蒼茫并非虛無。蒼茫里蘊涵著——道。往往,大道至簡。平常心,即是道。自然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在道的關照下,在運作。
道的規(guī)律,是自然而然的。因而叫作——道法自然。道,涵蓋一切,容留一切。人在過度寂寞無助之時,猛然聞有來自大自然的,風聲或者雨聲、鷹唳或者蟬鳴,都會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強烈感應和震撼。那便是引導我們內(nèi)心,趨于平靜和飽和的天籟之音。這種經(jīng)驗,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曾經(jīng)有過呢?為何如斯?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我們的血脈里,依然潛伏著——大自然之原始基因。這種基因,既是力,也是自我拯救與完善的有為潛能。然而,這種基因也是寂寞的。因“道”是寂寞的。
責任編輯
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