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
楚夢,倪章榮的筆名。楚夢,顧名思義就是楚人之夢。當年楚國的疆域主要在今湖北湖南一帶。楚夢系湖南人,正宗的楚之傳人,他的夢,八成是文學夢,據(jù)我知道,他已出版了多本集子,有文學作品集,有文史作品集,作家兼學者,還在大學里兼客座教授,按其現(xiàn)在的文學成就,也算夢想成真。
認識楚夢很久了,應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初是通信,后來打電話、發(fā)郵件,真正見面,那是二〇一三年,記得我應邀到湖南常德參加“中國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基地”的掛牌儀式。他知道后,力邀我去他供職的單位看看,常德活動結(jié)束的第二天,他派車來接我到永順采風,湘西的風土人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最近,楚夢告訴我他想出版一本動物題材的微型小說集,要我寫點文字。這么多年的文友,我自然一口應允。并饒有興味地翻看起了他發(fā)來的電子版作品。
動物小說是小說題材中的一種。我的了解:動物小說就是寫動物的小說,或者動物是小說的主要描寫對象,或者是動物的視角??梢约兇鈱憚游?,可以寫動物與人類的關(guān)系,或者交叉著寫,可以寫動物來觀照、寓意人類,也可以動物與人類比較著寫??梢杂玫谝蝗朔Q寫,也可以用第三人稱寫,可以擬人化手法,也可以寓言化筆法寫。一般來說,不宜為寫動物而寫動物,而是為了給讀者某些有益的啟示,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動物,了解自然,了解人類,了解社會。
動物小說發(fā)軔于一八九八年,有位加拿大的作家西頓發(fā)表《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被認為開拓了動物小說的題材,譽為“動物小說之父”。在我的閱讀視野里,美國杰克·倫敦也是位了不起的動物小說作家,他的《野性的呼喚》《白牙》《狼子》《雪虎》《海狼》等都是動物小說中有影響的作品,而我至今難忘的是他的一篇《熱愛生命》,也許這篇在杰克·倫敦的動物小說中,不典型,但我喜歡。我在我的讀書筆記中專門提到,寫到。
小說寫美國西部的一個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扭傷了腳,同伴怕拖累自己,就拋棄了他,他忍著傷痛獨自在荒原上尋找著回家的路。又餓又冷又孤獨的他越來越虛弱,這時候,他的身后出現(xiàn)了一只生病的狼。狼也很餓,很虛弱,不敢貿(mào)然撲向他,準備等他倒下去再飽餐一頓。也就是說,誰能堅持下去,誰就可能是勝利者,先倒下誰就完蛋。人與狼都在拼著最后的意志。最終,生的愿望支撐著他,他拼盡最后的力氣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原本即將遠去的生命才算緩了過來,從而獲救?!翌I(lǐng)悟到:意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多年來一直鼓舞、鼓勵著我。
在中國的作家中,近年比較走紅的動物小說有姜戎的《狼圖騰》,與楊志軍的《藏獒》等,《狼圖騰》還拍成了電影,讓狼真正成了銀幕的主角。
在我的鄰縣常熟市有位叫金曾豪的兒童文學作家,他也創(chuàng)作了多部動物題材的小說《蒼狼》《狼的故事》《黑豹奇遇》等,獲過全國兒童文學獎。而動物小說作家中最出名的當數(shù)沈石溪,他創(chuàng)作、發(fā)表、出版了大量的動物小說,有《狼王夢》《第七條獵狗》《最后一頭戰(zhàn)象》等等,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他的《斑羚飛渡》還收到了課文里,影響很大。我曾經(jīng)細讀過,確實寫得精彩。
在中國的微型小說作家中,寫過動物題材的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偶然為之,屬客串性質(zhì),或者零零碎碎寫過幾篇,不成系列,不成氣候。寫得最多的應該是廣東惠州的申平,他出版過《申平動物小小說名篇賞析》、小小說集《野獸列車》等,多篇作品數(shù)百次被收入《中國小小說三百篇》等選本中。申平原本是內(nèi)蒙古赤峰市的,可能在大草原接觸過較多的馬牛羊,乃至狼等動物,他熟悉動物、了解動物,從不自覺到自覺,動物小說越寫越多,成了微型小說圈內(nèi)寫動物小說的第一人。
我沒有像申平那樣專門去寫動物小說,但陸陸續(xù)續(xù)也寫了多篇動物小說,我梳理了一下,有《魚斗》《猴哀》《義犬》《蝙蝠》等一二十篇。
我寫動物小說,一是出于變換題材、拓展題材的需要,二是借動物來間接地反映社會,讓讀者通過我虛構(gòu)的動物世界來反省現(xiàn)實社會。我要求我的動物小說,不僅僅寫動物,至少作品的寓意不僅僅局限在動物。
動物小說是小說中的一個分支,不可能成為主流,但如果能在動物小說的領(lǐng)地挖深井,寫得一花獨秀,那也是值得鼓勵的。但對大多數(shù)作家來說,嘗試寫幾篇動物小說,換換題材,換換筆法,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兩年前,我讀到了楚夢的幾篇動物題材的微型小說,感覺不錯,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以為他也與我一樣,屬于換換題材,換換筆法而已,沒有想到他一接觸動物題材就喜歡上了,創(chuàng)作一發(fā)而不可收,接連寫了幾十篇,越寫越來勁,乃至萌生出專門出本動物題材的微型小說集的想法,我很欣慰,更是支持。
我注意到,楚夢的動物小說,寫到了家禽,如雞、貓、狗、豬、馬等,寫到了野獸,如狼、鬣狗、猴、猩猩、犀牛、熊、虎、豹、獅子、象,也寫到了鳥類,如烏鴉、貓頭鷹、鳩、鵲、天鵝、燕雀、黃雀、金翅雀、金絲雀織布鳥、十姐妹鳥、黃胸織布鳥、虎皮鸚鵡、藍鷴,還寫到了“四害”,如老鼠、蟑螂,以及小動物青蛙。
《鳥民》是篇寓意深刻的好小說,首先,題目就有深意,不是“鳥類”,不是“鳥們”,也不是“群鳥”,而是“鳥民”,可見,杜局長是把自己養(yǎng)的鳥,當子民看、當臣民看的,換句話說,杜局長養(yǎng)鳥某種意義上說是變相地行使權(quán)力,再一次過過權(quán)力癮。
寫杜局長養(yǎng)鳥,更確切地說是杜局長夫婦養(yǎng)鳥。為了讓卸任的杜局長不無所事事,不精神恍惚,不患抑郁癥,以養(yǎng)鳥來充實、豐富退休后的生活,這原本是好事,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快發(fā)現(xiàn)不正常,杜局長養(yǎng)的鳥,不像早先的部下那樣聽話,那樣馴服,如何讓鳥民聽話、順從,為主人制造快樂呢?第一次是把鳥籠擴大,給鳥大一點的空間,可惜,好景不長,快樂不久的鳥民又無聲抗議了;第二次是給籠中的鳥民找異性,遺憾的是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三次讓步是把家里的空間幾乎都讓給了鳥民,就算如此,鳥民也沒有感恩戴德,還以死來相要挾,憤怒的杜局長把鳥網(wǎng)砍了,不期飛出鳥網(wǎng),重獲自由的鳥兒一片歡呼。氣得杜局長大罵這些鳥民是刁鳥。不必我說更多的評論之語了,我想有頭腦的讀者一定比我領(lǐng)悟更多更深。
《犀牛王的覺悟》是篇值得咀嚼的作品,大概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多年前,獅子遷居到了犀牛的領(lǐng)地,紅口白牙發(fā)誓說它不殺生,不傷害任何生命,犀牛王相信了獅子的承諾,可是,獅子說一套,做一套。犀牛王無意間目睹了獅子的殘酷捕殺??赡懶〉南M踉讵{子的威脅下,選擇了沉默,心想,只要你獅子不危及我犀牛家族即可,它還讓領(lǐng)地內(nèi)的其他野獸也眼開眼閉,說是防止禍從口出。結(jié)果,反而助長了獅子的忘乎所以,助長了它的殘暴,最后犀牛王的家族也成了獅子的口中食物,直到此時,犀牛王才豁然省悟,可惜悔之晚矣。如果早早聯(lián)合了野牛家族、野豬家族、鹿家族、狼家族、鬣狗家族,一起來揭露獅子的真面目,反抗獅子的殺戮,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孤家寡人,任人宰割的地步。畢竟犀牛王是僅次于大象的龐然大物??上О】上??!@個故事引發(fā)讀者諸多聯(lián)想,字里行間有內(nèi)涵,故事背后有寓意。
《豬殤》也是篇諷刺意味極強的作品。因為主人平時讓花豬好吃好喝,感恩戴德的花豬激動得夜不能寐,反復修改《獻給主人的感恩書》,準備念給主人聽,準備隨時為主人沖鋒陷陣,貢獻力量,誰知主人對這些不屑一顧,主人需要的不是這些,在過年時,主人把花豬騙進了屠宰場,花豬至死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這就是豬的可悲,豬的命運,要不怎么會有“豬腦子”的說辭呢。但這是僅僅寫豬嗎?
《狗權(quán)記》是一篇相當深刻的微型小說。世世代代受壓迫和奴役的狗,終于迎來了自由與解脫的一天。可是,它們最終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回到主人家里,回到奴役狀態(tài)。什么原因呢,因為沒有了在主人家時候的衣食無憂,甚至還因為不挨主人打罵之后的生理與心里的不適應。
《喜鵲的教訓》則是一篇啟發(fā)讀者反思的作品。長年累月只報喜不報憂并因為報喜而名利雙收的喜鵲,突然有一天卻因為報喜而鑄成大錯,成為通輯犯東躲西藏,還受盡老鼠的奚落,弄得顏面掃地。最后猛獸們雖然赦免了喜鵲的罪過,但它卻只能按要求報喜了。個中滋味喜鵲不好受,讀者也不一定好受。
還有那些“病癥”類小說,雖說描述的是禽獸,但揭示的是人性的惡以及致命弱點。如因為大王去世而擔心天塌下來的青蛙(《憂天癥》),白天正常晚上卻變態(tài)傷人的社區(qū)主任和狗(《陰犬癥》),利用特殊功能讓眾禽獸產(chǎn)生幻覺,忘記饑餓、寒冷,內(nèi)心里生長出拒絕和排斥懷疑、痛苦、不滿、反抗的激素的狐貍(《自慰癥》)等等。將人性的丑惡和陰險揭露得淋漓盡致。
可以評而論之的作品不是一篇兩篇,如果一一評述,太占篇幅,讀者可能沒有這個耐心,還是綜述一下吧。作品我全部看了,發(fā)現(xiàn)最大的特點是荒誕性,這樣性質(zhì)的作品所占比例不小。當然,動物小說本身不大可能是現(xiàn)實主義的,讀的細一點,會發(fā)現(xiàn),楚夢筆下,借喻、暗喻、轉(zhuǎn)喻、代喻的手法比比皆是。如《與狼爭仆》,題目就與眾不同,讀過武俠小說的讀者都熟知,江湖中各門各派無不要爭武林盟主的頭把交椅,為此常常打得腥風血雨,哪有爭當仆人的。而楚夢卻反其道而行之,寫九龍山的眾野獸向最高統(tǒng)治者中山狼請求,要求互換位置,讓一向標榜自己當仆人的中山狼當主人,它們寧愿不當主人當仆人。為什么呢?因為中山狼剛來九龍山時,信誓旦旦說是為眾野獸做仆人的,可后來呢,中山狼完全食言了。苦不堪言的眾野獸不愿再受騙,集體請愿,哭著喊著要當仆人——辛辣啊,諷刺得入木三分?!锻苈曇黄穼懙们纹ぁ⒂哪?,真正應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那句老話。虎大王為了營造蛙聲一片的效果,違反自然規(guī)律,在大冬天青蛙冬眠期,也要求青蛙鳴叫,結(jié)果出現(xiàn)了發(fā)動群眾在搪邊田頭燒火,提高溫度,使得青蛙不再冬眠,于是,夜夜蛙聲連天的逆天現(xiàn)象終于呈現(xiàn)在虎大王面前。讀到此,不知你有何感想?還應該指出的是,楚夢的語言充滿了幽默與冷幽默,比如:“這時,恰好一外星人路過此地,此情此景讓他感動不已。外星人回去后向上級匯報說,地球上的文明程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發(fā)達很多,連禽獸都一個個爭著要當仆役!”(《與狼爭仆》),“至于生活,我都不好意思說出來,天天喝西北風,連西北風都喝不飽,一個個餓得骨瘦如柴,哭著喊著要來咱們陰陽山喝西北風……”(《自慰癥》等等,這類文字在他的這些動物小說里比比皆是。
其中有幾篇,嚴格地講,還不能算動物小說,只是動物成了小說的角色,或者說成了小說的道具。譬如《如果沒有公雞打鳴》《關(guān)于公馬的處女膜問題》等,畢家父子對公雞打鳴的研究以及關(guān)于公雞打鳴作用的爭論,既荒唐可笑又發(fā)人深省,讓人產(chǎn)生一系列聯(lián)想;老江與老楊關(guān)于名叫龍頭的馬之爭論,即處女膜到底破了沒有的問題,看似很學術(shù),很嚴肅,很一本正經(jīng),最后被一個小男孩說穿了,那名叫龍頭的馬其實是匹公馬,既然是公馬,爭辯處女膜破不破的問題豈不荒唐可笑,滑天下之大稽。作者要的就是這閱讀效果,荒誕中有諸多沉重的東西,讓讀者反思的因素。
總體來說,楚夢是個有思想的作家,這在當下的環(huán)境下很是難得,他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他的每篇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不是為寫動物而寫動物,不是為標新立異而胡編亂造,而是讓動物世界與現(xiàn)實社會互為觀照,加大作品的外延,加深作品的力度,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聯(lián)想、共鳴,再思索。另有多篇想象力之豐富、奇特,讓人吃驚,如《毀滅》,有點像科幻小說的味道了。楚夢告訴我說,他的這些動物小說,既是為了滿足表達的需要,也有對微型小說特別是動物微型小說寫作進行探索的愿望。我對他這種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十分贊賞,并欣喜地看到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責任編輯:易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