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超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我曾經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那些故事,還沒講完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那些花兒》
書卷是我們心底的山河。經常的,我一個人完成一場愉悅而柔軟的閱讀之旅。那些不曾相識的人或事、美景,透過文字的海,得以與我相逢。更多的時候,一本書帶著暖人的溫度,朝著幽暗深處的我伸出手,我深藏的陰郁和暗傷需要借助文字來消解。
讀《茶花女》時,我十八歲。在書店第一眼看中的竟然是書封上那幀美女速寫像,于是花一塊五把它買回家,轉眼就跟了我這么多年。年少時根本想不到,真正能與我白頭到老的,竟然是它們——我讀過的、喜歡過的那些書。
瑪格麗特,一個巴黎煙花柳巷里的風塵女子,一個有著驚人美貌的女子,一個喜歡潔白茶花的女子,她被無數(shù)人供養(yǎng),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她的身邊圍滿了闊佬和貴族,她讓他們?yōu)樽约夯ㄙM大筆的錢財,弄得一些貪戀她美貌的人傾家蕩產。但當她碰上年輕熱情的阿爾芒時,她忽然想要愛情了。那樣一件多少人終生無法擁有的奢侈品!
她淪落風塵,在繁花最盛的年歲里,憑著如花的美貌過著表面浮華實則空虛的日子。
如書中說的:“在她們身上,肉體損耗了靈魂,感官燒毀了心,放蕩麻木了情感。別人對她們講的話,她們早已熟知,別人使用的手段,她們全領教過了,就是她們激發(fā)出來的愛情,也已經被她們出賣了?!比藗儾幌嘈潘齻冇袗矍?。
但是,一個妓女真的和一個出身很好的青年相愛了。
茶花女要洗盡鉛華,拋棄以往的奢華靡費,寧愿和財產菲薄的阿爾芒到鄉(xiāng)間過樸實的隱居生活。
那是一段蜜糖般的日子。
可沒多久,阿爾芒的經濟來源就被父親切斷。茶花女開始不斷變賣自己曾經賣笑時的錢財度日,阿爾芒則沾上了賭博的惡習。這種一無所有兩情相悅的日子,說起來那么詩意美好,但真的過下去卻是一路泥濘。
“有情飲水飽”是一廂情愿的浪漫。他們用盡所有力量去愛對方,卻保全不了他們的愛,得不到想要的幸福。此時,茶花女的命運更加悲苦起來,因為欲望,所以愛與恨都是苦。縱使暫時得到了想要的愛情,依然是苦。因為從擁有他的那一天起,茶花女便生活在擔心失去阿爾芒的恐懼中。她不要愛情的時候,可以輕松掌握別人的命運;她想要愛情的時候,愛情便掌握了她的命運。
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的方式只有一種——錢,阿爾芒卻獨辟蹊徑,用了情。這個外省青年雖然也算有些家底的“小資”,但正如另一位妓女揶揄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辈杌ㄅ疄榱司S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她。
初始,人們以為這是一場玩笑??山酉聛?,他們演繹了一段感人肺腑、悲壯凄慘、讓人同情而又美好的愛情。
愛情的力量有多大呢?她可以讓一個人藐視生命??蛇@有什么用呢?僅僅是在一起,就已經損害了阿爾芒家族的名譽,給阿爾芒妹妹的婚姻造成了危機。
阿爾芒的父親認定“但凡是交際花都沒有心肝,沒有理智,猶如一臺吞錢的機器,猶如鋼鐵鑄成的機器,隨時會軋斷遞給它東西的手,而且毫不留情地、不加猶豫地毀掉讓它存活并運轉的人”。
在阿爾芒父親那無可爭辯的、以正義的形式出現(xiàn)的父愛請求下,茶花女強忍內心的痛苦離開了阿爾芒。就是這樣,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以貌似正義、善良的方式做著殘忍的事。阿爾芒誤以為茶花女變了心,便對她展開了報復。斥責她是負心、下賤的女人。最后,懷著對阿爾芒深深的愛戀,疾病纏身的茶花女孤獨凄慘地離世。當阿爾芒得知茶花女是為了愛他而離開他,用最大的犧牲去換取他的幸福時,追悔莫及、痛不欲生,用移墳的方式見了瑪格麗特最后一面。
世人都說茶花女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使她崇高得如一位圣女,仿佛沒有阿爾芒的父親,一樁美好的姻緣便成就了。
可我始終相信,沒有阿爾芒的父親,沒有這一犧牲,茶花女也不會達成所愿,并且最后,連阿爾芒痛徹心扉的思念都不會有了。
相濡以沫的情感她得不到。自古紅顏多薄命,而落入風塵的、美麗又有才情的女人,在這條路上行走得更是艱苦。
是有很多沉魚落雁的美女,比如國產的貂蟬、比如陳圓圓,從一個男人的懷抱到下一個男人,并沒有因此而遭嫌棄。還比如紅拂、比如梁紅玉,一樣能夠得到英雄的敬重。由此看來,女人經歷過多少男人,并不是愛情的障礙。問題是,女人為什么會經歷很多男人,如果是情非得已,是生存所迫,都是情有可原的,事實上,人們也都會諒解。
青樓中的女子猶如別人手中的玩偶,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她們附庸風雅、攀權附貴,無非是為了結束自己浮華而空虛的風塵歲月,找到意中人,過上平靜的生活。
得遇良人,是這些薄命女子一生的企盼。
而茶花女不同,巴黎為她營造了瑰麗的夢幻,她是熱愛這夢幻的。她性格中有虛榮、浮夸、乖戾和搖擺不定的善良;她對待嫖客時是極度自信的,面對愛情時又是最不自信的。她周旋于眾多追求者之間,用自己的笑顏、美色和肉體換取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奢靡生活。她用醉生夢死裝飾著自己的榮光,可她從來都知道散場后的寂寞。當阿爾芒像一盞燈照亮了她身后的路時,她想拼盡全力留住這份溫暖。所以,她可以拋棄奢華的生活到鄉(xiāng)下度日。然而,能夠堅持多久呢?阿爾芒又會迷戀她多久呢?人生如大河上下,時光能帶來的,自會一樣一樣收回去。
那些來自物質的、精神的種種沖擊往往讓人海中緊握的左手和右手分散了。愛情原本就是有縫隙的,因為有兩個人、兩個靈魂,沒有誰和誰可以渾然一體,就是這個縫隙讓那些尊嚴、金錢、地位之類的東西有機可乘,一旦相愛的人彼此不堅定,那些外來者的攻勢就會愈演愈烈,直到把他們的愛情踩在腳下。
正如書中所說的,“上帝允許一名妓女產生愛情,那么,初看好似一種寬恕的這種愛情,最后幾乎總要變成一種對她的懲罰。沒有悔罪,哪來的恕罪?整個過去都要自責的女人,突然感到深深墜入不可抗拒的真愛情網,萌生了她從來不敢相信的愛情,她又承認了這種愛,那么,她愛上的那個男人就要牢牢控制她!那男人自以為是個寶貝,有權殘忍地對她說:‘比起您為金錢所做的,您為愛情并沒有多做什么!”其實連上帝也認為妓女是沒有愛情而言的。她的過去始終令人無法釋懷。
都說真正的愛情往往能使人變得崇高,然而阿爾芒在得到了茶花女之后卻一路墮落下去。他整天除了享受擁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和快樂之外,就是去地下賭場用賭博來增加一點可以揮霍的金錢,也絲毫沒有想過給茶花女一紙婚約。
可是,愛情卻令茶花女變得崇高起來,她義無反顧地告別過去的一切,與阿爾芒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虧損兩萬多法郎為代價,委托朋友變賣她的一切財產,與阿爾芒租一間清靜的小屋,過溫暖恬靜的生活。
妓女以出賣肉體為職業(yè),但她們也有自己不愿意出賣的愛情。我始終相信,我們一生之中一定會遇見某個人,他打破你的原則,改變你的習慣,成為你的例外。
當茶花女把一腔真情拋給阿爾芒時,阿爾芒卻疑惑了。至此,茶花女為她曾經的奢華生活付出了代價。她欠下巨額債務,最初與阿爾芒相愛時,就不得不同時做幾個貴族公子的情婦,以維持“體面”的生活。這讓想獨占愛情卻沒有經濟實力去拯救茶花女的阿爾芒痛苦萬分,于是,分分合合、虐來虐去,折騰不動了,旋即又后悔苦痛。所以,在阿爾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要比對瑪格麗特的愛分量重得多。
兩個人在一起,除了感情之外,還要給彼此希望,決定能否一直走下去的,就是這希望能不能一直持續(xù),若是最后這點希望都沒有了,再堅固的愛情,也會被摧垮。
不得不感嘆,小說里的情節(jié)真正是栩栩如生。小仲馬剛好有過這樣一段經歷,寫阿爾芒就是寫自己,信手拈來。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小仲馬又是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的私生子。直到七歲時大仲馬才認了他,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諷。成年后,一心想讓如他們母子這樣被侮辱、被損害的苦命人生活有所改觀,便立志用手中的筆改變社會道德。
他也是個情種,愛上了一個風塵女子,對她一見鐘情。但是他的美人不肯為他退出江湖,她迷戀聲色犬馬的熱鬧,她不愿為了愛情退場,小仲馬一氣之下寫了絕交信。
兜兜轉轉,他心中始終沒有放下她,據(jù)說,那女人也是病死的,也給他留下了情意綿綿的信件,小仲馬為這不幸的女人回贈了禮物——《茶花女》。
大仲馬很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傳說曾經有人問大仲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馬自豪地回答:小仲馬。
瑪格麗特與小仲馬的情人簡直一模一樣啊。對過往的一切,對那煙花般燦爛的熱鬧,她也有不舍。
有人把瑪格麗特比作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我決不認同。
假如茶花女真的厭倦這種揮霍享樂的生活,在遇到阿爾芒之前,在遇到老公爵的時候,她完全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可她放棄了。
老公爵有個和她一樣年紀一樣容貌的女兒,因患肺病離世。當老公爵在巴涅爾見到養(yǎng)病的茶花女時,仿佛看到了女兒的影子從眼前掠過,他上前拉住茶花女的手,老淚縱橫地摟住她,懇求她允許自己像愛女兒一樣的愛她。當他知道茶花女的身份后,雖然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卻還是對茶花女說,如果她愿意改變生活方式的話,他愿意供養(yǎng)她,她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茶花女答應了。公爵陪同茶花女回到巴黎并經常去探望她,雖被外界指責為貪淫好色,可他從未超越過父親對女兒的感情,甚至都沒有對茶花女講過一句不適宜給女兒聽的話。
可是,這個慣于享樂的茶花女根本耐不住只有公爵定期來訪的生活,她覺得日子沉悶,她開始背著公爵接待客人。
公爵氣極,一周沒有露面,可第八天他就耐不住了,懇求探望,并發(fā)誓說,再也不說一句責備茶花女的話。
這樣可憐的一個老父親,這樣可憐的茶花女,她輕易抹殺了命運的另一種可能。
她的死是可悲與可憐的,雖然逍遙風光地過了自己有限的時光,她一生之中擁有過多少男人,又被多少男人擁有過,可到死也僅有那個父親般的男人去為她送葬,這就是現(xiàn)實。
茶花女是一個很矛盾的角色,讀者會不自覺地愛她、憐她、厭她。
看過嘉寶演繹的《茶花女》,應該說,嘉寶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和角色融合在一起了??墒牵螌毰c生俱來的高貴憂郁的氣質,與人們通常印象中的妓女是那么不同,令人難以自已地喜愛。歲月流逝,不管有多少個《茶花女》次第開放,難忘的,只有嘉寶。
就像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林妹妹一樣,我心中的瑪格麗特的形象,決不是嘉寶的樣子,因為嘉寶的氣質太遺世獨立了,看上去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冷。那樣一個搖曳生輝的女子,回眸間,分寸剛剛好,多一分則添風塵,少一分則欠嫵媚。她不肯多出的那一分便使她少了青樓女子的那一抹風情。
人們最終接受的是茶花女坦誠透徹的感情。盡管她曾使一些男人傾家蕩產,可當她想以良家婦女的面目示人時,反而覺得她活得比當妓女還要艱難。
普通女人和絕色女人不同的,是味道。一個是清淡的茶水、一個是醉人的紅酒。人可以一生與茶水相伴,但斷不能日日與酒共度,因為似醉不醉的感覺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年齡、任何人都可以消受得了的。
一生長得很,天天喝茶,舒順五體,有百利而無一害。但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就會麻木,反倒思戀那種令人沉醉,又似醉不醉的滋味,可誰又受得了天天沉醉,天天銷魂呢?
所以,能既清朗又銷魂,那是最好不過,就像茶花女。男人會夢想這樣的女人。
但美酒喝多了會醉,醉過之后依然是一成不變的日子。茶也一樣,再青蔥都經不起沸水的三次沖泡。茶葉的一生,就那一刻的絢麗,就是那一盞茶的工夫。
猶如女人的青春,短得很。
男人戀酒,又能如何?他們對付美酒般的女人,只有肉體的熱氣騰騰,沒有心靈的情意綿綿。
茶花女的周圍看似蜂擁蝶繞,實際上,她一個交心的朋友都沒有。女人為了利、男人為了性。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為了愛她而傾其所有。若不是為了得到她,他們會供養(yǎng)她嗎?那些買賣人,若不是為了在她身上大賺一筆,會在她身上搞投機嗎?不會、不會、不會!在她奄奄一息時,他們等著她咽氣,急著拍賣她的物品。現(xiàn)實到讓人心寒。
當外出旅行的阿爾芒回到巴黎,看到那本情深意切的日記時,他才明白一切。他帶病奔波于巴黎和瑪格麗特的家鄉(xiāng),獲得她親屬的授權,為瑪格麗特購買了永久公墓遷葬,并委托公墓管理員每天買一束茶花獻祭在她的墳頭。
不能忘記阿爾芒在瑪格麗特死后,來到她墓前為她遷墓的情景。當棺蓋被打開,看到瑪格麗特那曾經讓多少人迷醉的容顏已經腐爛,只??吡难鄹C,爛掉的嘴唇,深陷的青灰色的臉頰……我的心同阿爾芒一樣劇烈地顫抖,痛是那么凄厲,淚水涔涔地落。他曾那樣尖酸刻薄地責罵過瑪格麗特,人生無常,他永遠想不到,自己說過的那些狠話,竟然變成對她說的最后一句話。那一刻,真正讀懂了什么叫生離死別。
時光匆匆,再次回溫《茶花女》,心中凄愴依然,眼角卻已沒有淚水。多少愛情,都是這般錯過。愛情再美好,也終究是浮光掠影海市蜃樓,幻境再旖旎,也抵不上寒冬里遞過來的一碗熱湯。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辜負。所有的久處不厭,都是因為彼此的用心。能讓你看到溫暖和希望的那個人,便是可以與你攜手,和你白頭的那個人。
最好的愛情,是理解,是懂得,更是彼此成全。
瑪格麗特,一個煙花風塵女子,轟轟烈烈地愛過,卻終于還是沒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任多少美好多少曾經,成為無可挽回的過去。她終于還是被上帝拖走,放開了阿爾芒溫暖的手。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污濁、陰暗,能每天迎著陽光,燦爛的一臉笑靨。
責任編輯:遠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