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東
危殺窫窳考
吳曉東
《海內(nèi)西經(jīng)》記載了危與貳負殺窫窳的故事,這個故事與《西次三經(jīng)》里鼓與欽殺葆江的故事、以及《海內(nèi)經(jīng)》的相顧之尸、鯀竊息壤的故事,甚至印度羅睺偷吃不死甘露的故事,都有同一來源,窫窳當是不死藥的人格化。
山海經(jīng);窫窳;危;貳負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文學(xué)研究所,北京100732)
《海內(nèi)西經(jīng)》里記載了危與貳負殺窫窳的故事: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fā),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1]335
貳負的臣子叫危,危與貳負一起殺了窫窳,天帝便把危禁錮在疏屬之山,銬住了他的右腳,又將他的雙手與頭發(fā)反捆在一起,綁在疏屬山的一棵樹上。之后,一群巫醫(yī)不惜余力用不死藥挽救被殺的窫窳: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1]352
一群巫醫(yī)簇擁著窫窳之尸,用不死藥使之起死回生,這一場面真可謂是驚心動魄,令人震撼,但這個故事在后世卻鮮為人知。清代汪紱《山海經(jīng)存》卷首《漢劉秀上山海經(jīng)疏》中有言道:“孝宣皇帝時擊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jīng)對其文,曰:‘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洗篌@,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jīng)者。”[2]在石室中發(fā)現(xiàn)反縛盜械之人的尸骨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未必就是殺窫窳的危的尸骨。不過,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故事在當時已經(jīng)不再流傳,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很少,劉向用這個故事來解釋發(fā)現(xiàn)的尸骨,竟然讓朝士們大為驚奇。如此傳奇的故事何以會失傳,其實,這個故事并非失傳,而是有所變異,以另外的表述在民間流傳。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場殺戮發(fā)生在哪里?!拔Ec貳負殺窫窳”是《海內(nèi)西經(jīng)》的第一個條目?!逗?nèi)西經(jīng)》的敘事順序是“海內(nèi)西南陬以北者”,也就是說,《海內(nèi)經(jīng)》也是作者以其為中心,然后按四方來敘事,在敘述每一邊的時候,又是從一端敘述到另一端。具體來說,《海內(nèi)南經(jīng)》是“海內(nèi)東南陬以西者”,換言之,是從東南角敘述到西南角,而《海內(nèi)西經(jīng)》是“海內(nèi)西南陬以北者”,也就是從西南角敘述到西北角?!逗?nèi)南經(jīng)》的最后一句是“旄馬,其狀如馬,四節(jié)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匈奴、開題之國、列人之國并在西北?!保?]332-333意思是說,在西南角的這個方位,有很多國家,開題國與列人國、匈奴等其他方國一起,都在巴蛇的西北。講到這里,《海內(nèi)南經(jīng)》便結(jié)束了,接下來便到了《海內(nèi)西經(jīng)》。此經(jīng)的開頭一句便是關(guān)于危與貳負殺窫窳的記載,后面的“在開題西北”是點明了這一事件發(fā)生的地理位置。從整體上來說,這個地點是在作者所處位置的西南方?!逗?nèi)西經(jīng)》從西南角講到西北角,處于西北角的是昆侖之虛:“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保?]344也就是說,危與貳負殺窫窳的事件發(fā)生在昆侖之虛的南面。這樣的地理位置與《西次三經(jīng)》里鼓與欽在昆侖之陽殺葆江的地理位置是吻合的: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瑤崖,欽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1]50
其次,從名稱上看,“鼓”與“危”似乎很難對上號,其實,這兩個字很可能是不同時代的記音,“?!笨赡苁窍鄬^晚的發(fā)音,其上古音即?grol,與“鼓”音相近,所以可以推測,“鼓”是對相對較古的音的記錄,而“?!眲t是相對較晚的音的記錄。類似的變化還有別的例子,比如蛙,古音為“顧”,《天問》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的句子,其中的顧,便是蛙的古音,顧兔在腹,指蛙與玉兔在月亮里,后來蛙被蟾蜍替代,蟾蜍為蛙之一種。
北海之內(nèi),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顧之尸。[1]524
相——臣
顧——鼓
在語音對應(yīng)方面,相顧之尸的記載與鼓殺葆江的故事更接近,在故事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則與危殺窫窳的故事更接近。通過相顧之尸作為中介,能更好地證明危殺窫窳的故事即鼓殺葆江的故事。
危殺死窫窳之后,天帝為什么要懲罰危?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危和貳負為什么要殺死窫窳?從《山海經(jīng)》其他記載來看,窫窳是一種食人的怪獸:
有窫窳,龍首,是食人。[1]51(3《海內(nèi)經(jīng)》)
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1]32(8《海內(nèi)南經(jīng)》)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1]9(2《北山首經(jīng)》)
既然窫窳是食人獸,危和貳負殺死窫窳也就等于為民除害了,天帝應(yīng)該高興才是,為什么反而會激怒天帝?群巫醫(yī)為什么又會不惜余力來搶救這個食人獸呢?這必定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也就是說,窫窳被說成食人獸,必定是故事發(fā)生變異的結(jié)果,遠離了故事的原型。在這之前,窫窳當與天帝有某種特殊的關(guān)系。
王孝廉《嶺云關(guān)雪——民族神話學(xué)論集》中提出的“窫窳與蚩尤為一神說”:“窫字從契,與蚩音通。窳或作窬,音尤與蚩尤之尤相同,窫窳在神名的語音上就是蚩尤”[4]窫窳即蚩尤的觀點也解釋不了窫窳被殺為什么使天帝那么動怒。孫琳的《“窫窳與蚩尤為一神說”獻疑》便對窫窳即蚩尤的觀點提出了質(zhì)疑[5]。
徐客注釋《山海經(jīng)》說:“傳說窫窳原來是一位天神,蛇身人面,后被貳負的下臣所殺。天帝念他罪不至死,命開明東的群巫用不死藥救活了他。復(fù)活后的窫窳變成龍頭怪獸,專門吃人,以此來發(fā)泄他被冤殺的怨恨?!保?]475這種窫窳原來是天神的觀點倒是能解釋為什么它被殺使天帝動怒的問題,遺憾的是,我們找不到窫窳是天神的任何文字記載,這種觀點只能提停留在猜測而不是推測的層面上。
窫窳被殺之后,眾巫醫(yī)用不死藥挽救他,使其死而復(fù)生,說明這個故事與不死藥有關(guān)。鼓與欽所殺的對象叫葆江,巫醫(yī)救窫窳采藥地點叫登葆山,“葆”字依然遺留有不死藥的痕跡?!逗M馕鹘?jīng)》云:“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1]263登葆山在《大荒西經(jīng)》中叫做靈山:“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保?]453登葆山的“葆”字,是群巫采藥的地方,而這些藥又與不死有關(guān),因為用不死藥挽救窫窳的正是這些巫醫(yī)?!坝垒崆啻骸币辉~的“葆”,字典上一般解釋為“保持”,那為什么不寫成“永保青春”?這可能與葆這種野菜被民間認為是一種延年益壽的藥有關(guān)。葆,是永遠青春的象征。因此,鼓所殺的對象葆江,或許正是不死藥葆的擬人化,而窫窳是葆的另一種稱呼,窳與榆同音,葆是榆的孽生?!妒酚洝ぬ旃贂酚小爸鬏崧檬隆敝?,《史記集解》引如淳語云“:關(guān)中俗謂桑榆孽生為葆。”[7]19這句話將窫窳與葆江聯(lián)系起來了,桑榆即葆,而窫窳與桑榆一音之差。也就是說,窫窳可能也是不死藥的人格化。
不死藥的想象來自月亮的“死則又育”,月亮可以死后重生。西王母為月亮神,她擁有不死之藥;嫦娥也是月亮神,她有吃不死藥之后奔月的故事。在神話故事中,月亮不僅被人格化為西王母、嫦娥、女媧等,同時也被物化為不死藥、砍了又長的桂樹,以及能自動生長的息壤等。筆者在《鯀竊息壤神話考》一文中論證了息壤是月亮的物化表現(xiàn)[8],現(xiàn)實中沒有能生長的息壤息石,只不過是人們把月亮視為不斷運轉(zhuǎn)的磨石,看見這一磨石從月牙兒長成滿月,故稱為息石。由息石演變到息壤,衍生出鯀竊息壤的神話來。鯀竊息壤的神話故事和危與貳負殺窫窳,以及鼓與欽殺葆江的神話故事,在結(jié)構(gòu)以及某些細節(jié)都可以對應(yīng)得上?!逗?nèi)經(jīng)》云: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1]536
鯀、鼓、顧的上古音分別為kuun?、kwaa?、kwaas,都十分相近,鼓殺死葆江,危殺死窫窳,猶如鯀竊息壤,被天帝殺戮。也就是說,窫窳是不死藥的人格化,危殺窫窳的故事,是鯀竊息壤故事的變異。這就能比較合理地解釋,危殺窫窳之后,天帝為什么如此動怒,要懲罰危。也能比較合理地解釋,窫窳被殺之后,巫醫(yī)為什么要用不死藥使其起死回生,因為窫窳的原型就是不死藥。
危與貳負殺窫窳的故事,還可以聯(lián)系印度攪乳海神話中的一個情節(jié),即羅睺偷吃一種叫蘇摩的不死甘露。故事是這樣的:傳說中有一種長生不死的藥,叫不死甘露,它被藏在須彌山(Mountain Meru)底下的乳海(OceanofMilk)中。為了長生不死,毗濕奴提出讓天神(Deva)和阿修羅(Asura)齊心協(xié)力攪乳海,以便取得甘露。毗濕奴端坐在須彌山之上,并使自己的化身巨龜沉入海底作須彌山的底座,再用巨蟒舍沙作轉(zhuǎn)動大山的繩索,天神拉住蛇尾,阿修羅拉住蛇頭,來回反復(fù)拉動,于是從乳海中浮出十種東西:月亮、吉祥天女、寶石、酒神、乳牛、如意樹、白馬、大象、毒藥,以及神醫(yī)搜般陀里(Phanwantari),他手里拿著盛滿不死甘露的碗。毗濕奴為了不讓阿修羅們喝到甘露,他讓天神和阿修羅分坐兩邊,又化作美女跳舞,與好色的阿修羅調(diào)情,天神們則乘機在一旁分飲甘露。有一個叫羅睺(Rahu)的阿修羅見到此景,便化身為天神的樣子混在天神之中分飲甘露。太陽神蘇利耶(Surya)和月亮神旃陀羅(Chandra)發(fā)現(xiàn)了羅睺,并揭穿了他的偽裝。毗濕奴大怒,砍下了羅睺的頭。由于羅睺已經(jīng)喝了甘露,他的頭得以不死。為了報仇,他的頭經(jīng)常咬嚙或吞食日月。但由于羅睺沒有身子,他吃掉的日月又從后面出來了。
蘇摩是月亮神,羅睺偷吃的蘇摩甘露是一種長生不死藥,與中國的傳說不死藥一樣,其實都是月亮死則又育的物化表現(xiàn)。羅睺偷吃蘇摩甘露后天帝毗濕奴很憤怒,殺了羅睺;鯀偷竊了息壤后天帝很憤怒,殺了鯀;危殺了窫窳后天帝很憤怒,禁錮了危;鼓殺了葆江之后,天帝也很憤怒,殺了鼓。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就是羅睺偷吃不死甘露的地方是發(fā)生在攪動乳海的須彌山的旁邊,而危殺窫窳、鼓殺葆江的故事是在昆侖山的旁邊,須彌山與昆侖山都是古代人們想象的宇宙中心,可見這三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相似,細節(jié)相似,極可能有同一來源。
以上這幾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基本一致,可圖示如下:
羅睺偷吃不死甘露的故事,就其因偷吃而被殺的故事結(jié)構(gòu)來說,確實與危殺窫窳、鼓殺葆江、鯀偷息壤的故事相似,而就其被殺之后身體依然不死,并報復(fù)日月的故事情節(jié),又與刑天舞干戚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筆者在《刑天神話考》一文中,在提出《海外經(jīng)》與《大荒經(jīng)》是同一本書的兩個版本的基礎(chǔ)上,比較了《海外西經(jīng)》與《大荒西經(jīng)》的條目,提出刑天的故事即夏桀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是這樣的: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1]258(《海外西經(jīng)》)
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湯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1]470(《大荒西經(jīng)》)
刑天即夏耕,他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頭被砍了,身子依然舞動干戚。偷吃不死甘露的羅睺也是被砍了頭,不同的是,一個是身子依然動,一個頭依然動。
僅憑這一點,還遠不足以將這兩個故事扯到一起,關(guān)鍵是羅睺偷吃不死甘露的故事與鼓殺葆江的故事、相顧之尸的故事搭上了關(guān)系,而刑天/夏耕的故事又有一些因素與這些故事可進行比較。首先,夏耕與相顧音近,有可能是這個緣故,古人將這個故事與夏桀的故事糅合到了一起。耕、顧、鼓、鯀、危,本是一人。其次,刑天/夏耕故事的發(fā)生地是常羊山/章山,而鼓是鐘山之子,章山即鐘山。第三,夏耕操戈,而相顧也操戈,兩者形象相似。人物名稱相似,形象相似,故事地點相似,又都是被“帝”所殺,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刑天/夏耕的故事與印度的羅睺被毗濕奴所殺的故事有關(guān),與危殺窫窳后被天帝懲罰、鼓殺葆江后被天帝所殺的故事有關(guān)。
從鯀竊息壤故事到刑天舞干戚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故事演變是一點一點的,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通過中間的環(huán)節(jié),我們也可以看到兩者的聯(lián)系。這好比一種英文變字游戲,即從一個詞一步步變到另一個意義相反的詞,比如從cool變到warm,每一步都變一個字母,如:Warm(暖和)—Worm(蟲)—Word(詞)—Wood(木頭)—Wool(羊毛)—Cool(涼)。
關(guān)于窫窳,還有一個問題,即窫窳與猰貐是否同一的問題。與窫窳同音的,文獻中還有猰貐,《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云:“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fēng)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保?]80《述異記》云:“猰貐,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君隱藏,無道君即出食人?!保?0]169
關(guān)于兩者的關(guān)系,有不同的觀點。馬燦杰認為兩者只是偶然同名,絕無關(guān)聯(lián),他在小說中寫了這樣的一個片段:“文命連連道謝,并問道:‘這怪物名叫窫窳嗎?’夫人道:‘是。’文命道:‘某聞帝摯之世,少咸山出一種妖獸,名叫窫窳,能食人,后來給老將羿射死,想來與此物同名?!蛉说溃骸峙纪瑢崉t絕不相干。那少咸山上的窫窳,一名叫猰窬,早絕種了?!保?1]722但也有認為是同一物,比如弓保安在小說中寫道:“黃帝時代,蛇身人臉的天神貳負,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謀殺了也長著蛇身人臉的天神猰貐。黃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派幾名大力天神捉拿了貳負和危,給他們的右腳上戴上枷鎖,手和頭發(fā)反綁起來,拴在西方疏屬山山頂?shù)囊豢么髽渖?。對無辜的猰貐,黃帝十分同情,叫手下天神把他抬到昆侖山上,讓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等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他。誰知他活了以后,竟神智迷亂,狂蹦亂跳,掉進了昆侖山下的弱水里,變成了形狀象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猛獸。十日并出時,弱水都沸騰了。他在滾燙的水里呆不住了,就跳上岸來,跑到中原,見人就吃。”[12]206弓保安在此將《山海經(jīng)》里危所殺的窫窳寫作猰貐,可見他認為二者為一,并構(gòu)擬出窫窳原來是天神,被危所殺,復(fù)活之后變成了食人獸,再度被羿所殺。
以上只是小說家的演義,雖然體現(xiàn)了后人的不同觀點,但無論是哪一種觀點,都沒有得到學(xué)術(shù)上的論證。按照上文的分析,危是鼓、顧、鯀的變異,窫窳是桑榆、葆、息壤、不死藥的變異。筆者在《中原日月神話的語言基因變異》一文中論證了,羿是從太陽神“羲和”一詞分化出來的,[13]其本身屬于天帝,即懲罰危、鼓、鯀的天帝。如果窫窳即猰貐,那么羿殺窫窳則可以說發(fā)生了根本性變異,這種演變在理論上可以成立,只是目前我們沒有足夠證據(jù)來證明,只能做一簡單的猜測。
有一個問題值得考慮,即鯀竊息壤的故事中,鯀只是單身一人,沒有同謀,而在危殺窫窳、鼓殺葆江、以及相顧之尸的故事中,危、鼓、顧都有一位上司同謀,夏耕也有一位上司,甚至偷吃不死甘露的羅睺,在有的故事版本中,被殺之后也變成了兩個羅睺。令人迷惑的是,危、顧、耕等人被殺,而其上司卻沒有受到處罰,比如貳負沒有受到處罰,顧的上司常倍也沒有受到處罰或殺害。只是鼓的上司欽與鼓一樣受到了殺害。這其中暗藏了怎樣的故事演變路線呢?這里我們可以參考羿、逢蒙、嫦娥/不死藥的故事。嫦娥本是月神,是不死藥,逢蒙是雷神,他的名稱與鯀一樣,都是由“隆隆”的雷聲演變過來的,而“羿”是從“羲和”分化出來的,羿本身即天神。從這個意義上說,故事的早期,偷竊不死藥和被殺的當是逢蒙,故事的結(jié)構(gòu)當如下:
可是,為了說明嫦娥奔月的原因,后來演變成了嫦娥偷竊不死藥,逢蒙再向嫦娥逼要不死藥,或者逢蒙與嫦娥合謀偷竊不死藥,這時,嫦娥便演變?yōu)榉昝傻耐\,故事演變成如下的結(jié)構(gòu):
也正是因為這一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致使原本應(yīng)該是帝(羿)殺逢蒙,也演變成了逢蒙殺羿。鼓的同謀叫欽,鼓的同謀叫常倍,常倍、欽、嫦娥,名稱近似。
[1]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96.
[2]汪紱.山海經(jīng)存[M].杭州:杭州古籍書店根據(jù)光緒二十一年立學(xué)齋印本影印,1984.
[3]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4]王孝廉.嶺云關(guān)雪——民族神話學(xué)論集[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2.
[5]孫琳.“窫窳與蚩尤為一神說”獻疑[J].雞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13(7).
[6]徐客.圖解山海經(jīng)[M].南昌:江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2.
[7]莫超.西北方言文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4.
[8]吳曉東.鯀竊息壤神話考[J].中原文化論壇,2015(6).
[9]呂氏春秋淮南子[M].長沙:岳麓書社,1989.
[10]黑興沛,金榮權(quán).中國古代神話通鑒[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1]馬燦杰.中華歷朝興亡通鑒:第一卷[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1999.
[12]弓保安.中國神話故事[M].西安:未來出版社,1989.
[13]吳曉東.中原日月神話的語言基因變異[J],民族文學(xué)研究,2014(3).
[責(zé)任編輯]肖晶
A Study on Wei Killing Yayu
WU Xiao-dong
(InstituteofEthnic Literature,CASS,Beijing100732)
The story of Wei killing Yayu which was recorded in Hai Nei Xi Jing,has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story of Gu killing Baojiang,Gun stilling Xirang,and the Indian story of Rahu stilling Soma dew.Yayu was the anthropomorphism of immortality drug.
Shanhaijing;Yayu;Wei;Erfu
I106.7
A
1673—8861(2016)01—0096—05
2016-01-07
吳曉東(1966-),男,苗族,湖南鳳凰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神話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