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錫銘+邰鳳琴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一位偉人,他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林肯。(課件映示林肯頭像)老師課前搜集了一些關于他的資料,請大家讀一讀。
1809年,出生于鞋匠家庭。1818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jīng)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工作也丟了。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jīng)商,但年底就破產(chǎn)了。接下來,他花了16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成功! 1835年,訂婚后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死了。他心碎了, 精神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爭取州議員的發(fā)言人,沒有成功。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 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當選后前往華盛頓特區(qū),表現(xiàn)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tǒng)的提名失敗。 1858年,再次競選美國參議員, 再度落??!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tǒng)。
師:讀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
生:林肯的一生真是充滿了崎嶇和坎坷。
生:他遭遇了太多的失敗,可他屢敗屢戰(zhàn)。
生:讀了這段介紹,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
【評析】在第一課時,同學們交流了林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認識了林肯偉大的一個方面,但課文沒有去敘述林肯的成就,而是記述了林肯任總統(tǒng)演講時的一個意外事件。為了讓學生能從兩者巨大的反差中走出來,教者在這里映示林肯坎坷的經(jīng)歷,讓學生從總統(tǒng)的光芒里走出來,認識一位真實的人物。從林肯屢敗屢戰(zhàn)中,感受他的堅韌和執(zhí)著,這對接下來理解林肯以鞋匠的兒子為榮,認識立體的林肯是有幫助的。
師:是啊,經(jīng)歷了那么多痛苦和失敗,好不容易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林肯,可在他第一次就職演說的時候,當著那么多的議員卻說自己是——(生:鞋匠的兒子。)他說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生:那些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參議員,自認為高貴,有著強烈的優(yōu)越感,認為林肯出身寒微,而自己要在這樣一位總統(tǒng)下面做事很尷尬,所以有人就用“鞋匠的兒子”來羞辱他,企圖讓林肯出洋相。
生:我想補充一點,當時的林肯剛上任,還沒有大成就,那些參議員也不了解他。
師:誰來讀一讀那個參議員的話?(生讀)你的朗讀,使我感受到這位參議員的無禮態(tài)度。語調拖長、聲音高且慢條斯理,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是傲慢無禮。你們覺得這句話除了傲慢,還有怎樣的態(tài)度?
生:還有嘲諷、譏笑、蔑視。
生:他不僅是在羞辱林肯一個人,他還在羞辱林肯的父親。
師:林肯本來想闡述自己的施政綱領的,可竟然遇到了這樣的場面,如果你是林肯,面對這樣傲慢無禮的參議員,會怎樣?
生:我會據(jù)理力爭,告訴他們看一個人,不能僅看出身。
【評析】補充林肯的經(jīng)歷,不僅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人物,而且為走進教材做了很好的鋪墊,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參議員們?yōu)槭裁磿绱溯p視甚至嘲諷他,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了課文。
師:偉大之人必有過人之處。我們好好走進課文,看看林肯是怎么說的,那些參議員的態(tài)度又是怎么變化的。(課件映示)
1. 從文中找出林肯說的話,抓住重點詞,體會林肯這位偉人的品質,在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做批注。2. 林肯演講前后,參議員們對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先自主學習,然后在四人小組中交流,可針對某個問題或某句話共同探究。(學生交流討論)
生:讓我很有感觸的是林肯說的這一段話:“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泵鎸δ莻€參議員的羞辱,林肯沒有發(fā)怒,也沒有對罵,而是那么從容、坦蕩,不卑不亢。
師:“不卑不亢”這個詞用得真準!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你讀得語速適當,沉穩(wěn)有力,非常好!
生:我覺得林肯的過人之處,不但在他處理事件的態(tài)度上,而且在他的氣度上。林肯現(xiàn)在作為總統(tǒng),還肯為他的參議員修鞋,是那么寬容,而且那么坦誠,絲毫不因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感到屈辱。反而為自己有這樣一位父親而自豪。
師:說得好!你從這句的哪個關鍵詞體會出了這種自豪感?
生:我是從“藝術”這個詞體會出來的。林肯的父親是鞋匠,一般人稱贊他們只說手藝好,而林肯說是藝術,林肯為自己是一位能工巧匠的兒子而感到自豪。
師:你走進了教材,在用自己的心靈與作者對話,了不起!咱們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甭殬I(yè)沒有高低貴賤,憑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生活,本身就很值得尊重。
生:我覺得林肯的話綿里藏針。林肯的父親曾經(jīng)幫助那位參議員的家人做鞋子,應該很熟悉了,他也一定知道林肯父親出色的做鞋手藝,他不僅不心存感激,還當眾羞辱林肯,真是不應該。而林肯沒有批評他,而是不露痕跡地進行了反擊。
師:你的見解很獨到。
生:林肯不僅從父親那里學到了做鞋的手藝,還學到了做人的藝術。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看似平白的文字后面,讀出那么多不尋常的內涵。
【評析】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得頗具匠心,抓住林肯的話,先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在與文本不斷對話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魅力。然后,從多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林肯話中的“含金量”,對林肯和那位參議員的感受深刻了起來。
師:還有同學對林肯的其他話語有感觸的嗎?
生:我注意到了林肯的這段話,“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jīng)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當時的氣氛那么尷尬,林肯不僅沒有譴責那個傲慢的參議員,還很感謝他,足見他的胸襟開闊。
生:這段話中,林肯一連用了三個“永遠”,表明他不僅沒有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感到屈辱,還很自豪,可以說他一定會牢記自己的使命,為國家、為人民實實在在辦事。我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他對父親是多么愛戴,多么懷念。
師:嗯,你觸摸到了隱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溫度。這是一位怎樣的總統(tǒng)呢?
生:這是一位仁愛的、寬容的、智慧的總統(tǒng)。
生:林肯領導人民在南北戰(zhàn)爭中取得了勝利,廢除了黑奴制度,美國因此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可以說,林肯更是一位充滿正義的偉大的總統(tǒng)。
師:林肯當總統(tǒng)后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他的坎坷經(jīng)歷為他后來的出色表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參議員們聽了林肯的回答,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
生:他們從開始的尷尬、羞辱、大笑,到后來的靜默,再后來變成了贊嘆。
師:靜默的時候,這些議員會想些什么?
生:這位鞋匠的兒子確實不一般,我們剛開始小瞧人家了。
生:這樣寬容、仁愛、坦蕩的人,不正是我們要尋找的人嗎?
師:是呀,林肯的這些優(yōu)點感染了很多人,大家相信,這樣的人一定會取得成就的。以至于最后大家發(fā)出了贊嘆。這種贊嘆是由衷的,因為——
生:林肯代表了正義,這樣優(yōu)秀的人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師:最終,這位鞋匠的兒子,憑借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成就,向世人證明了:偉大與出身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同樣也可以成為偉大的總統(tǒng),也可以讓世人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在林肯與參議員們的對比中,你還看到什么?
生:我覺得,參議員們不能算是壞人,從他們開始的“尷尬”,到有意“羞辱”,又到羞辱后的“哈哈大笑”中,讓人感到他們的傲慢。可是,聽了林肯的回答,他們靜默了,最后發(fā)出了贊嘆??梢?,這些參議員還是能分辨是非的,能認識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梢哉f,這些人還是社會的精英,林肯最后也是靠這些人一起努力,才取得南北戰(zhàn)爭勝利的。
師:是呀,正因為林肯能正確識人,他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成為一代偉人。
【評析】抓住林肯話中的三個“永遠”,體會林肯對父親的敬愛;通過參議員們與林肯表現(xiàn)的對比,體會林肯的寬容、坦蕩、仁愛和智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參議員們的表現(xiàn),不絕對地把參議員們與林肯放到對立面上去,也讓學生理解了林肯為什么用這些話來回答。這樣,林肯和參議員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的認識也得到了升華。
師:這篇課文是根據(jù)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改編的??墒?,我們的課文卻把作者最后一段的揭示寓意拿掉了,你能體會編者的意圖嗎?
生:編者拿掉最后一段,是想讓我們自己讀課文,把其中的內涵體會出來。
生:如果有最后一段,很多人一定僅從這句話中去說道理,就不會去悉心體味文章了,那么,所得到的,僅僅是蒼白的一句話。
師:說得真好,整篇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很樸素,卻深深打動了我們。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為作者抓住了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來描寫,而人物的語言又飽含真情,所以我們都被打動了。
師:由此可見語言的力量、真情的力量,它不僅打動了參議員們,也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我們平時寫作,也要重視人物語言的刻畫,抒發(fā)真情實感。
【評析】教者引導學生去體會編者的意圖,讓學生懂得了該怎樣去讀課文,怎樣去描寫人物,學以致用在這里得到了落實。
(錢錫銘,本刊副主編;邰鳳琴,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