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玲玲
?
成都市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實證研究
蔣玲玲
通過對成都市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實證研究,旨在弄清楚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因素;分析體育鍛煉動機對不同學生群體及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程度,為完善中學體育教育機制,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意識,樹立起終生鍛煉的理念提供一些實證參考。
成都市;中學生;體質健康;體育鍛煉;動機
在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等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什么因素促使中學生積極參與或消極逃避體育鍛煉?不同學生群體在體育鍛煉動機方面有何差異?體育鍛煉動機和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有怎樣的關系?對于這些問題的實證研究和探討有助于學校、教師、家長深入了解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背后的個人情感因素和社會因素,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教學措施來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因材施教,為解決當前中學生中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提供一些實證參考。
2.1 研究對象
主要圍繞中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展開,以動機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學體育教育現(xiàn)狀,建立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設,再根據(jù)問卷調查收集到的資料對假設進行驗證,得出本研究的最終結論。操作性意義上采用了自我效能、體育鍛煉挑戰(zhàn)、體育鍛煉好奇心、體育鍛煉投入、體育鍛煉重要性、體育鍛煉逃避、體育競爭、別人的認可、體育成績、體育鍛煉的社會原因、身體健康狀況等11個因素,這11個因素歸結為從事體育鍛煉的動機,即指學生由于內在或外在的學習目標,引起、維持、增強、減弱及停止體育鍛煉行為的內部因素。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和問卷法,又運用了統(tǒng)計學中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多元線性回歸及因子分析,多種分析方法有機結合,定性與定量相互補充,增強科學性與價值性。
2.2.1 文獻資料法 對研究問題和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查閱國內外研究和實踐成果,在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歸納、分析后,建立實證分析的理論框架。
2.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在成都市內隨機選取4所中學——成都市石室中學、成都都江堰市中學、成都市高新區(qū)濱河中學、成都市石室聯(lián)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39份,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參加體育鍛煉情況、對參加體育活動的看法等進行了調查。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有效問卷,運用描述統(tǒng)計、多元線性回歸、因子分析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用變量的觀察數(shù)據(jù)擬合所關注的變量和影響它變化的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式,檢驗影響變量的顯著程度和比較它們的作用大小,進而用兩個或多個變量的變化解釋和預測另一個變量的變化。
3.1 調研的樣本數(shù)據(jù)概況
調查學生去年每周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平均為9.2h,校內運動時間和校外運動時間大體相當,分別是4.7h和4.5h。根據(jù)通行的每天至少1h的活動時間,每周至少5h的標準來看,中學生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較多。
在運動類型方面,學生最喜歡的前4類運動依次是球類運動、游泳、騎自行車、田徑運動,占88%。在每周投入的運動時間上,也是這四類運動居于前4位。而在運動方式上,學生選擇在學校上體育課或課間跟同學一起運動所占比例也較大,占70.6%。
在體育成績上,98.3%的學生處于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但只有39.6%的學生達到優(yōu)秀標準。在視力上,55.5%的學生需要戴眼鏡矯正視力。
在生病就醫(yī)上,去年平均為1.9次,其中未曾生病就醫(yī)的占35.8%,生病就醫(yī)次數(shù)1-5次的占59.9%,只有4.3%的學生去年生病就醫(yī)次數(shù)在6次以上。
在影響學生上體育課積極性和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積極性的因素上,最大的影響因素都是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占50.5%和54.8%,這說明動機、興趣、愛好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3.2 現(xiàn)狀分析
由于代表體育鍛煉動機的變量較多,如果直接對這些變量進行分析,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得到的分析結果無法通過顯著性檢驗,也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因此,在對這些變量進行分析之前,先進行因子分析。利用SPSS11.5軟件對40個觀測變量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得到12個公因子,根據(jù)原變量系統(tǒng)構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統(tǒng)特征,將這些因子分別命名為他人認可、個人興趣、意義認識、自我效能、鍛煉傾向、成績重視、運動逃避、交流分享、運動投入、成就動機、父母關注、未來預期,構成了本研究中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12個方面。
3.3 不同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程度
從表1中得出,各項體育鍛煉動機對中學生都有較強的影響,其均值均大于3,不同動機對中學生的影響程度不同,從未來預期到成績重視,其強度依次減弱。
表1 12個體育鍛煉動機的項目平均分
3.4 不同中學生群體的體育鍛煉動機比較
不同性別學生在各個體育鍛煉動機上的均值都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在所有體育鍛煉動機的均值均顯著高于女生,在個人興趣、鍛煉傾向、成就動機和未來預期上的差異顯著。
高中、初中學生在他人認可、成績重視、運動逃避上的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高中生的他人認可、成績重視動機顯著低于初中生,運動逃避動機顯著高于初中生。
城市學生和鄉(xiāng)村學生在個人興趣、成就動機、父母關注上的均值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鄉(xiāng)村學生在這3方面的動機顯著高于城市學生。
3.5 體育鍛煉動機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為簡化指標,在本研究中,假定用體育成績來代表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選取學生的體育成績?yōu)橐蜃兞?;他人認可、個人興趣、意義認識、自我效能、鍛煉傾向、成績重視、運動逃避、交流分享、運動投入、成就動機、父母關注、未來預期等12公因子為自變量,建立的具體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Y=α1+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ε
其中,Y:中學生的體育成績;
X1:他人認可; ? ? ? X2:個人興趣;
X3:意義認識 ? ? ? X4:自我效能
X5:鍛煉傾向 ? ? ? X6:成績重視
X7:運動逃避 ? ? ? X8:交流分享
X9:運動投入 ? ? ? X10:成就動機
X11:父母關注 ? ? ? X12:未來預期
以所有樣本為研究對象,用SPSS11.5軟件對模型進行回歸,得到回歸方程如下:
Y=1.781+0.126X2+0.172X3+0.349X4+0.121X5-0.098X7+0.085X9+0.123X10+0.112X11+0.107X12
方程表明學生的體育成績與個人興趣、意義認識、自我效能、鍛煉傾向、運動逃避、運動投入、成就動機、父母關注、未來預期等9個動機因素之間存在很強的線性關系,除運動逃避外,其他因素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都有正的顯著影響,即動機越強,學生的體育成績越好。
要激發(fā)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改善中學生的體質健康,必須根據(jù)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因此,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
(1)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一方面要加強體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堅持把體育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社會意義,同時,還能充分認識到體育促進學生個人自身發(fā)展的功能,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自覺性。
(2)加強引導增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有目的地開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刊物、宣傳欄、板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化手段,形成全方位的宣傳網,變“要我練”為“我要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變革舊的教學形式和評價模式。把技能化的體育教育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上來,從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入手,正確評價每個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質狀況,誘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因素,同時適當?shù)膭?chuàng)造外部誘因,完善體育設施,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
(4)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①要求教師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②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③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及鍛煉活動要豐富多彩。
(5)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以短期目標為主,通過逐步實現(xiàn)各種短期目標,最終實現(xiàn)長期目標。目標要精確。明確、具體、可計量的目標最能有效地激發(fā)動機。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鍛煉動機。讓學生及時了解鍛煉結果。通過鍛煉結果與設置目標的對比,可以對目標適時進行調整,有利于動機的激發(fā)。目標應該具有層次性,明確最低目標,正常水平下的目標,理想目標各自是什么。
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方法和途徑主要有:①提倡“成功教育”,使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自我效能感。②注重發(fā)揮榜樣引領的作用,通過相互地觀察或觀摩,構建一種良好的、比學趕幫的學習環(huán)境。③及時鼓勵學生,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與學生間形成一種良性的教學互動。④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激勵體育學習差生克服困難。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郭志剛.社會統(tǒng)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 辛振海,王德喜,房 強.體育教學中學生活動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J].教學與管理,2006(12).
[4] 孫曉強.體育參與的約束因素、參與動機與參與行為之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06(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n Chengdu
JIANG Lingling
By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n Chengdu city, the subjective factors will be found out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on different student groups and on their physical health will be analyzed. Some empirical reference will be provid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to set up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xercise.
Chengdu;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exercise; Motivation
1007―6891(2016)02―0139―03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34
G807.3
A
2015-11-04
四川省體育局2011年研究課題“影響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11stk14。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