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走了,外婆在送葬那天哭倒在地上,幾個姐妹將她扶起來。浩浩蕩蕩的隊伍,在紛雜的哭聲和刺耳的禮樂聲中前進,漫天的煙塵在風中狂舞。
殯儀館里聚集了一百多號人,都是為曾祖父送行的,其中既有他的十個孩子,也有與他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唯獨與他偕老的老伴兒沒有來。那個腿腳不便的暮遲老嫗明明是最該出現(xiàn)在這里的人,卻偏偏最先被人遺忘。想到這里,我不由掛念起獨自躺在床上的曾祖母。此刻,她應該最需要我們的陪伴才是。
葬禮結束時,我踩著冰冷的青石板,拐過幽深冗長的幾條巷子,來到曾祖母的房前,停住了腳步。
房子里面一片沉寂,連平日里甚愛鬧騰的那條狗也沒有發(fā)出一點兒聲響,整個老房子都陷入了沉默,氤氳著悲傷的氣息。我可以想象得出,曾祖母望著白花花的天花板,凝視一張空蕩蕩的床時,心里承受著多大的打擊。
外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里頭獨守一人,萬籟俱寂。一道墻隔絕了兩個世界。我走進曾祖母的房間,看到了那個靜止在時間黑洞里的老人。她睜大了渾黃的雙眼,目光沒有焦點。
我以為她會一直沉默下去。
出乎意料地,過了良久,她愚鈍地轉過頭來,打量著我,虛弱地問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誰?”
我想,即使把名字告訴她,她也未必會記得,于是我干脆告訴她說自己是她第五個孩子的外甥孫女。
她頓時坐了起來,用枯黃的手按著我的腦袋,絮絮叨叨地,摻和著濃厚的鄉(xiāng)音問:“獻萍怎么還不來看我?小萍和老公和好了沒有?這些孩子真是的,做生意做得那么好,都忘了我這個娘!唉……”
她嘀咕久了,又發(fā)現(xiàn)把我晾在一旁不是事,于是忙指著她床邊的餅干,示意我把它們都帶走。她有一句沒一句地和我搭話,直到累得說不動了,才閉上眼睛,一晃神睡去。睡夢里,她含糊地呢喃著:“老爺子,別坐在門口,小心著涼。老爺子,你說你多大的人了,怎么還那么喜歡吃甜的。老爺子……”話音剛落,她翻個身,打起了呼嚕。
我看著床上那個瘦骨嶙峋的老人,一時心里五味雜陳。
我欲離去,她“哎喲哎喲”地叫了起來,我慌忙地不知所措。正巧,保姆走了進來,叫著:“老太太,別叫了,叫了晦氣!”
而曾祖母好像沒聽見,愣是不斷地呻吟。直到聽到幾陣腳步聲,她才停下,大聲哭訴著:“老爺子,你怎么連個招呼都不打就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孤苦伶仃!”
好多人上前來勸慰她,她終于咽了口氣。
臨走前,我隱約地聽到她急促的叫聲:“小原,你不會又要走了吧?”
我嘆氣離去,踩著冰冷的青石板,對著當空的烈日,埋怨起這個夏天怎么可以這么冷。
巷口蜷縮著一只老貓,它像極了曾祖母那落寞的樣子。誰能在意,她那顆需要陪伴的心?
【評卷手記】
這篇話題作文是浙江省樂清市教師發(fā)展中心附屬中學倪語妍同學的習作。
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開始頭幾年的高考作文沿用了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題(現(xiàn)稱為“標題作文”)和供料作文(現(xiàn)稱為“新材料作文”)兩種題型。1999年才首次出現(xiàn)了話題作文的寫作題型。當年高考的寫作話題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想到什么?”這個話題涉及高考科技常識,題型又是首次出現(xiàn),令不少考生尤其是教育相對落后地區(qū)的考生“無話可說”。趁此機會,我來給大家講一講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的寫作要求比較寬松,給了考生較大的寫作自由,不要求必須引用原供料,只要作文立意與供料的內容與含意相吻合即可。這種題型連續(xù)使用了六七年后,很多語文教育工作者認為它是易于滋生套作與抄襲作文的溫床,因而被高考淡化,乃至棄用。從2006年開始出現(xiàn)新材料作文題,它是在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加上一個“新”字,旨在突出:材料的時代性與教育性要強;寫作要充分引用作文題目所提供的材料;作文的立意要緊扣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寫作要注入作者的真情實感。
我對《需要陪伴的心》一文的第一印象是語匯較豐富、文筆流暢、內容扣題。作為曾祖父的第四代傳人,“我”(作者)最懂得曾祖母此時此刻最需要人的陪伴。細品文章后,我發(fā)現(xiàn)它有三個亮點。一是作者較好地掌握并運用了記敘文體的寫法,敘寫的故事完整,尤其是結尾收筆寫道:“巷口蜷縮著一只貓,它像極了曾祖母那落寞的樣子。誰能在意,她那需要陪伴的心?”這一反襯手法巧妙點了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時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二是作者以曾祖母的自言自語,生動真實地寫出了這對相濡以沫、廝守一生的老兩口感人的情景。文中寫道:“她大聲哭訴著‘老頭子,你怎么招呼都不打就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孤苦伶仃!”這樣寫,不正是“需要陪伴的心”的獨白嗎?三是本文語匯豐富,文筆流暢,情真意切,可讀性強。
基于以上三點,文章的指導老師給出47分的良好偏上的成績。我認為是中肯的。
但縱觀全文,我發(fā)現(xiàn)文章至少還存在兩個明顯的瑕疵:
一是人物關系交代不清。
本文出現(xiàn)的人物有曾祖父、外婆、幾個姐妹、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獻萍、小萍、保姆、小原等,“我”是貫穿全文的人物。獻萍和小萍在家中是什么輩分?兩者是同一個人嗎?此時此刻曾祖母為什么突然關心起小萍的夫妻生活及生意之事?實在令人費解!
二是故事情節(jié)有些不合情理。
曾祖父有十個孩子,這是個幾十號人的大家庭。給曾祖父送葬的當天,家里竟然除了保姆和一條狗,別無他人,正如文中寫道:“外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里頭獨守一人,萬籟俱寂?!贝藭r此刻失去老伴的曾祖母居然獨守一人,孤苦伶仃,無人陪伴,多么令人心酸。我不禁要問:“親情何在?”就連這次最懂曾祖母的“我”,在送完曾祖父后第一個回到她老人家跟前,曾祖母“用枯黃的手按著我的腦袋”時,“我”都是顯得如此冷漠,不知所措,沒有任何言語和肢體動作來回應。就連曾祖母問她:“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誰?”“我”自以為曾祖母失憶了,只是冷冷地告訴曾祖母自己是她第五個孩子的外甥孫女。我真的看不出作者對曾祖母的愛意和尊重。這樣來敘寫,可謂敗筆!
基于以上兩點,我打出了45分的分數(shù)。倘若指導老師與我有同感的話,我自然很高興;不過稍有不同看法那更好,利于商榷,在思辨中提高。
【高分模板】
作者如想使文本得到進一步提升,進入50分大關,依我的認知,他必須切實針對以上兩個瑕疵用心地去進行修改補充。
一是作者要理順文中的人物關系,特別要切實交代清楚獻萍、小萍和“我”及曾祖母的輩分關系,以讓讀者明白曾祖母此時為什么特別牽掛著她(或她們)的緣由,使記敘更有條理且更真切感人。
二是作者要把文中不合理的地方修改好,尤其是要把“重曾祖父輕曾祖母”或曰“重逝者輕生者”的故事情節(jié)糾正回來,才能更好地描繪出親情時時在的感人情景,把家和萬事興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呈現(xiàn)出社會和諧美好的正能量——中國夢、我家夢、幸福夢!
若能如此,憑著作者的語文基本功,尤其是語言功力和敬老愛心,定能把本文升格成功而獲取高分。
正如我在文中開頭所說,按話題作文的寫作特點與要求,作者以“陪伴”為中心來寫文章,是切題的,是完全符合寫作要求的。但是近年來招生考試院加大了反對高考作文套作和抄襲的力度,無論考生寫哪種題型的作文都倡導考生要充分運用題目所給材料,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切忌假、大、空。為此,除了以上修改建議,我希望作者在行文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并引用材料中的文眼詞、關鍵句。如寫本文,按照標題“需要陪伴的心”的要求,材料中的“因為愛情的誓言,所以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就應引用到文章中,這樣既很好地避開了套作的嫌疑,又能凸顯、深化文章的主題,豈不是點睛之筆嗎?
我就此擱筆了,萬望讀者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