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年
近日,筆者在一藏友處見到幾枚老的廣東綠印章。時(shí)下印石收藏方興未艾,印石中綠色石品礦脈十分稀少,綠色印石也最名貴。因而溫潤(rùn)易刻的廣東綠無疑成為極佳印材之選。
廣東綠,又稱廣綠石、廣綠玉,產(chǎn)于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木格鎮(zhèn)與清桂鎮(zhèn),集中在附近的五指山、云臺(tái)山、黃沙山等處20個(gè)洞坑,有的洞已有二三百年開采史。廣綠石有油脂光澤、蠟狀光澤、絲絹光澤三種,微透明至半透明,主要顏色有綠、黃、白、黑、灰、紅、棕、紫等色。各種顏色色調(diào)變化無窮,尤以綠色變化最多,一塊石上常有多種顏色共生。按顏色特征劃分,廣東綠主要有“黃綠”、“白綠”、“碧綠”、“墨綠”、“金星綠”、“翡翠綠”、“鴨屎綠”、“五花綠”、“竹葉青”、“碧海云天”、“黃白石”、“黑白石”、“黃黑石”、“黑石”、“白石”、“白硬石”、“坑底凍石”等,猶以“碧海云天”、“金星綠”、“黃綠”、“白綠”、“碧綠”、“坑底凍”最為名貴。
在日本文房書道權(quán)威宇野雪村所著的《文房古玩事典》、日本少林德太郎所著的《增補(bǔ)圖說石印材》中,都將廣東綠譽(yù)為足可與田黃、雞血石相媲美的珍品。著名的中國寶玉石專家成大均著有《“五大佳石”之一的中國名石——廣東綠》一文,對(duì)廣綠石作了詳盡介紹,把廣綠石與田黃、雞血石媲美,給予了很高的評(píng)價(jià)。
廣東綠最早用作印石,因溫潤(rùn)易刻、色彩瑰麗、變化萬千,深得文人雅士鐘愛,明未清初已成為有名的貢品。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綠雕刻藝術(shù)品收藏、廣東綠雕刻技藝已非常成熟,好作品層出不窮,雕刻工藝涉及圓雕、鏤雕、浮雕等;題材涉及人物、動(dòng)物、花鳥、山水等。無論哪種工藝或題材,都講究因色取巧、因石施藝的藝術(shù)作風(fēng)。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愛石成癖,四處搜羅奇石,大者放置庭院,小者置于幾案。游息之時(shí),與石為伍,待石如賓友,視石如賢哲,重石如寶玉。廣東綠正是值得收藏玩賞、值得珍愛的石中瑰寶。隨著玩石風(fēng)尚日興,色美質(zhì)佳的廣東綠自然成為眾多印石愛好者和石友的珍藏品,于是廣東綠原石、奇石也漸漸走俏市場(ch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