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宇
摘 要:目前,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fā)展進步,信息時代的來臨也給我國教育事業(yè)帶來了很多能夠共享的教育資源。所以,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應用,以其課程內容單一和主題突出等各種特點,不僅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新的體驗。高中老師在物理教學中要合理地運用微課教學方式,改善高中物理教學的結構體制,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課特點,對策分析
為了適應社會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備受學校老師的青睞。應用微課教學的主要方式是視頻教學,老師通過對課堂上的教學過程進行記錄或者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視頻教學資源,然后再圍繞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去展開。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微課不僅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同樣也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微課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新穎的情境下,能夠對老師教授重點、難點的過程集中注意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對物理課程教學印象深刻,并且讓學生對物理知識也能領悟透徹。
一、在高中的物理課程教學中微課所具有的特點
1.微課教學內容容量小、時間短,并且重點突出
在高中物理應用的微課教學方式中,由于微課的教學過程都是針對物理課程中某一個重點或者難點知識來展開的,因此,微課教學的視頻內容一般都十分短小,基本都超不過八分鐘。微課這種短小精悍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防止學生在學習微課教學視頻的時候產生乏味與枯燥的情緒。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將物理知識的重點化繁為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輕松愉快,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微課教學的選材內容相對完整,并且主題突出。微課教學以短而精的視頻為載體,并且結合教師的教學材料和學生對微課的反饋意見等,構建了一個結構鮮明、重點突出的主題單元,從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2.微課教學形式相對新穎
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于還導致一些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而學校的老師卻沒有相對較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一直充斥著不和諧因素。然而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其獨有的教學特點,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比如,老師在物理教學中講解靜摩擦力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個關于摩擦力的實驗課程視頻,老師通過引入這種適當的情境,就能使得學生融入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提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視頻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隨著視頻的教學去思考,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學生在課外進行自學或者復習的時候,如果對物理知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學生就可以通過網上搜尋相關的微課教學資源進行學習。由于高中的物理知識枯燥難懂,學生在自學時很難弄懂,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學習,并且還可以反復觀看學習,這就相當于物理老師在學生身邊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所以微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物理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微課的研究與對策
在高中物理微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自主學習的形式是以學生為主,在物理教師的教學指導下,讓其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在物理課堂上開展微課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
學校應該加大對微課教學的投資,比如投影儀等教學儀器的購買。根據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調查,投影儀的使用給物理微課的教學提供了巨大方便,也提高了物理老師的教學效率。
物理課程也是需要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老師可以教導學生通過實驗器材模仿微課實驗教學視頻中的步驟,獨立完成實驗,這樣學生才會對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印象深刻。
在高中物理微課開展過程中,老師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能培訓。老師同學生一樣,也要隨時充電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所以微課教學方式的引入,就需要老師熟練掌握計算機與網絡的使用,同時老師要學會自己制作或者在網上篩選部分好的微課教學視頻以供學生參考。
在這個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老師應該合理運用微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微課的視頻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使得學生可以學到課堂以外更多的技能與知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媛媛.淺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教育學院院報,2012.
[2]韓守英.高中物理微課的應用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