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玲
(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克山分院,齊齊哈爾 161606)
南繁大豆播種深度及除草劑使用技術(shù)
宋繼玲
(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克山分院,齊齊哈爾 161606)
為了明確南繁條件下適宜的播種深度,對大豆播深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播種后對土壤表面壓實好于不壓實處理,播種深度在4~6cm時為最佳,并對播后苗前封閉除草進行了嘗試。初步結(jié)論,采用先正達生產(chǎn)的金都尓+75%噻吩磺隆進行封閉,可以有效地抑制尖葉及闊葉類雜草,減少大豆生育期內(nèi)除草2~3次。
大豆南繁播種深度除草劑
南繁能加快大豆育種進程,縮短育種周期,實現(xiàn)品種的快速更新[1]。然而,南繁任務(wù)量繁重,南繁科研人員不論體力還是思想均很勞累。例如,擔心有臺風經(jīng)過,擔心收獲時下雨;如何防治蟲害,防治病害,防治草害等。其中,草害最不易防治。當?shù)厝斯芤环N草叫“母豬草”,學名“香附子”,屬莎草科,就很難防治。這種草遇到水分2~3 d就會生長出來。即使剛剛除過草,只要灌地,3d后就能看到這種草,像向日葵高稈作物都被欺成莖稈纖細。為了降低南繁管理成本,最好進行化學藥物防治。
近年來,大豆南繁加田間管理的成本不斷增加,除草一項開支幾乎占到一半的管理費。所以,控制好草害,就可以將管理成本降下來。據(jù)考察,以往南繁科研人員沒有使用過封閉除草劑,也沒有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可供參考[1-4],為穩(wěn)妥起見,此次試驗采用先正達生產(chǎn)的金都尓和75%噻吩磺隆進行防治。
大豆南繁土壤條件和播種方式都不同于黑龍江省。一般播種方式為人工用拇指和食指將豆粒播種在土壤中,播種深度在2~3cm,出苗率不是很理想。研究確定適宜的播種深度,對今后南繁工作進行指導。
試驗于2014~2015年,在海南省荔枝溝黑龍江南繁基地院內(nèi)進行。試驗藥劑采用先正達生產(chǎn)的金都尓(精異丙甲草胺)和75%水分散粒噻吩磺隆,每種藥劑用量依據(jù)使用說明要求進行。藥劑噴施在南繁F3代上,沒有噴施藥劑的F1代地塊為對照。
播深試驗采用2份材料,即克交13-2502,百粒重在20g左右;臺292,百粒重在28g左右。播種深度設(shè)為2cm﹑4cm﹑6cm﹑8cm﹑10cm和12cm,每個播種深度選取籽粒完好的10粒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土壤有3種處理,第1個處理是壟體為濕土條件播種;第2種處理是壟體為干土條件播種后,壟體不壓實;第3種處理是壟體為干土條件播種后,壟體壓實。試驗基地土質(zhì)為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半沙半泥地。
2.1藥劑防治對防除雜草的效果
試驗于11月16日播種完畢;11月17日人工進行封閉除草;11月18日修渠;11月20日灌水;11月23~24日出苗,噴藥后F3代豆苗長勢沒有受到影響,沒有藥害發(fā)生。與F1代對照地塊相比,F(xiàn)3代地塊的禾本科及莎草科等雜草,明顯受到抑制,幾天后小草死亡。對照F1代地塊雜草,沒有受到藥劑影響,草比苗長的快。在大豆整個生育階段,噴封閉除草劑的地塊,共進行3次除草,每次除草的成本單位用工量是沒有噴施除草劑的2/3。而沒有噴施封閉除草劑F1的地塊,全生育期除草次數(shù)為5次。比處理地塊多除草2次。
另一塊地,種完大豆后,也是用相同的除草劑進行了封閉除草,但是,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藥害。大豆的第1﹑第2片復葉嚴重畸形,大豆生長明顯受到抑制。這塊地噴藥程序和此試驗有2方面不同,第1個不同,是噴藥和灌水間隔時間短。此試驗是在噴藥后第4天進行灌水的,而出現(xiàn)藥害的這塊地是在施藥后第2d灌水的,在時間間隔上短。第2個不同,是此試驗灌水方式采用溝灌,而相鄰地塊采用噴灌方式。
表1 播種深度試驗為三亞當?shù)販囟?/p>
2.2播種深度
2.2.1濕土條件下適宜的播種深度
播種試驗溫度在22~31℃范圍內(nèi),見表1。中粒品種最早出苗期為12月1日,2~4cm處理出苗;大粒品種最早出苗期為12月2日,4cm處理出苗,大粒品種出苗期比中粒品種延后1d。中粒品種在播深4~6cm時,2d出齊苗。而其它播種深度都在4d后才出齊苗,播種2cm處理,出齊苗最晚,用了6d。大粒品種播深在6cm時,苗勢齊。其它播種深度雖然出全苗,但是,出苗日期相差大,苗大小不一致。在播深10~12cm時,大粒品種出苗率比中粒品種低。
2.2.2干土不壓實條件下適宜的播種深度
種在干土上且不壓實條件下,克交13-2502最早出苗期在12月2日。從出苗情況看,4~6cm播種深度出苗齊,只用2d出全苗,其余處理都用3d以上。播種深度2~4cm時,有缺苗。臺292最早出苗期與中粒品種相同,出苗最齊的是播深為6cm處理。而在播種2~4cm情況下,也同樣有缺苗現(xiàn)象,并且播種越淺,缺苗越重。相反播種越深,出苗率越高,甚至播到12cm深,出苗率還在100%。但是,出來的苗沒有后勁,子葉剛剛拱出表土,子葉下胚軸就不生長了。
2.2.3干土壓實條件下適宜的播種深度
播種后,進行壓實和不壓實材料,出苗情況有明顯不同。壓實條件下,克交13-2502和臺292出苗率在2~8cm為100%。而10~12cm出苗率低,這與不壓實情況下,出苗率相反。在苗齊方面,中粒和大粒品種在4~6cm時,出苗齊,其它播深苗情不齊。說明,在海南且人工手指點播,播種深度不超過4cm,盡量壓實,才能保證出全苗。
試驗明確,在海南南繁大豆時,可以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播后苗前封閉除草。采用的藥劑是先正達生產(chǎn)的金都尓加75%水分散粒的噻吩磺隆。
播種深度試驗,在濕土情況下播種是一種少見情況,播種4~6cm最好,無論大粒還是中粒型材料都適宜。在干土情況下,不壓實播深在2~4cm缺苗。播種后,壓實情況截然相反。
建議播種深度和封閉除草結(jié)合起來。(1)采用開溝播種,播種深度在5~6cm,延后出苗期1~2d。(2)播種后,及時進行土壤封閉除草處理。(3)間隔2d后,進行溝灌。
[1]陳祥金.大豆南繁加代技術(shù).作物雜志,2006,(2):13~14
[2]李磊,李智,時和斌.大豆海南加代的實踐與體會.作物雜志,2003,(4):52~53
[3]張勇,楊興勇,董全中,等.不去雄蕊雜交技術(shù)在海南南繁基地應(yīng)用的研究.作物雜志,2009,(5):87~88
[4]陳祥金.大豆南繁加代技術(shù).作物雜志,2006,(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