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帆
姓名:張穎然
本科學校:遼寧大學
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
研究生學校:中國人民大學
到上海某重點高校工作的張穎然今年剛從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但當年小張拿到的第一家研究生學校的offer卻是通過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口譯夏令營得來的。
那年的5月份,還在遼寧大學英語系讀大三的張穎然一直密切關注北京各大高校的保研信息。她看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上貼出來的“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語系國際會議口譯暑期學校招生簡章”,所謂的暑期學校其實就是夏令營。當然,要求的條件也比較多,比如英語專業(yè)四級必須是“優(yōu)秀”,大學成績要靠前,還需要兩名具有副高級職稱的專家的推薦信等等。
小張投遞材料沒幾天就接到了全英文電話面試。面試問得比較隨機,基本就是考察口語,看學生的英文基本功。
夏令營里共有20名來自全國各高校的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短短一周的夏令營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平時老師們的交替?zhèn)髯g、同聲傳譯課以外,商務部的資深譯員也會來開講座,介紹口譯技能與發(fā)展前景。
一周的培訓結束后,殘酷的淘汰考試如期而至??荚嚪止P試和面試兩場,筆試主要考察英譯漢與漢譯英的能力,更加注重實用性,而非文學翻譯,像院系的簡介翻譯這類實用性文字都在考察范圍之內;面試則是現(xiàn)場放一段錄音考察交傳素養(yǎng),小張清晰地記得當年的考題是翻譯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的政策與近期動向。
其實,小張本人對口譯興趣并不是很大,論天賦,自己比不過很多人;論積累,小張也坦言自己知識面不夠廣。說到底,當初報名只是試水。
“當時班上強手如云,有北外的同學感覺課下也沒怎么練,但是口譯練習反應敏捷,譯得傳神,我真是膜拜?!毙埧吹搅俗约号c高手之間的差距,“天賦”與“積累”雙雙完敗,她很快認識到自己并不擅長做口譯。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小張接到電話,她竟然被中科院大學的口譯專業(yè)錄取了。但拿到offer的小張可沒有欣喜若狂的感覺。“我到底適不適合口譯”成了她心中的一個問號。正是因為如此,小張才沒有立即定下去中科院大學讀口譯,而是想著參加完9月份的各大院校保研后再做權衡。于是,她一口氣申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三所大學的英語語言學專業(yè)。
最后,她拿到了3所高校的offer,小張選擇了她認為最有名氣的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