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平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安徽蕪湖 241000)
建設工程中小煤窯采空區(qū)勘察的有關問題的探討
沈高平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安徽蕪湖 241000)
小煤窯采空區(qū)是在建設場地工程地質勘察中常遇到的問題,本文通過實例介紹了在小煤窯采空區(qū)勘察中采用的方法、勘察成果,以及穩(wěn)定性驗算方法;對小煤窯采空區(qū)勘查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小煤窯采空區(qū);勘察方法;穩(wěn)定性驗算
在工程建設選擇的建設場地中,往往會遇到小煤窯采空區(qū),大多小煤窯的開采年代久遠,且多為無序開采,資料缺乏,因而給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勘察帶來了困難。本文以蕪湖海螺建設場地小煤窯采空區(qū)專項勘查為例,對小煤窯采空區(qū)勘查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其穩(wěn)定性進行了驗算評價,為擬建工程的基礎設計或地基處理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議。
蕪湖海螺位于蕪湖市繁昌縣境內,建設場地內擬建4條6000 t/d水泥熟料生產線和2條12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分三期建設。水泥熟料生產線主要建(構)筑物有窯尾、窯中、窯頭、均化庫、立磨、廢氣處理、熟料庫、原煤預均化堆場、輔料預均化堆場、石灰石預均化堆場、聯(lián)合儲庫、石灰石破碎、砂巖破碎等。
2.1 地層
建設場地及附近地層主要有二疊系、三疊系及第四紀地層分布,其地層特征如下:
2.1.1 二疊系上統(tǒng) (P2)
(1)龍?zhí)督M(P2l):巖性上部為粉砂巖、頁巖夾煤層,煤層共有B、C兩層,B層煤一般厚1~2m,多呈較大的透鏡狀和雞窩狀,C層煤厚一般1~3m,個別可達4m,呈似層狀,較穩(wěn)定;中部為長石石英細砂巖夾黑色粉砂巖及頁巖;下部為含生物碎屑硅質頁巖、頁巖。厚95.6m。
(2)大隆組(P2d):巖性為含放射蟲硅質巖夾硅質頁巖,底部夾透鏡層狀生物碎屑灰?guī)r。厚大于37.6m。
2.1.2 三疊系下統(tǒng)(T1)
(1)殷坑組(T1y):上部微晶灰?guī)r、礫屑灰?guī)r、夾鈣質頁巖,下部頁巖、泥巖夾泥灰?guī)r。厚大于80.5m。
(2)和龍山組(T1h):上部微晶灰?guī)r,含白云質礫屑灰?guī)r,下部條帶狀灰?guī)r夾微晶灰?guī)r及礫屑灰?guī)r。厚199.9m。
(3)南陵湖組(T1n):上部鮞狀灰?guī)r,厚286.8m;下部微晶灰?guī)r,含生物碎屑灰?guī)r。厚大于96.9m。
2.1.3 第四系(Q)
(1)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Qdl+el2):巖性主要為棕紅色黏土,含少量角礫,角礫成份以灰?guī)r為主。
(2)第四系全新統(tǒng)(Qal4):沖積層。巖性主要為灰黃色及棕黃色黏土。
建設場地主要為第四紀地層覆蓋,其覆蓋層厚8.5~26.0m,附近低山丘陵為基巖出露。此外,擬建場地還零星分布有中酸性小巖體,其巖性為花崗閃長巖、閃長玢巖、輝綠巖,呈巖脈產出。
2.2 水文地質條件
建設場地及附近地下水類型可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和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三個類型。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賦存在第四系全新統(tǒng)及中更新統(tǒng)地層中,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含水貧乏,富水性差,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主要賦予三疊系下統(tǒng)南陵湖組灰?guī)r中,場地大部分布三疊系下統(tǒng)南陵湖組灰?guī)r,地表巖溶較發(fā)育,主要為溶溝、溶槽等,地下巖溶主要為溶洞,地下水類型為承壓水,富水性一般。碎屑巖孔隙裂隙水主要賦存于頁巖中,富水性貧乏。
3.1 勘查方法
圖1 小煤窯采空區(qū)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small coal goafs
采用了收集資料、地面調查、工程物探、鉆探驗證及室內試驗等方法,在建設場地中進行了小煤窯專項勘查。
3.1.1 小煤窯采空區(qū)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
通過收集資料和現(xiàn)場調查,在建設場地南分布有小煤窯采空區(qū),其開采巷道延伸到建設場地之下(圖1),小煤窯均為短臂式巷道開采,木支撐。主巷道規(guī)格:傾角40°~42°,寬度1.7~3.0m,高度1.7~2.0m;開采巷道規(guī)格:傾角10°~25°,寬度2.0~7.0m,高度1.6~3.0m。
開采層為二疊系上統(tǒng)龍?zhí)督MB、C二層。開采層位深(大于200m),開采層厚度小于3m,煤層傾角10°~25°,目前均已停采。
圖2 電阻率測深斷面圖Fig.2 Resistivity sounding profile
據實地調查訪問,自建礦開采以來,地面上未見地裂縫和陷坑,采空區(qū)上的房屋也未見因煤礦開采引起的裂縫。在建設場地及附近只有一些民井開采淺部松散巖類孔隙水,作為生活用水,一般單井出水量小于50m3/d;未見深井開采深部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和碎屑巖孔隙裂隙水;小煤礦在開采時,礦坑涌水量較?。ㄐ∮?0m3/d),其小煤礦的開采,未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的開采目前沒有引發(fā)采空區(qū)的地面沉降或塌陷。
綜上所述,擬建場地小煤窯采空區(qū)在現(xiàn)狀條件下屬基本穩(wěn)定區(qū)。
3.1.2 工程物探成果
物探工作的目的是了解小煤窯巷道的分布、走向、埋深及基巖的性質及完整性。對于埋深較淺小煤窯的開采巷道(如井口附近),采用高密度電阻率法和電阻率測深法進行勘查,埋深較深小煤窯的開采巷道(大于100m),采用地震反射波法進行勘查。
根據電法工作的結果,電阻率測深法效果較好,開采巷道如有碎石土充填或無充填,則顯示高阻異常(圖2、圖3);如有水充填,則顯示低阻異常(圖4)。
地震反射波法主要布置在重要建(構)筑物窯尾、原料磨、生料均化庫地段。一般來說,當地震波遇到采空巷道時,可使地震記錄上反射波組變弱、缺失、紊亂,或形成繞射波、斷面波、回轉波等一系列特殊波,但在各測線地震時間剖面上(200ms以上),未見此類特殊波,因此判斷在此次地震勘探范圍內,250m以上不存在明顯的采空巷道。在時間剖面曲線上未見斷層構造引起的異常波形(圖5)。
圖3 電阻率測深斷面圖Fig.3 Resistivity sounding profile
圖4 電阻率測深斷面圖Fig.4 Resistivity sounding profile
3.1.3 鉆探驗證成果
根據收集的資料和工程物探成果,在一期建設場地的窯尾至廢氣處理地段,布置了三個鉆孔,鉆孔揭露深度116~200m,其第四系松散層厚16.2~16.4m,松散層下為三疊系下統(tǒng)南陵湖組及和龍山組石灰?guī)r,巖石質量較好,巖芯較完整,呈柱狀,最短5cm,最長145cm。未見小煤窯開采巷道,與地震勘探結果一致。
表1 巖石力學指標測試結果統(tǒng)計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test results of rock mechanical indexes
在三期建設場地聯(lián)合儲庫地段,也布置了三個鉆孔進行驗證,鉆孔揭露深度29~35m,其中井口附近的鉆孔揭露,第四系松散層厚1.0m,松散層下為中風化泥灰?guī)r,巖芯較完整,在20.5~23.0m處見開采巷道,被碎石土充填,見有木塊,與電測深推斷結果一致。其余兩孔未見開采巷道,可能是離井口較遠,開采巷道的埋深大于鉆探驗證的深度。
在鉆孔中取巖石力學樣9組,測試結果表明,采空區(qū)上覆微風化石灰?guī)r的飽和單軸抗壓強度為40.9~89.2MPa,屬硬質巖。巖石的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3.2 穩(wěn)定性評價
建設場地小煤窯采空區(qū)的穩(wěn)定性評價,是在對已收集的資料、地面調查、工程物探和鉆探成果綜合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本著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
從小煤窯的基本情況可看出:煤層埋深大,厚度小,傾角不大;上覆巖層強度高,厚度大,第四系松散層厚度不大;未見深井開采地水;開采方式為短臂式巷道開采,開采空間小;建設場地內及附近未發(fā)現(xiàn)因小煤窯的開采引起的裂縫和陷坑;場地地基穩(wěn)定性較好。
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當采深采厚比大于30,地表已經穩(wěn)定時,對一般建筑物可不進行穩(wěn)定性評價。影響建設場地的小煤窯采空區(qū),其采深采厚比均大于30,因此對一般建筑物地段不作穩(wěn)定性評價。對荷載較大的重要建筑物,根據建筑物的荷載、采空區(qū)的埋深、寬度、上覆巖層的性質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
3.2.1 地表最大變形值的預測
表2 預測地表最大變形值計算經驗式表Table 2 Empirical formula table for calculation of predicted maximum surface deformation
從收集的資料可以看出,三個小煤窯的開采深度、開采厚度、巷道寬度、煤層傾角及上覆松散層厚度基本相同,因此對整個建設場地進行總體預測,同時考慮小煤礦已充分開采。預測地表最大變形值計算經驗式見表2。
表2各式中:
η一般取0.01~0.95,也可按η=1.1·{(H-h)/m}-0.1計算,H為開采深度(m),h為松散層厚度(m)。
r可按r=H/tanβ計算,β為移動角,tanβ一般取1.5~2.5;b一般取0.25~0.35。
影響地表變形的主要因素為:
(1)礦層因素:礦層埋深?。ㄩ_采深度?。?,厚度大,傾角大,地表變形值大,反之地表變形值小。
(2)巖性因素:上覆巖層厚度大,強度高,地表變形較弱,反之地表變形較快、較大。第四系松散層愈厚,則地表變形值增大。
(3)構造因素:巖層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會使變形加快,增大變形范圍,在斷層帶上地表變形會更加劇烈。
(4)地下水因素:地下水活動強,會加快變形速度,擴大變形范圍,增大地表變形值。
(5)開采條件因素:礦層開采和頂板處置的方法及采空區(qū)的大小、形狀、工作面推進速度等,均影響著地表變形值、變形速度和變形的形式。
根據三個小煤窯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巷道分布圖,其煤層厚最大為3m,煤層傾角一般為10°~25°,主要建(構)物地段的開采深度在250m以下,據本次鉆探資料,并考慮巖層上部巖溶發(fā)育,且充填黏土或黏土夾碎石,第四系松散層厚度取25.0m。由此根據表2公式進行估算,其結果見表3。
表3 預測地表最大變形值計算結果表Table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redicted maximum surface deformation
目前建設場地內及附近小煤窯已關閉,無重復開采的可能,其開采空間不會增大;擬建場地煤層埋深大,煤層厚度小,煤層傾角不大;上覆巖層厚度大,強度高;第四系松散層主要為可塑—硬塑狀粘性土,相對于巖層厚度不大;斷層構造及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地下水活動較弱,因而擬建場地地表變形微弱。由表3計算結果,可看出:
最大傾斜值Tmax=0.016<3(mm/ m);
最大曲率值Kmax=0.00019<0.2(mm/m2);
最大水平變形值εmax=0.009<2(mm/m)。
由上述分析和計算結果看,小煤窯采空區(qū)地段為相對穩(wěn)定區(qū),可作為建設場地。
3.2.2 地基穩(wěn)定性評價
當建筑物位于采空區(qū)影響范圍以內時,設建筑物基底的單位壓力為R,則作用在采空段頂板上的壓力為:
Q=G-2F+aR=γH[a-H tanφtan2(45°- φ/2)]+aR
式中:
G——巷道單位長度頂板上巖層的重量(kN/m),G=aHγ;
a——巷道寬度(m);
H——巷道頂板的埋藏深度(m);
γ——巖層的容重(kN/m3);
F——巷道單位長度側壁的摩阻力(kN/m);
φ——內摩擦角(°)
當H大到某一深度時,使Q=0,即頂板巖層恰好保持自然平衡時,則:
當: H<H0時,地基不穩(wěn)定。
H0<H<1.5H0時,地基穩(wěn)定性差。
H>1.5H0時,地基穩(wěn)定。
由上式可知,影響地基穩(wěn)定性臨界深度H0計算的因素是巷道寬度a、巖層的容重γ和內摩擦角φ、建(構)物的荷載R,因此根據建(構)物所處的位置及荷載、巷道的寬度、巖層內摩擦角φ,分別進行估算,計算時取巖層容重γ的平均值、內摩擦角φ的標準值,根據收集的小煤窯資料,其開采巷道寬度最小2m、最大7m,本次巖石力學樣測試,其內摩擦角標準值為57.6°。計算時取a=7m,φ=57.6°,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表Table 4 Foundation stability calculations
綜合分析鉆探成果和表4計算結果可知,小煤窯采空區(qū)上覆巖層主要為中厚層狀微風化石灰?guī)r,強度高,屬硬質巖,其厚度大于200m,即H>1.5 H0。其建(構)物基礎有足夠厚的工程地質性質較好的巖層支承,地基穩(wěn)定性較好。
3.2.4 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
建設場地中荷載大的主要建(構)物均不在小煤窯采空區(qū)上方,但在二期場地聯(lián)合儲庫和堆場附近,以及三期場地聯(lián)合儲庫附近,有小煤窯開采井口,其井口附近的巷道頂板埋深較淺,取巷道寬度3m,估算臨界深度H0為36m,按主巷道傾角42°推算,在距井口60m的范圍內,其巷道埋深小于54m,并小于1.5 H0(臨界深度)。其頂板穩(wěn)定性較差,應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可采用樁基礎或回填處理。
(1)在小煤窯采空區(qū)勘察中,要充分收集資料,并進行細致的調查訪問,了解已有采空區(qū)的巷道分布范圍;小煤礦的開采時間、開采方式、頂板處理措施、回填塌落及充水情況;地表陷坑、裂縫的位置、形狀、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與采空區(qū)的關系;采空區(qū)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況及其對采空區(qū)穩(wěn)定的影響;礦層的分布、層數、厚度及埋藏深度。
(2)合理布置工程物探工作,采用有效的物探方法來了解小煤窯采空區(qū)的地層構成、地質構造的發(fā)育特點;采空區(qū)上覆地層的巖性、厚度;小煤窯采空區(qū)的位置及開采巷道的走向。對工程物探的成果要深入分析,結合地質資料,進行合理的解釋推斷。要注重對物探異常的驗證,適當安排鉆探工作。
(3)在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時,當采深采厚比大于30,地表已經穩(wěn)定時,對一般建(構)筑物可不進行穩(wěn)定性評價。對荷載較大的重要建筑物,應根據建(構)筑物的荷載、采空區(qū)的埋深、寬度、上覆巖層的性質,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
小煤窯采空區(qū)是在建設場地工程地質勘察中常遇到的問題,而通過多種方法的勘查,查明小煤窯采空區(qū)的分布,獲取各種參數,分析其對建(構)筑物影響,從而正確選擇參數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為建設場地的地基處理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有效的措施。
[1]GB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 常士驃,等.工程地質手冊[J].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M].北京: 煤炭工業(yè)出版社,.
[4] 蕪湖海螺擬建場地小煤窯采空區(qū)勘查報告[R].
ON ISSUES CONCERNING RECONNAISSANCE IN SMALL COAL GOAFS
SHEN Gao-ping
(No.2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stitute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nhui Province, Wuhu,Anhui 241000, China)
∶ Small coal goafs are encountered frequently dur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in construction sites. This paper took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method used in reconnaissance in coal goafs,reconnaissance result, and stability-checking method, and discussed relevant issues with reconnaissance in coal goafs.
∶ small coal goaf; reconnaissance method; stability checking
TU733;TD853.391
A
2015-10-22
沈高平(1966-),男,安徽霍山人,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現(xiàn)主要從事水工環(huán)地質工作。
1005-6157(2016)02-0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