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彬
滋養(yǎng)心中的太陽
——評楊孟衡作品《心若驕陽》
◎楊洪彬
邊疆閱讀
主持人語:文學的外延不斷被擴大,從而形成了更多的表達空間,也使文學的發(fā)展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尹忠義對小說集《如畫似書》的表現(xiàn)手法和敘事策略進行專業(yè)解析,密英文突出詩集《躲不開的夏季》的童真趣味與詩性表達。而對散文集《一條河的懷念》和《心若驕陽》,評論者注重作品給讀者帶來的閱讀體驗,即使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同樣能給人美的享受,給人溫暖,給人感動,給人自由。因此,真實的體驗,真誠的表達,真切的思考,是普通寫作者的重要品質(zhì)。(楊林)
從專業(yè)角度說,《心若驕陽》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雖然我不是一個從事專業(yè)評論的人。就一個業(yè)余評論者的視角看,它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巧妙的伏筆照應(yīng)和精心的包袱楔子,也沒有精致的人物語言設(shè)置、形象塑造和心理刻畫,至于環(huán)境描寫和主題思想就更談不上文學作品具備的演繹世態(tài)、剖析人生、針砭人性良知,錘擊麻木靈魂,喚醒社會認同的高度。
即便從自傳性文集的角度看,這本書里收錄的文章雖然按照一定的關(guān)系做了編排,也可以看出作者某段時間的經(jīng)歷和思緒痕跡,但行文的邏輯也沒有完全按照自傳性文章呈現(xiàn),語言的表述也不都是可以讓人得到美感甚至受到啟迪,有的話甚至會讓讀者覺得口水話太多而無甚可取……
而從行文語言表達和情感透露看,一些文字也讓人感覺缺乏變通的委婉升華甚至充滿戾氣抱怨憤怒之感……
故而,從文學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和文學性上講,這部作品實在不具備或者不符合一部文學作品該具備的特質(zhì)。
但畢竟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都代表作者在一定環(huán)境下心理的反應(yīng),對世界的判斷認知和對生活的感慨。它所反映的,就是作者在這特殊年齡,特殊經(jīng)歷后的一種思考,一段記憶,一份成熟。
對于與他同齡的年青人來說,所處環(huán)境和自身狀況的不一樣,未必會有這樣一些經(jīng)歷和閱歷,內(nèi)心的體驗和心志的成熟未必會有這樣一些不同。所以,將這本書置入書店銷售,明顯可以納入青春勵志類作品行列。
它僅是一本個人成長軌跡的再現(xiàn)和記錄的書。沒有什么感天動地的情節(jié)設(shè)置,也不具備引領(lǐng)時代理念和掀動思潮狂瀾的感染力。
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一些可以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就是它是作者歷經(jīng)五年時間,在每一個思想受到觸動而靈光閃現(xiàn)的時候,用腳指頭一個字一個字在鍵盤上敲打出來的文字集成。敲打鍵盤的這一雙腳一直延伸著作者在土地上丈量的腳步,從昆明宜良鄉(xiāng)下的小學到小縣城的一所中學,再丈量到廣東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四年大學后保研回到云南大學就讀。五年時間,步履以昆明長水機場、廣州白云機場為起點,孤身向國內(nèi)的數(shù)十個機場包括港澳地區(qū)不斷發(fā)散。盡管有時步履匆忙,缺乏積淀,但每走出一步,都是一份驚喜并伴隨著成就與自豪。那是一個克服了一切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不斷超越生命極限的過程;那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對生命生活熱愛珍惜的力量使然。
書里記錄的內(nèi)容共七個篇章40篇長短不一的文章計20多萬文字,有作者對少年時代夢想的期盼回憶,對追夢路上走過坎坷的彷徨嘆息;有作者重返課堂的糾結(jié)沉潛和寂寞等待,離家千里獨撐的抓狂和不甘;還有作者不屈安排的奮起和靜悟,認知世界的見解和反觀……大多內(nèi)容就是作者丈量土地時以自己獨特視角看到的大千形象和不同事態(tài)人物的心理體驗。因此,寫作的形式和內(nèi)容就決定了作品表達內(nèi)容的真實性。加之作者誠懇的寫作態(tài)度和對這個世界滿懷喜悅一路走來的感恩之情,構(gòu)成了這本書還可以一閱的又一特點。
真實做人做事,真誠寫作是一個書者該具備的素養(yǎng)和堅守的底線。一個本被世界拋棄的青年,能夠真實而誠懇地擁抱世界,并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他人,作為父親,該為他今天的這種進步點贊,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他能夠達到和努力的方向。正如作者在序言《自白》中表述“命運以痛吻我,我還生命以歌”。
應(yīng)該說這是作者迄今為止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作品《無翼也飛翔》成書于高中畢業(yè),主要收錄作者高考前的一些經(jīng)歷片段文字,作品數(shù)量有限而內(nèi)容質(zhì)量較為稚嫩淺顯,大有中小學生作文的痕跡。但是作為對這個不言放棄的孩子的一種鼓勵和一份寄予,還是將它成書于世。而《心若驕陽》一書則無論從內(nèi)容質(zhì)量上都較《無翼也飛翔》一書有了明顯不同。首先是文本的厚度不一樣,畢竟此書連同彩頁來算有了385頁;而從深度上講,大學和初入社會的閱歷不是每一個高中生所具備的;再看高度,畢竟五年閱歷,已經(jīng)從“2010年小縣城無臂文科狀元、央視開學第一課”特邀嘉賓、“溫暖春城感動昆明”人物、“云南省十佳讀書青年”,走到“2010中山大學年度人物”、“2012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015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并且多了一天飛臨三個省市,趕場般到一些培訓機構(gòu)和企業(yè)學校演講的經(jīng)歷。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從發(fā)達地區(qū)到偏遠縣城,聽眾多則一場五六千人,少則一場幾十人不一,控場的能力從過去的膽怯茫然到現(xiàn)在的輕松自如,思想已經(jīng)再次得到飛躍,從過去希望遇到驕陽,碰到貴人,到現(xiàn)在的“貴人相助,先強自身”的覺悟和心有太陽,善待周圍一切事物,以平淡祥和助他之心去照亮、溫暖、成就他人……這不能不說是人生價值和意義認知的又一個新高度。
整個作品盡管達不到暢銷書或者是經(jīng)典作品的高度,但作為一本自我總結(jié),自我激勵的作品,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這個價值的最大化就在于自我的激勵。
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一個亮點的話,那該是它一直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誰說這世界最大的殘疾不是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消極態(tài)度呢?放眼四周,我們身邊有多少青春年少甚至健全身體的人,他們一直將最為美好的青春和最康健的身體躲避放縱在陰暗網(wǎng)吧的虛擬空間和無聊的發(fā)呆中,卻從不敢認真思考未來或者坦然面對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大好光陰和精力就是一直為娛樂和他娛而存在。就這一點說,作者所走過的人生之路和坦然心態(tài),卻一直洋溢著一股陽光的味道。
任何作品,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同齡人甚至一些即將走向這一特殊人生階段的孩子來說,作者的經(jīng)歷,或許會有些借鑒。
勵志這個詞眼,不少人對此持腹誹排斥態(tài)度。廈門大學易中天老師就旗幟鮮明地反對勵志,認為勵志是毒藥,其觀點固然有他的視角理解,在此不做贅述。但是,作為一個遭受命運肢解的家庭和個體而言,如何在這世界上生存,怎樣讓自己的殘存人生更有意義,未經(jīng)歷過失去或者是死生的人是不會感受和體驗這些的。就如同我們父子當年在困境中耳聞目睹臺灣口足畫家謝坤山到昆明會展中心的一場演講,又追到休息室找到謝坤山購書簽名的情景。雖然謝坤山的演講沒有任何表現(xiàn)力和煽動性,但是他的行動和他的作品《我是謝坤山》,卻成為我們家庭自我改變的一份動力,讓我們在困境里,在艱難中一次次抬頭鼓足勇氣走出陰影,從這一個角度講,難道就沒有人或者說家庭需要受到一些積極地鼓勵和樂觀的感染?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殘疾人不是你的勵志榜樣》的文章,作者史黛拉·楊(Stella Young)是澳大利亞的一位喜劇演員和新聞記者。她是一名殘疾人,始終在強調(diào)殘障人并不代表理所當然就應(yīng)該成為人們的勵志榜樣。楊把社會將殘疾人當做勵志范本進行的宣傳描述成了“勵志情色片”,“是因為非殘障人士將殘障人士物化,希望殘障人士成為非殘障人士的勵志榜樣,以此慶幸自己過得還不錯?!薄皻埣膊粫屇阕兊门c眾不同,但是思考你對于殘疾的想法就會使你改變。”
她還說:“生活中難免遇到灰暗時期,這時候需要學會自我激勵。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殘疾并不是一件很壞的事,也不會讓你與眾不同。對殘疾人來說,能夠像普通人一樣對待他們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p>
為此,用普通人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本書以及作者本人,該是對作者最大的尊重和愛護。這是我最想表達的觀點。
魯迅說:“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p>
雨果說:“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币惠啗]有愛的驕陽,最終會走向熄滅;一個不會用愛來為自己進行滋養(yǎng)的太陽,能量也會衰竭,難怪尼采發(fā)了瘋。
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話既可以結(jié)束這份評述,也可以解釋這個困窘:
“永遠不要失望于人性,因為同別人一樣,你的心中也有一顆太陽,如果你愿意,選你喜歡的,做你該做的,永遠懷著善意看待周圍的一切,給它以能量,讓它發(fā)光閃爍,它就會如驕陽一般照耀著你,再亮一些,就照耀著世界,即使只是一個角落。”
(作者系昆明市宜良一中副校長)
責任編輯: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