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慧
摘 要: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無意識地讓學生在聚光燈下遭遇難堪,不僅傷害了學生,傷害了師生間的情感,也影響了課堂教學。這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策略,克服“聚光燈效應”,釋放學生在課堂中的正能量,盡可能避免學生出現學習“冷漠”的現象。
關鍵詞:思想品德;聚光燈效應;積極情感;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0B-0012-01
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效應稱為“聚光燈效應”,心理學家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通過多年研究發(fā)現,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筆者在思想品德教學和聽課過程中發(fā)現,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非常關注自我在同齡人中的形象,當他們在全班同學或眾多老師面前難堪,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后馬上就忘了,但他自己會把自己的不好形象無限放大,覺得太丟人了,甚至無法忍受自己的“倒霉樣兒”,結果是不僅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師生間的情感,更影響了課堂。當學生在聚光燈下遭遇難堪,會出現怎樣的反應呢?
一、聚光燈下,遭遇難堪
1.沮喪感。如在一節(jié)初中思品課上,老師正在上七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二框《享受學習》。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老師設計了一個簡單的交流環(huán)節(jié),“說說你在學習中遇到哪些苦的事和快樂的事”。老師以為這樣的問題應該人人都能說幾句,就把目光轉向了一個基礎較差的同學,想給他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沒想到,這位同學站起來只顧低著頭,等了好一會,就是一言不發(fā)。老師沒有放棄,試圖引導他,結果還是沉默。老師的臉上有些尷尬,但她還是試圖讓他開口,就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可能太緊張了,大家給一些掌聲鼓勵一下?!比嘁贿B鼓掌三次,這位同學只是看了老師幾眼,眼里好像透露出一絲哀求,始終一言不發(fā)。老師很無奈,就對全班開玩笑地說了一句:“這位同學可能學習中遇到了太多苦與樂的事情,一時不知從何說起,我們先讓他坐下想想吧。”在全班同學一片笑聲中,該同學坐了下來,一臉難堪。在接下來的整堂課中,全班同學熱情較高,對比之下,是該同學的沉默。與此相似,許多內向的同學,上課都不喜歡發(fā)言,如果被老師點名,站起來有時也能說幾句??扇绻羞^這樣的經歷,發(fā)言的勇氣就更少了。
2.被嘲弄感。所有人都無法忍受被嘲弄,何況未成年學生。作為教師,我們絕不能嘲弄學生,可我們卻有可能成為學生遭遇嘲弄的幫兇。如某老師在上到青春期這一課時,引導同學們認識青春期的一些特殊生理現象。我們身體的成長有著不同的韻律和節(jié)拍,有的橫向發(fā)展,有的縱向拉長。講到這里時,立馬有調皮的男生問:“老師,什么是橫向發(fā)展?”老師沒有聽出該同學的意思,就趕忙解釋。就在這時,班上所有的同學,尤其是男同學紛紛指著班上的一位胖胖的女生××大笑不止,直到該同學趴在桌上大哭起來。老師也很無奈,但也控制不住學生們的情緒,就只好硬壓住繼續(xù)上別的內容。這件事情,很多同學笑過也許早忘了,但這位同學也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種難堪。
二、緣何受傷的是你
在聚光燈下遭遇難堪,并不是所有同學都會受傷,產生消極情感,它總是趨向下列兩類同學:
1.一些對自己的容貌和衣著相當敏感的同學容易受傷。如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容貌過分挑剔,會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丑陋”,如體胖、膚黑、眼小、體臭等憂心忡忡、煩惱不已,以致難以忍受。如果在這些方面當眾“出丑”,他們常常會因適應能力和心理防衛(wèi)機制尚不成熟而出現多種消極反應。
2.一些內向、悲觀的同學也容易受傷。性格很多時候是天生的,無所謂好壞。但內向的學生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蜷縮在內心,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刺激,不能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易在心靈中留下創(chuàng)傷。
三、拒絕聚光燈下的難堪有對策
1.提前了解學情。作為教師,想要在上課的時候避免讓學生難堪,了解學情是十分必要的。備一堂好課,應盡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五個方面全面分析情況。
2.不問學生過難的問題,追問時見“不好”就收。細細品味初中思品課教學實踐中的諸多課堂提問,,“超難問題”頻頻出現,不僅導致問題無法解決,課堂無法推進,也常常使被提問的同學因回答不了問題喪失學習的興趣。
3.回避學生的隱私。思想品德課不同于其他的學科,由于它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常常會涉及到學生的隱私。當我們意識到課堂內容已經觸及學生不愿被外人所知的東西,應該有主動回避的意識。
4.課堂上批評需謹慎。課堂上的批評屬于公眾行為,不宜濫用。只有在它能構成一種威懾時,才會選擇,但越少用越好?,F實中,一些經常當眾受批評的學生對此變得近乎麻木,因為過多的批評勢必引起高度的焦慮程度,擊垮一個人的自尊心,導致自暴自棄。
總之,只要我們學會做有心人,善于克服“聚光燈效應”,釋放學生在課堂中的正能量,就能避免許多學習“冷漠”,就能讓思想品德課堂成為幸福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吳秀花.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15,(3).
[2]孟萍.中學思想品德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的探索[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