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音海
1949年后,京滬分別作為首都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承擔了指導全國文物保護以及管理格局的調整。其間,鄭振鐸、徐森玉、張珩、謝稚柳等先生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書畫鑒定大師張珩致“國寶守護神”徐森玉的這三封信件,體現(xiàn)了1950年代初期,政府在搶救、保護珍貴文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在中國古代書畫鑒定方面,各有一位杰出代表引領學壇,他們身在上海,享譽全國,成就斐然——吳湖帆、張珩。
吳湖帆(1894—1968),蘇州名門吳氏之后,吳大澂嗣孫。20世紀中國畫壇“中國畫遂應滅絕”的輿論迭起,吳湖帆承祖父吳大澂、外祖父沈樹鏞、夫人蘇州潘氏攀古樓及滂喜齋舊藏余緒,成為承古開今的一代宗師。
張珩(1915—1963),字蔥玉,湖州南潯豪門“四象”之一張氏后裔,張石銘孫,張靜江侄孫,張芹伯侄,太舅公龐元濟。生于上海。家傳字畫收藏,加之天賦異稟,二十一歲受聘任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與吳湖帆時相往返,鑒賞書畫,交換藏品,成忘年交。張珩于1960年在歷年心目所記古代字畫約6000件中,遴選整理出567件,成《木雁傳真》書畫鑒定筆記。
徐森玉(1881—1971),名鴻寶,字森玉,以字行。生于吳興(湖州)菱湖鎮(zhèn),張珩前輩同鄉(xiāng)。早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堂,被視為奇才,深得長其十歲的學校監(jiān)督(校長)愛新覺羅·寶熙賞識。徐森玉乃長于碑帖善本目錄之學,故二人常探討古物、古書鑒別。徐森玉后曾任清史館纂修、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西北科學考察團常務理事、中央博物院理事和故宮博物院古物館館長等。
“七七”事變前后,徐森玉參加主持故宮文物南運,定居上海,與張元濟、鄭振鐸等組成文獻保存同志會,多方尋訪、搶救古籍善本。1949年后,他先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后為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全國第二中心圖書館主任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領導小組成員和上海博物館館長。徐森玉被譽為“國寶的守護神”,在文物圖書、博物館界德高望重。
茲介紹張珩先生致徐老信札三通,時間為1950年代初,內容涉及文物搶救、整理、人事等,管窺1949年以后文物管理掌故。
【其 一】
中國現(xiàn)當代文物、博物館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羅振玉、馬衡、徐森玉、李濟、鄭振鐸諸前輩有篳路藍縷之功。1949年后,京滬分別作為首都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承擔了指導全國文物保護及管理格局的調整。其間,鄭振鐸、徐森玉、謝稚柳先生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鄭振鐸先生小徐森老十七歲,長張蔥玉十六歲,上海是他長期生活、工作的城市。1921年,鄭振鐸來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陸續(xù)主編《文學旬刊》《小說月報》??箲?zhàn)時期,在上?!肮聧u”從事寫作和文化活動。他酷愛文物、圖書,尤其鐘情古籍善本,在朋友圈內非常出名,其中有許多珍本就是在上海四馬路的書店里搜求得到,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狂虜文獻耗中年”。
未久,他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同時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主管文物考古、圖書館、博物館及文學研究等工作。到京就任后,他組織文物局班底,先請張珩北去做文物處副處長并籌備文物出版社,委以全國文物管理重任,但文物處長一職虛位以待,擬由德高望重人士就任。
此時徐森老正參與籌備建立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用自己與收藏家的關系、本人的聲望與一言九鼎的鑒別權威,全力以赴征集文物,因此,也就一直沒能北上。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于1952年底正式在原跑馬廳成立開放,而國家文物局的文物處長一職也一直空缺,張珩以副代正,先后率羅福頤(羅振玉五子)、徐邦達、羅哲文、顧鐵符等助手,工作至1963年去世。
謝稚柳先生長張珩五歲,論資排輩,與張大千、徐悲鴻為同輩而最年輕。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成立時,謝稚柳受聘為編纂,參與文物征集鑒定。在上海天平路文物保管委員會辦公樓里,與徐森玉、潘伯鷹、顧廷龍等同事。謝稚柳寫信給張珩“垂詢北京所見”,實際是代徐森玉了解國家文物局的籌劃安排。
在徐森玉、謝稚柳的上海文物征集保護中,最要緊是防止珍貴文物外流,作為書畫家的張珩,也關注著龐元濟的收藏,故有“龐氏畫,明清可獨步全國,幸長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之語。龐元濟虛齋藏畫,以南宗一脈文人畫為主,集中了最優(yōu)秀、最經(jīng)典的作品。龐氏1949年卒,為避免所藏書畫可能的失散,徐森玉等一直予以關注。
1952年12月,上海博物館開館,龐氏后人捐贈了一批虛齋舊藏書畫。故宮博物院在鄭振鐸、張珩的直接關心下,于1953年征集到趙孟頫《秀石疏林圖》等相當數(shù)量的虛齋藏名跡。南京博物院則通過龐元濟遺孀表弟鄭山尊 (時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與龐家接觸,在1956、1962年兩次獲得137件(套)虛齋藏畫的捐贈。蘇州博物館也獲得37件(套)藏品捐贈。
信中另引薦許源來(梅蘭芳秘書許姬傳弟)見李主委(即李亞農,歷史學家,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并請徐森玉(時任副主委,張珩在滬時為該委特約顧問)照拂。后許源來在上海博物館供職。梅蘭芳先生雅好書畫,與文物界人士有來往,而其詞曲之學,也與兩位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成員有關。一位是詞學大家冒廣生(鶴亭)老先生,與梅蘭芳相識較早,1949年陳毅任市長后專程登門拜訪,安排在文物保管委員會任職。另一位是詞人龍榆生,1949年11月受陳毅接見,也安排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后任上海博物館資料室主任。由詞曲而至書畫,著名學者、藝術家的友朋圈由此可見一斑。
【其 二】
昭陵六駿原系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浮雕石刻,是唐代雕刻珍品。六駿為李世民騎乘過的有功戰(zhàn)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勤驃”、“青騅”、“颯露紫”。傳石刻圖樣由著名畫家閻立本設計。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于1914年為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購藏,其余四駿現(xiàn)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昭陵六駿圖卷》當時在實業(yè)家、收藏家張子厚手中。張居北京南小街新鮮胡同,曾于1965年3月復將所藏宋、明、清瓷器四十余件(含一件汝窯標本)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昭陵六駿圖卷》當時由張子厚委托在滬的收藏家譚敬代為出讓。據(jù)楊仁愷先生介紹:“上海過去先施公司大股東譚敬先生,對古代書畫極感興趣,亦富收藏。長春偽皇宮佚出的珍品之風吹到上海之濱,當然要引起譚氏的反應,隨之參加了這場逐鹿之役。”是否因此畫原為宮內所藏,在北京當?shù)爻鲎尣槐?,乃請上海老友出手,已不得而知。但此畫當時已經(jīng)脫手,故張珩以人民幣三千二百萬元(舊幣)追回。此畫從此復歸宮中,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其 三】
此信托徐森玉代購(實為征集)字畫,寄上目錄;另要求補購書發(fā)票以便財務做賬履行報銷手續(xù)。潘景鄭(承弼)先生有代訪或舊藏書目,鄭振鐸囑直接寄京。蘇州吳縣潘家自乾隆年間即有文物字畫收藏傳統(tǒng),潘奕雋三松堂、潘曾瑩“小鷗波館”、潘祖蔭“滂喜齋”、潘祖同“竹山堂”的收藏皆煊赫有名。潘博山(承厚)、潘景鄭兄弟即潘祖同孫。景鄭先生擅古籍版本鑒別,尤以石刻文獻見長,亦張珩老友。
上述三封信扎,筆者于數(shù)年前寓目其復印件,系以毛筆書寫于公文信箋上,基本面貌與鄭重所著《張珩》一書所載同類信件相同?,F(xiàn)代名家書信,社會多有收藏、流傳。有機會當整理鑒別,嘉惠學林。
欄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
森老:
久未上矦興居,前獲稚柳兄惠書,承垂詢北京所見,匆率具復,想達覽矣。龐氏畫,明清可獨步全國,幸長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友人許源來兄與晚為十余年論古之交,前以阿英同志之介紹,來見李主委,以久慕道范,未獲識荊,囑為介紹,于長者之前,希不吝指示為盼。何日能北行?俟望云霓,不勝迫切之至。
晚 張珩謹啟
森老:
茲匯上人民幣三千二百萬元,系購金趙霖《昭陵六馬圖卷》之用。該卷原系張子厚之物,已托譚敬在滬售出。因前在市委檢查時,已列入報告,故仍予收回?,F(xiàn)已由張君函告譚敬,向購主洽商購回,并囑送尊處審定。如譚敬送來,請于審閱后即將該款交付譚敬,并所得稅單或免稅證。該卷可暫存,遇便帶京。又郭石麒處書款七百萬元,扣除前尊處代付之款外,余款可一并付給,發(fā)票已寄京矣。匆匆即致
敬禮
張珩謹啟
森老:
昨上一函,并掛號寄上收購書畫細目,因近時開會較多,整理經(jīng)旬始克付郵,違延日久,致勞廑注,惶愧惶愧。頃會計科交來去年收購陶湛書四種單據(jù),因無免稅證明,亦無稅單,在報銷時剔回,茲特寄上。如何向陶湛處補辦手續(xù),相隔日久,殊有困難,瑣凟殊感不安,然不能報銷,此間亦無辦法,幸諒之。前寄來潘氏書目二紙,鄭公囑寄來后定,請轉達景鄭先生,請其逕寄北京為感。匆匆即致
敬禮
張珩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