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
根據(jù)親身支教體驗,主要分析了前往山區(qū)進行支教的必要性,同時探討了如何積極開展有效的支教工作,促進支教工作質量的提升,從而真正解決偏遠地區(qū)孩子的受教育問題,滿足當?shù)厝藗儗χR的渴求。
支教工作必要性支教策略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在21世紀的今天,經濟與科技水平飛速發(fā)展,大部分家庭已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物質生活逐漸富裕的我們,總是覺得山區(qū)、貧困距離我們很遙遠,以致我們經常會忘記,還有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衣不蔽體、生活貧困、物質與精神極度匱乏的同胞們。即使是在電視、報紙上看到,對我們而言,那也不過只是新聞而已,未曾有深刻感觸。當我們真正走進山區(qū),走進他們,我們的內心和靈魂將會變得不一樣。在此,僅對筆者在甘肅隴南山區(qū)支教的生活談幾點體會。
一、支教工作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九年義務教育逐漸普及并得以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也與之并駕齊驅,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實施。然而,由于我國長期堅持的是“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國經濟發(fā)展在全國范圍內來說仍不均衡,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又因為我國部分偏遠地區(qū)收到地形的限制,交通不便利,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受到阻礙,山外的人進去很難,山里的人出來更難,由此導致了我國教育資源的分布嚴重不均衡,部分偏遠山區(qū)的教學資源嚴重落后,不論是教學設施還是教學人員均遠遠落后于時代發(fā)展,落后于我國社會當前的平均水平。然而,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為下一代接班人,身上寄托著家里幾代人的希望,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共同的希望。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根本,發(fā)展好國家的教育,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最多,但是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我國的教育要想達到統(tǒng)一水平還需要長期努力。當前,我國義務教育的普遍實現(xiàn)與素質教育的普遍實施,有效提高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為我國的共產主義事業(yè)建設添磚加瓦。
開展支教工作,是提高貧困地區(qū)教育水平最快捷的方法之一,通過優(yōu)秀教師到貧困山區(qū)的校園中展開教學,使交通閉塞地區(qū)的孩子們接觸到山區(qū)之外的生活。教育工作者到山區(qū)支教的意義,不僅僅是上幾堂課那么簡單,更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同胞間的關愛與祖國對貧困地區(qū)的扶助,使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感受到最誠摯的關心與溫暖。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到貧困地區(qū)支教,既是對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更是為貧困地區(qū)帶去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教學設施,提高貧困地區(q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為貧困地區(qū)學校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二、開展有效支教工作的策略
(一)關愛留守兒童,積極有效開展支教工作
在貧困落后的山區(qū),幾個村落才有一座小學,而學校中的學生也是零零星星,有的學生熱愛學習,但由于家庭原因不能保證每天按時上課,而有的學生根本就不喜歡學習,他們認為學習好也沒有任何作用,還不如像父母一樣早早出去打工掙錢,不能認識到教育的真正意義。作為支教教師,工作的對象便是班級里的學生們,這些學生年齡參差不齊,大多是留守兒童,由于貧困,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城市里打工,村子里留下的幾乎只有老人和孩子。更不乏有十來歲的孩子需要支撐起整個家,既要照顧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也要照看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生活給予了他們太大的壓力和負擔。因此,支教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當關心學生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變化,對他們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恰當?shù)年P懷。留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十歲的男孩子,他的父母早就離開了山區(qū)外出打工,他每天早上要五點起床,準備爺爺?shù)脑顼埡鸵惶斓娜粘I?,打水、洗衣、砍柴,然后匆忙跑到十幾里地外的學校上學,中午跑回家準備午飯,然后再跑回學校上課。在一年級學生中他年齡較大,上學較晚,因此每天都在課后認真復習功課,直到深夜。這個男孩子過早承擔了生活的責任,在本該學習玩耍的年齡負擔著生活的重任。
(二)與當?shù)亟處煖贤▽W習,積極有效開展支教工作
若想積極有效開展支教工作,與當?shù)亟逃ぷ髡叩臏贤ń涣饕彩呛苤匾囊徊糠?。在這些信息閉塞的貧困山區(qū),大多使用他們獨有的方言進行溝通,因此,教育工作者支教遇到的一個很大問題可能就是語言障礙,與當?shù)厝嗣駵贤ú粫?。這就需要支教的教育工作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三人行必有我?guī)?,謙虛的向當?shù)厝嗣駥W習當?shù)胤窖裕玫谋划數(shù)厝嗣窠蛹{,有利于之后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雖然支教的教育工作者日常的生活較貧困山區(qū)富足,但并不能因此而產生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因注意對貧困山區(qū)人民的尊重,這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養(yǎng)。由于貧困地區(qū)教育資源匱乏,老師較少且水平不高,因此,作為支教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在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應注重與當?shù)亟處煹臏贤ㄅc交流,向他們傳輸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與他們探討最適合當?shù)貙W生的教學方式。畢竟,支教老師能盡的只是綿薄之力,支教結束后,陪伴當?shù)貙W生的還是當?shù)氐慕處?,因此,幫助當?shù)亟處熖岣呓虒W能力和教學水平也是很重要的。
三、總結
支教,需要我們每一個有愛心和有責任心的人的共同努力,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大學生,抑或其他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支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愛心的傳遞!
參考文獻:
[1]陳瀟瀟.支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2]冉亞輝.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師——支教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項[J].基礎教育研究,2010,(05).
[3]趙子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支教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學習月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