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新課改大踏步走進我們的教學,許多音樂教師對新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并將自己的設計和思考落實和運用到課堂上。大家發(fā)現(xiàn)音樂課堂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變多了,學生活動有序了。但是在音樂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一直被老師吸引,參與音樂活動時也不能盡如人意地達到老師的目標。這些情況與教師對教學細節(jié)的忽視、教學理念的偏差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過程決定結果,思維決定成敗。優(yōu)秀的音樂課一定是凝結著教學理念,匯聚著教學智慧,詮釋著教師能力,彰顯著教學個性,兼容并蓄、有深度的課。那何為兼容并蓄、有深度呢?我理解的兼容并蓄是引入多元的音樂元素以及相關的藝術元素;有深度則是思維有深度、音樂感情有深度,并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升華。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表面上看似信手拈來,實質上卻是教師的獨具匠心、刻意安排。
聚焦解讀——深入歌曲核心文本
曾經聽一位語文特級教師在講座時說到:“細讀核心文本。”換位到音樂課中也是必要的,我們在上課前應對教材中音樂作品本身進行關注和深度理解,所以音樂教學也需要“聚焦解讀歌曲的核心文本”。要把本課的音樂要素分析透徹,知道文本中哪些要素是最能體現(xiàn)音樂風格特點的,并用合理的方式在眾多音樂要素中尋求最有效的切入口。
【示例】
師:很開心和大家度過有趣的音樂時光,讓我們跟著老師帶來的這段音樂跳進音樂課堂吧(見下圖:課堂實錄1)。
師:這段音樂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生:快樂,活潑,輕松。
師:在這樣的輕松快樂里,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的感受呢?
生: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等。
師:好的,下面請完整欣賞這段音樂,當你聽到不同的段落時,就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吧。
【設計意圖】以《放輕松》這首歌曲為例,他的核心文本可以從“聽什么”和“怎樣聽”兩個層面來考察。這首歌是4/4拍子的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A+B+C),其曲調充滿了童趣。在“聽什么”這個層面,我要求學生準確聽辨出歌曲活潑、輕快的特點,并且準確聽出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緒。那么“怎樣聽”呢?我們可以選擇直接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后進行總結,這樣“開門見山”的欣賞方式,也可以選擇帶領學生在音樂聲中以律動的形式跳進教室這樣“潤物無聲”的方式。
交流分享——深究歌曲中心內容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教材歌詞內容的解讀是有難度的。怎樣合理地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深刻體會理解歌詞大意,重構成契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呢?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在發(fā)掘音樂文本的核心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歌詞的中心內容,并圍繞歌詞中心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
【示例】
師:老師用了舞蹈的方式,那這個舞蹈里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生:隨意分享。
師:瞧,這個孩子低著頭,皺著眉,讓我們去讀一讀她的心里話吧。(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歌詞)
師:同學們,你們在成長過程中有過這樣的煩惱嗎?
生:隨意分享。
師:沒想到你們小小年紀,竟然也有這么多煩惱,那讓我們一起來拋開煩惱,釋放壓力,跳出我們的快樂童年吧。(帶學生跳舞)
【設計意圖】在這個案例中,我及時地創(chuàng)造一個被學習壓力困擾的孩子的故事情景,讓學生談談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通過回憶實際生活中所經歷的情景去想象和感知,從而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把握歌曲的情境。讓低年級的孩子枯燥無味地背誦歌詞,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被動的記憶,而且就算記住了,過兩天也會忘,既吃力又沒效果。此時若根據(jù)歌詞大意編排一些簡單的動作,學生背唱歌曲的速度就會明顯加快。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用手、手臂把背包、飛翔、吹風、做夢等都表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意境,學生身臨其境,就能很好地記住歌詞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刨根問底——深挖音樂的要素
1. 把握音樂風格
2011版《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感受與欣賞的過程中能體會不同的音樂風格。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不易掌握的。他們很難理解不同音樂的風格與流派。
【示例】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和我們以往的兒童歌曲有點不同?它融入了一些流行的元素,對不對?
師:要是吳老師說這段音樂和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有關,你相信嗎?吳老師帶來了兩首莫扎特的音樂,我們一起聽聽是哪一首。第一首是《第40交響曲》,第二首是《G大調弦樂小夜曲》。
生:是《G大調弦樂小夜曲》。
師:《G大調弦樂小夜曲》的旋律給我們活潑、輕松的感覺。我們的古典音樂和流行元素相結合,就有了我們今天的這段旋律。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要對低年級的孩子說很書面、很專業(yè)的語言,因為他們聽不懂,要利用他們好奇心強、善于模仿、求知欲強烈等特點。如果能通過聆聽對比,找出音樂間的規(guī)律和聯(lián)系,有技巧地加以引導,就能逐漸提升他們的理性認識,并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體驗音樂感受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提倡: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形象、直觀、有趣的動作、游戲。試想一下,好的音樂教學就應該是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獲得開心、快樂,精神愉悅得到放松,通過身體動作自然放松地體驗音樂的速度、力度、時值變化,最終愉悅身心。在小學階段,學生可以通過游戲、集體舞、聲勢律動、表演等多種方式體驗音樂,其中聲勢律動是學生極為喜愛的一種方式。聲勢律動不同于舞蹈動作,并不需要優(yōu)美、瀟灑,只需利用聽覺獲得輕松、協(xié)調自如的節(jié)奏感,最終輕松地掌握音樂要素。
【示例】
師:同學們,你們在欣賞的時候有沒有關注到歌曲是幾拍子的?
生:四四拍。
師:對了,這次讓我們跟著四四拍的律動一起來玩一個聲勢游戲吧。(見圖譜2)
師:X X X X 1 2 3 4。第一拍踏步,第二拍踮腳,加上節(jié)拍來一次。有的同學踏步的強弱一樣,那還輕不輕松?(在圖中用大腳小腳提示強弱)那我們加上音樂試一試。真棒!
師:誰來讀一讀?
生:XX X X X
師:我們用拍腿,拍手和攆指,XX X X X 1 2 3 4。那我們加上音樂試一試。
師:非常好,這一次我們加入音樂,連起來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tǒng)的坐著不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跟著音樂做律動,能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使學生能更完整地掌握節(jié)拍節(jié)奏、強弱規(guī)律,貫徹新的音樂教育理念,達到教學目的。
打破常規(guī)——升華拓寬音樂視野
大家都非常喜歡聽一些名教師上課,他們的課之所以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是因為這些教師在課堂上善于利用教學資源提升課堂的厚度,就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并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升華。在以往的教研活動和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音樂老師一到創(chuàng)編拓展環(huán)節(jié)往往都是創(chuàng)編歌詞,或者改變歌曲主角人物,而且千篇一律、敷于表面。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編音樂的風格類型,能不能改變音樂演唱形式呢?只有推陳出新、打破常規(guī),才能提升孩子們的音樂修養(yǎng),并在孩子的心里種下對每節(jié)音樂課的期盼。
1. 創(chuàng)編音樂風格類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放輕松》嗎?老師給這首《放輕松》(見下譜)施了點小魔法。它給你什么感覺,它的速度和節(jié)拍有什么變化呢?請仔細聽。
師:對了,歌曲變成了三四拍,而且速度變慢了,更加抒情優(yōu)美了,對不對?
師:通過有趣的創(chuàng)編,就把一首四四拍流行風格的兒童歌曲變成了三四拍圓舞曲風格的抒情歌曲了。
2. 改變音樂演唱形式
師:有一群孩子把這首《放輕松》唱到了中國達人秀的舞臺上,想看看嗎?
師:這群孩子用的是什么樣的演唱形式?(放視頻)
生:童聲合唱。
師:你覺得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更有趣,更熱鬧了。
師:合唱參與人數(shù)多,更具備群體性,聲部更復雜,聽起來也更有層次感。
師:通過欣賞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改變演唱形式來改變歌曲。
3. 提煉總結音樂內涵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獨唱的《放輕松》、合唱的《放輕松》,還是喜歡老師帶來的圓舞曲風格的《放輕松》呢?
生:(積極發(fā)言)
【設計意圖】每個人對自己所聽到的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通過今天的音樂課我們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歌曲,還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理解到兒童歌曲也能融入多種元素,如古典音樂、流行元素、舞曲元素,而且用智慧的方式告訴孩子,能通過改變音樂的風格類型、演唱形式等方式,讓音樂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學校)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