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舜源
慈寧宮及慈寧花園所處區(qū)域,按筆者以往考證,在“元大內(nèi)”應(yīng)是正衙大明殿所在地,在紫禁城地理形勢上有特殊地位。明永樂皇帝營建北京紫禁城,在此地建起皇帝的“西宮”——仁壽宮及前殿“大善殿”,而將元代皇宮密宗佛像集中收藏于大善殿。宣德皇帝繼位后,明朝出現(xiàn)第一位太后,而且是德高望重的皇太后,宣德皇帝將仁壽宮讓給太后居住。明代后來又出現(xiàn)太皇太后、太后兩代先帝遺孀并存的局面,逐漸形成外東路、外西路太后太妃宮院的布局。慈寧宮、慈寧花園定型于嘉靖時期,大盛于清乾隆時期。但她最輝煌的時期卻是明初誠孝張皇后和清初孝莊文皇后時期。研究歷史與研究建筑還是不完全重合的。慈禧太后五十、六十萬壽典禮均在此舉行。尼克松訪華參觀故宮主要在慈寧宮。慈寧宮花園主題是“壽國”、“九如”。
一、太后宮院現(xiàn)狀擷英
(一)慈寧宮本宮區(qū)
慈寧宮本宮區(qū)域南北進深98米,東西面闊75米,占地7350平方米。乾隆三十二至三十四年(1767-1769),為籌備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崇慶太后八旬慶典,對此區(qū)進行改擴建,包括前殿改建重檐大殿,后殿移位改建大佛堂,改建宮門及在宮門至前殿月臺之間加設(shè)“閣道”等等,現(xiàn)在保留的基本是這時確定的格局、規(guī)模。乾隆六十年(1795)諭旨:“慈寧宮最為吉祥福地,后世子孫逮事慈帷,即可于此承歡隆養(yǎng)?!边@是后來此處相沿不替的祖訓(xùn)。慈寧宮的主題就是“吉祥福地”。佛堂、古松,都要體現(xiàn)這個主題。
(二)壽康宮本宮區(qū)
壽康宮位于慈寧宮西側(cè),系乾隆皇帝為其生母崇慶皇太后建造的頤養(yǎng)起居之所。內(nèi)務(wù)府《奏銷檔》記載:“恭建壽康宮,擇吉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初四日興修,至乾隆元年(1736)十月二十四日告成,皇上欽擬‘壽康宮嘉名?!北緦m由正殿、東配殿、西配殿、后殿、三面轉(zhuǎn)角圍房、順山房、凈房等房屋組成,分三進院落。乾隆元年十一月初六,“恭奉皇太后移居壽康宮”,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皇太后去世。其后,乾隆皇帝兩次在御制詩中特意注明:“其地宜留為萬萬年奉養(yǎng)東朝”,遂成為乾隆朝之后奉養(yǎng)皇太后的宮殿。慈寧、壽康本宮之后有橫街,里面是并排三所三進院的陶瓦頂建筑,謂之壽中宮、壽東宮、壽西宮;慈寧宮之東,還有頭所殿、二所殿、三所殿,都是名分較低的老東朝妃嬪、貴人等居所。其建筑格局形成于乾隆元年,占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
(三)壽安宮
壽安宮在明代稱咸熙宮,嘉靖十四年(1535)改咸安宮,清初設(shè)咸安宮官學(xué),為籌辦乾隆十六年崇慶太后六十慶典,在西華門里另建咸安宮,而在此重建壽安宮。后來有道光皇帝的如貴妃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初二日,咸豐帝“奉皇貴太妃居壽康宮,詣前殿拈香,后殿皇貴太妃前行禮,侍午膳。”初七日才“詣壽安宮西所,問如皇貴太妃安?!贝颂帯皦郯矊m西所”,頗疑應(yīng)為壽康宮西所。
明代皇太后宮院還有位于紫禁城宮殿西北隅的英華殿,為明代佛堂。萬歷時期萬歷皇帝之母李太后在此禮佛,殿前有菩提樹二株,結(jié)子可作念珠?!肚鍖嶄洝匪?,只有咸豐皇帝到壽安宮西所問如皇貴太妃安之后,順道到英華殿拈香。
(四)“萬億年鈞庭福地”
嘉慶親政后編定的《國朝宮史續(xù)編》,總結(jié)了康雍乾之大成。慈寧宮項下指出,慈寧、壽康、壽安三宮是“萬億年鈞庭福地”、“慈云環(huán)蔭之吉祥”處所。慈寧宮大殿正中原有的“寶籙駢禧”(慈禧太后五十生日換“仁德大隆”)、“慶隆尊養(yǎng)”,楹聯(lián):“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綵仗;慈云環(huán)蔭,萱庭佳氣接蓬山?!薄疤m殿頤和尊備養(yǎng),萱庭集慶壽延禧?!扁x庭福地,指天帝居住的鈞天。《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務(wù)使老太后們高高在上,別接地氣。這些祝愿都是把太后、太妃捧上天,但有一條,絕對不能接觸現(xiàn)實政治。道光皇帝為此專門拿出乾隆皇帝的訓(xùn)示,說誰敢再拿俗務(wù)事勞煩太后,絕不姑息。
二、慈寧花園賞析
(一)以“壽國”、“九如”為主題
慈寧宮花園東西長50米、南北長130米,有大小建筑11座,布局較疏朗。由園門“攬勝門”入園起,就一路坦途,不像一般園林,迎門太湖石假山,曲徑通幽;園內(nèi)也沒有登高爬坡的構(gòu)筑。這是適應(yīng)老人家身體狀況的人性化設(shè)計。園內(nèi)建筑按軸線布置,左右嚴(yán)格對稱。園內(nèi)樹植花木,點以湖石,形成園林景觀。該園以“壽國”、“九如”為主題。《國朝宮史續(xù)編》記載:“園中,為咸若館,供佛。高宗純皇帝御筆匾曰:‘壽國香臺,聯(lián)曰:‘證最勝因,金界莊嚴(yán)歡喜地;贊無量壽,寶輪擁護吉祥云。館前有池,池上為臨溪亭。館東為寶相樓,西為吉云樓,西南為延壽堂,聯(lián)曰:‘梳翎閑看松間鶴,送響時聞院外鐘……東南為含清齋……北為慈蔭樓?!瓨窍侣?lián)曰:‘旭日正輝三秀草,光風(fēng)不動萬年枝?!?/p>
現(xiàn)存原狀基本與此相同。這處園林實際上像詞的結(jié)構(gòu)那樣,以攬勝門為界,將北、南兩部分劃分為上下兩闋。北半部為上闋,以咸若館為中心,突出“壽國”,即“壽國福蒼生”。一方面是皇上以天下奉養(yǎng)母親,另一方面老人家為國家祝福。南半部為下闋,以臨溪亭為中心,突出“九如”,祝愿太后“九如凝釐”,最南端以大型太湖石清供,祝福太后“壽比南山”。
咸若,《尚書·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敝^王道教化,順時施宜,實現(xiàn)天下大治。唐李邕《春賦》:“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歸,動焉咸若。爾乃楊回曲沼,李雜芳園?!彼紊蝈堋度惊z空道場功德疏右語》:“伏以至仁當(dāng)天,品物咸若?!泵鳉w有光《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萬物咸若?!毕倘麴^含義一是春光明媚,二是由此不忘王道教化之功,似乎在提醒因為皇帝治國安邦,太后太妃們才得以安度晚年。
壽國,《管子·霸言》:“夫一言而壽國,不聽而國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薄秴问洗呵铩で笕恕罚骸坝心芤嫒酥畨壅?,則人莫不愿之。今壽國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過矣!”壽國,指保全國家,使國家長治久安。此語演繹成俗話,類似“家有一老,好比一寶”之意。南宋王邁《水調(diào)歌頭·壽黃殿護母》:“天上一燈滿,引起萬燈明。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西母瑤池稱壽,南守鋒車催觀,二美一時并。一點魁星現(xiàn),長侍老人星。心事好,天與壽,鬢長青。不將鐘鼎為樂,念念在朝廷。此母宜生此子,須有醫(yī)時良策,壽國福蒼生。子自坐黃閣,母自課黃庭?!?/p>
壽國香臺,有明末瞿式耜《再疊前韻感事》意境:“匡王亦擬賦同裳,且向山靈獻一觴。欲展迂籌前又卻,未消熱血吐還藏。祈年愿降蘇民雨,禮佛先添壽國香。但得淸夷還大地,桑麻睱日倍舒長?!彼伃h(huán)境與慈寧宮花園相同。意思是說,太后們拈香禮佛,為國添壽。
(二)如川之方至、如南山之壽
《明宮史》記載:“宮后苑魚池之水,慈寧宮魚池之水,各立有水車房,用驢拽水車由地灌以運輸,咸賴此河(內(nèi)金水河)。”臨溪亭本來是“車水”入池,屬于死水,何以明代名為臨溪館、臨溪亭,非要強調(diào)下面是溪流呢?筆者認(rèn)為此處是援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天?!贰熬湃纭痹娨猓骸疤毂6枴缟饺绺?,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山、阜、岡、陵,園中假山、山石都代表了;園中也不乏古松、古柏;日升月恒,日日月月永恒不變;園中只差“川之方至”了。那么俯臨溪水的亭榭,正可檢閱、回顧“逝者如斯”的川流和歲月!
“九如”是明清皇家都喜歡采用的典故?;蕵O殿東次間緊靠“仁德大隆”匾,就是光緒皇帝御筆“九如凝釐”匾額。而崇慶太后萬壽慶典展覽,恰恰展出一件乾隆御筆《松柏之茂》圖。證明乾隆皇帝作為慈寧花園最終格局確定者,當(dāng)時一定想到了“九如”之義。
《明內(nèi)廷規(guī)制考》記載“慈寧宮花園:咸若亭,萬歷十一年(1583)五月內(nèi),更咸若館扁”;“花園內(nèi)橋中,萬歷六年(1578)添蓋臨溪館一座,十一年五月內(nèi),更臨溪亭?!迸R溪館、臨溪亭的增設(shè),是慈寧宮花園造園藝術(shù)的神來之筆!還需要注意的是,園子最南端湖石清供假山,應(yīng)是象征“壽比南山”。慈寧宮花園建筑樂章至此達到頂峰。
三、故宮“副乾清宮”建筑規(guī)格
2015年慈寧宮區(qū)域重新對外開放,讓我們看到故宮里既不同于后三宮、東西六宮,也不同于外東路寧壽宮區(qū)域的新天地。比如壽康宮庭院,其空間明顯大于東西六宮,而建筑體量與密度,明顯小于后三宮。如此,此地光照效果明顯好于東西六宮乃至后三宮。這是充分考慮到老人家需要陽光。筆者將此區(qū)域建筑規(guī)格稱為“副乾清宮”。這是因為此處在永樂皇帝規(guī)劃設(shè)計和建造北京宮殿時,是按照皇帝的“西宮”來考慮的。
20多年前我寫過《明清東朝、東宮建筑的演變》《明清東朝、東宮對紫禁城建筑的影響》,總的觀點是,紫禁城里東朝建筑,是隨著東朝先帝遺孀從無到有和多寡而逐步形成的。東朝宮院是紫禁城內(nèi)較多變化的建筑。慈寧宮區(qū)域太后宮院是由最初占用皇帝“西宮”而發(fā)展演變成后來模樣。
(一)永樂初建紫禁城內(nèi)“西宮”
永樂建筑北京宮殿,一依南京宮殿之制,而宏敞過之。南京宮殿有“東宮”、“西宮”之設(shè)。“東宮”是皇太子宮殿。“西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別宮。依據(jù)是《明太祖高皇帝實錄》,明太祖將西宮殿宇與乾清、坤寧兩宮相提并論的一組宮殿:“西宮殿宇”。
按古建筑專家王璞子先生分析,紫禁城的平面規(guī)劃,后三宮兩側(cè)的東西六宮,是在一片方正的土地上,東西各均分為九宮格,每格約50米(150營造尺)見方,每格為一宮之地;以靠近后三宮的東西各六格建東西六宮;外側(cè)各三格,筆者認(rèn)為當(dāng)時即用來建佛堂等宗教建筑,如東六宮東玄穹寶殿一區(qū)建筑,西六宮西中正殿一區(qū)建筑,均于明代陸續(xù)所建。平面實測現(xiàn)存慈寧宮區(qū)域殿宇,其縱橫也為九宮之地,即與東六宮或西六宮區(qū)域面積相同。“西宮”——仁壽宮的規(guī)模,由嘉靖帝所稱“統(tǒng)于乾清宮,非母后之宮”,也證明它本是皇帝別宮,雖遠在外西路,但像東西六宮一樣,其占地、規(guī)模從屬于乾清宮。實測慈寧宮區(qū)域殿宇可見,嘉靖時以仁壽宮故址撤大善殿建慈寧宮,在平面上,東西給了慈寧宮1.5宮格位置即75米,南北給了2宮格位置即100米。也就是說,她大于東西六宮的任何一宮,而小于后三(兩)宮(東西闊4宮格)。所以以“副三宮”稱之。對應(yīng)太后的身份——低于皇帝、高于皇后——是恰如其分的。至于具體建筑設(shè)施也都比擬乾清宮,比如八字宮門,殿頂藻井,正殿兩面毗廬帽門口,都是東西六宮沒有的。
上世紀(jì)90年代在慈寧宮東山外地下開方,能見到原建筑基址,應(yīng)是大善殿或仁壽宮遺址,甚至是元代大明殿遺址。元大內(nèi)與明代紫禁城平面尺度基本相同,大明殿區(qū)域與三大殿區(qū)域在平面布局、價值尺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據(jù)此,以現(xiàn)存斷虹橋為元大內(nèi)崇天門外周橋,如果大膽推測,永樂建造的“西宮”基本上就是元大內(nèi)大明殿區(qū)域。永樂時大臣楊榮《皇都大一統(tǒng)賦》中稱“仁壽屹乎其右”,即乾清宮之西;金幼孜在同名賦中則說“奉天屹乎其前,謹(jǐn)身儼乎其后;惟華蓋之在中,竦摩空之偉構(gòu)。文華翼其在左,武英峙其在右。乾清并耀于坤寧,大善齊輝于仁壽?!鄙舷挛膶φ?,可知大善殿是仁壽宮的前殿,仁壽宮是寢宮。前段時間故宮博物院對慈寧花園東側(cè)空地進行了勘探試掘,點到為止,揭示出清、明、元不同時代遺存,還有待進一步向縱深發(fā)展。
永樂年間奠定的只是主體格局,建成的只是主要宮殿,如紫禁城城池、前朝三大殿、后寢的中東西三路;其他區(qū)域,則是在明清兩朝后來歷史中,因應(yīng)實際需要而逐漸形成的。朱元璋父母早亡,因此他在建造南京宮殿時沒有太后宮院。永樂建北京宮殿時,朱元璋的馬皇后和他的生母碽妃也都不在人世,此時北京宮殿“悉如洪武初舊制”也是正常的。
(二)德高望重的誠孝張皇后住處
仁宗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去世后留下一位張皇后,被宣宗尊為太后,這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后出現(xiàn)的第一位太后,到英宗時被尊為太皇太后。這位張?zhí)髮τ谌首谔拥匚坏靡员W〖霸谛诶^位、英宗繼位過程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歷史地位頗似清初孝莊太后。因此,她老人家的住哪里非同小可。據(jù)《明實錄》提供的線索,張?zhí)笤谛鲁蔷印拔鲗m”?!睹鲗嶄洝ば趯氂?xùn)》:“宣德三年(1428)二月丁卯(十五日),上奉皇太后游西苑。自上即大位,尊奉皇太后極其孝敬,每旦暮謁西宮,朝謁愉色,奉承唯恐弗及?!泵魅擞袝r稱北京西苑三海為“西宮”,即元西宮基礎(chǔ)上建設(shè)的西苑宮殿,與大內(nèi)紫禁城、南內(nèi)重華宮區(qū)域并列。此處是“西苑”、“西宮”同時出現(xiàn),且朝謁太后在“西宮”,而奉游的是“西苑”這里的“西宮”就不是西苑宮殿,而是紫禁城內(nèi)的西宮。
(三)明宣宗《萬年松圖》廓清迷霧
當(dāng)初碰巧看到遼寧省博物館所藏明宣宗朱瞻基《萬年松圖》。畫中有明宣宗親筆題識:“宣德六年(1431)四月初一日,長子皇帝瞻基敬寫《萬年松圖》,奉仁壽宮清玩?!鳖}識上還鈐押“皇帝尊親之寶”,“仁壽宮”另起行抬高一字書寫,以太后居住的仁壽宮代指皇太后。有此鐵證,則宣宗朝太后居原本皇帝居住的別宮“西宮”仁壽宮無疑。在畫面后部則鈐“武英殿寶”,表示自己是在武英殿做此畫,也說明皇帝把西宮貢獻給皇太后居住,自己則更多地住武英殿,因為乾清、坤寧二宮已在永樂建成后的當(dāng)年和次年相繼雷擊起火焚毀。由此可以看出,實物、檔案對于證史至關(guān)重要。張?zhí)蟮纳帐撬脑鲁跗呷?,這張畫是兒子給母親的壽禮?!睹餍谡禄实蹖嶄洝妨辏?431)四月初七日記載:“皇太后圣節(jié),上率親王上壽;宗室諸王各遣人奉表賀;文武群臣命婦行賀禮?!?/p>
(四)紫禁城早期皇太后萬壽圣節(jié)
實際上,明仁宗張皇后從宣德元年(1426)四月初七日開始,就慶?!盎侍笫ス?jié)”,《明實錄》從宣德元年到明英宗正統(tǒng)七年(1442),每年都有“皇太后圣節(jié)”的記載:“皇太后圣節(jié),上率親王上壽禮畢,宗室諸王各遣人奉表賀,文武群臣命婦行慶賀禮?!睆?zhí)笠恢眳栃泄?jié)儉,所以沒有清代乾隆皇帝為其母祝壽的鋪張情景。其中宣德三年(1428)四月圣節(jié)過后,宣宗“恭請皇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皆侍行。上親掖皇太后輿登萬歲山,奉觴上壽,獻詩頌圣徳?;侍髳?,酌酒賜上,且諭曰:‘今天下無事,吾母子得同此樂。皆天與祖宗之賜也。天下百姓,皆天與祖宗之赤子。為人君,但在保安百姓,使不至于饑寒,則吾母子斯樂可永遠矣!上拜稽首,曰:‘謹(jǐn)受教!是日樂甚。將晚,上及皇后、皇妃,送皇太后還宮?!边@一次可能是張?zhí)蟮恼麎?,慶?;顒訕O平常,但內(nèi)容豐富,場面溫馨。由此想到啟功先生敘述的,乾隆帝與母親崇慶太后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深厚,他為太后慶壽,更多的是彰顯自己,用現(xiàn)在話講,是“作秀”。張?zhí)笞盥≈氐牡涠Y,是仁宗去世后的洪熙元年六月舉行的上皇太后徽號禮。
(五)明代太后宮院發(fā)展經(jīng)歷四階段
宣德年間宮中無大工興作,即使最必須的三大殿、后二宮也未遑修復(fù)。宣德起將西宮作為太后宮,是當(dāng)時東朝人員不多及當(dāng)時財力不足等特定情況下的權(quán)宜之計。明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各朝,皇帝死后,無子女的妃嬪必須殉葬,分別為38人、16人、5人、10人,剩余的東朝人員相對較少,故可利用一座仁壽宮區(qū)域。
筆者把紫禁城里東朝宮院的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未備期”,宣德元年(1426)之前;第二階段為“西宮期”,宣德朝(1426-1435);第三階段為沿用“西宮”并占用“東宮”(青宮)期,正統(tǒng)元年至嘉靖十五年(1436-1536);第四階段為完備期,嘉靖十五年至嘉靖末(1536-1566)。
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初九日指出:“太皇太后、皇太后二宮,我皇祖原未有制”,“擬將清寧宮存儲居之地后即半,作太皇太后宮一區(qū);仁壽宮故址并除釋殿之地,作皇太后宮一區(qū)。以備皇祖一代之制。”接著又諭禮部:“朕恭備祖宗一代之制,命建慈慶宮為太皇太后居,慈寧宮為皇太后居。今工有次第,以慈寧奉圣母章圣皇太后,以慈慶奉皇伯母昭圣皇太后,一應(yīng)供張,悉取給內(nèi)府,如祖宗例行,著為令。”
但他心里一直藏著心眼,就是明人始終感覺由“副乾清宮”發(fā)展來的仁壽宮區(qū),要比外東路太皇太后宮院級別高。嘉靖帝把外東路作為太皇太后宮院本身已經(jīng)說明問題。
四、清代太后宮院軼事
現(xiàn)存慈寧宮區(qū)域在乾隆時期是孝圣憲太后為首的雍正遺孀居住,而自從乾隆皇帝把外東路改為太上皇宮殿之后,從嘉慶時期起,前朝的遺孀們只能住外西路。
(一)乾隆生母、養(yǎng)母軼事
乾隆時期與崇慶太后一同住在壽康宮區(qū)域的還有和親王弘晝的生母,乾隆四十三年(1778)諭旨稱:“裕貴妃母妃,侍奉皇考,誕育和親王,淑慎素著。朕御極之初,即欽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晉封貴妃,以申敬禮之意。四十余年,慈寧隨侍,親愛尤深。茲年屆九旬,實為宮闈盛事,宜崇位號,以介蕃釐,應(yīng)晉封為皇貴妃。”她是耿氏(1689—1784),又稱耿佳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一月,康熙四十二年(1703)入雍正府邸為格格,年十四歲;康熙五十年(1711),生皇五子弘晝。雍正元年(1723),冊為裕嬪;雍正八年(1730),晉封為裕妃;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病逝,皇四子弘歷即位尊封耿佳氏為裕貴太妃;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為慶?;士荚YF妃90歲大壽,晉封耿氏為皇考皇貴妃,在她生日的前五天即十二月二十八日為耿氏舉行了冊封皇貴妃典禮,以90歲高齡而被封為皇貴妃。乾隆四十九年(1784)崩,謚號為純愨皇貴妃。葬妃園寢,位諸妃上。按照啟功先生祖上傳說,她和崇慶太后正好交換養(yǎng)育弘曆、弘晝。
清宮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皇子出生后交由別的后妃撫養(yǎng),而不由生母撫養(yǎng),以免他們母子串通一氣。世間母子之情,往往是在養(yǎng)育之間互動形成的,所以養(yǎng)母與養(yǎng)子女往往比親生母子之間感情更深一些。就像晚清同治皇帝對慈安和生母慈禧太后那樣。弘晝自幼是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yǎng)長大,這位老太后就經(jīng)常為養(yǎng)子打抱不平,甚至偏幫一手。
這種親疏關(guān)系,在《高宗實錄》也可得到印證。乾隆二十八年(1736)五月在革去果親王弘曕王爵時,歷數(shù)其諸般劣跡之后說:“其最不可解者,本年果親王母謙妃千秋,皇太后諄諭弘曕,令將豫備稱祝之儀陳設(shè)宮陛,為果親王母妃增輝。乃抗不遵循。及蒙懿旨屢詢,猥以朕并未加賜稱祝,不敢自行鋪張,與朕斗富。是則復(fù)成何語!”說明弘曕與生母關(guān)系不親,而乾隆帝與裕貴妃親近:“殊不知謙妃位分,原非和親王母裕貴妃可比。裕貴妃年長于皇太后,朕孝奉皇太后,其次即應(yīng)致敬裕貴妃。”“弘曕坐擁厚貲,于侍奉母妃之道,方當(dāng)竭誠備物,以博歡心。乃不惟不能自盡孝敬,而轉(zhuǎn)時向母妃多所索取。豈為人子者所宜出此耶?”“至若和親王與弘曕,恭詣皇太后宮請安,其儀節(jié)僭妄,尤非情理所有……直于皇太后寶座之旁,膝席而跪坐。按以尺寸,即朕請安所跪坐之地也。是尚知有天澤之辨哉!”弘晝與太后關(guān)系非同一般。乾隆革去果親王弘曕王爵時,也順帶敲打弘晝:“和親王于皇太后前跪坐無狀,亦著罰王俸三年。”
(二)慈寧宮盜案
慈寧宮在光緒時期發(fā)生一件盜案。光緒七年(1881)十二月初一日,實錄記載:“上月三十日夜,慈寧宮前殿及大佛堂,瓦上失去銅鏈八掛,并有遺棄木桿在地,及揭去瓦片情形。宮禁森嚴(yán),竟有竊賊混入。該官兵等所司何事?疊經(jīng)降旨申嚴(yán)門禁,竟敢視為具文,怠玩至于此,極實堪痛恨。著前鋒統(tǒng)領(lǐng)、護軍統(tǒng)領(lǐng)、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查明直(值)班官弁兵丁,嚴(yán)行參辦。該處總管首領(lǐng)太監(jiān),交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嚴(yán)訊。并著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順天府五城,一體嚴(yán)緝賊犯,務(wù)獲究辦?!睅滋旌蟛槊?,“所有拏獲疊竊慈寧宮等處銅鏈各物之賊犯:袁大馬,即袁得山;袁立兒,即袁順兒;王五,即王立兒;連毛兒張大,即張升兒;大胡,即胡大;王群兒、徐志詳;侯善詳,即善子侯;侯三,即侯善殿;侯復(fù)山、張大海、李朋。均著交刑部嚴(yán)行審訊。其未獲之王六、順兒等,著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順天府五城,按名嚴(yán)拏,務(wù)獲歸案審辦?!?/p>
(三)慈禧太后“仁德大隆”表心跡
現(xiàn)在慈寧宮正殿正中,高懸“仁德大隆”匾,鈐“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這是漢焦贛(延壽)《易林》里的話:師之節(jié)、否之賁都有“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聖茂功,仁德大隆?!苯松斜汀督故弦琢肿ⅰ罚骸翱苍码x日,坎西離東,故曰相望。離爲(wèi)光明,坎爲(wèi)聖,離卦數(shù)三,故曰三聖,謂文、武、周公也。乾爲(wèi)功、爲(wèi)德、爲(wèi)大、爲(wèi)隆。”總的看,慈禧太后是把自己比作輔成王的周公和乾綱獨斷的周文、武王。
既然乾隆皇帝明確定義此處是“慶隆尊養(yǎng)”,住到這里就是“蘭殿頤和尊備養(yǎng)”,那么慈禧太后當(dāng)然不會搬過來。她五十慶典點題匾額“仁德大隆”,可說是對“慶隆尊養(yǎng)”的回敬。到她六十大壽在外東路太上皇宮殿寧壽宮舉行慶典時,在皇極殿正中又掛上此匾。大概在她看來,很有必要重申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她對以祖制抵制她的人說:“百年之后,我就是祖宗?!薄肚宓伦诰盎实蹖嶄洝饭饩w二十年(1894)十二月(甲午戰(zhàn)爭當(dāng)年):“本日御史安維峻呈遞封奏,托諸傳聞,竟有‘皇太后遇事牽制,何以對祖宗、天下之語?!遍g接證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