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讀《一覺》

2016-11-15 05:42田建民
長城 2016年5期
關鍵詞:詩作文稿野草

田建民

《一覺》是魯迅《野草》系列散文詩的第23篇,即最后一篇,寫于1926年4月10日,與《淡淡的血痕中》一起發(fā)表于1926年4月19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75期。

魯迅在《?骉野草?骍英文譯本序》中說:“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zhàn)爭的時候,作《一覺》,此后我就不能住在北京了?!眥1}其實,魯迅的《一覺》是在第三次直奉戰(zhàn)爭之后,張作霖與吳佩孚聯(lián)手攻打馮玉祥的國民軍時所作。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后,張作霖在政治上聯(lián)合段祺瑞與孫中山建立了“反直”的三角同盟。1924年9月,直系江蘇軍閥齊燮元與皖系浙江軍閥盧永祥爆發(fā)了江浙戰(zhàn)爭。張作霖以援助盧永祥為名,借機組織“鎮(zhèn)威軍”,向關內(nèi)挺進,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張作霖以巨額軍費策動對吳佩孚不滿的直系將領馮玉祥倒戈,并承諾打敗直系軍閥后奉軍不入關。于是,馮玉祥發(fā)動了“北京政變”,把所部改稱“中華民國國民軍”,囚禁了直系首領曹錕。直軍潰敗后吳佩孚帶殘部逃亡河南雞公山。隨即,張作霖、馮玉祥等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zhí)政”。此時,張作霖把“奉軍不入關”的承諾置于腦后,帶兵入關控制京津地區(qū)并乘勢南下,占領了江蘇安徽。盤踞浙、閩、蘇、皖、贛的直系軍閥孫傳芳等請吳佩孚出山共同反奉,吳趁勢打出“十六省討賊總司令”的旗號,于1925年10月發(fā)動反奉的“第三次直奉戰(zhàn)爭”。趁直奉大戰(zhàn)之機,馮玉祥的國民軍控制了直隸、河南、陜西等地。在此情況下,直奉軍閥又把馮玉祥的國民軍視為心腹大患。1926年1月,張作霖與吳佩孚講和罷戰(zhàn),聯(lián)手攻打馮玉祥的國民軍。吳佩孚沿京漢鐵路北上,占領直隸和河南,張作霖則以進攻郭松齡殘部為借口向關內(nèi)進軍。日、英等國也策應奉直軍挑起“大沽口事件”,奉直軍很快逼近北京。4月9日,鹿鐘麟派兵包圍了執(zhí)政府和吉兆胡同段祺瑞住宅,第二天發(fā)布公告驅逐段祺瑞并電邀吳佩孚入京主持大局。4月15日,國民軍退至南口,奉直軍進入北京?!兑挥X》作于1926年4月10日,正是國民軍岌岌可危,段祺瑞執(zhí)政府垮臺之日。魯迅說的“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zhàn)爭”應該是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張作霖、吳佩孚的奉直聯(lián)軍的戰(zhàn)爭。所以詩作中寫的飛機對北京城的轟炸應該是奉直軍的飛機對國民軍的轟炸。

《一覺》寫自己在戰(zhàn)亂與危險中抓緊時間編校青年作者的文稿,從這些文稿中看到了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由此感到欣慰和鼓舞,于是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寓在這些可愛的青年們身上,對他們的覺醒和反抗給予熱情的贊頌。與《野草》所收的其他散文詩相比,《一覺》在行文風格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上有很大的不同。就行文風格來說,《野草》系列散文詩中諸如《墓碣文》《影的告別》《死火》等,主要用象征的手法,以夢幻式的奇崛意象和極具張力的語言形成隱晦蘊藉的風格。而《一覺》則以寫實與抒情為主,沒有太多的深奧難解的象征,在行文風格上顯得相對平實。就創(chuàng)作心態(tài)來看,《野草》系列散文詩大多表現(xiàn)的是詩人的孤傲、憤激甚至絕望的心態(tài)和情緒。如在《秋夜》中我們體驗到的是詩人的孤傲與無奈;在《過客》《復仇》《復仇》(其二)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精神文化的荒原感和對不覺悟群眾“怒其不爭”的憤激之情;在《這樣的戰(zhàn)士》和《希望》中,表現(xiàn)的是“無物之物”布成的“無物之陣”和“空虛中的暗夜”這些籠罩在詩人心頭、無法擺脫和驅散的舊傳統(tǒng)文化和舊習慣勢力陰影或幻象的包圍和威壓下,詩人感到四面受敵,時刻處于“反抗絕望”的短兵相接戰(zhàn)斗狀態(tài)。所以,孤傲、悲壯、決絕和“怒其不爭”的憤激,是魯迅在這時期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普遍的心態(tài)和情緒。而《一覺》是在極端殘酷險惡的戰(zhàn)亂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的,但魯迅卻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從容、平靜與堅定。這說明魯迅已經(jīng)從五四落潮的失望、孤獨、茫然、焦慮甚至絕望的心態(tài)中逐漸走了出來,擺脫開那些空幻的精神陰影和幻象,直面現(xiàn)實的社會人生,以一種更切實的方式來戰(zhàn)斗。正像有研究者所說:“在《頹敗線的顫動》后,隨著中間‘七個夢的逐漸醒來,《野草》漸漸失去了此前絕望、緊張、反常因而也是幽深的封閉氛圍,回到了開放的、日常的世界,寫實手法逐漸增多,到這最后一篇《一覺》,不難發(fā)現(xiàn),那‘在日光下發(fā)烏金光的‘窗外的白楊的嫩葉、‘比昨日開得更爛漫的‘榆葉梅、‘書桌上的蒼白的微塵、等待編校的青年們的文稿、青年贈送的《淺草》《沉鐘》的代啟示……《野草》竟是如此細密的寫實!這些都說明,一個新的文本空間和精神空間早已在《野草》內(nèi)部形成,到《一覺》時,《野草》該結束了?!眥2}

其實,魯迅的這種心態(tài)的變化,是與他對青年人認識的轉變并看到青年們的覺醒、反抗分不開的。魯迅受進化論思想影響,一開始就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他曾說他“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3}特別是在《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的五四落潮期,當年新文化戰(zhàn)場上的風云人物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等都如星云流散,使魯迅產(chǎn)生了“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的孤獨感。但他始終堅守啟蒙的新文化陣地,把青年人看為新的戰(zhàn)友,堅定地對舊文化和舊習慣勢力進行批判和攻擊。他支持和指導青年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活動,對淺草社、沉鐘社、狂飆社、未名社等青年人組織的文學社團總是給予熱情的鼓勵和幫助。此外,他還以高長虹、黃鵬基、韋素園、韋叢蕪等狂飆社和未名社成員為骨干組織莽原社并親自主編《莽原》周刊??梢哉f,在五四落潮后的1922年到1926年,魯迅由在新文化戰(zhàn)場上“聽將令”的“吶喊”助陣的邊緣走上了中心或領袖的地位。當然,五四落潮后一些青年的消沉也曾使魯迅感到失望。比如寫于1925年1月的散文詩《希望》,就是“因為驚異于青年之消沉”而作。魯迅在詩作中慨嘆“難道連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不過,在“三一八”慘案中那些為民族與正義英勇捐軀的青年們,使魯迅看到了青年人的“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使他改變了認為青年消沉的看法,也鼓舞他把切實的改革社會的希望寄寓在青年人的身上。《一覺》就形象地記錄了魯迅這一心態(tài)和思想情感的轉變歷程。

詩作全文由九個自然段組成,可分為三部分。前兩個自然段是第一部分。魯迅以從容平靜的筆調(diào)來描繪飛機的轟炸,交代寫作的背景,以引出下文。

飛機負了擲下炸彈的使命,像學校的上課似的,每日上午在北京城上飛行。每聽得機件搏擊空氣的聲音,我常覺到一種輕微的緊張,宛然目睹了“死”的襲來,但同時也深切地感著“生”的存在。

隱約聽到一二爆發(fā)聲以后,飛機嗡嗡地叫著,冉冉地飛去了。也許有人死傷了罷,然而天下卻似乎更顯得太平。窗外的白楊的嫩葉,在日光下發(fā)烏金光;榆葉梅也比昨日開得更爛漫。收拾了散亂滿床的日報,拂去昨夜聚在書桌上的蒼白的微塵,我的四方的小書齋,今日也依然是所謂“窗明幾凈”。

這里,魯迅沒有描繪和渲染飛機轟炸的危險、恐怖和緊張,而是平靜地把飛機轟炸看成“像學校的上課似的”習以為常。魯迅雖然也感覺到了“‘死的襲來”,但早已把死的危險置之度外,“而深切地感著‘生的存在”,即抓緊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描寫飛機轟炸后一切又恢復了平靜,自然界仍然生機勃勃,自己的書齋收拾一下也還是“窗明幾凈”。這里雖然帶有反諷的意味,但也表現(xiàn)了其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堅信這種人為的戰(zhàn)亂與危險會過去的,人們只要覺醒而堅持反抗和斗爭,這個黑暗的荒漠般的社會是會改變的。

三至八自然段是詩作的第二大部分,也是詩作的主體部分。二、四兩個自然段先概括地描繪詩人編校、清理青年作者們的文稿及由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所引發(fā)的詩人的感慨。

因為或一種原因,我開手編校那歷來積壓在我這里的青年作者的文稿了;我要全都給一個清理。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們的魂靈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他們是綽約的,是純真的,——呵,然而他們苦惱了,呻吟了,憤怒了,而且終于粗暴了,我的可愛的青年們。

魂靈被風沙打擊得粗暴,因為這是人的魂靈,我愛這樣的魂靈;我愿意在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粗暴上接吻。漂渺的名園中,奇花盛開著,紅顏的靜女正在超然無事地逍遙,鶴唳一聲,白云郁然而起……。這自然使人神往的罷,然而我總記得我活在人間。

這里魯迅說的“因為或一種原因”,可從其當時面臨的危險處境和他即將做出的人生抉擇來考慮。奉直軍每日的飛機轟炸已使魯迅“宛然目睹了‘死的襲來”,加之“三·一八”慘案之后,執(zhí)政府當即通緝徐謙、李大釗、李石曾、易培基、顧孟余等人,認為慘案是由他們鼓動所致。此后的3月26日和4月9日的《京報》披露了執(zhí)政府要再次通緝的進步人士名單,周樹人名列其中。在親友的勸說下,魯迅于3月26日避居莽原社,三天后轉到山本醫(yī)院,后又到德國醫(yī)院和法國醫(yī)院避難。在生命和人身自由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魯迅認為有必要抓緊時間編校和清理那些積壓的文稿,給那些青年作者們一個交代,免得發(fā)生意外,留下遺憾。此外,在殘酷的政治高壓和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下,受到生命威脅的北京文化人士紛紛避禍南下。此前,魯迅的好友林語堂應家鄉(xiāng)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之邀,去廈門大學任文科主任,林語堂致函聘請魯迅為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研究教授”。此外,魯迅的學生、戰(zhàn)友、情侶許廣平大學畢業(yè)擬去廣東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任訓育主任兼舍監(jiān),多種因素促成魯迅決定離京南下。當時,青年作者們紛紛把文稿寄送給魯迅,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魯迅正在主編《莽原》雜志,如果魯迅南去廈門,就再也無法顧及《莽原》的編輯了。所以魯迅要在離開之前對那些青年作者的文稿“全都給一個清理”。魯迅從青年們那些不肯粉飾的文稿中看到了他們思想的變化和覺醒,即他們由原來美麗、柔弱、善良而純真的思想和心靈,面對黑暗的荒漠般的社會變得“苦惱了,呻吟了,憤怒了”,在“風沙撲面,虎狼成群”的現(xiàn)實中“終于粗暴了”,變得堅強而起來反抗了。詩作中的“魂靈被風沙打擊得粗暴”,是指在與黑暗社會的斗爭中變得堅強而無畏。魯迅在《華蓋集·題記》中說:“我以為如果藝術之宮里有這么麻煩的禁令,倒不如不進去;還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nèi)ヅ闵勘葋喅渣S油面包之有趣?!眥4}顯然,青年們那種與黑暗社會搏擊反抗、有自己的意志和理想的靈魂,才是其真正所希望和愛戴的“人的魂靈”。作家愿與這樣的靈魂接吻,即“我愿意在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粗暴上接吻”。對這句話,李何林解釋說:“并且愿意在他們不聲不響地暗暗地(無形無色的)流血犧牲的粗暴(反抗戰(zhàn)斗)上接吻?!眥5}片山智行認為“‘無形無色過于抽象,很難把握住形象”。他同意李何林的解釋并進一步發(fā)揮說:“‘反抗的青年們,就像在‘三·一八事件中倒在兇彈下的劉和珍那樣,在‘無形無色(在軍閥政權的武力鎮(zhèn)壓面前顯的無力)中流著‘淋漓的鮮血?!眥6}其實,這里的“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表達并不抽象,只是不能坐實地理解為是青年們“不聲不響地暗暗地(無形無色的)流血犧牲”,或“在軍閥政權的武力鎮(zhèn)壓面前顯的無力”。這里詩人是用“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來形容青年們變得粗暴的靈魂?!磅r血淋漓”是詩人想象這些粗暴的靈魂,即起來無所畏懼地反抗的靈魂,在與敵人的搏斗中因受傷而變得鮮血淋漓。而靈魂又不是看得見的實體,所以即便是“鮮血淋漓”也是“無形無色”的。在詩作中,詩人否定了那充滿士大夫情趣的虛無縹緲的空幻的世外桃源,就像他在《影的告別》中表示的:“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而是實實在在地總記得自己是“活在人間”。所以他愛那些為改變黑暗社會切切實實反抗和斗爭著的青年們,并愿與他們一起戰(zhàn)斗。

詩作的五至八自然段中,詩人具體回憶淺草社、沉鐘社青年們的覺醒、奮斗和反抗及自己所受到的感發(fā)、鼓舞,表達對這些青年人的敬佩和贊譽之情。

淺草社是幾個四川籍文學青年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等聯(lián)合河北籍青年詩人馮至于1922年夏成立的一個文學社團。出版了《淺草》季刊和《文藝》旬刊。1925年秋,原淺草社的幾個元老聯(lián)合東北文學青年楊晦,另組沉鐘社,創(chuàng)辦《沉鐘》周刊。魯迅曾稱贊《淺草》季刊“每一期都顯示著努力:向外,在攝取異域的營養(yǎng);向內(nèi),在挖掘自己的靈魂,要發(fā)現(xiàn)心靈的眼睛與喉舌,來凝視這世界,將真和美歌唱給寂寞的人們”。稱贊馮至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7}認為“沉鐘社卻確是中國的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它好像真要如吉辛的話,工作到死掉之一日;如《沉鐘》的鑄造者,死也得在水底里用自己的腳敲出洪大的鐘聲”。{8}

詩作的第五、六兩自然段是回憶與淺草社成員馮至的接觸和詩人所了解的《淺草》《沉鐘》雜志,并由此引發(fā)了詩人感情濃烈的抒情,即對這些青年人的執(zhí)著堅韌的戰(zhàn)斗精神的贊頌。詩人先記述馮至第一次默默地送給自己《淺草》雜志的情景。就在這默默中,詩人感到了這些青年人對自己的期望,也感到了他們反抗的熱情、堅定與韌性。詩人感到青年人送他的雜志是多么豐饒的贈品!遺憾《淺草》不再出版了。稱贊“《沉鐘》就在這風沙澒洞中,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寂寞地鳴動”。詩人感嘆:

野薊經(jīng)了幾乎致命的摧折,還要開一朵小花,我記得托爾斯泰曾受了很大的感動,因此寫出一篇小說來。但是,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間,拼命伸長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來造成碧綠的林莽,自然是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勞枯渴的旅人,一見就怡然覺得遇到了暫時息肩之所,這是如何的可以感激,而且可以悲哀的事?!

野薊即牛蒡花。托爾斯泰看到一株被軋得傷殘了的牛蒡花還有一枝挺立著開了一朵小花,感嘆其不屈的精神而寫了小說《哈吉穆拉特》,魯迅以此來象征“淺草”這些青年作者們堅韌不屈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稖\草》創(chuàng)刊號的卷首小語說:“在這苦悶的世界里,沙漠盡接著沙漠,矚目四望——地平線所及,只一片荒土罷了。是誰撒播了幾粒種子,又生長得這般鮮茂?地毯般的鋪著:從新萌的嫩綠中,灌溉著枯燥的人生?;耐晾锏臏\草啊:我們鄭重的頌揚你;你們是幸福的,是慈曦的自然的嬌兒!我們愿做農(nóng)人,雖是力量太小了;愿你不遭到半點而蹂躪,使你每一枝葉里,都充滿——充滿偉大的使命。”{9}在該期刊登的署名石君寫的《曼言之一》中說:“散布于大地的:不是花卉,更不是樹木,只是些不知名的小草?!眥10}顯然,淺草社同人是把他們刊物《淺草》,更進一步說是把他們的文學活動比喻為當時社會的精神文化沙漠上生命力極強、給人以綠意和希望的野草。也許正是這一點使魯迅為之深深的感動,稱贊他們是在“旱干的沙漠中間”,“造成碧綠的林莽”,“使疲勞枯渴的旅人,一見就怡然覺得遇到了暫時息肩之所”。這當然是非常值得感激的,然而,在整個社會的精神文化沙漠中,只有這樣的一些“淺草”能帶給人們一絲生命的綠意和希望,這又是多么可悲的??!可以說,淺草社同人以極具生命力的“荒土里的淺草”來象征他們的文學刊物和文學活動,并賦予其“偉大的使命”,這與魯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魯迅不僅在詩作中就路邊的野薊和旱干的沙漠中間的草木做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濃郁的抒情,而且很可能是受此啟發(fā),把自己發(fā)表在《莽原》上的散文詩系列稱之為“野草”并最后結集為《野草》出版。這無疑也是把自己的散文詩象征為當時精神文化沙漠中顯示綠意與希望的生命力極強的不知名的小草。

詩作的第七自然段是引的《沉鐘》的《?骉無題?骍——代啟事》里的一段話:“有人說:我們的社會是一片沙漠?!绻斦媸且黄衬?,這雖然荒漠一點也還靜肅;雖然寂寞一點也還會使你感覺蒼茫。何至于像這樣的混沌,這樣的陰沉,而且這樣的離奇變幻!”這段話表明青年們在與社會黑暗搏斗過程中對黑暗社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皽\草”時期,他們還只是認為世界是“沙漠盡接著沙漠”的“一片荒土”。天真地希望他們?nèi)霾ヅ嘤摹皽\草”能長得鮮茂,負起灌溉這枯燥人生的使命。然而,到“沉鐘”時期,他們卻感到了比沙漠的靜肅、寂寞更可怕的混沌、陰沉和離奇變幻!也就是說,“淺草”時期,他們是“綽約的,是純真的”,而到了“沉鐘”時期,他們卻因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而“苦惱了,呻吟了,憤怒了,而且終于粗暴了”。他們的魂靈是在與黑暗社會的風沙搏擊中被打擊得粗暴了。

詩作的第八自然段是由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引發(fā)的詩人的一段濃烈的抒情。魯迅讀著青年們那些抨擊社會黑暗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文稿,感到了那些勇敢搏擊社會黑暗的青年們的魂靈就屹立在自己眼前,看到“他們已經(jīng)粗暴了,或者將要粗暴了”。即他們已經(jīng)由憤怒而反抗或者將要起來反抗了。魯迅愛這些因搏擊社會黑暗而流血,因感到社會黑暗而“苦惱了,呻吟了,憤怒了”的隱痛的魂靈。正因為有這些青年在為了光明而不懈奮斗,才使得魯迅覺得自己所處的不是毫無生氣的寂寞昏寒的人間地獄,而是切實的“在人間,是在人間活著”。即給予了其與黑暗繼續(xù)戰(zhàn)斗搏擊的勇氣。

最后第九自然段是詩作的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一個收束。魯迅寫不知不覺中編校青年們的文稿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在文稿中感到的一個個青春洋溢的可愛的身影都“一一馳去了”,自己也從這些青年人帶給他的興奮和激動中冷靜下來,那些可愛的青年們不見了,現(xiàn)實當中的自己在天色入夜中“但有昏黃環(huán)繞”,即冷靜下來面對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即便這些青年人已經(jīng)覺醒了,反抗了,但最終的社會改革還是任重而道遠。青年們該怎樣奮斗,走什么樣的路,會付出怎樣的代價?……魯迅不知不覺在這種冥想中做了一個寄寓青年人如何改革社會的一覺長夢,醒來發(fā)現(xiàn)“身外也還是環(huán)繞著昏黃;煙篆在不動的空氣中飛升,如幾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難以指名的形象”。表明其在這“一覺長夢”中所思考的改革社會的思路和設想并未清晰,還像煙篆和夏云一樣飄忽不定。這符合魯迅這一啟蒙思想家既堅定地堅持社會的啟蒙和改革,又對啟蒙與改革時時反思與質疑的一種特定的情感與心態(tài)。

總之,《一覺》寫作家在戰(zhàn)亂中編校青年們的文稿,看到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而感到欣慰和鼓舞,由此使其從五四落潮的失望、孤獨、焦慮甚至絕望的心態(tài)中走了出來,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寓在這些可愛的青年們身上,對他們的覺醒和反抗給予熱情的贊頌。

注釋:

{1}{3}《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56頁、第5頁。

{2}汪衛(wèi)東:《探尋“詩心”:?骉野草?骍整體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25頁。

{4}《魯迅全集》第3卷,第4頁。

{5}李何林:《魯迅?骉野草?骍注釋》,見《李何林全集》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頁。

{6}[日]片山智行著,李冬木譯:《魯迅?骉野草?骍全釋》,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頁。

{7}{8}魯迅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第四集,小說二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第6頁。

{9}{10}《淺草》第一巻第一期,1923年3月25日,卷首頁、第7頁。

責任編輯 李秀龍

猜你喜歡
詩作文稿野草
留守
現(xiàn)象
毛澤東詩作《七律二首·送瘟神》(書法)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述說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妙用PowerPoint?。玻埃埃晨啼浂嗝襟w光盤
黄平县| 亳州市| 泸州市| 大足县| 新建县| 琼中| 宝丰县| 留坝县| 龙江县| 临沂市| 桃园市| 巢湖市| 黄梅县| 和政县| 闵行区| 宜黄县| 五常市| 友谊县| 吴桥县| 长白| 唐山市| 霍山县| 上犹县| 聊城市| 裕民县| 应城市| 东宁县| 桓仁| 延津县| 托里县| 肇庆市| 南投县| 广饶县| 定西市| 集安市| 旺苍县| 广灵县| 徐汇区| 平顺县| 丘北县|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