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陳教授在《閱讀教學須下足三道功夫》中提出,要在讀出自己上下功夫。閱讀是個性化行為,閱讀活動的本質(zhì)是一種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讀出自己,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批判性閱讀,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么,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學習成長的領(lǐng)路人——教師,應該首先自己做到在文本閱讀中讀出自己。
曾有一位語文教師在上公開課《陌上?!窌r,讓學生在賞析羅敷的形象后評說一下詩中的使君。學生有理有據(jù)地批判了使君的荒淫無恥,該教師也面帶笑容地予以了肯定。但是,這位教師又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欣賞羅敷的美貌也無可厚非。很顯然,這位教師在備課時,閱讀了《語文教師用書》上的《〈陌上?!抵械氖咕蜗笮∽h》一文,并接受了該文的觀點,并在課堂上將這一觀點傳遞給了學生。
由此看來,文中的使君好色是一定的,耕者、鋤者、少年雖也駐足觀羅敷,但無一人上前搭訕,使君不僅立踟躕,還遣吏詢問,并意欲搭載羅敷。試問在現(xiàn)代社會,一豪車停在美女跟前搭訕,都會被視為登徒浪子,更何況禮教森嚴的古代社會?再者,從文章的立意來看,《陌上?!匪茉斓氖且粋€美麗、機智、不慕權(quán)貴的女子形象,代表權(quán)貴的使君不無恥,是一個無可厚非的官吏,那羅敷的機智與勇敢豈不是變成了過分自戀?這豈不是背離了作者頌揚羅敷的主旨?只不過,《陌上?!返闹鹘鞘橇_敷,不是使君,所以至羅敷夸夫詩歌就戛然而止,留給讀者回味的空間。若把使君的無恥寫得淋漓盡致,就有喧賓奪主的嫌疑了,且勞動人民反抗權(quán)貴的愿望在詩歌中也無法實現(xiàn)了。
由這一事例看來,要讓學生讀出自己,教師首先要對文本,包括一些教學參考資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生硬地照搬他人的觀點,也不要為了追求百花齊放而對一些觀點不加甄別地照單全收。
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應重視引導學生讀懂文本,讀懂作者。以此為基礎(chǔ),真正做到讀出自己,實現(xiàn)對自身這個閱讀主體的尊重,這也是閱讀自由精神的一種釋放。跳出文本,對作品和作者的意義進行客觀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