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珍
新課標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無疑給我們的語言教學吹吹進了一股春風,給語言教師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帶給我們許多驚喜和思考?!敖淌菫榱瞬唤獭?,葉老的這句話道出了教學的本質,指明了教學的終極目的。從學生的發(fā)展和需要看,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fā)展提供一些必需的心理準備和技能準備。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構建個性張揚的語言教學模式,是語言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幾年來,筆者在這一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試驗,現(xiàn)和廣大同行商榷:
一、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告誡我們:“要了解語言文字,通常的辦法是翻查字典詞典。從原則上說,無論什么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币虼?,筆者首先要求學生每人必備字典詞典。還在每節(jié)課中留給他們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其次,閱讀作品中的精彩句段,作家作品的知識介紹,重要篇章的論點、論據(jù)或藝術特點,語言現(xiàn)象的歸類釋疑、有意義的寫作材料的積累、閱讀過程中有感而發(fā)的思想火花等,鼓勵學生把這些列為閱讀筆記的內容,養(yǎng)成認真做筆記的習慣,無論是應付考試或研究學問,都將得到裨益,受用無窮。
最后,是擴展與鞏固。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爆F(xiàn)在的中學生,深感學習壓力大,思想負擔重,喜歡找點輕松愉快的事情做,樂于接受新鮮有趣的新事物。課外閱讀恰恰能夠滿足學生的這種心愿。筆者在教學中一但宣布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便歡呼雀躍,因為他們迫切希望讀一些貼他們的讀物。這樣便能化被動為主動,也便學的投入了。
二、立足新課標,關注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口語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基礎,教師口語是否規(guī)范、嫻熟、生動,是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巴爾扎克說:“感情是一種熏陶力量。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碧K霍姆林斯說:“教師的情緒渲染是教學的素養(yǎng)之一。”教師的語言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要注情于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教師帶著感情教,滿懷深情說,娓娓動聽的話語,就能在學生心里產(chǎn)生共鳴,從而“情動而辭發(fā)”,造成一觸即發(fā)的態(tài)勢。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一吐為快的情趣,并且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啟發(fā)和教育。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誘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
三、創(chuàng)設氛圍,全面參與實踐性和綜合性學習
魏書生曾說過,要進行教改,教師必須要把自己的心靈全方位向學生敞開,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對教改的看法真誠地和學生傾談。這樣師生在充分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探討問題,探討改革,才能共同完成語言教學的任務。在課堂上,我總是努力去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逐漸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輕松和諧的氛圍,便于學生人人參與,暢所欲言。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能產(chǎn)生合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更進一步地鼓勵了學生全面參與的積極性。這種方法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加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這就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學習。通過嘗試,我深刻的感到: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必須經(jīng)過新舊教育觀念和行為轉變的風雨歷程,但是,無論這個過程多么艱辛,多么沉重,我們必須以“敢立潮頭唱大風”的精神走向他。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唯如此,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浸染著新課程民主、和諧、個性張揚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