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和《聊齋志異》,宋詞人蘇軾、朱敦儒都具有以夢視真的人生夢觀,以夢視真是其同,異則在于以夢視真后如何?!都t樓夢》作者曹雪芹,《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宋詞人蘇軾,朱敦儒作出了各自的回答,其分途而行的選擇實(shí)與各人心性、生命智慧和時代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生命夢觀 情感 天地境界 頹靡 攖寧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1](《紅樓夢》第一回)其味是人生空幻之味,人生如夢之味,作者在第一回中敘述《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題旨時即已點(diǎn)明:“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2]《紅樓夢》篇名中的夢字便是作者題旨之點(diǎn)醒,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及甄士隱的解詞便是作者題旨的注腳,《好了歌》唱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紅樓夢》第一回)[3]
甄士隱的解詞寫道:
陋室空堂,當(dāng)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xùn)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qiáng)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rèn)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紅樓夢》第一回)[4]
甚至連第五回的“紅樓夢曲”都可看作是作者夢觀的詳細(xì)說明,整本小說便在這一題旨的籠罩下展開?!都t樓夢》中的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是小說中的兩個點(diǎn)睛符號,雖然小說大部分的材料都在表現(xiàn)有喜有悲的熱鬧鬧的塵世生活,一片的異彩紛呈,可空空道人和癩頭和尚這兩個符號便把這一切都消解成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凈”的空無,曹雪芹借助這兩個人物表達(dá)了他對世界的認(rèn)知:色為虛幻,無是本體。這是那個行將毀滅的朝代帶給他的悲劇性人生總結(jié)。
何永康在《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悲劇觀》一文里,指出“曹雪芹不是‘女權(quán)主義者,他不僅寫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而且耗盡心血寫了‘夢醒了無路可走的賈寶玉的悲劇,寫了潘又安,柳湘蓮,秦鐘等人的悲??;就是賈政這樣的封建階級當(dāng)權(quán)派,曹雪芹也賦予他某種悲劇的色彩,由此看來,把《紅樓夢》歸結(jié)為眾女兒的悲劇,也是不穩(wěn)妥的。”[5]人生無往不在悲劇中的認(rèn)知必然帶來“以夢視真”的生命夢觀,唐君毅說《紅樓夢》“書之所記,皆寂天寞地中一團(tuán)熱鬧。此一團(tuán)熱鬧……在紅樓中,好比繡天織地,實(shí)則此團(tuán)熱鬧,乃是虛懸于一蒼茫茫氛圍中……《紅樓夢》之形上意識,根本是人生如夢如煙意識……《紅樓夢》之悲劇主角,則自始在夢中,夢醒而悲劇已成。悲劇成而取得惟一之智慧即人生原夢而已。”[6]
以夢視真之夢觀與蘇軾、朱敦儒心靈路徑中的一段歷程相仿佛。蘇軾仕途多變,用生命體味著經(jīng)世志愿無償之憾恨后以夢視真的空漠情懷亦曾滿溢心胸,斯時蘇軾作品中夢字層出不窮,“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滿庭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十五年間真夢里。何事。長庚對月獨(dú)凄涼?!保ā抖L(fēng)波》)“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保ā赌相l(xiāng)子》)……朱敦儒晚年高潔人格沾染上污點(diǎn)后產(chǎn)生了人生如夢的虛無心境,作者此后作品亦與夢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朱敦儒《水龍吟》)“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朱敦儒《臨江仙》)“浮生春夢,難得是歡娛,休要勸,不須辭,醉便花間臥。”(朱敦儒《驀山溪》)“唱個快活歌,更說甚、黃粱夢里”(朱敦儒《驀山溪》)“恍然真一夢,人空老。”(朱敦儒《感皇恩》)“云間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朱敦儒《西江月》)對于曹雪芹、蘇軾、朱敦儒三人來說,以夢視真是其同,異則在于以夢視真后何如?
《紅樓夢》開篇有四句話:“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边@四句話便是作者生命觀之總結(jié),他將生命的起點(diǎn)和終點(diǎn)都視為空,然后由情連綴起起結(jié)兩點(diǎn),因?yàn)槠鸾Y(jié)于空,故過程之情愈發(fā)顯得重要、燦爛和悲壯,癡于情也因此有了超越意義、救贖價值??山Y(jié)局到底是空,這是“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的“人間世”的永恒悲劇,焉能不為之痛哭,故前人有言“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紅樓夢》中的人物最終都是無路可走的,曹雪芹于無路處痛哭茫然。
與曹雪芹不同,以夢視真只是蘇軾心路歷程中路過的驛站而已,并非旅程終點(diǎn),蘇東坡終究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蘇東坡傳》)。他最終穿過了這一片空漠的迷霧,集先在的思想資源和生命的透脫智慧登臨內(nèi)外洞澈、和諧自由的天地境界。
“自六朝以來,儒、釋、道三教合流成為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主導(dǎo)趨勢,到宋代這種文化發(fā)展已進(jìn)入完全成熟的階段。”[7]這種合流趨勢在蘇軾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嗚呼!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于其間,禪肆相攻。我見大海,有北南東。江河雖殊,其至則同?!保ㄌK軾《祭龍井辨才文》《蘇軾文集》卷六十三)蘇軾從儒家思想中擇取了優(yōu)游人生以道自樂的生命態(tài)度,蘇軾《上梅直講書》中云:“軾每讀《詩》至《鴟鸮》,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保ā短K軾文集》卷四十八)
蘇軾對佛教禪宗亦有取焉,蘇軾在黃州天慶觀“齋居四十九日,息命歸根,似有所得”(蘇軾:《答秦太虛七首》之四),《與參寥子書》一文中道:“仆罪大責(zé)輕,謫居以來,杜門念咎而已。平生親識,亦斷往還,理故宜爾。而釋、老數(shù)公,乃復(fù)千里致問,情義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風(fēng),果在世外也。”在人生低潮期蘇軾感受到了佛門中人的溫暖心援,更加強(qiáng)了他對佛門三寶的親近愿望,黃州時自號“東坡居士”時?!胺傧隳?,深自省察,則物我兩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保ㄌK軾《黃州安國寺記》《蘇軾文集》卷十二)蘇軾詩詞文中漸染佛禪底色,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被清人王愷運(yùn)視為“三語椽”。
中國本土的老莊哲學(xué)蘇軾亦多有取用,劉熙載謂東坡“出于莊者十之八九”(《藝概》卷二),老莊思想給了蘇軾超臨于世俗之上的又一重助力?!度K文范》卷十四引呂雅山評《超然臺記》一文道:“子因其城北之廢臺而增葺之,以告轍曰:‘將何以名之?轍曰:‘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場,浮沉于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游者戀之,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耶?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誠以‘超然名之”,這段文字將蘇軾以老莊“燕處超然”理路化解生命情累的思想坦陳而出。
如此生命終于走至馮友蘭所言“以天地胸懷來處理人間事務(wù)”“以道家精神來從事儒家業(yè)績”的“天地境界”(參馮友蘭《新原人》)[8],蘇軾心靈苦旅終至內(nèi)外洞澈、和諧自由的天地境界之終點(diǎn)。
曹雪芹之夢觀也有別于朱敦儒,臨近生命終點(diǎn)時朱敦儒對自己的一生進(jìn)行了消極頹靡到極點(diǎn)的總結(jié):
西江月
朱敦儒
元是西都散漢,江南今日衰翁。從來顛怪更心風(fēng)。做盡百般無用。
屈指八旬將到,回頭萬事皆空。云間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
“從來顛怪更心風(fēng)。做盡百般無用?!痹~人認(rèn)為人生旅程不過是像失心風(fēng)一樣在煞有介事地做無用功,精神彼岸消隱于人生如“夢”“萬事皆空”的喟嘆中。晚年的這場心靈浩劫使得詞人棄絕了一切拯救心靈的努力,“也不蘄仙不佞佛,不學(xué)棲棲孔子?!保ㄖ於厝濉赌钆珛伞罚┤濉⒌?、佛都喪失了吸引力,封建社會讀書人的思想軌跡歷來是“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時取儒家經(jīng)世濟(jì)民思想利物及人,“窮”時取儒家卷而懷之的獨(dú)善策略,抑或是借佛、道思想安泊心靈,朱敦儒卻顛覆了這條平衡身心的法則,將傳統(tǒng)的身心居所一并拋開,心靈遂懸浮于價值真空中,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即生命“嵌入虛無”(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如此心境下所寫的詞必然會充塞著萎靡頹唐之氣,薛礪若認(rèn)為朱敦儒“為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頹廢派詞人?!盵9]“頹靡”成為朱敦儒詞風(fēng)演變軌跡的終點(diǎn),也是詞人心靈狀態(tài)的終點(diǎn),其“空心人”的悲慘結(jié)局既是那個昏聵黑暗的時代造成的悲劇,也是朱敦儒人格力量不夠堅(jiān)挺的性格悲劇??梢姡於厝遄詈笠欢紊鼩v程只是如夢人生的一片虛無,他并沒有試圖填充進(jìn)任何東西,此時他的心靈已全然沒有了安泊處,而持夢觀空觀的曹雪芹卻以情結(jié)撰起了起點(diǎn)之空和終點(diǎn)之空間的整個生命過程,并視此一過程為短暫生命的可為之處和意義所在。
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又如何呢?《聊齋志異》以花妖鬼怪狐女仙姝說事,將愛情的美麗、女性的美麗視為只存在于世外場域中,不也因著對人世的大絕望嗎?《聊齋志異·嬰寧》一篇中還給予了作者視人生如夢后該當(dāng)何為的回答。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嬰寧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輕盈透明、最爛漫歡悅的形象,女主人公愛笑成癖,愛花成癡,“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zhí)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舉頭見生,遂不復(fù)簪,含笑拈花而入”[10]、“而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shù)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盵11]“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fù)笑,不可仰視”[12]、“穿花小步,聞樹頭蘇蘇有聲,仰視,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生曰:‘勿爾,墮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生扶之,陰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13]、“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母促令出,始極力忍笑,又面壁移時,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盵14]。
在任何場合都粲粲然笑聲不絕于口,只有心頭絲毫無染的生命才能時時處處這樣滿心怡然吧!作者給小說主人公起名為“嬰寧”,意在將之作為莊子“攖寧”哲學(xué)思想之人物圖解,“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 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保ā肚f子·大宗師》)蒲松齡對莊學(xué)思想做了美麗的詩學(xué)呈現(xiàn),外界紛紛擾擾的喧嘩與騷動給生命帶來了苦難,生命中的苦難引發(fā)了以夢視真的空幻感,視人生如夢后何為?作者的答案是“攖寧也”,經(jīng)歷世事受其擾而不為所動,便能如小說中女主人公嬰寧一樣時時粲然,刻刻歡悅,生命便能如她手中常執(zhí)的鮮花一樣芬芳美麗。
曹雪芹、蒲松齡、蘇軾、朱敦儒的心靈軌跡有過相交點(diǎn)——以夢視真,但最終還是分途而行,各人生命境界的不同實(shí)與各人心性、生命智慧和時代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guān)。
注釋:
[1][2][3][4]周汝昌校訂,[清]曹雪芹著:《紅樓夢》,鄭州:海燕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頁,凡例第3頁,第18頁,第18-19頁。
[5]何永康:《紅樓美學(xué)》,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頁.
[6]唐毅君:《人文精神之重建》(一),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頁。
[7]張毅:《宋代文學(xué)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329-330頁。
[8]馮友蘭:《新原人》,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
[9]薛礪若:《宋詞通論》,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版,第213頁。
[10][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0頁。
[1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2頁。
[12][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0頁。
[13][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1頁。
[14][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濟(jì)南:齊魯書社,2006年版,第52頁。
(周建梅 江蘇蘇州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蘇州分院;蘇州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