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上,聚義廳里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可謂各有來頭。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們紛紛上梁山,落草為寇呢?除了書中提到的具有神話色彩的天罡地煞意氣相投這點外,其緣由還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最冤枉、也是最不情愿的,即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漢。這類英雄的代表有被太尉高俅陷害的林沖,有被吳用在家中題了反詩的盧俊義等等。其中,最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還數(shù)李逵為了讓朱仝上山而殺死他照看的年僅四五歲的小衙內(nèi)。林沖的遭遇固然讓人嘆息奸佞當?shù)馈⒄_陷忠良;可其余幾位,卻讓人不得不懷疑梁山泊“招攬人才”的辦法是否可取。這與官逼民反在本質(zhì)上是有區(qū)別的。
第二類好漢是頗無奈的。這類人大多是朝廷的武將,在攻打梁山泊時被活捉了。像張清、呼延灼,甚至連會計蔣敬、書生蕭讓、玉匠金大堅這些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也都被納入宋江麾下。宋江勸降他們自有他的套路:一般程序是他先親自解開繩索,扶其上座,納頭便拜,還痛斥官吏污濫;請其為山寨之主,替天行道。這番工夫下來,這些朝廷猛將怎會不受用?于是,他們自然不會再求死,入伙時,還不忘聲明自己并非不忠于朝廷??梢?,大部分人都愛戴圣主,敬畏官府,愿意做個良民,即使受欺壓受剝削也無妨,就是想要一世清名。若非別無選擇,又怎會去做強盜?這一點,連宋江都免不了,所以他才時時念著招安。
最后一類好漢是因為惹上麻煩而上梁山躲著的。比如,替金翠蓮出頭而打死鄭屠的魯智深,殺死潑皮無賴的楊志,為哥哥報仇殺死西門慶、潘金蓮的武松。這些人是義士的典范,看不慣那些地頭蛇,為被欺負的百姓出氣??稍诼芬姴黄桨蔚断嘀谋澈?,仔細想想,他們身上是否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呢?讓惡人受到懲罰,是不是只有自己動手這條路呢?
這樣分析起來,似乎梁山英雄的落草也有其不太光彩的方面:濫殺無辜,不擇手段,盲目忠君愛國,缺乏法制觀念等等?!端疂G傳》的人物中真正有反抗精神,用恰當手段伸張正義的,大概找不出來。所以,我們把《水滸傳》中的人物尊稱為英雄之前,也該有自己的思考吧。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拿破侖與隋那》中說:“殺人者在毀壞世界,救人者在修補它,而炮灰資格的諸公,卻總是在恭維殺人者?!蔽艺J為梁山泊眾人可以算作殺人者,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時,光李逵一人就“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傾翻的,不計其數(shù)”。再加上夜打曾頭市、元夜鬧東京等等,沒有一次不傷及無辜,不論青紅皂白亂砍人的。當然,這只是小說虛構(gòu)的情節(jié),而生活中像李逵這般泯滅人性的人也幾乎沒有。不過,歷史上確實有屠殺者被尊為英雄的情況。據(jù)《蜀碧》記載,明末起義領(lǐng)袖張獻忠,攻陷成都僅二月,殺進士、舉人、貢生一萬七千人于東門外。其屠殺川人的行為,受到一些人的贊美。這真是一種病態(tài)和懦弱的心理。實際上,遠古時代的英雄都是修補世界、拯救世界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教師點評
《水滸傳》作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直以來為人稱贊,但是孔思源能反彈琵琶,獨辟蹊徑,寫出獨到的心得,確實不易。她從小說中的英雄人物上梁山的原因切入,分成三大類來探討人物命運,并從法律道德角度評價一些好漢的所作所為,能做到自圓其說,言之成理。結(jié)尾,她又引用魯迅觀點闡述自己的英雄觀,指出只有那些修補世界、拯救世界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所以,她寫讀后感的方式給予我們一些啟發(fā):以批判性思維觀照經(jīng)典名著,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寫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