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洋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基于翻譯模因論看英漢習語文化意象的傳遞
鄒洋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模因承載著本質(zhì)性的文化特征,并傳播著文化。翻譯模因論即從模因論視角研究翻譯問題。習語中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一種模因,英漢習語中的文化意象模因翻譯可以通過保留意象模因、替換意象模因和增減意象模因等方式來實現(xiàn)。
模因;翻譯模因;文化意象模因;習語翻譯
“模因”首次被提出是英國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他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首次運用這一概念Blackmore認為,模因與基因相似,是一種文化信息單位,主要通過模仿而進行傳遞。模因單位小到一個理念,大至一種文化。隨著模因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一門新的學科“模因?qū)W”應(yīng)運而生。習語是語言和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習語中的文化意象也是一種模因,翻譯模因論也同樣適用于指導英漢習語翻譯中的文化意象的傳遞問題。
安德切斯特曼在其著作《翻譯模因論——翻譯思想的傳播》中首次將模因論引入到翻譯研究中來。切斯特曼用模因指代翻譯理論的基本概念單位,并用超級模因指代較大的概念單位,而用模因池來隱喻翻譯概念的集合地。在切斯特曼看來,翻譯本身以及翻譯理論所涉及的相關(guān)概念或觀點都可統(tǒng)稱為翻譯模因,翻譯模因包括翻譯的理論概念、規(guī)范、策略和價值觀念等。他把翻譯研究看作是模因論的一個分支,并嘗試用模因論來描述翻譯現(xiàn)象。通過研究,他發(fā)現(xiàn)在翻譯理論的進化過程中,一些翻譯模因由于不受歡迎而被淘汰,有些翻譯模因風行一時后被替代,另一些翻譯模因則最終存活下來。因而模因的傳播并非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
1.文化意象模因保留。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人民的實際距離雖然沒有絲毫改變,但人們的對世界的感知,對事物的把握,對全球信息的掌控已經(jīng)日益相同。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一部分習語在字面意義和形象意義上所傳遞的文化信息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就是說,這些習語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象模因。在英漢翻譯實踐中,可以采用直譯法,用目標語中相應(yīng)的文化意象模因直接替換源語中的文化意象模因,英漢習語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to stir up a hornet’s nest(捅馬蜂窩),thick-skinned(厚臉皮),eat the bitter fruit of one’s own making(自食其果),a cat has nine lives(貓有九命),bad egg(壞蛋),swear black is white(把黑得說成白的)等。以上英漢習語在文化意象模因上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即喻體和喻義上對等,所以翻譯時直接直譯過來,把源語文化中的意象模因直接移植到目標語中來。
2.文化意象模因替換。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社會和地理環(huán)境以及時代的差異,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兩種語言中有很多習語所反映的是各自的民族和地方色彩。這種現(xiàn)象在翻譯習語時是常見的,有的意象模因是中國文化所獨有,而有的意象模因只存在于英語文化之中。根據(jù)模因論,模因具有復制和變異的特性,在翻譯過程中,對于這種文化意象模因就不宜采取直譯移植的方法,而應(yīng)替換文化意象模因,使得源語和目標語表達同樣的意思。例如:狐假虎威(an ass in a lion’s skin),甕中之鱉(like a rat in a hole),對牛彈琴(Cast pears before the swine),膽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等。上面的翻譯實例中,雖沒有將源語中的文化意象模因直接移植到譯語文化中來,但可以采用譯語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文化意象模因來翻譯,使譯語讀者產(chǎn)生同源語讀者相同或相近的效果,從而有效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3.文化意象模因增減。有時,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無法跨越的,文化缺省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在習語翻譯中往往會遇到兩種情況:一是源語中雖然沒有某個文化意象模因,而譯語中的某些文化意象模因不但能傳達相同或相近的信息和含義,而且生動形象;二是源語中已有的文化意象模因,在目標語中無法找到與之相對應(yīng)的文化意象模因。習語翻譯中如遇到以上兩種情形時,不妨采用增加文化意象模因和省略文化意象模因的方法。
(1)鳳姐笑道:“我看你厲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紅樓夢)
“What a terror you are,”protest Hsi-feng,smiling.“Don’t complain next time you’re in trouble if I put on the screws.(楊憲益譯)
(2)他必審問我,我給他個“徐庶入曹營——一語不發(fā)。”(《駱駝祥子》)
He’s sure to ask questions but I’ll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
例(1)的譯文增加了源語中沒有的文化意象模因“put on the screw”(板上釘釘),形象生動地把王熙鳳刁鉆、蠻狠的個性刻畫出來。例(2)中原文“徐庶入曹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典故,屬于中國文化特有的意象模因,英語文化中找不出相應(yīng)的意象模因來替代,故譯文省略了原文中的意象模因,用“ hold my tongue to begin with”準確表達“一語不發(fā)”的含義。
英漢習語中文化意象的傳遞可通過模因的保留、替換和增減等方式實現(xiàn)。模因論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它與相關(guān)理論的跨學科研究已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guān)注。翻譯模因論在英漢習語的翻譯研究中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
[1]謝朝群,林大津.Meme的翻譯[J].外語學刊,2008,(1):64-65.
[2]Blackmore,R.The Me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57-66.
[3]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7.
[4]謝天振.譯介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80.
[5]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158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161.
H059
A
1671-864X(2016)10-0201-01
鄒洋(1991-),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語言學碩士,南華大學,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