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哲慧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埋怨:“白白浪費了功夫!”其實做事沒有浪費功夫的,只要努力做,必然有效果,人們往往因為浮躁,做一點,就想收獲十點,當然在他們眼里是浪費了功夫。所以說凡事,必須耐得住寂寞,方法科學,循序漸進,終究可成。胡瑗說:“天下之事,必皆有漸。在乎積日累久,而后能成其功。是故為學既久,則道業(yè)可成,圣賢可到。為治既久,則教化可行,堯舜可至?!?/p>
關于功與效,嵇康闡明過觀點:“夫為稼于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于燦爛必溉者后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也。”就是說花一分功夫,必然有一分功夫的效果。程子說得更為徹底:“修養(yǎng)之所以引年,國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至于圣賢,皆工夫到這里,則自有此應?!?/p>
古話說得好:“天道酬勤。”你只要不斷努力,成績就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曾國藩勉勵自己的弟弟們說:我們兄弟天份不高,能取得成績必須憑不懈努力,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關于功與效的辯證關系,他講得最為有趣:“功效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但知所謂功,不知所謂效,而效亦徐徐以至也。”
所以說成就一番事業(yè)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即使學一點技巧,也不是一朝而就的。我們經??吹侥衬乘俪尚V告,其實是不可能的事情??鬃诱f:“欲速則不達?!睘榱烁蜗笊鷦拥馗嬲]后人,孟子還給我們講了揠苗助長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莊稼漢,老嫌自己的莊稼苗長得慢,恨不得頭天種植第二天就能吃上果實,于是想了個辦法,將一田的禾苗統(tǒng)統(tǒng)往上拔,第二天兒子去地里一看,苗全枯萎了?!奔幢氵@樣勸誡,仍不斷有人做速成的蠢事,到了千年后的宋朝,蘇東坡看到大街小巷速成廣告隨風遍地亂飛,又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對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南方會潛水的人很多,是因為居住地到處是河。他們七歲就得學會在溪水里行走,十歲就能浮在水里了,十五歲就能潛入水中許久不出來。北方有勇敢的漢子,生來不會游泳,向會潛水的人討教潛水技藝。根據人家告知的辦法做了,但沒有不被淹死的。”孟子和蘇軾的故事,其實已超出了我說的功與效的內涵,這里面牽涉到方法論的問題,就是說,無論做任何事,都必須掌握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說功與效并不是成正比的。
但不管怎么說,速成是要不得的。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句俚語:“心急吃不上熱豆腐。”
最后還是用一個數學公式結束本話題:成功=聰明人+笨辦法。
選自《新散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