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后我曾到專業(yè)的馬場進行采訪,第一次見到并親密接觸了高頭大馬。后來有機會,也認真接觸了馬和英式騎乘訓練,可惜后來此項活動沒能堅持和深入。
當時認識了一個加拿大的馬術(shù)教練,他對待每匹馬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一直說:“馬是食草動物,所以馬一點兒也不臟;而且馬很聰明,不管是熱血馬還是溫血馬,理解能力都超強;而且馬都很有感情,相處時間長了,它見到你就會開心地叫和揚起前蹄。”
機緣巧合,童一和妹妹也贏得了一次去馬場騎馬的機會。
去馬場前做足了口頭功課,爸爸小時候也騎過幾年馬,告訴兄妹倆見到馬時不要亂跑,不要尖叫,不要有突然的動作,盡量不要站在馬后面免得它突然撂蹄子。
哥哥說:“馬那么大,我不知道自己敢不敢騎?!毙℃つ懽颖容^肥,說:“我不怕,媽媽你看著我騎我就不怕?!?/p>
這個馬場和我在上海接觸的馬場很不同,上海的馬場都是訓練英式騎乘為主,運動員們的訓練項目是奧運跳馬和盛裝舞步,而這個馬場是專門的“馬背體操”訓練場。朋友芭芭拉牽出來兩匹馬,童一和童心開始協(xié)助給馬刷毛,清理馬蹄,原來這些都是騎馬的必備工作,也是接觸馬、和馬聯(lián)絡(luò)感情的好辦法。
后來,進了室內(nèi)訓練場,倆小同學先自己圍著場地跑了好幾圈,甜妞還一邊跑一邊學小馬叫……后來兩匹馬進來了,甜妞第一個騎了兩圈兒,然后是童一也騎了兩圈,再后來輪流換人,而且嘗試了很多動作,包括正著騎、反著騎、兩手放開、跪在馬背上……
童一還敢跪著騎時揚起一條腿呢。
芭芭拉很開心,說倆小人兒都很不錯,不怕馬,而且在馬背上不怕高,尤其童一,還敢做各種動作,作為第一次來試騎的小朋友,表現(xiàn)很出色。
和哥哥一直很喜歡狗狗不同,妹妹是一直很喜歡小馬,家里的動物玩偶基本都是小馬和獨角獸。所以等妹妹真的見到并騎了小馬后,她很是驚奇:“媽媽,原來小馬這么大啊!”看著她把胳膊努力張開比劃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
去騎馬前給孩子們做了些思想準備工作,例如了解基本的常識:見了小馬動作要慢,小馬喜歡吃蘋果和胡蘿卜以及馬背體操的類型和基本動作等。
后來我們又觀摩了半小時專業(yè)的馬背體操訓練,看到幾個10多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備馬,自己做熱身動作,自己指揮馬并在馬上做各種動作,兄妹倆都表示很向往。
看兄妹倆嘰嘰喳喳的樣子,我們很開心他們倆沒有害怕,問他們下次還來嗎,兄妹倆齊聲喊:“來的來的,我還要騎!”看著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還有作為陪練的爸爸跑得氣喘吁吁的樣子,我覺得孩子和大人都體驗了一把騎馬的快樂。
城市里基本都有馬術(shù)俱樂部,可以電話咨詢下,有機會帶孩子去接觸一下,會是不錯的體驗活動。
騎馬和很多運動相比,因為有不通人類語言的馬全程參與而變得比較特別,參加騎馬運動或訓練,除了孩子們自身的體質(zhì)體能必須要有所保證,同時還得保證和馬要有比較好的溝通,例如讓馬明白你的口令,或通過你雙腿的力量感知它下一步的方向……騎馬,因為多了溝通,因為多了合作,所以孩子們更容易提高溝通能力。懂得了馬的語言和習性,他們也能體驗和收獲更多美好與快樂。
冬天,可別憋在家里當“土豆”
當外面冰天雪地、孩子們打雪仗時被雪球扔哭、我們沒有大把的時間帶孩子去滑雪橇時,其實,門外面,還有混搭的玩法。例如帶著孩子,帶著狗狗,一起在雪地里吹泡泡,或者用小桶和孩子一起做個巨大的棒冰。
冬天室外寒冷,不要說孩子,大人也會因為怕冷而懶得出門。但總不能讓孩子整個冬天都窩在沙發(fā)上當“土豆”吧?英國有句諺語說:“沒有壞的天氣,只有穿得不合適的衣服。”是的,給孩子穿暖和些,尤其鞋子要穿暖。大人也別把自己凍著,每次出門,帽子圍巾手套,不要怕煩,穿戴周正,因為如果你不覺得冷,就不會跺著腳催促孩子們回家。
冬天雖然應該盡量安排孩子們多在室內(nèi)活動,但是,讓孩子感受室外的新鮮空氣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適當凍一凍,對孩子對自己都有好處。如果孩子一挨凍就流鼻涕、發(fā)燒,說明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都需要提高和鍛煉,孩子需要更多的室外活動,加快血液循環(huán),增強抵抗力。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