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津惠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新課堂上,我們應當讓學生學會什么?應當使他們有怎樣的收獲?我想,除了使他們具有初步的"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更應當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讓課堂充滿人文燦爛的陽光,以此影響學生的心靈和品德,為學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64-0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途徑。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識字、斷句、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并就如何解決提出筆者一些觀念。
1.倡導合作學習,體現(xiàn)團隊精神
在語文課堂上,倡導合作學習,能激活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善于與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體驗到團隊成功感,而不僅僅是個人。
《鯨》是一篇閱讀課文,通過這篇文章的教學,要求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知識,能給課文劃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說明事物的方法。課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開展了一個關于鯨的知識競賽活動。我們設立了小組合作必答題和寫作題,在小組合作必答題中有"第一發(fā)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補充;答題過程中小組分工明確,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寫作題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規(guī)則,突出了團隊合作精神。這不僅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對哺乳動物鯨有了全方位多信息的認識,而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了合作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根據(jù)年段的不同、課文的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fā)展語言,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探究、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fā)現(xiàn),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huán)節(jié),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的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別是那些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教師對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每個學生一定會在探究中有所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fā),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例如在教學《灰雀》一課中,有個學生問:"列寧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講話,而不跟會講話的男孩講話呢?"當時,我沒急于回答,而是因勢利導,引發(fā)孩子思考討論:"??!我也弄不明白。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可以討論討論。"一個學生說:"列寧怕小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孩。"另一個學生說:"列寧表面上是對灰雀講話,實際是跟小孩說話。"一位歷史巨人像一個普通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跟灰雀交朋友,列寧愛小孩、愛灰雀之情盡在不言中,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梢?,在課堂上營造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自由爭辯的氣氛,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如此堅持下去,全班一定會形成探究的氛圍,從整體上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珍視獨特體驗,享受審美情趣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為名家名篇,大多文質兼美,含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閱讀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熟讀課文《月亮灣》之后,一位教師另辟蹊徑,利用繪畫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讓學生用彩筆將各自體會到的美麗的月亮灣畫下來。孩子們群情振奮,開始緊張而投入地作畫。20多分鐘后,學生陸續(x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組交流、欣賞,并推選了組內最出色的幾幅。作品雖然簡單稚嫩,但月亮灣主要景物的特點、神韻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畫中。后來,教師又請幾位小畫家走上講臺,為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從讀文理解,到作畫悟情,再到析畫賞美,學生運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還原課文的內涵和意境,縮短了與作者的心靈距離,從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4.結語
小學的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的基礎,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興趣,這對于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有重要的影響。21 世紀是一個知識競爭和人才競爭的世紀,語文學習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小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文字,另一個方面也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廣大老師要以小學生們的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們的差異和特點,使學生的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xiàn),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師生、生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活動也因此而充滿活力和生機。